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研8

《淇河文化研究》 第8卷
     

 

文化新闻 - 梁山好汉曾小聚白龙庙

梁山好汉曾小聚白龙庙
 


作者:李丹丹 张征/文 张志嵩/图  加入时间:2013-11-29 9:50:42

 

淇滨区上峪乡白龙庙村

     淇滨区上峪乡的白龙庙村位于市西北5公里处的淇河畔,是我市西部淇河风景带最美丽的一部分。这里山青林翠,景致非凡,不仅有白龙庙绝妙景点,而且有河道冰川奇迹,集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的人文遗迹于一身。白龙庙碑文记载,明初文学巨匠罗贯中曾多次到此周边游览,并以此地为原型移花接木到《水浒传》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中,赋予了这里的山水传奇般的色彩和灵性。

   为此白龙庙曾入选为省旅游特色村,日前又被评为全省传统村落,11月25日,记者到该村进行了采访。

 

白龙庙

古戏楼

      庄像条船,两头高又

徐桂双曾是白龙庙村的包村干部,她告诉记者,白龙庙村是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现住人口不足100人,鼎盛时也不过二三百人。

村庄形成的具体年代,全村人都无从得知。从历史资料的只言片语中得知,淇河曾是一条运粮的主要水道,淇河白龙庙段是一个大渡口,在东汉时就十分繁荣。徐桂双说:村子原名叫石嘴村,白龙庙建成后才逐渐改成了白龙庙村。”

“俺村的形状像条船,两头高又尖,中间宽,三面环山像栏板。”白龙庙庙主马振华告诉记者,集中在村南的30多座明清古房子里,有一栋20多米高的四层石头楼高耸其中,“那就是船槁,老辈人都说,没有它,就像船没有槁,村子慢慢就存在不下去了,所以它是镇村之宝。”该房子的主人说。

 

白龙沐浴之地的“九龙朝凤”

 

三面环村的太行山余脉连绵起伏,形成了九个醒目的土丘,姿势挺拔、形态各异。据说这九座土丘中还有一座比较矮的土丘,处在众土丘之间,这就是“九龙朝凤”。相传古时,这里是白龙沐浴之地。

当地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申老汉带着一双儿女逃荒到这里定居下来,起早贪黑、烧荒开田。这被河里的九条龙看到,它们决定去帮助申老汉一家。这九条龙十分勤快,它们帮着申家种地。日子久了,九条龙和申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尤其和申老汉的一双儿女,更是无话不谈。

河里有一只鳖精,它看到九条龙和申家相处和睦,十分嫉妒,便跑到玉帝面前告状,说九条龙与凡人来往犯了天条。玉帝闻言大怒,立即派出天神天将们拿宝葫芦将河水吸去。

这一日,九条龙正和申家三口在河边锄地,突见河水渐降。九条龙见状,急忙想跑回河里,但刚跑几步,便一个个变成了土丘。申姑娘看到九条龙都变成了土丘,泪水扑簌扑簌从眼里流出来。这时一阵狂风吹来,风过后,一座座土丘都转过身来,面朝姑娘,而申姑娘也变成了一座土丘。

 

白龙庙已有近600年历史  

 

在白龙庙村北部的最高处,耸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庙院,这就是村中最有名的建筑——白龙庙。

马振华说,白龙庙原位于河北岸的柏尖山村,为何移到此处,村民们都无从得知。我市多个研究淇河文化的专家认为,古时白龙庙段水运发达,而柏尖山离淇河较远,白龙庙则恰好在渡口上,为便于人们祭拜,所以将白龙庙迁至此处。

沿着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往上,高耸巍峨的白龙神庙的山门出现在记者眼前,门前有一垂带式台阶,共三段,每段16层台阶。

进入庙院,并不很大的庙院内整洁、幽静,有拜殿、大殿和肩寝宫等建筑。庙院内石碑林立,大多碑文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记者从部分碑刻及地方志上查询得知,白龙庙正式名字为“威惠龙王庙”,白龙庙是当地人的俗称。其创建时间可追溯至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进入拜殿,高大的龙王和其两个妻子的神像靠北墙壁而坐,拜殿的东西两侧画有八仙图,八仙图的上方分别画有龙和虎的壁囤。据马振华介绍,这是一种祈雨的方式,是龙虎相斗之意,虎生风,龙生云,云带雨。

 

白龙王的传说,一天一夜也讲不完  

 

在白龙庙近600年的历史长河中,白龙王逐渐被当地人赋予了人性化的性格特征,并被当地人描述为有血有肉的当地人。

相传,很早以前,四海龙王前赴蟠桃宴会时喝醉了酒,昏睡了三天三夜,天下因此连年大旱,黎民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小白龙见状于心不忍,偷拿了父亲的雨布,私降甘霖,惹怒了玉皇大帝被贬人间,投胎于淇河之畔的柏尖山村一户贫穷的农民家里。父母先后死去,苦命的小白龙只得离开家,靠要饭为生。8岁时,小白龙被介绍给南山村的赵员外家放牛。小白龙长大后,赵员外妻子见小白龙气度非凡,要成大器,便请卓坡村的媒人介绍,把自家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小白龙为妻。

