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九卷 2014年
     

 

文史资料 - 淇河中下游地区考古调查与发掘浅析

淇河中下游地区考古调查与发掘浅析
 


作者:范永禄  加入时间:2014-9-17 10:55:07

 

调查的起因

 

以大赉店遗址群为中心的淇河中下游地区历史悠久,大中型聚落遗址密布。既往的考古工作表明淇河流域是研究中原地区古代文明产生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区域之一。

淇河中下游地区客观上提供了探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人群间的关系、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的条件。从历史文献和地理位置研究看,商代最后一个都城朝歌应该就在此区域;2005年刘庄先商文化墓地的发现更是使考古学理论层面的这个学术假想得到了考古实物的证实,那么刘庄先商墓地形成期间先商人的分布情况和生活状态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解读。

这个区域的考古工作历来受到学界重视,对这个区域的田野考古工作和研究贯穿了整个考古学史。在这个区域的考古工作中,不同时期的不同学科方法都曾有所应用,殷都安阳的发掘在1927年,而1932年郭宝钧、吴金鼎、刘耀就发掘了辛村墓地(位于淇滨区金山办事处辛村附近,为西周时期卫国贵族墓地)和大赉店遗址,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也在这个区域工作过。有鉴于此区域的古代遗址分布情况和研究历史,淇河中下游地区考古调查针对古代文化和学术史两个方向的研究而展开,对不同时期不同考古学方法的应用情况和取得的成就作出评估。

刘庄遗址的发掘是淇河中下游地区鹤壁考古项目的缘起。该遗址位于我市淇滨区大赉店镇刘庄村,遗址西北与著名的辛村墓地相邻,东南1.5公里为大赉店遗址。刘庄遗址面积30余万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计划占压遗址面积约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77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6~1.5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首批实施的文物保护控制性项目之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5年7月~9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鹤壁市文物工作队及邀请的郑州大学、山东大学师生组成考古队对刘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发掘发现了仰韶时代大司空类型文化(豫北冀南仰韶文化的一种)遗存及大规模的先商文化公共墓地。大司空文化的遗存主要有灰坑436座、房基1座、陶窑1座、灰土堆积9个、陶片铺垫遗迹5个、灰沟9条、灶坑8座以及大批居址柱洞。先商时期的遗存则为336座墓葬,这些墓葬分布于东西110米、南北55米的范围之内,布局清楚,排列规律,随葬品近500件(套)。墓葬出土陶器反映了以卷沿鼓腹陶鬲(音lì,古代炊具,形状像鼎而足部中空)为主体特征的先商文化在发展进程中融合、吸取周边地区多元文化因素的历史特点。如此规模公共墓地的发现目前尚属首次,为先商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填补了一项空白,对研究其葬俗葬制、社会结构、商人渊源、夏商关系等长期以来历史、考古学界关注的重要学术课题起到了很大推进作用。此外,这一时期的石棺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是前所未见,石棺及其简化形式墓葬的发现或为我们提供了探讨商族起源的新线索。

 

调查的经过及结果

 

为寻找刘庄先商文化墓地对应的居址,揭示这个居址的聚落格局,并探索淇河流域新石器至汉代的宏观聚落形态,寻找晚商时期朝歌的所在。2009~201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鹤壁市文物工作队组成联合考古队,沿鹤壁市境内的淇河两岸进行了区域系统调查。

该调查项目借助先进的科技设备和调查方法,对淇河中下游地区沿河两岸的3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拉网式考古调查,旨在发现、确认、精确定位这一区域内汉代以前聚落遗址,运用聚落考古研究方法,探索汉代以前的聚落布局与演变规律,为遗址的保护、展示、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同时,项目还对大型聚落遗址进行初步发掘,寻找中心型聚落或早期城址,尤其是以商代晚期纣王所居朝歌为代表的一类都邑型遗址,为解决有关重大学术问题提供线索。

