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九卷 2014年
     

 

景点名胜 - 淇县石老公村:吸水石上的村庄

淇县石老公村:吸水石上的村庄
 


作者:李丹丹 孙美艳 张志嵩  加入时间:2014-8-7 9:21:12

淇县黄洞乡
石老公村:吸水石上的村庄


位于石老公村南山悬崖下的石老公石。



石老公村一角。



从不干涸的山泉。


在淇县西北部的深山中,多个神奇而古老的山村隐藏其中,石老公村就是众多神奇的村庄之一,它因石老公石动人的爱情神话而得名,还有一眼永不干涸的山泉……

石老公村最神奇的地方是,百余栋石头房的地基竟是吸水石,这块凸出盆地的吸水石,仿佛一块罕见的大元宝中间的珠宝。

该村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近日被评为河南省第二批传统古村落。8月2日,记者前往石老公村进行采访。

 

村名由来:

石老公石的爱情神话

  

顾名思义,石老公村名字的由来得益于该村南山悬崖下的石老公石,其在民间流传着一段动人的爱情神话,正因此,它吸引着无数外地游客,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只为一睹石老公石真容。

据传,石老公石是一个老公公的化身,而在黄洞乡黄洞村北峰下还有一个石老母石,是一个老婆婆的化身。

很早以前,这个老公公和老婆婆还有儿子幸福地生活在这大山脚下,一天,老婆婆和老公公拌了几句嘴,气不过的老婆婆离家出走了,在茫茫大山中越走越远,最后迷了路。家中的老公公思妻心切,便跑大山里找老婆婆回家,走到石老公村南山悬崖处,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当他抬起头,望着妻子远走的方向,准备继续前行时,瞬间化成了一尊大石。而迷路在黄洞村北峰下的老婆婆此时也回望着老公公找来的方向,准备接应,瞬间也变成了一尊大石,被称为石老母石。两石遥遥相对,千百年来厮守着他们的爱情。

记者被这传说所打动,刚一下车,便四处环顾,寻找这块神石。“那不,一直在那儿呢!”顺着村长王晓全所指的方向,记者在村南的山坡上,看到一长石,其形犹如一老公公,仰头望着北方。

 

中竹林寺

因“人参娃娃”而消失

 

比起石老公石的传说,在石老公村几百户村民心里,腾空寺和“人参娃娃”的故事更有名气。

村长王晓全告诉记者,相传很久以前,村子里竹子很多,上到桃胡泉村,下到鱼泉村,竹苞松茂,这3个村庄各有一个寺院,按照地势高低分别称为上竹林寺、中竹林寺和下竹林寺。其中,石老公村内的中竹林寺,建筑恢弘,香火鼎盛。

一日,有个眉清目秀的十岁男童,只穿一个红肚兜,来到寺庙同小和尚们玩耍,他早上来,晚上很晚才走,就这样持续了多日。寺院的大和尚们发现后问他家住在哪儿、姓甚名谁,其概不作答。和尚们惊异之余,告诉了方丈,方丈也百思不得其解。方丈仔细观察男童后发现,其齿白唇红,骨骼奇异,疑是天仙下凡。

为弄清此童的来龙去脉,次日,男童如常到寺院玩耍后将走时,方丈命和尚们乘其不备,将连着线团的针偷偷地别在了他的肚兜上。孩童走后,方丈和和尚们顺着线找到峭壁石后,针已深入地下,方丈急命和尚顺线挖掘,在四五尺深的山石下,掘出一个拳头般大小、白嫩红润的“人参娃娃”。

方丈喜不自禁,忙用红丝线拴住“人参娃娃”,心想吃了人参果可以长生不老,回到寺院后,忙命人起炉灶,投锅煮之。可人参果还未煮熟,有和尚跑来禀知,让方丈即刻到上竹林寺聚会。方丈走时严厉吩咐和尚们,看好锅灶,人参果要等他回来后才能享用。

