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浚县大事记【原创2008】(三)
作者:薛振忠 上传时间: 2009-1-26
 
 


    1952年-1958年

  1月16日县委召开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及《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三反”运动开始,5月结束。运动中查出贪污款27.8万元,对200余名有贪污行为的人进行了处理。

  同月县人民检察署(后改称检察院)在文庙街成立。

  2月20余名中学教师参加平原省文教厅组织的中等学校教师学习运动。

  3月浚县第一个农村俱乐部在大赉店建立。

  4月初县委、县政府部署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简称“五反”)斗争,5月初结束。运动中共清查了786个工商户。其中,286户有违法行为,金额近8万元。对运动中查出的贪污分子和不法工商户分别进行了处理。

  5月第三期师资训练班结业。3期培训教师241名,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为发展浚县教育事业创造了条件。

  7月建立生产资料供应经理部,下设新式农具推广站,负责水车、步犁等新式农具的推广和供应。

  10日至13日县互组合作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贯彻互助合作政策,总结经验教训,推动互助合作运动健康发展。年底,全县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到10206个,入组农户38516户,占全县总户数54%。

  20日690余名小学教职员工参加安阳地区思想改造学习运动。与会教师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经过思想教育,提高了政治觉悟,划清了敌我界线,初步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运动中,因要求过急过高,方法简单,使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感情受到挫伤。

  同月全县145个村庄遭受旱、水、雹灾,受灾面积13.9万亩。

  遵照政务院《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和《关于颁发各级人民政府供给制工作人员津贴标准及工资制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通知》,对国家干部、教师、二等以上荣誉军人实行公费医疗;对机关工作人员由执行大包干供给制改为定级供给制;学校教职员由粮变款执行工分制。

    9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交卸、公堂、东海头村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东海头村李俊美领导初级社成绩显著,出席了河南省第一次农业劳动模范会议。

  新华书店平原省分店接收浚县文化书店,设新华书店浚县分店。

  秋县中苏友好协会成立,会址在文化馆。
  10月县扫盲委员会成立。

  同月撤销平原省、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

  11月16日至22日中共浚县第二次党员代表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589人。会议要求做好大动员、大发动,组织好大转变,搞好当前各项工作,为全面进行经济建设做好一切准备。

  同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胜利结束“三反”、“五反”运动的指示,对运动中出现的斗争面过大和逼、供、信及违背统战、工商政策等问题,在定案处理中进行了纠正。

  县城几家铁匠辅与新镇一家自行车修理部组成铁业组(1953年改为铁业生产合作社),有工人22名,资金1675元。生产炉口、炉条及一些小型生产工具。

  改建浚(县)内(黄)排水沟,县内长21.5公里,内涝积水得以下泄。

  县政府在公堂、长村试办两个信用合作社,方便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是年县供销社购进一部汽车,这是浚县使用汽车之始。

  县推广新式步犁,古代曲辕犁逐步被淘汰。

  引进农药赛力散。因其残毒大,逐步被滴滴涕、“六六六”取代。

  硫酸铵(俗称肥田粉)开始施用于大田。当年全县施用量310吨。

  屯子、新镇、善堂建立区卫生所。全县建联合诊所40个。1956年发展到53个,医务人员216人。

  县城试办第一个手工业合作社和三个生产小组。全县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从业人员达1150人,产值由上年的68.5万元增加到103.6万元。

  浚县文物保管委员会成立。


    1953年

  6月6日至11日浚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504人。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春全县有2000余户农民因劳动力不足、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生活贫困。县委采取发放粮款、开展多种经营等措施,解决了他们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4月1日县政府设人民问事检举接待室,受理人民来信来访。

  2日疏浚长虹渠工程动工,共组织民工3500多名。5月9日完工。

  同月钜桥、卫贤一带41个村遭受霜灾。由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轻了灾情。

  5月下旬新镇一带64个村遭受雹灾,小麦几乎绝收。

  7月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有74931户,3494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89人。

