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序言 前言 目录 后记    

 

 

 


主页

主目录

 

 

第三十六回

宋向戌二次弭兵  会睢阳晋楚和解


 
 

  宋平公十六年(周灵王十二年,公元前560年)秋九月,楚共王去世,世子昭立,是为楚康王。吴王诸樊命大将公子党率师伐楚,楚将养由基射杀公子党,吴师败还。

  宋平公十七年(公元前559年),吴王诸樊遣使告败于晋,晋悼公集大臣议事。晋大夫羊舌肹(即羊舌肸,复姓羊舌,名肸,字叔向,又称叔肸、杨肸)进言:“吴国趁楚国国丧期间伐楚,是自取其败。秦与晋是邻国,世代有姻缘之好,现在秦国附楚救郑,应先伐秦。如伐秦有功,则楚国就成了孤立之势。”  

  悼公赞成,遂使荀偃率三军之众,同鲁、宋、齐、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国大夫伐秦。晋悼公待于境上。秦景公使人在泾水上游投毒,导致晋国等联军无功而返。

  从春秋前期齐桓公创建霸业开始,直到春秋中叶之末晋、楚会盟于宋国,齐、晋、楚等大国为了取得霸权地位而争战了百余年,弄得宋、鲁、郑、卫等中小国家不仅受到战争之害,而且还要纳贡财物以求平安。地处晋、吴、齐、楚交通要道之间的宋、郑两国,夹在其间,吃尽了大国的苦头。这两个国家对待晋、楚的政策,如同宋文公十三年(公元前598年)郑大夫公子去疾(字子良)在楚庄王发兵进攻郑国到达栎地时所说:“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左传·宣公十一年》)。意思是晋国、楚国不讲德行,没有信用,我们哪里能够有信用?我们只得在哪一方打来的时候就投靠哪一方。在这种情况下,继公元前579年由宋国华元倡议第一次的“弭兵”运动,晋楚订立合约,以四年后以晋楚鄢陵之战的爆发而宣告失败。

  之后,楚、晋争霸,连年发生战争,受害的首先是宋国,因为宋国与晋国关系密切,也可以说是晋国的忠实追随者,而宋国国力又处于弱势,楚国为了进军中原,总是借宋国找机会,但宋国又在晋国的保护下,也总能化险为夷。而郑国又是楚国进军中原的首要目标,对楚国更加重要,因此楚国必须把郑国牢牢地控制住,而晋国为了阻止楚国的扩张,维护自己的中原霸主地位,也必须征服郑国。郑国为了摆脱两个大国的攻击,也总是挑起与宋国的摩擦,借以转移目标。因此,楚、晋两国为了各自的目的,展开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战争。晋、楚两国皆因内忧外患而筋疲力尽,其他诸侯国也实在承受不了因战争带来的经济负担和政治威胁。如同宋平公十一年(公元前565年)郑国大夫子驷所说:诸侯们“牺牲玉帛,待于二境”(《左传·襄公八年》)。意思是用纳贡的办法,在楚、晋两国之间等待,依托强有力的国家来保护百姓。随着秦国、吴国的强大和窥视中原念头的萌生,春秋各国的关系也更加复杂化,战争也变得越来越残酷。不论谁胜谁负,而宋国等弱小诸侯国总是受害者。

宋平公二十年(周灵王十六年,鲁襄公十七年,公元前556年)的时候,宋国的皇国父做了太宰,要为宋平公建造一座高台,因此妨碍了农业收割。子罕请求在农事完毕以后再建造,平公不答应。

 宋平公三十年(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当时,宋国左师向戌既与晋国正卿,中军元帅赵武(即赵孟,又称赵文子)是好友,又和楚国令尹屈建(字子木)有许多交往,他想利用这种关系,在诸侯间再次发起弭兵运动。

  向戌,生卒年不详,子姓,向氏,名戌,因其封地在合(位于今山东枣庄与江苏沛县之间),所以又称合左师。向戌先到晋国去拜见赵武,说了他的弭兵想法。赵武和众大夫商量对策,韩宣子说:“战争,是残害百姓的祸事,是财货的蛀虫,是小国的大灾难,既然有人提出要废除战争,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们还是一定要答应。如果我们不答应,楚国也会答应,反过来楚国会以此为由来号召诸侯,那么我国就失去了盟主的地位。”晋平公和赵武都同意韩宣子的高见,因而同意了向戌的弭兵倡议。

  宋平公三十一年(周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545年,向戌又去楚国见楚令尹屈建,屈建说:“此事很好,诸侯们各自分党,所以原来的和议毫无成效。如果使晋、楚各自的属国互相朝聘,欢好如同一家,战争就可以避免了。”楚国也答应了。

  向戌又到齐国,齐国大夫陈须无(即陈文子)说:“晋国、楚国答应了,我们怎么能够不答应?而且别人说‘消灭战争’,而我们不答应,那么就使我们的百姓离心了,我们就不能得到他们的拥护。”齐国人答应了。

