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前言    后记   附录    编辑者简介

 

古意诗二首·其一

南朝 齐·王融

游禽暮知反,行人独未归。
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
嚬容入朝镜,思泪点春衣。
巫山彩云没,淇上绿条稀。
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齐诗卷二》
 《玉台新咏卷四》

【题解】
      妻子在家中苦苦等待,出门在外的丈夫却久久不归。芳草的气息在浓浓的月色中弥漫,清晨的铜镜中映照出女主人公痛苦的面容,思念的泪水不禁滴滴落下。其诗朴厚明朗,悱恻动人 。
【注释】

      题注:诗题一作《和王友德元古意二首》。王德元,南齐尚书令王晏之子,官晋安王友。公元497年(建武四年)明帝诛晏,德元与其兄同时被害。“友”,官名,南朝诸王有师、友、文学各一人。
      反:同“返”。
      坐销:坐,徒然。销,消散。
      嚬容:愁容。嚬,同“颦”,pín,皱眉。
      朝镜:女人早晨使用的铜镜。
      巫山:山名,在四川巫山县东,即巫峡。战国时期楚国宋玉《高唐赋》记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相会:“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人即把巫山称作男女幽会之所。

      淇上:《诗经·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因之,“淇上”便成为男女幽会之所。

【作者简介】
     王融(468—494),南朝齐文学家,字长,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其文颇多陈述政见之作,主张“上智利民,不述于礼,大贤于国,罔图惟归。”要求以农、战为本,同时也反对过于强调严刑峻法。其诗讲究声律,与沈约等同为永明体的代表作家。王融所作诗文原有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王宁朔集》。

【赏析】

      诗以春起,以秋结。薄暮,往往是闺中思念远人最难堪之时,就连游禽尚且都知道日暮而返,然而行人却独独未归。首句一“知”字,将游禽写得有情,跌出次句行人独未归的无情,点出闺中怨端。“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春草碧色,明月如玉,时光美好如此,却在不断的期待中白白流逝;青春也像芳草明月一样美好,也同样在不断的期待中空度。“坐”,亦“空”义。芳草销歇,空等了一个春季,然而行人终于未归。“嚬容入朝镜,思泪点春衣。”嚬,即颦字。晨起梳洗,镜面上映照出女主人公一幅愁容——眉蹙不展,容色无光;思念至极,不觉思泪夺眶,点染春衣。“入朝镜”,“朝”,照应首句“暮”,诗中虽然没有明写“夜”,但从女主人公一早的“嚬容”,似已暗示了夜间思怀的愁苦。值得注意的是,在“暮”、“朝”间,插入“坐销”、“空度”两句,则朝朝暮暮的怨情更见其端倪。如果说,以上六句在叙写怨情时女主人公对行人归来还抱有或多或少期望的话,那么,“巫山”以下四句,则写出欢会难再,期望破灭之情了。“巫山彩云”,即《高唐赋》所谓妾为巫山之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常喻男女欢会;然而“彩云”后却接以一“没”字,足见佳期杳渺。“淇水”,《诗经》中恋人送别之地,《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送别行人之时,淇上绿条依依,一片深情;如今绿条已稀,仍不见行人归来。“待君竟不至”,回应“行人独未归”。句中的“竟”字,似隐约透露出行人与女主人公先前有所约定,或春尽还家,或夏日归来的消息。但是女主人公不仅期待到春尽,而且由春期待到夏(芳草气销),又由夏期待到秋(绿条已稀)。“竟不至”,不仅抒发其一腔怨情,对行人愆期的谴责亦在其中。首云游禽尚且知暮而还,接以“行人独未归”,其情已不堪;此于“待君竟不至”后,则接以秋雁双双而飞(知秋而飞来),深入一层地反衬女主人公索寞孤独的情状,颇可玩索。
 

附:《古诗源》(清)沈德潜 选编

和王友德元古意二首
  游禽暮知返,行人独未归。坐销芳香气,空度明月辉。嚬容入朝镜,思泪点春衣。巫山彩云没,淇上绿杨稀。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念君凄以寒,当轩卷罗谷。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平声。】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上一首<---本首--->下一首

 

 

返回主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