  同月县邮政局和电话站合并为邮电局。

  8月1日至3日连降暴雨,卫河决口83处,353个村受灾,淹地27.1万亩,塌房34040间,秋粮减产580万斤。灾后,县委、县政府立即组成慰问组,会同省、地慰问团、医疗队分赴灾区慰问、救济、安置灾民,部署生产救灾。 10月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全县共查出偷税漏税2559户(占工商户的76.8%),偷漏税款达84.5万元。

  同月对灾区农业税实行“增产不增税、受灾减免”征收办法。

  11月15日至12月2日县委连续两次召开3107人参加的县、区干部和党、团员积极分子会议,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当年收购粮食1272万斤,超额132万斤。

  冬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浚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50人。会议要求青年学文化、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当尖兵,为实现国家工业化而奋斗。会议选举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浚县第一届委员会。

  是年县农业技术指导站成立。

  县初级师范学校改为浚县第一初级中学。

  整修县城主要街道,铺设砖渣路面。

  全县国营公司和供销社统一调整了300多种商品价格,使物价大体趋于平衡。

  将崔马湖、前屯、张徐庄、王渡、双鹅头5个区办农场划归县农业试验场,改名地方国营浚县农场。


    1954年

  1月15日县委调查处理了统购统销中发生的4起中农自杀事件,批评了干部中的单纯任务观点和急躁情绪。

  同月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至年底,全县初级社发展到284个,入社农户42579户,占总户数的70%。

  24日至28日县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县城召开,1104名劳模参加大会。会上公布了当年农业生产、扩大互助组、支持工业建设等计划。

  同月至8月县政府组织了53次控诉和公审大会,惩处了一批反革命分子,稳定了社会秩序,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2月8日至10日浚县第九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80人。会议讨论了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普选等工作。

  3月6日首次人民代表普选工作在全县84个乡开始,4月23日圆满结束。参加普选的公民141341人,选出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683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3人。

  春贯彻中共中央指示,对油料实行统购统销。

  调整基层行政机构,改9个区人民政府为区公所,区下设88个乡政府。

  4月24日至29日浚县工商业联合会(下称工商联)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商联委员会,张之喜任主任。会后于新镇设立分会,于较大集镇设办事处或办事组。工商联在对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57年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1958年撤销。

  5月8日新乡、安阳、濮阳三专区在新镇东高宋村建立豫北卫河防汛联合指挥部,对淇门至道口地段进行勘察,在卫河右岸与金堤之间划为长虹滞洪区。在滞洪区内筑护村堤27个,长2万余米。当年在东高宋村北扒口分洪。

    同月底至6月初8个区13.7万亩农作物遭受蝗灾,各级政府组织群众扑打。

  6月26日至7月1日在县城召开浚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62人。县委书记冯即生作政治报告,县长魏家麟作政府工作报告。会议讨论了互助合作、小麦统购等项工作,通过了相应决议。大会选举魏家麟、李俊美、冯庆云、傅金钟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同月改教师星期日学校为县小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校部在县城东后街(今城镇三中),设政治、文化班。

  9月县委遵照政务院《关于加强市场管理和改造私营商业的指示》,将私营小批发商、零售商改造成为经销店和代购代销店。次年,又对私营饮食业、服务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同月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兵役局。撤销区武装部,保留一名武装助理员。1958年12月,县兵役局又改为武装部,下辖10个公社武装部。

  根据政务院命令,对棉花、棉布实行统购统销。

  开始宣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月新乡至浚县卫河客运班轮试航首抵浚县。

  11月全县中小学校开始整顿,次年3月结束。通过整顿,改进了学校领导方法,健全了制度,克服了学校忙乱现象。

  同月除城关区外,各区相继建立粮库,下设17个农村购销站。

  是年县种子站从山西引进玉米新品种“金皇后”、“鹅翎白”等。该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很受农民欢迎。以后,常年种植面积在14万亩左右。

  大牲畜迅速发展。年末存栏64359头,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最高水平。

  国家水利勘察设计院在前草店淇河左岸设水文站。次年归河南省水利厅。1956年移交浚县,改名水位站。

  浚县人民支援国家建设,积极购买公债。年末完成14.3万元,超额1.8万元。

  将化民戏院改建为浚县人民戏院,可容观众1500人。

    1955年

  1月28日至2月5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贯彻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实行义务兵役制以后,至3月10日,有458名青年应征入伍。

