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斐诗话》 作者:秋雨

 

 

 

歌诗经雅韵,

唱竹斐淇东。

品故乡文化,

听千古卫风。

 

 

 
 

 

第六十六回 曹丞相枋头遏淇水 卫浚地淇奥始前秦

 
 

 

    第六十六回  曹丞相枋头遏淇水  卫浚地淇奥始前秦     

    演出字幕打出:第六场  淇河岸边枋头城。时间:明洪武九年深秋。地点:浚县南端枋头城。黄河文石津渡口通往邺城的古道旁,有一座枋头城。枋头城西边是巍巍太行群峰,东北方向大伾山孤峰隐现。枋头城外,阡陌交错,南有卫水,西依淇水,原野麦田刚刚露出绿叶,树枝上还有几片残叶。罗贯中、许淇公、牛娃上场。罗贯中唱:

    流千载淇水西来卫水东,知多少往昔人物忆曾经。文石津三国古道黄河渡,枋头城宫阙高楼无影踪。想当年东晋一时昌水县,战云起繁华汲郡转头空。离故土移民跋涉入黎浚,乱哄哄万户搬迁怨恨声。 

    “这个朱皇帝也真能整,说什么浚州人口稀少,改成浚县算了,结果前几年把我们浚州就降为浚县,归了北直隶省大名府,今年还从太原、平阳、洪洞、蒲、绛等地向浚县移民,说是后面还要大批向浚县境内迁住人口。许淇公说。

    “老哥哥,随着移民的增多,人口变得复杂,罗本怕露了行踪,以后就不敢轻易露面了。朱皇帝因《水浒传》一事震怒,不仅在捉拿我本人,而且对我们罗家满门也已经开始追杀。我历来主张华夏一统,热爱自己的民族,我写的书中总在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对奸诈邪恶十分痛恨。民间说我有才,朱皇帝却容不得我。唉!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洪武厄运交。罗贯中唱:

    观淇河两岸秋风竹叶黄,别苏杭浚州藏隐泪堪伤。寻遗迹枋头枯草踏寒露,躲捉拿故土山河残斜阳。也只有淇水岸边空远眺,古道边人生尘路总凄凉。交厄运诗成不尽伤情处,空悲切一度行吟一断肠。 

    “牛娃,以后不能再在有人时大声高喊罗爷爷,要喊爷爷,前面不能带罗字,怕有坏蛋盯上你罗爷爷。许淇公对牛娃说。

    “牛娃知道了,是那个大坏蛋皇帝要杀罗爷爷,牛娃一定要保护罗爷爷。罗……爷爷,爷爷,牛娃会保护你的。牛娃说。

    “牛娃乖,自己玩吧。老哥哥,你说当年曹操怎么会在这里汇集淇河来水?这条淇河流来流去的,一会儿从这里流,一会儿从那里流,把我真的搞糊涂了。罗贯中说。

    “哈哈哈,老弟,别说你糊涂,我也是糊里糊涂。汉时卫河的前身清河自魏郡内黄白沟流出,后来清水又在淇水口的西南入河,可见那时白沟已无淇水和清水。建安九年,曹操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运。许淇公介绍。

    “哦,老哥可要把曹操遏淇水之事详细讲来。罗贯中说。

    “还是要先说说白沟。据说白沟为人力开凿于永和年之后,建安年之前。而在永和年之前,淇河很可能是自卫贤、童山沿火龙岗经白祀北去,我家先人白娘娘就出生在白祀山下的淇河岸边,然后自善化山南东去,经桑村庙北向东北流去进入内黄。在帝辛年代之前,淇水也许是自火龙岗西侧北去。否则,老弟又该说帝辛军事上是个白脖儿了。许淇公唱:

    日夜喧奔流淇水数千年,河改道龙岗东西南北弯。山脚下冲决太行进卫地,出前村流经古道溯渊源。谈笑声顿丘送子涉淇水,窈窕影淑女芬芳桑柘间。心悠悠瞻彼清秋淇奥竹,水汤汤出游沿岸浚寒泉。

