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浚县大事记【原创2008】(四)
作者:薛振忠 上传时间:2009-1-26
 
 

 

    1959年-1966年

    1月14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浚县第一届第三次代表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00余人。会上传达贯彻了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于问题的决议》和省党代会精神。会议总结了浚县“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研究了整顿人民公社的措施。会后,在全县开展整社运动,向广大社员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会议强调既要有冲天的干劲,又要有科学分析的态度。

  2月在县城东后街职工业余学校院内建浚县卫生学校。当年招生1班,学员50名,学制2年。

  3月12日至21日县委召开五级干部会议,有5150人参加。会议纠正了“共产风”和当时人民公社存在的积累部分偏多,消费部分偏少,供给部分偏大,工资部分偏小的倾向。会议提出改进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把全县划分为284个生产大队,3353个生产队,权力下放,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制。

  4月20日新乡专署在浚县召开全区航运战地会,学习浚县航道建设和“千船万吨”运动经验。

  27日至5月10日公社分两批召开党员代表会议,有4483名党员参加。会议对大跃进、浮夸风、瞎指挥等危害缺乏应有的认识,做出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决议,“左”倾思想仍在继续泛滥。

    8月浚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县志编纂办公室,程修德任主任,杨俊峰任副主任,蔡子衡、卢荫棠任纂修。到1961年春,完成《浚县新志》(草稿),约50余万字。未及修改,办公室奉命撤销。部分公社编修了社志,不少村庄写了村史,重点学校写了校史。

  同月浚县第一座电影院于县城西大街路南建成,砖木结构,容纳观众900余人。

  9月县委根据中央《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精神,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同时以农、轻、重为序,调整降低了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但仍制定了不切合实际的农业生产计划。

  10月12日至11月6日县委集中党员干部于县委党校,贯彻庐山会议精神,开展“反右倾”斗争,错误地给一些同志戴上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使他们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党内民主生活遭到损害。1961年5月,县委遵照省、地委指示,给在“反右倾”斗争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

  同月完成调查追认烈士工作,补发抚恤金37260元。编印《河南省浚县烈士英名录》,载入烈士638名。

  为支援黄河第五水库大坝工程,浚县成立指挥部,调集卫贤、小河、新镇、钜桥、大赉店公社民工赴延津、汲县施工。次年元月返回。

  12月20日共产主义渠第二期工程开工。浚县、汤阴、滑县、濮阳、清丰、淇县、六县组织民工12万人,奋战200余天,于1960年7月竣工。这期工程上起淇县小河口,下至浚县老关嘴村入卫河,全长61公里,渠宽50米,深4.9米,完成土方3100万方。浚县出动民工23300人,完成土方350万方,完成工段长4450米。

  冬扩建石桥水库,蓄水量达170万立方米。

    是年县水利局和小河公社利用天赉渠、民丰渠水位落差,在大辛庄西南和小河村附近兴建小型水电站,供公社机关照明和公社机械厂生产用电。分别于1962、1964年废。

  广大干部、群众对浮夸风、瞎指挥、高指标、共产风自发进行抵制。鉴于此,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开展了反右倾、反暮气、反本位主义、反粗枝大叶、反不执行党委决议和比学习进步、比艰苦深入、比团结友爱、比道德品质、比劳动态度的“五反”、“五比”运动,伤害了一些干部,“左”的错误危害愈演愈烈。

    1960年

  1月18日至21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以养猪为主,全面发展畜牧业”的方针。会后,全县掀起养猪高潮。由于缺少饲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一哄而起,一哄而散,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2月4日晚共产主义渠屯子工地发生沉船事故,死亡13人,重伤2人。27日,中共新乡地委监委查清了事故原因,对责任者作了处理。

  月初国家交通部在保定召开交通基本建设会议,推广浚县“千船万吨运动”经验。浚县被誉为“全国河网船运化的一面红旗”,奖给锦旗一面,60马力机器1台。2月15日,交通部部长助理、海河管理总局局长等人来浚视察河网船运化工作。7省水运座谈会部分代表也前来参观。县委副书记郭振勤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介绍了经验。《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作了报道。