  3月18日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开始对全县28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9698个互助组进行整顿,合作社进入控制发展、着重巩固阶段。

  同月在县城召开教师代表会议,出席代表285人。会议强调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品德教育。

  4月县委贯彻国务院《关于迅速布置粮食购销工作,安定农民生产情绪的紧急指示》,在农村实行“三定”(定产、定购、定销)政策,使农民心中有数,情绪稳定。农村出现“三多”(农具多、水车多、粮食多)、“三快”(布、肉、农具销得快)的好势头。

  同月卫河防汛指挥部修建的淇门引洪道控制工程竣工。引洪道长305米,宽64米,完成土方27.7万立方米。

  5月21日至23日浚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到会代表206名。会议按照宪法规定,选举出由6人组成的人民委员会作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和县最高行政机关。选举魏家麟为县长,王景贤、王玉纯为副县长,马绍琥为法院院长。选举魏家麟、李俊美为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6月28日至7月1日中国共产党浚县第三次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49名。会议传达了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定》、《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及省第八次党代会《关于河南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会议选举了中共浚县监察委员会,张本生任书记。会议要求全体党员认真接受“高、饶事件”教训,提高革命警惕,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独裁和分散主义倾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肃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

  7月28日至8月30日县委根据省、地委指示,对全县144个三类村进行土改、镇反补课及整党建党工作。

  8月中旬连降暴雨。卫河决口11处,229个村被淹,塌房9500余间,淹地444670余亩,损失粮食340万斤。各级党政部门积极组织生产自救,灾民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同月浚县初级中学分设第一初中、第二初中。第二初中迁往县城西关。

    新乡至浚县卫河客运班轮正式通航,一日往返。

  9月13日浚县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一、三、八、九区,将88个乡(镇)合并为55个乡(镇)。延津县两个乡(14个自然村)划归浚县。全县辖5个区,57个乡(镇),617个自然村。

  29日至10月6日县委召开党、团活动积极分子会议,到会2129人。县委副书记魏家麟传达了毛主席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县委书记马长太作了“关于动员全党力量,积极领导农民,迎接继续高涨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及“今冬明春巩固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计划”报告。不久,县委又传达了党的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下半年,全县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至年末,全县初级社由343个发展到1411个,入社农户61612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5%。在此基础上,又试办高级农业合作社。两次会上对“右倾”的批评不符合实际,运动中出现了要求过高,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的问题。

    秋开展“肃清一切暗藏反革命分子”的运动。县委成立审干、肃反办公室,组织党、团员和积极分子数十人,对各条战线职工的历史进行审查。清查出一批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纯洁了革命队伍。次年春,肃反运动结束。

  10月1日对非农业人口实行粮食定量供应。

  上旬县委和县人委在全县范围内继续镇压反革命分子。到1957年上半年,共逮捕25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反革命分子、不法地富分子及其他坏分子的造谣、破坏和反攻倒算活动。  

     12月县有线广播站建立,站址在西大街路南,次年3月正式播音。

    是年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全县建立了11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1个手工业生产小组,职工907人。次年,合作社发展到23个,职工增至1053人,占全县手工业者的92%。

  百货公司、食品公司、专卖事业公司、盐务批发处等陆续在县城建立。

  将小河附近卫河左堤与共产主义渠右堤之间划为白寺坡行洪区。区内筑围村堤18条,救生台62个。将圈里村卫河右岸划为小滩坡行洪区,区内筑围村堤10个,救生台112个。

  全县消灭了天花病。


    1956年

  春县委和县人委召开会议,贯彻中共中央《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会后,全县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年末,全县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38个,入社农户76957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9.8%,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浚县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至年底基本结束。

  5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浚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86名。大会选出由21名委员组成的中共浚县委员会。

  同月县人委对无劳力或缺劳力烈军属优抚办法,由代耕改为优待劳动日和发放优抚费。  

    6月21日至23日连降大雨,卫河猛涨。淇门分洪,淹地7.4万余亩,塌房6890间。7月下旬,卫河决口数处,597个村庄受灾,淹地96万余亩,塌房134994间。县委、县人委组织2600名干部、5万余名民工进行抗洪抢险。抢救群众6.4万人,粮食585.8万斤,农具4.8万余件。