    “如此说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其中也该有古淇河两岸不少记述。就像老哥刚刚说到的桑村庙,也应该有不少故事。老哥呀,我哪敢真的说帝辛军事上白脖儿,他曾叱咤风云,那可是一代了不起的帝王。罗贯中接话。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桑村庙都有古庙会,很是热闹,到时候咱们随金山寺方丈一同前往。许淇公说。

    “哦,我一定要去看看。罗贯中说。

    “我也要去,我要保护爷爷。牛娃说。

    “去,去,咱们一块儿去。许淇公唱:

    古庙会桑村庙客来四方,闹纷纷朝庙僧俗看戏忙。桑林间秦汉遗踪文化隐,古淇奥宋金元代胜黎阳。

    “离开许家沟之前,我一定要去看看桑村庙。现在还是请老哥说枋头城之事。罗贯中说。

    “当年的枋头,处在黄河文石津渡口通往邺城的南北大道上,文石津就在枋头南边不远处,这里可以说是遏制南北的战略要塞。许淇公讲解。

    “可是现在黄河离此很远了。罗贯中插话。

    “老弟说得没错,这是因为黄河频繁改道,周定王、汉武帝、王莽新朝、南宋时期,黄河都发生过大的改道。汉朝以前,黄河下游频频改道,使得齐鲁和淮北地区成为泽国,八百里梁山水泊就是那个时间形成的。尤其是王莽新朝,黄河自齐地东去,白沟自馆陶西北漫溢北流,淇卫之水一度脱离了黄河,自成黄河以外的一条水系。许淇公唱:

    王莽朝黄河改道向东弯,无奈何淇卫伤怀觅古川。自馆陶北去漫流寻旧路,从此后自成水系找天边。

    “哦,自王莽时期,淇卫之水已经不属黄河水系?罗贯中问。

    “后来清、淇又回归黄河,但随着黄河的东移,最终永远脱离了黄河。许淇公回答。一老者肩背渔竿,手提鱼篓,从许淇公、罗贯中身边经过,听到他们谈话,悄悄站在远处。

    “黄河改道总在南去东进,宋朝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处的陈桥驿,当年还处在黄河之南,可如今已经到了黄河北岸,那是宋朝年间黄河改道的结果。浚县大伾山原本伴着黄河,孤峰突起。许淇公又说。

    “我刚刚写了《救白马曹操解重围》,白马就是白马津口,也称黎阳津口,关云长斩颜良与大伾山下。我写的《袁本初败兵折将》中,关云长诛文丑之地就在文石津南。罗贯中接话。

    “颜良被关云长斩杀后,尸体就葬在黎阳城东北十八里的酸枣庙村附近。许淇公唱:

    悲颜良将勇无谋帅少才,痛袁绍北方半壁命堪哀。赤兔马青龙偃月亭侯举,伾山下头落魂飞战未开。

    “梦里听白娘娘说,文景年间,黎阳桑丘县令的少爷无恶不作,欺男霸女,残害贤良,曾将白娘娘的祖上端木浚下到大牢,还要送往长安斩首。其实我刚写成的《会古城主臣聚义》,写的就是黎阳古城。端木浚当年的这事儿如果遇上张飞,早叫那位恶少同他爹一起见阎王去了。罗贯中唱:

    刘关张当时手足似瓜分,屯土山信断音稀杳不闻。黎阳城欢庆君臣重聚义,伾山下正如龙虎会风云。

建安八年曹丕率军自邺城至黎阳,写《黎阳作》诗五首。大兴二年至永和七年,欲要杀绝汉人的刽子手,兽类不如的后赵主石勒,在大伾山东麓对大石雕再次修饰开凿。金明昌五年八月,黄河在浚县境内决口改道,自此大伾山下黄河断流。古往今来,知多少名人向往黎阳山水。许淇公唱:

    寻红豆王维遥望浚黎阳,走边塞楼眺岑参思故乡。善推敲贾岛姚合曾酒醉,离河内浚郊韩愈避兵荒。坐长安李隆基白马诗寄,中秋月张九龄黎津别伤。存禹迹浚地名扬传外域,黎阳津几曾争渡隐遐方。 