  11日至14日浚县第一次民兵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到会代表263名。

  12日至19日县委召开5105名干部参加的五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对人民公社的指示和省委六级干部会议精神。会议号召继续“反右倾”、“大跃进”、大办工业、大办水利、大办养猪场等,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196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5月上旬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到会2700人。会议提出解决“一平二调”和个别干部违法乱纪问题。会后,“一平二调”风初步得到缓和,少数违法乱纪干部受到严肃处理。

  6月1日至11日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在北京召开。县实验小学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出席会议。

  7月县委遵照上级指示,开展民主补课和改造三类队工作,伤害了一些基层干部。

  9月13日至18日县委召开1371人参加的四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动员、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和省委工作会议《总结提纲》。会议号召“全党动手,全民动员,为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而斗争”。

  10月19日至20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粮食、副食品及日用品供应紧张;“低标准,瓜菜代”,使许多人患浮肿病,人口总数下降,耕畜减少。会议号召在全县开展抓生活、保人保畜运动。提出降低国家干部和非农业户口粮油定量标准,采集、制作各种代食品等应急措施,以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

  22日县委作出《关于精简机构,下放干部,加强农业第一线的决议》,县直机关行政干部精简30%,公社精简30.55%,县直、社直事业机构精简21%,全县下放干部652人。年末,全县共精简全民所有制职工3300名,集体所有制职工450名,非农业人口减少5800余人。

  同月全县开展反“五风”(浮夸、共产、特殊化、高指标、瞎指挥)运动。新乡地委派工作队来浚,帮助开办特训班,集训犯错误干部。

    是年屯子集南共产主义渠石拱桥落成。桥长67.3米、宽7米,承受压力13吨。在白寺集东共产主义渠上修建石拱桥,长68.7米,宽4.9米,承受压力13吨。

    1961年

  1月上旬县委遵照中共中央《1960年第三季度工业交通生产中的主要措施》的文件精神,在全县工业战线开展整风运动,要求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工业支援农业的思想。压缩基本建设项目,将基建资金用于工业建设。全年基建投资49.1万元,比上年减少79%。

  同月浚县农场划归河南省农业厅直辖,改名国营浚县机械化农场,场部由县城迁至白寺集。省拨款投资,调配机械设备,加强农场建设。

  3月15日县委作出《关于采取坚决措施,尽快地恢复毁灭性的灾队生产、生活水平的决定》,提出扶持灾队的十项具体措施,力争灾队的生产和生活在三、四年内恢复或超过1958年水平。同时,下放数百名干部、教师支援灾队。 

    5月3日至10日县委召开3714人参加的四级干部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传达省委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会后,在农村落实“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定产、定购、定销”的政策。同时,调整了生产队规模,大队由284个调整为400个,生产队由1480个调整为1961个。采取以上措施,

    调动了干部、群众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7月25日至28日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决纠正平调错误、彻底退赔的决定》和省委《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化当前政策的若干补充规定》精神,召开县直、公社负责人会议,制定退赔计划。会后,各单位先后召开群众会,揭发“共产风”中的一平二调,层层落实清理,退赔现金606.9万元。这一工作受到群众拥扩,恢复了广大农民对党的政策的信任。

    8月中旬连日暴雨。15日,县委根据省委、新乡地委指示,关闭共产主义渠刘庄闸。卫河扒口13处,在长虹滞洪区和白寺坡行洪区分洪,蓄水1.5亿立方米,淹地36万亩,塌房3900余间。县委、县人委立即组织抢险救灾。灾后至次年春,县委、县人委把生产救灾作为中心任务,发放救济款79.3万元,救济33000户,15.2万人。通过国家贷款、组织生产自救等措施,解决了新老灾区的赔偿、补偿问题。

  9月9日至13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修改草案)》,传达省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会后,取消供给制,停办公共食堂,精简干部职工1200余人,压缩非农业人口2200余人。这些措施,对改变农村形势、稳定全局、恢复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17日县委作出《关于调整城乡财贸、供销、手工业管理体制的若干规定》,收回下放给公社的财贸人员及物资、资金、物价等管理权限,恢复供销社和手工业管理体制。

