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序言 前言 目录 后记  

 

 

 


主页

主目录

 

 

第十回

遵遗命伊尹扶主  放桐宫太甲自省


 
 

  商帝汤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丁,次子外丙,三子仲壬。商帝汤去世之前,太子太丁就已经死了,太丁的儿子太甲年幼。按照商汤的遗旨,伊尹扶持外丙即位,商帝外丙即位后,仲虺、伊尹二相继续辅政,以宽治民。商帝外丙即位后三年卒,被后世追谥为哀王。外丙传位于其弟仲壬。

  商帝仲壬,也称中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子姓,名庸,商帝汤之子,商帝外丙之弟,商朝第三位君王。在位时期由伊尹辅政,基本上遵守商帝汤制定的法制,朝政相对比较稳定,国家日益强盛。

  商帝仲壬在位四年后去世,后世谥号为懿王。由其兄太丁之子太甲即位。伊尹辅政。

  伊尹历经商汤、外丙、仲壬,又做了商汤长孙太甲的师保。商初连丧三王,政治出现危机。伊尹受商汤重托,深感任重道远,他把振兴商朝的希望寄托在商帝太甲身上。

  商帝太甲执政开始第一年,伊尹就著了《伊训》《肆命》《徂后》等,给太甲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尚书·伊训》原文是: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

  “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惟我商王,布昭圣武,代虐以宽,兆民允怀。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天家邦,终于四海。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

  “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译文为:

  “太甲元年十二月乙丑日,伊尹祭祀先王,侍奉嗣王恭敬地拜见他的祖先。侯服甸服的诸侯都在祭祀行列,百官率领自己的官员,听从太宰伊尹的命令。伊尹于是明白说明大功之祖成汤的大德,来教导太甲。

 “伊尹说:啊!从前夏代的先君,当他勉力施行德政的时候,没有发生天灾,山川的鬼神也没有不安宁的,连同鸟兽鱼鳖各种动物的生长都很顺遂。到了他的子孙不遵循先人的德政,上天降下灾祸,借助于我汤王的手。上天有命:先从夏桀讨伐,我就从亳都执行。我商王宣明德威,用宽和代替暴虐,所以天下兆民相信我、怀念我。现在我王嗣行成汤的美德,不可不考虑开头!行爱于亲人,行敬于长上,从家和国开始,最终推广到天下。

 “啊!先王努力讲求做人的纲纪,听从谏言而不违反,顺从前贤的活;处在上位能够明察,为臣下能够尽忠;结交人不求全责备,检点自己好像来不及一样。因此达到拥有万国,这是很难的呀!

 “又普求贤智,使他们辅助你们后嗣;还制订“官刑”来警戒百官。“官刑”上说:敢有经常在宫中舞蹈、在房中饮酒酣歌的,这叫作巫风。敢有贪求财货女色、经常游乐田猎的,这叫做淫风。敢有轻视圣人教训、拒绝忠诚直谏、疏远年老有德、亲近顽愚童稚的,这叫作乱风。这些三风十过。卿士身上有一种,他的家一定会丧失;国君身上有一种,他的国一定会灭亡。臣下不匡正君主,要受到墨刑。这些对于下士也要详细教导。

  “啊!嗣王当以这些教导警戒自身,念念不忘呀!圣谟美好,嘉训很明啊!上帝的眷顾不常在一家。做善事的,就赐给百福;做不善的,就赐给他百殃。你修德不论多小,天下的人都会感到庆幸;你行不善,即使不大,也会丧失国家。

 

  商帝太甲执政的第一年,还能遵照着祖宗的遗训,不敢违反。但慢慢地就忘乎所以了,认为自己是一国之主,一切都应当自己说了算,不愿意让那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牵着鼻子走了。他由着自己的性子,不把伊尹和祖宗留下的法律制度放在眼里。他任意欺压百姓,强征暴敛,弄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于是, 伊尹便率领诸侯百官祭祀先王商汤,宣讲商汤的大功大德,告诫太甲重视天命,当好国君,遵守先王法典,太甲不闻不理。

