主页 序言 前言 目录 后记    

 

 

 


主页

主目录
 

 

第一回

囚姬昌商周反目  战牧野武王伐纣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商朝第一位杰出的首领为契。《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喾的妻子“有娀(sōng)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诗经·商颂·玄鸟》也有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契长大后,被派到滦河以北镇守东北边疆,统治那里的东夷部落——有娀(sōng)氏部落。虞舜20年,虞舜指派禹去治理洪水,另外派契、后稷()协助禹。13年后,他们治理好洪水,契被虞舜封于黄河下游的商(今河南商丘一带),从此成了商的祖宗,同时契还担任着周朝的司徒(掌管教育的官)。据《尚书序》所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八迁的地点涉及蕃、砥石、商丘、泰山下、殷、亳等。契去世后,由其子昭明接下去治理商。昭明传位于其子相土。相土在位时,商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商征服了附近的许多部落或把他们纳在商的控制之下。据《竹书纪年》记载,“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相土迁都于商丘后,从此,商族成为黄河下游的一个悠久部落。相土之后,又经历了昌若、冥、曹、王亥、王恒、上甲微、报丁、报乙、报丙、示壬、示癸、成汤等朝代。

  成汤(又叫商汤?—约公元前1588年)是相土的12世孙。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都于亳(今安徽亳州)

  成汤在位30年,其中前17年是夏朝天子夏桀属下的部落组织——商的头领,后13年为商王朝的天子。成汤灭夏后,吸取了夏朝的教训,实行“以宽治民”的政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四方征伐,把疆土扩大到氐羌地区(今四川、甘肃一带),商朝的统治逐渐巩固,这时的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

  成汤去世后,因其子太丁早死,天子之位由太丁之弟外丙继位。外丙死后,其弟中壬继位。中壬在位23年,病死,葬于历城(今山东济南)。中壬死后由商汤的嫡长孙、太丁的儿子太甲继位,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连写了《肆命》《徂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要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辅助下,太甲在继位后的头两年,还能够勤于政事。但从第三年起,他任意地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破坏了商汤制定的法规,使得朝政一片昏乱。伊尹虽百般规劝,他都听不进去,伊尹只好将他送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今河南偃师西南)居住,实际上是软禁,让他自己反省,史称“伊尹放太甲于桐宫”。

  在对太甲软禁期间,伊尹摄政。三年后,伊尹了解到太甲居桐宫能够悔过自省,决心痛改前非,这才亲自到桐宫迎回太甲,还之以政。以后,太甲修德遵法,明理朝政,诸侯归附,百姓生活比较安宁。

  太甲之后,经历了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到了中丁,这一时期国家还算太平。从中丁经外壬、河亶(dǎn)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到盘庚的100多年间,商王室诸公子争夺王位,致使内乱不止,外患不断,商朝历史进入中衰时期。为摆脱政治动乱和灾害困扰,商王朝先后四次迁都,据《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中丁自亳(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一带)迁于嚣(今河南荥阳);祖乙时期迁于庇(今山东定陶);南庚时期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时期迁于殷(今河南安阳)

  盘庚迁殷是商代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王朝结束了屡次迁都的动荡岁月,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盘庚迁到新邑之后,商朝又称为殷商,甲骨文中把它称作“大邑商”。后来周灭商后,商朝帝都遭到破坏,逐渐废弃,成为废墟,故后人称“殷墟”。

  商都迁殷之后,又经历了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lǐn)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时代,其间,商朝在距商都百里以南的沬邑建立了都城(即后来的朝歌)。实际上,从文丁(即太丁)时代的公元前1115年开始,沫邑已成为商朝的都城。

  帝乙(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101年—公元前1076年)

 

