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序言 前言 目录 后记    

 

 

 


主页

主目录
 

 

第十六回 

领王命齐国称霸  安宋国北杏会盟


 
 

  宋桓公(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51年在位),子姓,宋氏,名御说,宋庄公之子,宋后闵公之弟, 宋国第19任国君。

  宋桓公元年(周王元年,公元前681年),宋桓公以萧叔大心有救毫、诛南宫牛之功,将其分封于萧,并升萧邑为附庸国,大心为萧国君主(后来在宋文公十四年,即公元前597年时,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

  华督死难,宋桓公念其对宋国有大功,仍用其子华家为司马。自此以后,华氏世为宋国大夫。

  据《管子》记载,齐桓公五年,即宋桓公一年(周王元年,公元前681年),宋国伐杞国。

  齐桓公对管仲和鲍叔说:“我本来是要讨伐宋国的,无奈各国诸侯要救他。杞国是大禹的后代。目前宋国要伐杞国,我想去救,能行么?”

  管仲说:“不行。我认为自己内政不修,向外举兵行义就无人信服。您现在将要对外举兵行义,以实行先外后内的办法,对各国诸侯来说可以使之亲附么?”

  齐桓公说:“此时不救,以后将没有理由伐宋了。”

  管仲说:“一个诸侯国的君主,不应该贪得土地,贪地必然勤于动兵,勤动兵必然困乏人民,人民困乏则君主只好多行欺诈了。欺诈如行得机密而后动兵,是可以打胜敌人的;但对民行诈就不能取得人民信任。不信于民则必然动乱,国内一动乱则危及自身。所以古人懂得先王之道的,总是不在军事上互相竞争。”

  齐桓公说:“那么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依我之见,不如派人以重礼去宋国交涉,交涉不成,您就收留杞君并加封赐。”

  桓公问鲍叔说:“你看怎么样?”

  鲍叔说;“您可按夷吾(指管仲)的意见行事。

  桓公便派遣曹孙宿出使宋国。宋国不听,坚持伐杞。

  杞国(位于今河南杞县一带),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西周初年,禹的后裔东楼公被封于杞,位于今河南省杞县一带,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20位国君。

  这次宋桓公伐杞,将杞国打得大败,占领了杞国都城雍丘(今河南杞县),杞靖公去世,其子杞共公被迫带着子民离开那里,向东迁移(杞靖公是否战败被杀,历史上没有记载,但宋国这年伐杞,杞靖公这年去世,其子杞共公这年东迁,据此推断,杞靖公去世应当与宋国伐杞有关)到泰山南,到邾国避难。后又迁到新泰(今山东新泰)。公元前647年又遭淮夷等势力的攻打,公元前646年,齐桓公帮助杞国修筑缘陵之城(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并封赐给杞成公,还送予兵车百乘,甲士千人,杞国成为齐国的附庸国。到了宋平公三十二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杞文公灭了淳于国(淳于国也叫州国),又把国迁到淳于城,即现在山东安丘附近,位于安丘黄旗堡镇西南的杞国古城遗址之一。公元前445年,杞国终于在楚惠王的进攻之下亡国,杞国前后1000多年,杞简公成了末代君主。今山东潍坊坊子区有故城城墙,皇城顶遗址位于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西约200米处有一面积约300亩的高台地,当地相传为杞国王城所在地。

  单说齐桓公自即位以来,任管仲(即管至父)为相国,鲍叔牙辅佐,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齐国可谓人才济济,国家日益强大起来。

  齐桓公五年(宋桓公元年,公元前681年)正月,齐桓公设朝,群臣拜贺已毕,桓公问管仲:“寡人承仲父之教,励精图治,政清人和。今国中兵精粮足,百姓皆知礼义,我欲在诸侯国中立盟定伯,您看何如?”

  管仲回答:“当今诸侯,比齐国强大的,南有荆楚,西有秦、晋。然而,他们都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成霸业。周王室虽然衰败,但仍为天下之共主。平王东迁以来,诸侯不朝,不贡方物,进而出现了郑伯射桓王之肩、五国拒庄王之命这样的事情,列国诸侯不知道自己是臣子,不知道还有君父。楚国熊通杀侄自立,宋国、郑国弑君袭位,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谁也不敢去征讨。如今庄王去世,王刚刚即位,宋国近来又遭南宫长万之乱,贼臣虽除,宋国君位未定。君可遣使朝周,请天子旨意,大会诸侯,以确定宋国御说的君位。宋国君位确定之后,再奉天子以令诸侯,内尊王室,外攘四夷。列国之中,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海内诸侯,皆知我之无私,必相随而尊于齐。不动兵车,您的霸业就成了。

  桓公大悦。于是遣使者到王城成周朝贺王,同时请求奉命会盟诸侯,以定宋君。

  釐王说:“伯舅不忘周室,这是朕的大幸。现在诸侯各国中,惟有伯舅遵循礼制,还把王室看得至高无上,朕岂能不听从伯舅的建议?”