  25日近百名初中教师赴安阳参加地委组织的肃反运动。

  7月3日浚县水利局与内黄县水利局签署大齐村排水沟协议书。

  19日至22日县工会筹备会在县城召开浚县第一次工会代表大会,出席代表55名。大会选出浚县工会联合会,委员13人。

  8月8日连洼村志愿军战士未婚妻张存英出席河南省烈军属、荣复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并被选为出席全国烈军属、荣复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代表。

  同月县委、县人委组织100余名干部、7264名民工堵塞卫、淇河决口68处,完成土方101622立方米。乡、社成立排涝委员会。全县共组织3000余名群众参加排水,新挖排水沟138条,疏浚旧排水沟31条,人工排水48343亩。9月中旬,县生产救灾办公室选派157名干部下乡,发动群众搞生产自救。至1957年5月,灾区社队副业收入达706万余元。县人委发放贷款和救济款236万元,帮助群众度荒。

  县委、县人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人民日报》社论《既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精神,纠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冒进现象。

  9月在安阳专区举行的篮、排球运动会上,浚县女子篮球队荣获冠军。

  同月县人委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召开国家干部、职工工资平衡会议,进行工资改革,把原来的工分和物价津贴制度改为直接用货币计算的工资制度。

  枋城私立初中改为浚县三中。新镇、钜桥、屯子、善堂4所完小附设初中班。

  秋 县文化部门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及省、地文物普查小组指导下,对全县文物进行为时24天的普查。次年春,又对遗漏项目进行了复查,基本上查清了浚县文物分布情况。

  10月县举办第一期戏剧培训班,学员60名,学期3个月。

  中国蔬菜食品杂货公司浚县公司建立。

  是年国家投资在郝村粮库建粮仓2座、库容量1000万斤。

  在天赉渠干渠上开挖棉丰渠,全长7.45公里,使天赉渠灌溉面积扩大到7万余亩。

  前草店村西民丰渠竣工放水,全长16.25公里。群众捐资3.5万余元,国家投资近7万元,灌溉面积6万亩。

  钜桥建机耕队,机耕能力2.1万余亩。次年,白寺建机耕队,机耕能力8万余亩。1958年5月,两队合并为浚县拖拉机站,站址在县城东关。该站标准台耕作率达1万亩,被评为省先进单位。江西、浙江、湖北等省前来参观学习。  县种子站引进棉花优良品种“岱字十五号”,代替了苏联“斯字棉”。至1959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6万亩,占全县植棉总面积的80%以上。

    县人委改水利科为水利局。

    1957年

  1月15日至18日浚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08人。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9人组成的浚县第二届人民委员会。魏家麟任县长,马绍武任法院院长。选举魏家麟、李俊美为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同月浚县第一初级中学改名为浚县第一中学。

  3月县人委接收滑县大吕庄、后吾旺业余大平调剧团,组建为浚县新民剧团(后改为浚县大平调剧团)。

  春水利部派技术人员对天赉渠进行勘察,制定扩建方案。11月,县委组织卫贤、大赉店、钜桥三个乡民工21000人扩建天赉渠。投工38万个,投资80多万元。改建干渠2条、支渠10条、斗渠45条,安装启闭机65部,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到16万亩。

  全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至年底基本结束。私营工商业中有166户、166人过渡为国营;132户、132人加入合作店(组);有56户、56人为国营经销代销;另有公私合营2户,21人。

  由浚县僧人组成的安阳地区佛教音乐团参加河南省民间音乐舞蹈会。他们演奏的吹奏乐“六句赞”获奖。

  4月浚县报社在县城北大街路西建立,5月1日出版创刊号。该报为四开四版周报。1958年1月1日改名《浚县报》。 同月根据省委指示,全县138个大型农业社划分为306个小社。