在小白龙被贬民间期间,为民之心一如既往,虽食人间烟火,却积德行善,为百姓收高粱、浇良田、垒堰沟、斗苍龙……一系列造福苍生的壮举,最终感动了玉皇大帝而重回天阙。

“有关小白龙的神奇传说,我们这一带还有很多,说上一天一夜都说不完。”马振华说,虽然这个美丽的传说已不可考证,但表明了白龙庙一带人对龙神的保护和崇敬之情。

 

玉帝愿赌服输建戏楼

 

古戏楼与白龙庙山门正相对,村民们说这是为了唱戏给龙王听。据碑文记载,古戏楼与白龙庙的历史一样久远,已走过近600年的风雨。相传,白龙王想让玉帝为自己修建一座戏楼,但玉帝不愿意。思来想去,白龙王便同玉帝打赌:“3天内定要打你玉帝老儿的后花园。”此言一出,皇帝赶忙派人用布将整个后花园盖住,阻止白龙王进入。谁料,白龙王从花园的排水口钻进了后花园,将后花园破坏一通。玉帝知道后,自知已输,便答应白龙王为其修建一座戏楼。

“世务总空何必以虚为实,人情无定不妨借假作真;盍往观乎父老闲来消白昼,亦既见止儿童归去话黄昏。”古戏楼的4根石方柱上刻着的两副戏联吸引了记者。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俗专家王俊智认为,这两副戏联,一副说的是戏台上,演员们以虚为实、借假作真的情景,一副说的是戏台下,老百姓戏后聊天的情景。相传,为了将这4根石方柱竖起来,可难坏了当时的工匠们。有一天,郁闷至极的工匠头儿偶遇一老者,老者见其愁眉紧锁便询问原因。工匠头儿说:“我正愁戏楼柱子竖不起来,您有法子吗?”老者一听笑道:“我已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怎知其法?”说完,便笑着离去。工匠头儿几番回味老人的话,恍然大悟,马上命人用黄土一点一点将柱子的一侧垫高,直至柱子完全竖起,再将黄土挖去。就这样4根石方柱才顺利竖起。

古戏楼分前后场,前场为舞台,后场为演员的化妆间。“这木梁是用荆木做的,十分结实,又防虫。”马振华指着前场卷棚顶中间的两根比碗口还要粗些的大梁说,“一般的荆木根上发叉,主干长不成这么粗,所以村民相传,在建戏楼时,工匠们曾为没有木梁发愁。白龙王听闻后,便从山西洪洞县弄来两根荆木梁,并托梦给工匠头儿说‘六月六,来河里取梁’。当天,工匠们在河边等待时,只见因干旱枯水的淇河突然涨起了大水,两根荆木大梁顺水而下,工人们欣喜万分,将大梁捞出。”

古戏楼的后场是硬山顶,屋顶发黑,据村中老人介绍,这是几百年来演员们冬天在此生火取暖熏的。

 

“鳖鳖井”里捉老鳖

白龙洞中如仙境

 

在白龙庙后,便是著名的白龙庙旅游景区,虽然时在冬季,但此处仍是步步胜景、景致非凡。只见淇河河道上,一条长达130米的拦河大坝横亘在河道中央。这座大坝修建于1967年,将淇河水分为两截,使这里形成了蓄水量达95万立方米、蓄水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宽阔水面。“每逢夏天雨季来临,奔腾的淇河水越坝而过,形成了飞珠溅玉的白龙瀑布,景色蔚为壮观。”徐桂双说。

坝西是清澈的淇河水,坝东河道内各类磐石密布,大小不一,且千姿百态、妙趣横生。“雨季来临时,汹涌的淇河水冲进潭内时声响如雷,且缓急无常,所以称为雷鸣滩’,传说是白龙王所居之地。”徐桂双说。

记者难抑喜爱之情,爬上这些磐石,发现部分巨石上罗列着许多类似石缸的洞穴,小的如脸盆,大的如红薯窖,甚是神奇。徐桂双看着记者一脸惊讶的表情笑了,她说:“经很多专家研究,这叫冰臼’,因第四纪冰川而形成,距今有二三百万年。”旁边的马振华习以为常地说:以前,老人都叫它们‘鳖鳖井’,因为它口小肚大,老鳖进去之后出不来,村里人就用大桶捉老鳖。”

“你看那儿!”顺着徐桂双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河道北岸有一块圆柱形的巨石,“像不像官印?”徐桂双说,“官印”北有块突出的巨石状如张嘴的蛤蟆,河道南的巨石像极了喝水的龙头,十分绝妙,所以游人都称其为“蛤龙争印”。

在白龙庙下边的山崖中,有一个白龙洞,上至绝顶,下探淇水,且洞中有洞,洞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洞宽处豁然开朗,可纳百人。循洞而过,如入仙境,形成了河、潭、山、洞俱佳的独特景观。

 相关链接:白龙庙览胜(摄影)风雨沧桑白龙庙     姚慧明 王俊智:解读白龙庙戏楼楹联     王克家: 淇河白龙庙古戏楼新考
  柏尖山村还有个白龙庙




 
     
梁山好汉曾小聚白龙庙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