  28日县委根据中央和河南省委甄别工作指示精神,发出对整风整社组织处理和甄别复议工作的意见:对在拔白旗、反右倾、整风整社、民主革命补课运动中受批判和处分错了的党员、干部,进行甄别平反;对在“反右倾”斗争中受错误批判和处分的1439名大、小队干部,经过甄别,给予平反;对民主革命补课中划错成份的予以纠正;

    给“反右”补课中错划为右派的全部平反,给少数在反右派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者平了反。

  11月初至12月23日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和省、地指示,在110个生产队进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后在全县实行。这一政策,使农村生产和分配统一起来,解决了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

  是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工业企业由上年的85个调整为22个,年总产值由1887.7万元下降到671.1万元。全民、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人数由上年的12600余名减少为8100名。

  “大跃进”以来,办工业、水利、钢铁、公共食堂,耗费大量木材,致使浚县片林和四旁树木被大批砍伐,由于林木遭到破坏,受风沙危害的耕地由1957年的3500亩扩大到14000亩。

    1962年

  1月10日县委第一书记陈春雨、书记马长太赴京参加中共中央11日至2月7日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会议期间,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郭老看了大伾、浮丘山文物照片和文字简介后,肯定了两山名胜古迹的重要价值,亲笔函示要认真加以保护。

  2月中旬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实行以生产小队为核算单位,并对生产队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县共有419个大队、2161个生产小队。

  下旬县委作出《关于反对商品“走后门”的意见》,纠正商品供应中的不正之风,受到干部群众拥护。

  3月16日县委贯彻中央扩大会议精神,在农村实行借地和减免征购任务政策。先在城关公社角场营大队搞试点,然后在全县推广。全县借地8.2万亩,加上自留地9.8万亩,占总耕地的17.9%。同时,农民又开垦了数万亩小片荒地。当年农业税比1960年减少50%。这些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战胜困难、迅速恢复生产、努力提高生活水平的积极性。

  4月25日至5月26日全县进行调整生产队规模和土地立界发证工作。生产大队由419个调整为460个;生产小队由2161个调整为3177个。同时清丈土地,划清四至,立界发证,安定了人心,促进了生产。

  5月4日根据省人委有关规定,对县城137户私人出租的960间房屋进行改造。次年,对错改的22户68间房屋加以纠正。1983年,县政府根据省政府文件,复查错改私房,将531间房屋退还原主。两次退房占原数的62%。

  中旬县委遵照中共中央“缩短工业生产建设战线,进一步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切实加强农业战线”的指示,以及省委《动员职工家属返乡参加农业生产的意见》,动员1958年底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和在城镇居住的职工家属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全县有1200余名干部、职工和1200余名家属返回农村。

  同月县人委遵照国家政策规定,向全县8万余户有房地产者颁发新的“土地房产证”。

  7月24日成立浚县战备领导小组,各公社建立相应组织。8月11日,建立防空委员会和指挥部。

  8月25日至29日浚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60人。会议总结了县人民委员会四年多来的工作,选举牛永波为县长。

  同月在全县推行责任到人、“四定”(定质量、任务、时间、工分)、包工、定产到田、临时包工等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前两种形式较为普遍,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11月15日至12月1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文件,明确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同时贯彻毛泽东“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的论述,强化阶级

    斗争观念,错误地批判“单干风”(指包产到户)、“翻案风”。

  是年为恢复和发展经济,解决生活必需品供应紧张、自由市场物价昂贵及投机倒把活动抬头的问题,对农副产品实行奖售、换购、议购办法;对煤炭、火柴、食盐等生活日用品实行定量供应;对一些工业品、副食品实行高价敞开供应办法。

  将善堂公社东沙林场、白毛、杨村及大何村苗圃合并为县社合作林场。

  在县城建立浚县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所。

    1963年

  1月11日至13日县委召开整顿三类队工作会议。会后,抽调156名干部对112个三类队分三批进行整顿。7月底结束。整顿的主要内容是:清理财产、整顿党支部、狠批“单干风”。  