  中国煤业建筑器材公司浚县公司建立。

  5月13日经河南省委批准,浚县低洼地区耕作制度由双季改为单季,公粮夏季一次征购,口粮一次留足。

  6月6日与19日卫贤、小河、大赉店等乡两次遭暴风雨、冰雹袭击,伤48人,死1人,塌房145间,受灾面积103849亩。县委、县人委立即组织干部下乡,领导群众抢救粮、物,排除积水,并及时发放贷款,帮助群众生产自救。

  8月中旬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县委在全县农村围绕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农产品统购统销、工农关系等问题,组织大辩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9月18日县人委调整行政区划:保留新镇区,其余4个区撤销。将57个乡(镇)合并为19个乡(镇)。

  10月16日至24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讨论研究了农业生产问题,开展了反瞒产私分、反偷盗、反浪费、反黑市成交斗争。

  11月县委在贯彻《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批判了所谓右倾保守思想,批判了1956年反冒进的正确做法,提出了大跃进口号。

  同月安阳地区与新乡地区合并,浚县划归新乡行署。

  全县开展“自查补报、反偷漏税”运动,查出偷漏税1192户,款227万元。

  12月18日在县城召开3078名县、乡干部,中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参加的整风会议,动员大家大鸣大放,帮助党进行整风。次年1月10日,反右派斗争开始。1958年11月至12月,又进行反右补课。在反右斗争中,对极少数反对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进行反击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犯了扩大化错误,把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把许多正常的、善意的批评建议,视为右派进攻。把一大批知识分子、党政干部和爱国人士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良后果。1961—1963年对部分“右派分子”进行了甄别平反,1978年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对错划者进行了彻底改正。

  冬浚内公路(县城至内黄井店)建成通车,县境内长20.5公里。

    开挖卫东渠,南起浚县徐村北,经浚县城东入内黄,县内长20公里,引卫河水灌溉。浚县、内黄两县受益面积24.5万亩。1961年引黄济卫停止常年性放水,该渠因水源不足而废弃。

  是年同1952年相比,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732万元,增长12.3%;国民收入2290万元,增长20.3%;地方财政收入379.6万元,增长9.3%;社会商品零售额1476万元,增长64%,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指标。

    1958年

  2月21日至3月1日中国共产党浚县第一届第二次党员代表会、劳模大会和县、区、乡、社四级干部会议在县城召开,到会2310人。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精神,强调“不断革命”思想,重述我国当前还存在两个阶级的观点,批判了1956年的反冒进,讨论了《浚县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七年农业发展规划(草案)》和《浚县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七年地方工业发展规划(草案)》。5月9日,浚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以上文件。会后,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迅速发展起来,自上而下提出一些“大跃进”计划。

  3月为适应生产战线上出现的“跃进形势”,县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精简压缩,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将精简下来的439名干部下放到农业、教育和其它战线。

  春开始招收农业中学班,附设于浚县二中。7月迁至城北桑村庙,改为桑村农校,1968年停办。

  4月商业局、供销社和服务局合并,所属22个单位并为7个,基层供销社改为综合商店。  

    同月在县城东后街路南兴建浚县第一座发电厂,装90马力煤气机1台、20千瓦发电机1台。6月4日正式发电,年发电量4.3万度,供县城四街县直机关照明及部分工厂用电。

  浚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建立。

  5月1日浚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

  9日至12日浚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91人。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9名委员组成的第三届人民委员会,王景贤任县长,马绍武任法院院长。选举李炳源、王景贤、冯庆云、牛芝亭为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收到提案710件。

    同月白寺坡发生蝗灾,省政府派飞机来浚灭蝗,撒药面积16万亩,灾情大大减轻。

    6月6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县各系统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同月浚县首次在农场使用大型链轨式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全县开展所谓反右倾斗争,伤害了一些同志,造成了不良影响。

  过早地将全县306个农业社合并为19个大社。不久,将19个乡(镇)合并为10个乡(镇)。

  盲目大面积推广水稻,当年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1960年后停止种植。

  在“一大二公”口号下,对社员实行“生活食堂化、生产战斗化、行动军事化”。全县办起1410个公共食堂。这一做法不符合我国国情和民情,超越了当时的客观条件。1961年6月,食堂全部停办。食堂附设的敬老院、妇产院、幼儿园、托儿所随之解散。