古城朝歌

  帝乙的长子是微子启,启的母亲不是嫡后,按当时规矩启不能被立为嗣子。帝乙的少子叫辛,因生辛的时候,辛的母亲当时是嫡后,所以辛被立为嗣子。公元前1076年帝乙死后,辛继位,是为帝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76年—公元前1046年),是商代的第三十位帝王。因沫邑城西有朝歌山(即现在的朝阳山),帝辛将沬邑改称为朝歌,取“喜迎朝阳,高歌猛进”之意。帝辛在位时间长达30年。《史记·殷本纪》记载: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辩言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他特别宠爱妲己,对妲己言听计从。他让乐师为他制作了动听的音乐、舞曲和歌曲(被后人称作“靡靡之音”)。他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装得满满的。他多方搜集奇狗异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皇家园林,用酒当作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作肉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供自己饮酒寻欢,以致通宵达旦。

  周人因其残暴阴损而贬低他,称他为纣王。帝辛的哥哥微子启数谏不听,就离开朝歌回到自己的封地微地(今河南商丘、山东微山一带)。他的的叔叔、丞相比干据理强谏,帝辛大怒:“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你有吗?”随派人残忍地将比干剖腹剜心。帝辛的叔叔、太师箕子恐怕祸及自身,佯装成狂癫整天在大街上疯跑,也被帝辛囚禁起来。

  对商王帝辛,数千年来,有人颂扬他,也有人诅咒他。《封神演义》中的帝辛着实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其实,商王帝辛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的功劳也是不可磨灭的。殷商末年,商朝有两个主要敌手,即:西部的诸侯国周国及东部的东夷部落。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的曾孙帝喾,帝喾的元妃姜嫄(yuán)生儿子弃,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今山西中南部一带迁居到今陕西西部岐山一带。由游牧部族渐变为以农耕为主的有固定城邑的部落。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西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古公亶父事商王武乙,与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在商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古公亶父有三子,他偏爱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妻子太妊非常贤惠,同样讨古公亶父的喜欢,她生了个儿子,取名叫昌,聪明颖悟,古公亶父想将来把君位让他接替,并对人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长子太伯及次子仲雍为顺从父亲能够顺利实现传位于季历的愿望,便一起逃亡荆蛮,文身断发,为季历将来接父亲的大位让路,二人后来来到无锡梅里一带,与当地氏族结合,建立了部落,即后来的吴国。

  《后汉书·西羌传》载:古公亶父死后传位于季历。商武乙34年,季历与商王朝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不仅与商联姻,娶妻商室,还得到了土地等赏赐。有了商王朝的支持,季历带兵征服了西域10多个部落。文丁四年,季历被商王文丁封为“殷牧师”,负责管理商王朝的畜牧业。文丁七年,季历又出兵征服了戎狄,解除了西部的威胁,保证了周国西部边境的安全并扩大了疆域。

  周族的积极向外扩张和势力的不断发展,逐渐构成了对商王朝的威胁。文丁十一年(公元前1101年),商王文丁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季历。商王文丁又怕周族反商,激起天下诸侯对商朝的反对,于是急急诏令让季历的儿子姬昌(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继位,要求他忠心服从商朝,不可像他父亲那样,并许偌商朝会给他好处的。

  姬昌表面上臣服,但从心里却牢记着杀父之仇。从此,商周矛盾陡然加剧。姬昌继位后,因国力不足,还不能与商朝对抗,仍继续臣服于商。但殷商对周并不放心。此时,位于商王朝东南的夷方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乱,反对商朝。帝乙为了避免东西两方同时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杀季历而紧张的商周间的臣服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希望商周两大国之间能够唇齿相依,亲善相处,彼此不记前嫌。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帝乙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礼,并封姬昌继其父为西伯侯。成婚之日,西伯侯姬昌亲自去滑水相迎,以示其郑重之极。周人自称“小邦周”,称商为“大邑商”,而今能够与商王之妹联姻,称作“天作之合”。 商周双方皆大欢喜,商周表面上重归于好,一时被传为美谈。这就是 “帝乙归妹”的故事。