    3月2日县委发出《关于农村组织建设的意见》,调整基层领导班子,生产大队、小队干部均通过民主选举产生。23日城关镇人民公社分为城关镇公社和城关公社。

  3月26日至4月11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二月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方案。会后,在全县开展了清财务、清工分、清帐目、清仓库的“小四清”运动。

  同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雷锋活动,良好的社会风气得到发扬。

  春加固耿湾、新镇集、侯村、下滩、柴湾、大榆柳、圈里等10处卫河堤岸。完成土方10460方,石方5246方,投资14.4万元。

  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浚县天宁寺、千佛寺石窟、恩荣坊、陇西尹公

    浮图、北齐四面造像碑、大赉店新石器至商周文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月县委发出《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意见》。文件规定:生产队干部全年参加劳动220天,大队干部120天,公社干部60天,县直干部30天。这对改变干部工作作风大有益处。

  7月河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浚县博物馆在浮丘山碧霞宫建立。

  8月初连降暴雨。淇、卫河分洪6处,决口85处,部分地区水深3米以上,塌房13.5万余间,淹地80.8万亩。县委、县人委组织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洪救灾。国家派飞机空投食物,派橡皮船抢救灾民。

  同月县人委于浮丘山东山腰处建烈士陵园。1964年2月竣工。

  9月10日至11月10日按照有关规定,为40%的干部职工调整了工资。

  10月20日全县开展工商企业登记整顿工作,取缔有严重投机倒把行为的个体工商户325户,同时安排城镇闲散人员和困难户479人就业。

  同月河南省文化局拨款41000元,对大伾山天宁寺、太平兴国寺、天齐庙、浮丘山碧霞宫山门、寝宫楼等古建筑进行修葺,次年冬竣工。

  12月5日至8日浚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65人,大会选出由19名委员组成的委员会,牛永波为县长,王培道为法院院长。选举李炳源、牛永波、胥明道、岳秀荣为出席省人大代表。6日至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浚县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到会委员31人,选举陈春雨为主席。

  是年省、地、县党委和政府关心灾区群众生活。从当年8月至次年5月,全县发放救济款120万元、弥补代食品亏损400万元、粮食亏损150万元、免税30万元,加上免费机耕、各种救灾物资等折款共计1400万元,全县每人平均40元。发放救济粮6200万斤,代食品3.3万斤、糖1435万斤、食盐5.4万斤、生活用煤9300吨。救济成衣59万件、鞋袜9万

    双、棉布85.4万尺、短绒4万斤、棉纱5万斤、絮棉5.4万斤、木材2600立方。全县新盖房屋4.63万间、购置农具19.1万件,增添牲口2000头、架子车800辆、汽马车90辆、中型农具3.7万件。

  在县境东部黄河故道区营造防风固沙林,至1965年共营造2万余亩。

1964年

    1月1日架通道口至县城供电线路。县城及沿线附近农村改用道口电源。郭庄、角场营、八里井、杨堤、毛村、界牌、东关等村农田灌溉和副业加工用电有了保证。

  3月5日县人委制定《关于优待烈属、军属、残疾军人劳动工分暂行规定(草案)》。16日,县人委转发省民政厅《关于农村五保户、困难户供给试行办法(草案)》,明确了五保户、困难户的条件、供给标准与办法,受到群众拥护。

  同月安阳地委政策研究室在浚县城关桥庄、西长村搞借地收回试点。之后,陆续收回农民借地。

  恢复中国农业银行浚县支行。

  6月开始清理农村四项欠款(农业贷款、赊销款、预付款和预购定金款),对1961年底以前农村社队和个人欠国家的1008万元,予以豁免。

  7月1日进行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登记。7月31日结束。普查结果,全县总户数82008户,总人口357977人。

  20日至29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和省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河南省委副书记扬蔚屏、安阳地委书记崔光华到会讲话。会议总结了前段社教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要求继续搞好社教运动,会议讨论了阶级斗争形势,错误地认为,全县有三分之一的基层领