  新建县城至新镇、卫贤、王庄,屯子至白寺,新镇至柜桥5条简易公路,全长105公里。改建安(阳)长(垣)、浚(县)大(赉店)公路,实现砖碴化或石子化。这些工程全靠义务劳动完成。

  7月12日至17日县委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活动积极分子大会,到会2876人。会议提出“反右倾,拔白旗”,实行“大跃进”。会后,浮夸风更加滋长起来。一些人提出“三年超英,五年超美”、“小麦亩产三万斤,一块红薯一座山”等脱离实际的口号。

  同月各级各类学校大合并,师生实行上课、劳动、吃饭、住宿四集体。

  8月初民政科在大赉店乡刘长屯村办盲聋哑学校1所,学生81人。秋,新镇、钜桥、屯子、善堂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单设,分别改为浚县第四、五、六、七初级中学。王庄建第八初中,小河建第九初中。

  16日县委在钜桥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大办钢铁指挥部。8月20日至10月10日,先后分5批共5.5万名干部、群众奔赴鹤壁开矿炼铁。大办钢铁,劳民伤财,得不偿失。12月初开始撤人,中旬大部撤回,留800余人办炼铁厂。

  9月4日县成立深翻土地指挥部,动员全县20万人搞土地深翻,历时一个月,深翻土地近20万亩。不少地方搞瞎指挥,认为翻得越深越好,有的深达米余。这种做法,违背科学,劳民伤财,造成了粮食减产。

  5日至9日县委召开扩大干部会,提出实现人民公社化。会后不久,将原乡、镇改为10个人民公社。此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县严重泛滥起来。

  同月为适应公社化需要,县人委撤销原行政机构,合并成立农业部、工业部、商业部、文教部、政法部等。

  为适应形势要求,全县开展小村并大村、城镇街巷合并运动,许多农户和居民被迫迁居。1960年又迁回原地。 国家投资,上海建桥队施工,在县城西关卫河上建成悬臂梁式大桥。桥长60米,宽8米,承受压力13吨。同年,东关三孔桥、善堂桥、白寺三孔石拱桥、左洼桥、岗坡桥也相继建成。

  秋全县组织民兵师,实行“以劳为主,劳武结合”,组织军政训练。

  10月中旬成立浚县煤炭指挥部。14日,1500余名煤炭大军开赴鹤壁市柴厂一带采煤。由于地下水过大,又转向鹤壁东头村北一带找煤源。11月初开始出煤,至年底采原煤3770吨。同年筹建浚县煤矿。

  同月全县干部、职工实行供给制。1959年2月废止,恢复工资制。

  浚县气象站在县城东北建立,并于钜桥、白寺、王庄等地建9个中心气象哨。

    11月下旬整风运动进入自我思想改造阶段。参加整风学习的干部职工在“左”倾思潮影响下,写大字报30余万张,“交心”(交待问题)12.5万条。随后开展共产主义教育运动,“拔资产阶级白旗,插共产主义红旗”。此后,“左”倾错误泛滥更加严重。

  是年大批国营、集体工业企业盲目上马,年末发展到309个。由于缺技术、资金、设备,生产出的产品不堪使用,不久多数关闭。

  卫贤公社机械厂研制出滚珠机。《人民日报》对此作了专题报导。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能工巧匠》科教片。 县水利局在杨庄建造船厂,砍伐大伾、浮丘山和子贡墓古柏50株,造船8只,拖轮3艘。最大的“国庆号”载重300吨。大伾 、浮丘和子贡墓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国家投资兴建大公河引黄灌区。于大公河上建闸引水灌溉卫河以东土地。

  延伸民丰渠10余公里,灌溉面积扩大到19万亩;于卫贤西北开挖全丰渠,全长8.5公里,引淇河水浇地10万亩;于双鹅头村北开挖洪丰渠,可灌田7.2万亩;于傅庄南开挖丰收渠,长2公里,浇地10万亩。以上水利工程因缺乏科学性、可行性,不久即报废。

白杨礼赞 浚县大事记 http://baiyanglizan.blog.hexun.com/22595209_d.html

『浚县文化』大事记 http://www.mipang.com/blog/15800.39b.htm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