  使者回报桓公。桓公遂以王命布告宋、鲁、陈、蔡、卫、郑、曹、邾诸国,约定于三月朔日,共会北杏(位于今山东东阿)之地。

  桓公问管仲说:“此番赴会,用兵车多少?”

  管仲说:“君奉王命以结交诸侯,怎么能用兵车?请为衣裳之会。”春秋期间的衣裳之会是相对兵车之会而言的,前者以和平为主题,主张各诸侯国之间遵循礼制,尊重王室,和平相处,反对战争,反对叛逆。而后者则往往是几个诸侯国针对某一个诸侯国要采取联合征伐时的会盟,或者一个诸侯国联盟集团对另一个诸侯国联盟集团所采取相对抗措施时的歃血会盟。

  桓公好:“好。”  

  随后,使军士在北杏先筑一会盟坛,高于地面三丈,分上下三层,左悬钟,右设鼓,把周天子虚位布置在上位,每个座位旁设有反坫(即坫土筑的平台。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坫上,为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玉帛器具,应有尽有,又新盖了宽敞明亮的馆舍数处,一切准备妥当。  

  快到了会盟的日期,宋桓公御说先到北杏,与齐桓公相见,谢其定位之意。次日,陈宣公杵臼、邾国子克二君相继来到。蔡哀侯献舞痛恨楚国曾经把他拘禁,也来赴会。

  四国之君见齐桓公没有带兵车,相互看看,说道:“齐侯以诚待人,没有任何恶意,我们更应至诚。”遂各自命人将所带兵车退到20里之外。

  到了二月底,桓公对管仲说:“诸侯还未到齐,是否改期再会?”

  管仲说:“常言道:‘三人成众。’如今已到四国,不为不众矣。如果改期,是您不守信用。如果我们等待他们而不至,是他们有辱王命。初合诸侯,如果我们不守信用,并且有辱王命,何以图霸?况且还没有到预定的会盟日期。”

  桓公说:“那好吧,我们再等等。”

  三月朔日,天晴气爽,齐、宋、陈、蔡、邾五国诸侯俱集于坛下。相见礼毕,桓公拱手对大家说:“王政久废,诸侯国中叛逆相继发生。孤奉周天子之命,会群公以匡王室。今日之事,必推一人为主,然后权有所属,而政令就可施于天下了。”

  诸侯们纷纷私议:如果推齐国为盟主,则宋国爵位为上公,齐国只是为侯爵位,尊卑有序,是有不妥;如果推宋国为盟主,则宋公新立,这次全赖齐国定位,宋国岂敢称尊。事在两难。陈宣公杵臼站起来发言:“天子命齐侯纠合众诸侯,王命是从,谁敢代之?我认为应推齐侯为盟会之主。”

  其他诸侯一致说道:“陈侯之言极是,非齐侯不能担当此任。”桓公再三谦让,然后登坛。齐侯为主,依次为宋公、陈侯、蔡侯、邾子。

  排序已定,鸣钟击鼓,众诸侯先在天子位前行礼,然后交拜,相互叙兄弟之情。齐国大夫仲孙湫捧书简,跪在地上,郑重宣读:“某年月日,齐小白、宋御说、陈杵臼、蔡献舞、邾克,奉周天子之命,会盟于北杏,共尊王室,济弱扶倾。有违约者,列国共征之。”

  众诸侯拱手受命。《论语》称齐桓公九合诸侯,这一次为第一会。北杏之盟,开启齐桓公称霸的时代。北杏会盟的参加者虽然都是一些小国,但它揭开了齐桓公称霸的序幕,对其称霸有很大意义。

  众诸候会盟已毕,管仲沿台阶而上,说道:“鲁、卫、郑、曹,故意违抗王命,不来赴会,不可不讨。”

  齐桓公举手向四君说:“敝邑兵车不足,愿诸君共同行事。”陈、蔡、邾三君齐声应道:“愿率本国兵车相随。”但宋桓公没有表态。

  当天晚上,宋桓公回到驿馆,对大夫戴叔皮说:“齐侯妄自尊大,越位主盟,又调遣各国之兵擅行征伐。将来我国等着疲于奔命吧。”

  叔皮说:“从预计会盟的诸侯国来看,今日到会的不过半数,说明齐势未集,号召力不强。如能征服鲁、郑二国,则齐国霸业就成了。齐国称霸,并不是宋国的福分。今日与齐国相会的四国,唯宋国爵位为大,宋不从兵,其他三国也将解体。况吾今日之来,主要是遵照王命,确定君位。既然已经完成了这一使命,我们还在这里干什么?不如先归。”

  宋桓公同意戴叔皮所言,遂于次日五更率领随从不辞,而别登车而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站         站长:任惠生      电话  0392-3286668    电子邮箱: qhwhyjhxsb@163.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毛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