  向戌又到秦国,秦国也答应了。然后晋、楚、齐、秦这四个国家分别通知所属小国,定于当年七月在宋国举行会见。

  五月二十七日,晋国的赵武到达宋国。二十九日,郑国的良霄也来了。六月初一日,宋国人设宴招待赵武,晋国叔向作为赵武的副手也来了。初二日,鲁国大夫叔孙豹(史称叔孙穆子,也称叔孙穆叔)、齐国庆封和陈须无、卫国的石恶到达。初八日,晋国的荀盈(字伯夙)也来了。初十日,邾悼公到达。十六日,楚令尹屈建(字子木)和楚共王的儿子公子黑肱到达。公子黑肱先和晋国商定了有关条件。二十一日,向戌和屈建商议有关楚国的条件。二十二日,滕成公到达。

  屈建告诉向戌,请求跟从晋国和楚国的国家互相见面。齐、秦二国使者尚未到达。二十四日,向戌向赵武复命。赵武说:“晋、楚、齐、秦四国地位对等,晋国不能指挥齐国,如同楚国不能指挥秦国一样。楚国国君如果能让秦国国君驾临敝邑,寡君岂敢不坚决向齐国国君请求?”

  二十六日,向戌向屈健复命,屈建派人回国请示楚康王。楚康王说:“放下齐国、秦国,请求和其他国家互相见面。”    

  七月初二日当夜,赵武和公子黑肱统一了盟书的措辞。初四日,陈国的孔奂、蔡国的公孙归生到达。曹国和许国的大夫也都来到。各国使者的住处用篱笆做墙作为分界,晋国和楚国各自驻扎在驿馆的两端。荀盈对赵武说:“楚国的气氛很不好,恐怕会发生灾难。”

  赵武说:“我们转折向左,进入宋国西门,他们能把我们怎么办?”

  七月初五日,各诸侯国代表准备在宋国西门外边结盟。

  楚国屈建命随从们在外衣里边穿上打仗时才穿的皮甲。楚国太宰伯州犁说:“会合诸侯,而做别人不信任的事,恐怕不可以吧,诸侯盼望得到楚国的信任,因此前来顺服。如果不信任别人,这就是丢掉了所用来使顺服的机会了。”他坚决请求脱去皮甲。

  屈建说:“晋国和楚国缺乏信用已经很久了,唯有去做对我有利的事就是了。如果能如愿,哪里用得着有信用?”

  伯州犁退下去。对人说:“令尹将要死了,不会到三年。但求满足意志而丢弃信用,意志会满足吗?有意志就要形成语言,有语言就要有信用,有信用就能加强意志。这三件事互相关联统一,然后才能确定。信用丢掉了,怎么能活到三年呢?”

  赵武也担心楚国人内藏祸心,把这情形告诉了叔向。

  叔向说:“有什么危害?一个普通人一旦做出不守信用的事,尚且不可以,都不得好死。如果一个会合诸侯的卿做出不守信用的事情,就必然不能成功了。说话不算数的人不会取信于人。用信用召集别人,而又出尔反尔,必然没有人同意他,哪里能危害我们?而且我们依靠着宋国来防备他们制造事端,一旦出现异常,人人都会和宋军一起誓死对抗,即使楚军再增加一倍的兵力,我们也是可以抵抗的,您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但是事情又不至于到这一步。他们如口称消除战争以召集诸侯,反而发动战争来危害我们,我们的理由就多了,不必担心。”

  这天,晋、楚、齐、宋、卫、郑、鲁、陈、邾、滕、许、蔡等诸侯国的大夫和小国君主在宋都睢阳盟会,秦国虽然同意弭兵,但没有出席会议。

  在会上,晋之属国鲁、卫、郑,从晋营于左;楚之属国蔡、陈、许,从楚营于右。以车为城,各据一边。宋是地主,自不必说。

  在会盟前,楚屈建暗暗传令,意欲命军士劫盟,袭杀赵武。由于伯州犁固坚决不同意而屈建没有动用武力。 

  会盟开始了。楚国首先提出“晋、楚之从,交相见”的方案。这个“晋、楚之从”是指附属于晋、楚的各国,“交相见”,意思是原属晋的朝楚,属楚的朝晋。这就是说,原先分别从属晋、楚的中小国家,除了朝见自己的盟主,还要朝见对方的盟主。

  晋赵武说:“晋、楚、齐、秦都是大国。晋国不让齐国朝见自己,也就像楚国不让秦国朝见自己一样,所以齐国不必朝见楚国,秦国也不必朝见晋国。”

  在歃血订盟时,楚屈建又欲先歃,使向戌传言于晋。向戌造访于赵武,但不敢说这个话,他的从人代他说了。

  赵武说:“晋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受王命于践土,遂服诸国,诸侯们还从来没有在晋国之前先歃血的。”向戌又去楚馆对屈建说了赵武的意思。

  屈建说:“您说晋国和楚国的地位相等,如果晋国总是在前面,这就好像楚国比晋国弱。而且晋国和楚国交换着主持诸侯的结盟已经很久了。难道这次就应当专门由晋国主持?晋国主盟已经很久了,这一次应当让给楚国。”

  向戌又传话给赵武,并说:“诸侯归服晋国的德行,不是归服晋国主持结盟。您致力于德行,不要去争执先后。而且诸侯结盟,小国本来一定有主持结盟的事务,让楚国做小国盟主,不也是可以的吗?”。