  商帝太甲变坏了,伊尹自然不肯容忍。伊尹对群臣说,嗣王这样就是不义。决不允许他的习惯随生性养成。随后, 伊尹以国家利益为重,采取断然措施,他把商帝太甲放逐到商汤坟墓桐宫(位于今河南偃师东北)旁边的小屋。在商帝太甲被放逐期间,伊尹没有另立新帝,自己暂时管理国家大事,亲自处理朝政。伊尹一边摄政,一边还得注意培养商帝太甲。

  商帝太甲被放逐到桐宫。桐宫乃商帝汤墓地,气氛庄严肃穆,除了守墓人,一般人不得进入。商帝太甲早晚看到的是他祖父商帝汤的陵墓。商帝汤虽为商代开国之君,可坟墓却修得非常简陋,墓地上只修了一座低矮的宫室桐宫,供一年一度的祭祀之用。守墓人知道商帝太甲是因为不守祖宗的制度,才被放逐到桐宫的,就每天给太甲讲述当年商帝汤创业的故事,以及商帝汤制定的种种规矩,教育太甲应当以自己的祖父为榜样,不要做败家子。

  在商帝太甲闭门思过期间,伊尹代他行政,日理万机,还不断了解他的情况,抽空来桐宫看望。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两年中,商帝太甲面对祖父之墓,以祖父为镜子,想想伊尹的教诲,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日日想,夜夜思,终于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和被放逐的原因,从迷途中觉醒过来,就下决心痛改前非。他先是在桐宫这个小范围里把事情办好,还关心守墓老人,尽自己的最大能力,管理好祖父的陵园。他一边读书,一边打扫陵墓,日久天长,逐渐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行动谨慎、言语谦逊、思想沉稳、勤劳不息。

  太甲在桐宫的表现,早已有人报告给了伊尹。伊尹觉得年轻的太甲确实悔过自新了,在太甲执政第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戴着“礼帽”,穿着“礼服”,带领文武大臣,来到桐宫,迎接太甲回到亳都,并诚恳地对太甲说:“人民没有君主,不能互相匡正而生活;君主没有人民,无法治理四方。上天顾念帮助商家,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实在是商家万代无疆之美啊!”然后,郑重其事地把国家政权交还给太甲,自己仍继续当他的辅佐。

太甲自省

  太甲跪拜叩头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就败坏法度,放纵就败坏礼制,因此给自身召来了罪过。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当初不会责备自己;还望依靠您匡救的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

 伊尹跪在地上说:“讲究自身的修养,又用诚信的美德和谐臣下,就是明君。先王成汤慈爱穷困的人民,所以人民服从他的教导,没有不喜悦的。连他的友邦和邻国,也这样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吧,我们的君主来了,就没有祸患了。大王要增进你的德行,效法你的烈祖,不可有顷刻的安乐懈怠。侍奉先人,当思孝顺;接待臣下,当思恭敬。观察远方要眼明,顺从有德要耳聪。能够这样,我享受王的幸福就会没有止境。”

  太甲重新登上帝位后,接受过去沉痛的教训,小心谨慎地遵照祖宗的规矩办事,在伊尹等大臣的协助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商王朝这个奴隶制国家逐渐繁荣强大起来。

  伊尹所作《太甲》上中下三篇,详细记载了放太甲于桐宫、迎太甲复位和教育太甲治国安民的经过。

  商帝太甲归政之后,伊尹又作《尚书·商书·咸有一德》以教导太甲。原文曰: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 ‘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译文为:

  “伊尹已经把政权归还给太甲,将要告老回到他的私邑,于是陈述纯一之德,告戒太甲。

 伊尹说:“唉!上天难信,天命无常。经常修德,可以保持君位;修德不能经常,九州因此就会失掉。夏桀不能经常修德,怠慢神明,虐待人民。皇天不安,观察万方,开导佑助天命的人,眷念寻求纯德的君,使他作为百神之主。只有伊尹自身和成汤都有纯一之德,能合天心,接受上天的明教,因此拥有九州的民众,于是革除了夏王的虐政。这不是上天偏爱我们商家,而是上天佑助纯德的人;不是商家求请于民,而是人民归向纯德的人。德纯一,行动起来无不吉利;德不纯一,行动起来无不凶险。吉和凶不出差错,虽然在人;上天降灾降福,却在于德啊!