    导权没有掌握在人民手中。

  9月5日至23日449名干部集中县城,学习社教文件,自上而下地“洗手洗澡”、“放包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揭发的问题归纳为官僚主义、铺张浪费、生活特殊化、本位主义和政治上糊涂“五股歪风”,使不少干部产生了思想顾虑。

  同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用忆苦思甜、回忆对比、讲家史、村史、吃忆苦饭、举办展览等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阶级教育。

  10月中旬组成浚县四清分团。

  19日397名四清工作队员到安阳参加集训。

  秋文化部借调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浚县酸枣庙北齐武平三年四面造像碑,拟到日本东京展出,因故未就。碑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12月5日7362名“四清”工作队员进驻浚县城关、城镇、小河、卫贤、新镇、钜桥6个公社搞运动试点。1965年6月结束。这次运动,对于转变干部作风和解决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在指导思想和组织处理上犯了极“左”和扩大化错误,伤害了不少基层干部。

  同月县直机关开展“四清”运动,至次年6月结束。

  是年在火龙岗西许洼、曹洼、岳庄、李福营、郑庄、西李庄、后石桥、小寨、张洼、盖寨、韩庄、胡营、郝营、李桥、西徐庄、陈洼和罗庄建小型水库17座,完成土方7万立方米,石方1500立方米,整修渠道28公里,扩大水浇地5000亩。这些工程采取民办公助办法,自筹资金2万元,国家资助1万元。

    1965年

  1月在“社教”运动中开展破除迷信活动,错误地将大伾、浮丘两山庙宇、寺院中的泥、木、石雕像及一些有一定艺术价值和书法价值的木制牌位、匾额和佛龛等毁掉。

  2月27日安阳地委“四清”总团于浚县卫贤公社召开四清工作队长会议,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到会讲话。

  同月贯彻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二十三条)精神,对“四清”运动中一些“左”的偏向进行了纠正。但又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左”的观点。

  春遵照上级指示,以解决社员自留地、小片荒与大田争工、争肥等矛盾为由,调整土地使用政策,收回自留地1.9万余亩、小片荒2.2万余亩(占小片荒总数的90%),以及全部饲料地。调整工作于麦前结束。

  4月6日至11日浚县贫下中农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参加会议代表1248人。会议选举产生了浚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县委书记陈春雨兼主任。选出25名出席省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代表。

  5月16日重建浚县民兵师。河南省军区任命张德林为民兵师师长,陈春雨为政治委员。  

    6月初“四清”总团在浮丘山碧霞宫举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展览”。安阳地区十几个县的干部和群众代表前来参观,省直单位和几个兄弟地、市亦派员莅浚。

  7月19日至23日中共浚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520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由27名委员组成的中共浚县委员会,陈春雨当选为书记。大会选举了8名出席省二次党代会代表。

  9月第二批“四清”运动在善堂、王庄、屯子、白寺、大赉店5公社进行,至次年8月基本结束。

  11月19日至24日县委召开994人参加的国家干部会议。会议指出,实行经济调整以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粮食总产量仍比1957年少1331万斤,还要吃国家返销粮,会议动员干部算帐找差距,决心改变落后局面。会议作出“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奋战三年,建设40万亩稳产高产田,坚决把粮食搞上去”的决议。

  12月15日根据上级“精简上层,充实基层,加强农业第一线”指示精神,开始精简机构和人员,次年3月基本结束。县直单位由110个减少到53个。干部、职工下基层,到农村搞基点,加上退职、退休人员共788人。

  12月23日县委党校举办农村党支部骨干训练班,共办2期,每期12天,集训农村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1038名。

  是年全县普遍开展创“五好生产队”,争当“五好干部”和“五好社员”活动。

  农业局种子站从西北农学院引进小麦优良品种“丰产三号”,经连续试验,成为中等肥力地区的主要品种。县种子公司从新乡地区引进玉米良种“新双一号”。次年种植面积I5万多亩。