  赵武犹犹豫未决,羊舌肹对赵武说:“主盟以德不以势。若其有德,歃血虽在后面,诸侯也会拥戴。如果无德,歃血虽然在先,诸侯也会反叛。并且会合诸侯是为了弭兵,弭兵则天下之利,争歃则必然用兵,用兵则必失信,失信则失天下。就让给楚国先歃吧。”赵武这才同意楚国先歃。

  这次会盟确定:晋、楚共为霸主,照朝聘常期,楚之属国朝聘于晋,晋之属国也朝聘于楚。其贡献礼物,各省其半,两边分用。而齐、秦为大国,不在属国之数,各不相见。晋属小国,如:邾、莒、媵、薛。楚属小国,如:顿、胡、沈、麇。有力者自行朝聘,无力者从附庸一例,附于邻近之国。

  会盟结束后,七月初六日,宋平公同时招待晋国和楚国的大夫,赵武作为主宾坐首席。

  屈健回国后对楚康王说:“有叔向来辅佐,晋国称霸诸侯是合适的。而楚国没有和叔向相当的人,不能和晋国相争。”

 这次弭兵会议之后,诸侯国朝见晋国的有齐、陈、蔡、北燕、杞、胡、沈、白狄,其中只有蔡、胡、沈是楚国属国,这年去楚国朝见的有鲁、宋、陈、郑、许。只有鲁、宋、陈、郑是晋国的属国。朝见不是每年向两个霸主交贡品,只是恢复和平的形式,主要是确立晋国和楚国结盟。楚国依然带着他的属国胡、沈攻打吴国,而有的国家则没有加入弭兵朝见,比如卫、许、吴、曹、薛、滕、邾、莒等,多数是晋国的属国。这次弭兵使晋国获得了成功,解除了战争危机,巩固了霸主地位。

 

  司城子罕(即乐喜)是乐父衎的后裔,他是宋国的贤臣。向戌主持弭兵之后,使晋楚两强停止了战争,向戌很得意,向宋平公请赐免死之封邑。子罕批评向戌,他认为兵为国家重要之事,完全废兵是危险的,而且他认为向戌只是用诈术完成使命,还想得到赏赐,是贪得无厌。向戌听从了子罕的话,打消了这一想法。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拿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给您呀。”

  子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献玉的人叩头,然后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把它送给您吧。这样我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让玉工雕琢它,然后又卖了出去,把卖玉钱如数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富翁,然后送他回家去了。

 宋平公三十二年(周景王一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郑国发生饥荒,而当年的麦子还未收割,老百姓困苦不堪。担任上卿的子皮根据父亲子展的遗命,给国内的人分发粮食,每户一钟,郑国人没有挨饿。子皮也得到了郑国百姓的极大拥护。

 子罕听说这一情况后,说:“多做善事,这是百姓所希望的。”这年,宋国也发生了饥荒,子罕便请示宋平公,要求拿出公室的粮食借给百姓,让大夫们也都把粮食借出来。子罕自己的家族借粮食给别人,却不写借据,不要求别人归还,同时还以那些缺乏粮食的大夫的名义,借给百姓粮食。宋国人也没有挨饿。

 晋国的叔向听说这些情况后,说:“郑国的罕氏(即子展、子皮的家族)、宋国的乐氏(即子罕的家族)肯定会长盛不衰,他们应该都能够执掌国家的政权吧!这是因为民心都已归向他们了。

  宋平公三十三年(周景王二年,公元前543年),有人在宋国太庙里大喊大叫,说:“嘻嘻,出出。”鸟在亳社上鸣叫,声音好像也在说:“嘻嘻。”五月初五日,宋国发生大火灾。宋共公夫人共姬被烧死。

  为了表示对宋国发生火灾的慰问,众诸侯国派大夫来到宋国,并带来了一批赈灾物资。共姬死后,当年七月被葬于相城西端,鲁国派大夫叔弓来参加了葬礼(共姬墓位于今安徽淮北发电厂内的王姬山南坡,墓地周长324米,坡高60米,占地面积10余亩,有“周宋共姬之神道”和“宋共姬墓”等石碑。共姬墓为一巨大土冢,远看如一座小山,该墓当地人又称皇姑墓。共姬原名伯姬,是春秋时期鲁宣公的女儿,鳍成公的妹妹,嫁与宋共公瑕,称共姬,共姬嫁到宋国10年宋共公就病故,共姬守寡33年,死时年约60岁。共姬的事迹被汉刘向收入《列女传》。共姬墓对研究春秋时宋国历史起到重要的作用,2004年11月共姬墓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向戌“弭兵”以后,晋、楚之间40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这种形势对恢复、发展各国的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

  宋平公四十二年(周景王十一年,公元前534年)十一月,陈国被楚灵王所灭(楚平王即位后,为了与诸侯讲和,于公元前529年恢复了陈国)

  宋平公在位44年去世,太子佐继位,是为宋元公。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站         站长:任惠生      电话  0392-3286668    电子邮箱: qhwhyjhxsb@163.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毛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