 “现在嗣王新受天命,要更新自己的品德;始终如一而不间断,这样就能日日更新。任命官吏当用贤才,任用左右大臣当用忠良。大臣协助君上施行德政,协助下属治理人民;对他们要重视,要慎重,当和谐,当专一。德没有不变的榜样,以善为准则就是榜样;善没有不变的准则,协合于能够纯一的人就是准则。要使万姓都说:重要呀!君王的话。又说:纯一呀!君王的心。这样,就能安享先王的福禄,长久安定众民的生活。

 “啊呀!供奉七世祖先的宗庙,可以看到功德;万夫的首长,可以看到行政才能。君主没有人民就无人任用,人民没有君主就无处尽力。不可自大而小视人,小视人就不能尽人的力量。平民百姓如果不得各尽其力,人君就没有人帮助建立功勋。”

 

  商帝太甲共在位23年病故,葬于历城(位于今山东济南)。商帝太甲去世后,由其子沃丁即位。太甲死后,伊尹认为太甲能以失足为鉴,勤政惜民,遵循汤制,治国有方,商朝逐渐繁荣,不失为一代明君。后人因此尊太甲为“中宗”,后世谥号文王。后人孟子尊商帝太甲为商朝的“圣贤之君”之一。

  传说在风景如画的济南仲宫卧虎山水库东南,屹立着一座太甲山,它雄踞在锦绣、锦阳、锦云三川汇流的咽喉之处,环山皆泉。 太甲山名称的来自古历山。《后汉书·郡国志》注《皇览》云:“太甲有冢在历山上”。并附于“济南国历城”之下。 《通典》 亦谓:“历山有太甲冢。”后来古历山消失,民间又转移传说,将陵墓安在了“历城南四十余里”的太甲山。

  太甲在位时,他的儿子沃丁非常不孝,从来不肯听父亲的话。太甲让他往东,他就偏往西,让他打狗,他就偏撵鸡。太甲为了教育好沃丁,和他生了一辈子的气,无奈最终还是没有成效。直到太甲临死,找风水先生给他挑了块好墓地,就在太甲山下南泉边,这是个三川汇流之地。太甲考虑到沃丁总是和他对着干,他便告诉沃丁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坟墓建在山顶上,言外之意是期待着儿子将他葬在山下的南泉边。交代完毕,太甲放心地闭上了眼。可没想到,沃丁在父亲死后幡然悔悟,觉得大半辈子愧对父亲,心想:“父亲活着的时候从没听过他一次,死了就听他这一回吧!”于是,他就按照太甲的“嘱托”,把太甲埋在了最高的山峰上。这就是为什么太甲陵建在最高的山峰上,后来这座山也就成了太甲山。(当地村民们对太甲山上有太甲陵深信不疑。而专家则持另一种看法。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房道国说,太甲山上太甲陵之说虽然被村民们传得沸沸扬扬,但是否真有其事,还有待考证。后据记者考察,在山顶只有两个大洞,根据情况判断这两个坑洞很有可能是人为盗墓所挖,至于他们到底挖到过什么,就不得而知了。附近村民说前几年有人上山盗墓,在山顶上挖洞,结果越往深里挖,土就塌陷得越多,后来人们就不敢再挖了。但也有人说太甲陵早就被人盗光了。除了这两个坑洞,整个山头再也没有发现其他的能显示这里有太甲陵的有关证据。)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站         站长:任惠生      电话  0392-3286668    电子邮箱: qhwhyjhxsb@163.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毛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