    “看来我隐居许家沟著书是明智之举,原来古时候文人就爱到浚县来。罗贯中说。

    “老弟淇河岸边著三国,会有后人为你树碑立传。许淇公接话。

    “小老儿的祖上本是关中人,南北朝时迁入关东,也就落户在了枋头城。我叫申文津,本想去淇河口钓几条鱼,却听有人谈论三国,并提及黎阳古城,还听说要为谁树碑立传,我得上前搭话。两位请了!申文津先是自言自语,接着上前搭话。

    “这不是文津兄弟吗,兄弟一向可好,好几年没有见面了。许淇公激动地说。

    “听声音很熟,原来是淇公老哥哥,你身体硬朗朗的,咱哥俩最后还是在金山寺见的面,你说要来淇门风雪避看看,可总也没来。申文津也很激动。

    “这不就来了嘛。老弟,我给你介绍,这位名叫罗贯中,是咱们的贤弟。许淇公拉着罗贯中说。

    “就是朱皇帝正在到处捉拿的罗贯中?才子啊,朱皇帝不识好人。老弟,别怕,听说你正在写三国,就藏到我家写吧,我们枋头城的百姓都会保护你。申文津说。

    “谢谢文津老哥!罗贯中说。

    “申爷爷好!我牛娃也会保护爷爷。牛娃插话。

    “这是牛娃?长这么大了,那一年还在怀里抱着,娃儿真聪明,乖。申文津笑着说。

    “想请文津老哥讲讲曹操遏淇水的事情。罗贯中笑着说。

    “老弟是说后汉三国的事情吧?这枋头城南是一条卫河,原是隋朝开挖的清水运河,唐代再次重修,改名叫永济渠,宋代又称御河,之后才改叫卫河。枋头城西边便是淇水。建安九年,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准备攻打邺城,为了便于粮草水运,曹操的军队在淇水口用大枋木筑堰,遏淇水入淇河古道白沟,于是此地便改称枋头。申文津唱:

    曹家军遏住淇河济白沟,战邺城曹操水路唱枋头。运粮草千船百舸通南北,挟天子跃马挥师燕赵收。

    “后来怎么又称作枋头城了?罗贯中问。

    “南北朝十六国后赵时期,蒲洪投降东晋,后来蒲洪自称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苻,并开始在枋头筑城。再后来改枋头城为永昌县,又叫昌水县。申文津接话。

    “哦,这里还是县治所在。罗贯中说。

    “还不仅仅是县治,后魏孝昌年间,曾在枋头城置汲郡,后来分汲郡置黎阳郡。天平元年至武定八年,又在枋头城置黎州、汲郡,辖朝歌、获嘉、汲县、北修武、南修武、山阴六县。北周宣政元年又在枋头城置卫州,后迁至汲县。隋开皇十六年在枋头城置清淇县,属卫州。大业二年废清淇县,合朝歌县为卫县,移治卫贤镇。申文津唱:

    朝更替县州郡府变无常,乱哄哄只有官家整日忙。求平安百姓谁闻权力事,乐逍遥闲来垂钓唱夕阳。  

    “说得好,罗本要向老哥学习,图个逍遥自在。刚才老哥提到淇门风雪避,离这里远吗?罗贯中附和。

    “不远,不远。就在枋头城东南的淇水口,淇水在那里汇入卫水。淇门寺院之中有一佛塔,塔下原是一口大井,井中每每会喷出水来。申文津介绍。

    “竟有此等怪事?莫非那里就是《诗经》里所说的浚泉?罗贯中很惊奇。

    “有人传说,当年刘秀逃避王莽追杀,逃至淇门寺院,大雪拦路难以逃走。刘秀祈求上苍怜悯,果然积雪纷纷离去,那口青井周围数十米之内不再落雪,而几十米之外却大雪弥漫。王莽追兵因大雪迷失了道路,刘秀终于逃过一劫。后人以为这是块风水宝地,就造了一座升仙塔。申文津继续介绍。

    “淇门风雪避,升仙塔,风雪扫,很是神奇。罗贯中唱:

    淇河口卫水身边流过,藏神秘佛塔千年沉默。白茫茫大雪北风吹,为什么躲避塔身飞落?好奇心求索,觅何因求索。寻无果也许淇门神诺。 

    “咱们还是先到我家,走!申文津说。牛娃在前,申文津、许淇公、罗贯中并行,向着枋头城走去。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