经过3年的调查,联合考古队发现了自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或称先商文化)时期,至商周、秦汉、魏晋时期的大量遗址,大体了解每个时期聚落的宏观分布和不同时期聚落变迁的情况。此次调查有两个遗址特别值得注意,即大赉店遗址和王庄遗址,因为这两个遗址都发现了下七垣文化时期的陶片,而且它们都距刘庄遗址非常近,很可能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刘庄墓地对应的生活居址。

 

调查及发掘的意义

 

2011年,联合考古队对大赉店遗址东部横贯整个遗址的路沟两侧进行了刮面解剖,并于2013~2014年对大赉店遗址和王庄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

大赉店遗址位于鹤壁市区西缘,紧临发源于太行山并流经鹤壁市的卫河支流——淇河。据《尚书·武成》记载,周武王在伐纣胜利之后,在朝歌附近“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这可能是大赉店名称的最早由来。

大赉店遗址更是在我国考古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遗址。因为自上世纪初,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后,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豫北地区开展了我国最早的一系列考古工作,其中就包括尹达1932年对大赉店遗址的第一次发掘。那次发掘共布探沟36条,发掘总面积230平米,其最大的收获即第二次发现了商周、龙山和仰韶叠压的三层文化遗存,又一次验证了三叠层理论“给我们一条正确坦途去探索中国史前期的社会”。除此之外,当时发现的遗迹和遗物极其有限,仅有白灰面两处,竖穴灰坑一处和石器、陶器、骨器若干。

而在2011年对大赉店遗址官道沟剖面的清理和2013至2014年的第二次发掘,则使我们对大赉店遗址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线索,大赉店遗址的范围大于1932年发掘时认定的范围,根据地表遗物分布情况和断面观察,大赉店遗址的面积在30万平方米左右。结合我们对淇河流域调查的结果,大赉店遗址面积广大、堆积丰厚,应为这一地区古代,尤其是龙山文化和商周时期的一个中心性大型聚落。

其次,在第二次发掘中联合考古队在121.5平方米的探方内,发现灰坑116个,房址和与房屋有关的垫土堆积24座,墓葬9座,活动面3处,包含有后岗一期、龙山、下七垣、早商、晚商、西周、东周、汉魏等多个时期,使我们对大赉店遗址的堆积和年代有了新的认识。其中,西周时期的窖穴和墓葬、龙山时期的房址是本次发掘的主体。根据发现与发掘,西周时期的窖穴性质应为储存粮食或其他物品的窖穴坑区,窖穴中出土的大量骨料、鹿角和骨器、蚌器以及磨石、铜削等工具则应与制作骨器有关。西周时期的7座墓葬应为西周时期商遗民家族墓地。龙山文化房址则类型多样,它们多为地面式建筑,但也有半地穴式建筑,有圆形房址,也有方形房址,其地面有白灰面式的,也有硬土面或烧土面式的。而且多数做工考究,很多房屋的地面和柱洞都经过精细的加工。

此外,此次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的房址,下七垣文化时期的地面式建筑,西周时期的卜甲、原始瓷片、铜炼渣,新莽大泉五十钱范都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掘还重新打开1932年发掘的探沟T304,通过对探沟的重新刮面观察,我们对当时的田野考古水平、成果和局限性有了实证性认识。

与大赉店遗址不同,2014年王庄遗址的发掘则发现一个以下七垣文化为主的居住址。此次发掘面积共500平米。其发现的遗存分别属于大司空文化、下七垣文化、二里岗文化和东周、汉魏等时期,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墓葬、灰沟、水井,遗物则主要为陶器、石器等。其中房址均属于下七垣文化时期,与周边的灰坑一起勾勒出了一个较完整的下七垣文化聚落的形态。而这种较完整的聚落,在此前的发掘中则很少遇到。此外,本次发现的下七垣文化陶器和石器均较丰富,与刘庄墓地相比较,尤其能说明和解决许多问题。

总之,经过数年的调查与发掘,淇河中下游地区古代文化的脉络渐渐清晰,很多学术问题,尤其是下七垣文化时期的聚落研究,正得到一步步推进。我们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鹤壁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必然会给我们更多的重要发现。

(作者单位:鹤壁市文物工作队)



 
     
淇河中下游地区考古调查与发掘浅析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