  汤濮(汤阴至濮阳)地方铁路通车,经县境1.6公里,设苏村站。

    1966年

  1月24日至28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动员干部、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3月12日,县委作出“关于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决议”,规定:县、社干部每周学习两整天;各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党校举办学习班轮训干部。此后,学习毛著运动在全县展开。  

    2月9日县委召开紧急会议,传达省、地委指示精神,学习《人民日报》刊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文和“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一—焦裕禄同志学习”社论。会后,在全县干部中开展学习焦裕禄、“照镜子”找差距活动,使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较大好转。

  3月3日至8日浚县县委和浚县“四清”分团党委联合召开扩大会议,传达省委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制定五年计划,提出“苦战三年上纲要,五年过黄河”的口号。

  8日邢台地震,浚县有震感。

  同月国家卫生部派工作队到小河、城关搞以“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厕所、改栅圈、改鸡窝、改水井、改良环境)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工作试点。试点工作从实际出发,既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又促进了农业生产。

  6月9日县委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精神和省地委指示,成立浚县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文革),下设办公室。次日,县委办公室向全县发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通知》,“文化大革命”在浚县开始。

  7月3日浚县“四清”分团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会议总结报告中初次提出“文化大革命”的具体安排。报告说:目前运动的重点是放在文教战线,初中和小学教师进行集训,高中派工作组。

  15日至30日县文革先后将全县中小学教师及文教、卫生战线干部职工集中到县城,开展文卫系统“文化大革命”,一直延续到10月中旬,人称“百日集训”。集训中把一大批教师、干部和职工打成“黑帮”、“黑五类”,进行残酷斗争,有4人被打致死和被迫自杀。这是“文化大革命”中破坏民主与法制,搞无政府主义的开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恶果。

  8月8日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广播后,浚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成立造反组织,利用“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揭露所谓“牛鬼蛇神”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中旬成立浚县红卫兵造反司令部。随后开展“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活动。拆庙宇、打神像、砸碑碣、烧古书画和家谱等。在大街小巷书写、布置新标语、新口号、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牌。在破“四旧”中,毁坏了大量文物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准敕不停废记》碑、陇西尹公浮图、恩荣坊、天宁寺铁铎遭到严重破坏。

  9月县文革组织700余名红卫兵和教师赴京接受毛主席接见。回县后,四处串联,到处鼓动“造反”,揪斗“走资派”。

  同月共产主义渠大碾桥建成,长68.7米,宽4.9米,便利了两岸交通。

  10月9日县委发出“关于广泛开展宣传和学习3211钻并队英雄事迹的通知”,要求党团员、干部群众以3211钻井队为榜样,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国家财产。

  11月18日至25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省委三级干部会议精神,解决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两条路线斗争”的认识问题。会后,在全县掀起了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高潮。

  同月学习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在全县形成高潮。各级领导带头学,设专门机构掌握情况。党校举办干部训练班3期,培训1200人。这一活动对于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培养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具有一定作用,但后来被林彪反党集团引上实用主义、形式主义、简单化、庸俗化的邪路。

  12月2日至11日县委召开首次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和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668人,大会选出出席省贫下中农代表会代表,并成立浚县贫下中农委员会。

  中旬从机关到农村纷纷成立造反派组织,刮起“罢官”风,“揪斗走资派”风,掀起“踢开党委闹革命”浪潮。 22日县委决定,将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改为文化革命小组,成员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27人,下设县委、县直、文教、农村、接待5个办公室。

  26日县文革宣布各级党、团组织停止活动,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从此,“文化大革命”完全脱离了党的领导。

  是年开始推广“四合肥”(碎秸秆、家畜粪、人粪尿、水)新技术。此法简便易行、原料来源丰富,深受农民欢迎。

  钜桥、屯子、大赉店、新镇、卫贤、小河6个公社百余个大队用上网路电。

  粮食征购实行“一定三年不变,超购加价30%”的政策。

白杨礼赞 浚县大事记 http://baiyanglizan.blog.hexun.com/22595209_d.html
『浚县文化』大事记 http://www.mipang.com/blog/15800.39b.htm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