  当时帝辛任用西伯侯姬昌、九侯(又称鬼侯,即东伯侯姜桓楚)、鄂侯(即南伯侯鄂崇禹)为三公。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他的女儿是帝辛的正宫姜王后,但姜王后正派庄重,不卑不亢、不喜欢淫荡,并对妲己狐媚帝辛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后来在妲己的蛊惑下,帝辛把姜王后杀了,同时帝辛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刑,剁成肉酱。鄂崇禹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也被帝辛处以脯()刑,被制成肉干。西伯侯姬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北伯侯崇侯虎探得西伯侯姬昌对帝辛的作为不忿,便向帝辛告发,帝辛就把西伯侯姬昌囚禁在羑里城(今河南汤阴北3公里)。西伯侯姬昌的长子伯邑考到商朝为其父请罪,帝辛下令杀伯邑考并制作成肉包,迫使姬昌吃掉,以试其占卜是否真的灵验。姬昌佯装不知而含恨吃下。西周的僚臣闳(hóng)夭等人,将大量的美女、珍宝和好马献给帝辛和奸臣费仲、尤浑,帝辛才释放了姬昌。

  姬昌归国后,谋商之心更甚。由于姬昌“仁治”治国,尤其是礼贤下士,故有不少诸侯及贤达之士,纷纷远道而来归周,使周国更加兴旺。特别是姬昌不辞辛苦,从岐山来到渭水,虚心恭敬地请来姜子牙这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委以重任,为以后密谋剪商和治理周国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了与商争天下,姬昌禁止周人暴饮烈酒,严禁过荒淫生活,认真实施使老百姓富裕的政策,节制征收租税。姬昌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经常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到田间和农夫一起辟土地、种庄稼,打下的粮食除了用于战争外,还拿出一部分用来“怀保小民,惠鲜鳏(guān)寡”“用咸和万民。”他推行井田制,实行“政耕者九一”的轻徭薄赋政策。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些政策的施行,与商的残暴统治形成了鲜明对比,周国的影响愈来愈大,成为西方一大诸侯国。

  后来,西伯侯姬昌与商帝辛在山西黎城(今山西黎城)恶战一场,结果被商帝辛打得大败。

  当时东夷部落作乱,使商朝不得不回师对付东夷。帝辛为了平定东夷,征服八方,建立统一霸业,在朝歌西部山区一边训练军队,一边打造兵器,造就了一支威武之师。他派兵东出淇水关,转战安徽和山东征讨东夷盟国,取得了节节胜利。东夷人尽管善于使用弓箭,但商军所用的箭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的牙齿能轻易地戳穿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使东夷的将士一批批倒了下去。商朝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帝辛平定了东夷和东南地区,迫使八方诸侯纷纷臣服,让商王朝的疆域扩展到了江淮、浙赣等广大地区。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为了防范东夷之患,帝辛还从朝歌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东夷人的反抗。在对付东夷的战争中,商王朝占尽了优势,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也几乎拖垮了大商王朝。

  帝辛为了巩固江山,他在朝歌城外围扩建了三道城墙,城池规模庞大,坚不可摧,展现出“邦畿(jī)千里”的大国风范。他又在先王王宫的基础上扩建了纣王宫,在宫殿外修建社稷坛和宗庙,将王城向南扩展一倍以上,称为“二道城”,从而显示出朝歌城的繁荣和坚固。因此,当时民间有“纣王的江山——铁桶一般”的说法。在治国方面,帝辛励精图治,推行改革,兴利除弊。他继位后废除了杀戮奴隶和俘虏的旧制,让他们发展生产,为国家创造财富。帝辛还积极推广使用耕牛,开展集体生产,普及拥土施肥和灌溉排水等先进的耕作技术。帝辛统治时期,中国的文字、音乐、天文、历法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可见,帝辛为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西伯侯姬昌与帝辛黎城一战被打败之后,一方面倡导发展生产,制定有亡荒阅”之法律,大肆网罗逃亡奴隶,以增强周族实力,防止劳动人口流失。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于周,根据《尚书》记载,西周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及密须等小国,以稳固后方,接着东伐耆()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又伐邘()国(即孟,在今河南沁阳)、崇国,姬昌又把国都迁到丰都(今陕西西安户县沣河西岸),积极蓄积力量,准备进取殷商。

  公元前1056年,正是周国准备东征之时,姬昌在程(今陕西咸阳东北)去世。临死前,他嘱咐其子姬发一定要完成灭商的大业。姬发继位后,继承了父亲的大业,韬光养晦,励精图治,时刻窥视着商朝的动向。经过8年的准备,周国国力大为加强,其势力范围已经深入商朝的西部。

  姬发把都城从丰京迁到镐京。实际上,西周的丰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位于今西安西南沣河的两岸,丰京在西,镐京在东。具体来说,丰京在沣河西岸的马王镇一带,镐京在沣河东岸的斗门镇一带。

  周武王九年(公元前1048年),武王先在毕祭祀文王,然后带领军队前往盟津准备向商王朝进攻。到达盟津后,设立了文王的木主,用车子运载置于军中。武王自称太子发,表示自己是以文王的名义进行征伐的,不敢独断专行。然后向司马、司徒、司空、诸节告诫:“你们要小心谨慎,说到做到!我无知,全靠你们这些先祖留下的有德之臣。我这晚辈要继承祖先的功业,当致力于赏罚,以巩固他们的功业。现在终于起兵了”。师尚父姜子牙下令说:“集合不对,坐上船只,迟到者斩首。”武王带领部队从盟津要渡过黄河进军朝歌。当船到河心时,有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拾起白鱼,然后用来祭祀,请上天保佑这次出征能够一举成功。渡过黄河之后,大军安营扎寨,与来之各方的八百诸侯会师。这时又有一个火团从天而降,落在武王的军帐上,凝固成一团红色的乌鸦状的东西,降落时声音轰隆隆异常响亮。当时,诸侯们都说:“可以发兵伐纣了。”武王认为,有白鱼和红色乌鸦从天而降,这是不吉利的征兆,于是下令说:“你们还未知天命,现在还不到伐纣的时机”。遂下令班师。

  又过了两年,到了公元前1046年这时,姬发得知商朝大军打败东夷后正在向东南部落进军,大军都在东南方向,都城朝歌防御能力甚弱,便尊父亲姬昌为文王,自立为周武王,亲自统率兵车300乘,将官3000人,甲士45000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时联络其他反商的部落从四面八方向朝歌攻击而来。

  公元前1046年正月下旬,姬发的军队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卢、彭、濮、蜀(均属汉水流域)、羌、微(均属渭水流域)、髳mao,今山西平陆南)等部落的部队会合。武王作《泰誓》三篇(见《尚书》),举行誓师大会,列举了帝辛的种种劣迹,以上天要灭商朝为旗号,动员自己的部队和前来会盟的其他诸侯国部队,齐心合力,共同讨伐帝辛,并规定了赏罚政策。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各诸侯国部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今河南孟州南)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向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顽强抵抗,进军顺利,仅经过六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五拂晓抵达朝歌城南的郊外牧野(今卫辉一带)

武王伐纣

  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王帝辛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朝歌的商军共约17万人,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在作战前夕,周武王再次进行战前动员(见《尚书·牧誓》),举行盛大的誓师大会。武王左手持黄色的大斧,右手拿着系有牦牛尾巴的白色旗帜指挥全军。他说:“所有的将士们,我们友邦的国君们和执事的大臣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发布誓词。古人说:‘母鸡不会在清晨报晓。若母鸡报晓,说明这户人家就要衰落了。’现在商纣王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罪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委以重任。这些人实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我姬发奉天命进行讨伐,现在到了决战的时刻了。我们进攻的阵列,前后距离不得超过六步、七步,在交战中不超过六七回合,就要停下来整顿阵容。要保持队伍整齐,不得拖拉。将士们,奋勇向前啊!希望你们个个威武雄壮,如虎如熊,向着商都前进。在战斗中,不要拒绝敌人的投降,要用他们来加强我们自己。你们如果不奋力向前,你们就会倒在敌人的刀下。”

  武王的战前动员,大大激发了周军和各诸侯国将士的敌忾心与斗志。随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

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姜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作战中,因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与纣王离心离德,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枪矛,反戈一击。然后,武王乘势以主力部队冲击纣王的主力,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间土崩瓦解。帝辛见大势尽去,于当天晚上仓皇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尔后,武王分兵四路,征伐商朝各地,肃清殷商残余势力。自此,建立了600年的商王朝灭亡。帝辛死后,葬于朝歌城东12里的淇河西岸

 

  按:成汤始建都于亳即今河南商丘。“据《尚书古文疏证》记载,殷有三亳,榖熟为南亳,在今商丘东南一带,为商汤灭夏前的都城。蒙为北亳,在今商丘北一带,夏朝末年众诸侯在这里拥戴商汤为盟主。洛阳偃师为西亳,商汤灭夏时的驻地,因西亳为商朝祖先帝喾的都城,商汤灭夏后回到故都将这里仍作为都城这里,传说商汤曾作有《帝诰》一文,记述了这一事件,但《帝诰》一文已经失佚。学者多主张,商汤先居南亳,后迁徙西亳。但也有主张商汤都城即北亳之说。”而河南内黄也有亳城,商王太戊至祖乙期间,曾在这里建都约百余年。

  ②现在帝辛墓前树着两通高碑:一通碑上刻有“纣王之墓”,由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所题,碑阴刻有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孟世凯撰文,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社科院秦汉史研究室主任杨向奎教授润色的《商纣传》;另一通碑上刻“大商帝辛之灵”,是中华殷氏宗亲会所立。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600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场战争所体现的作战谋略和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商王朝的灭亡,固然有帝辛昏庸的原因,同时也是商王朝因战争导致国力下降,给强大的西周造成了乘虚而入的机会。后人在数叨纣王罪恶的同时,也有人充分肯定了帝辛的功绩。早在春秋时代,孔子的高徒子贡就说:“殷辛之过假于夏桀之过也”,“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认为,帝辛不像夏桀那么坏,讨伐帝辛的人害怕坏名声落到自己头上,所以极力宣扬自己而诋毁帝辛。孟子也认为帝辛“故家遗俗,流风善政”。

  1958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与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谈话时说:“把商纣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坏人是错误的。”帝辛“这人被周及以后的人虽说得万恶无道,俨然人世间的混世魔王,其实那真是有点不大公道的。像殷纣王这个人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殷代未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经营东南,这几乎完全为周以来的史家所抹煞了。这件事,在我看来,比较起周人的剪灭殷室,于我们民族的贡献更要伟大” 。“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史书说:周武王伐纣,‘血流漂杆’,这是夸张的说法” 。

  1959年,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到访安阳时也曾赋诗为帝辛鸣不平:“偶来洹水忆帝辛,统一神州肇此人。百克东夷身自殒,千秋公案与谁论?”在郭沫若看来,帝辛平定东夷,保卫了国家安全,创立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基业,是统一中国的最早奠基人。他解放了大批奴隶,把华夏文明传播四方。帝辛死后却背上骂名,应该有人为他说说公道话。郭沫若还赋诗曰:“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须。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

  也有人这样评论,帝辛在执政前期是个有道明君,执政后期是个昏君。无论如何,殷商王朝600年的基业最终败坏在帝辛手中。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站         站长:任惠生      电话  0392-3286668    电子邮箱: qhwhyjhxsb@163.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毛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