方丈走后,和尚们望着煮熟的香味四溢的人参果,馋涎欲滴,见方丈迟迟不归,终没抵过“肉”香的诱惑,霎时将人参果吃了个精光。

聚会结束后,方丈急如星火地赶回寺里,一看,锅灶还在,可人参果已被众僧吃了个精光,顿时火冒三丈,端起锅将人参汤泼到了院里。这一泼不打紧,只见青烟翻滚,炸雷般“轰隆”一声,整个寺院连人带房腾空而起,从此繁华的寺院只留下一片赤地。由此人们又把中竹林寺称作腾空寺。

“听老辈人说,在寺院消失后很多年里,每年除夕五更时,站在院子里,便能看到寺院在原地上空悬浮着。”王晓全说。

 

村庄建在吸水石上

 

走遍整个村庄,记者发现,石老公村四周环山,像颗璀璨的珠宝被包裹其中,端庄而静谧。

令记者感到神奇的是,整个村庄所在的凸出盆地的地基居然是一块价值极高的吸水石,这种石头吸水性好,石上可栽植野草、藓苔,青翠苍润,这个发现令记者心潮澎湃。王晓全告诉记者,早些年经常有人来村里偷挖吸水石,村民发现后很生气,“这是我们房屋的地基,是我们村的根,挖完了村也就没了!”

近些年,吸水石在全村人的保护下完好无损,当然也成了村民们致富的另一个门路。村妇女主任王春玉告诉记者,村民在村南的深山中发现了一些吸水石,开采回来后加工成各式各样漂亮的盆景,卖给外来的游客。在王春玉的带领下,记者在村西的路边看到了一堆堆的吸水石,“这是村里人从深山里采回来后放到这儿的。”王春玉说,“加工好了的吸水石盆景放在村口,供游客购买。”

 

一年四季不干涸的山泉

 

也许是得益于吸水性好的吸水石的缘故,在石老公村内,有一眼从来不会干涸的山泉,这是全村人为老祖宗选址建村最得意的地方。

采访间,一位老者肩挑扁担,两边各挂一个水桶迎面走来,记者跟在他身后,迈过一层层布满青苔的石阶,在村庄下方一个潮湿的大石洞前,老者停了下来,洞前有条人工砌成的半米宽的水渠,记者正疑惑从哪儿打水,老人放下扁担,拎起一只水桶放进水渠里舀水。“这里边居然有水?”记者惊奇地喊道,原来水渠中的泉水太过于清澈、平静,以至于记者误以为水渠是干涸的。

好奇的记者将头探进洞口,一道泉流源源不断地从石头缝中流出,注入水渠中。王春玉告诉记者,这条山泉打从她奶奶记事起就没有干涸过。“往年碰上雨季,水流哗哗的,今年天太旱了,水流有所减小。”

闷热的天气,让记者忍不住喝起水渠里的水,一阵透心的清凉,再喝上一口,甘甜得沁人心脾。“这水一年四季不干涸,且冬暖夏凉,冬天时候,水渠上空会漂浮一层热气。”王春玉说。

 

龙山被村民视为神山

 

村北边的龙山被村民视为保村护宅的神山,王晓全指着村东北角的一个山峰说:“那是龙头!”连接龙头的山脉宛如龙身逶迤绵延至村西,远远看去,整体像一条威严、尊贵的巨龙绕着山村盘踞而卧。

在村民眼里,龙山的神奇之处还在于龙头上的5棵并排而生的柏树,被村民称为神树。“从我爷爷的爷爷传下来,这5棵柏树一直是碗口那么粗。”王晓全说。

 

山上植被好,豹子常出没

 

王晓全告诉记者,正因为村民对周围群山保护得好,珍稀的野生动物很多,最常见的就是豹子。“俺村人没少碰见豹子。”

“今年4月份,俺村的一个村民还碰见了一只豹子。”王春玉说,这只豹子身上的斑纹有铜钱那么大,个头有半米高。

提到豹子,不得不提村南山坡上的两个洞,一个叫大老豹洞,一个叫二老豹洞,因村民在里边发现过豹子而命名。20年前,一名自称来自洛阳白马寺的老和尚来到这儿,住进了大老豹洞。“我们村有人去过他那里,洞口连个门也没有,我们挺担心他的安全。”王春玉说,“老和尚会治病,白天要么上山采药,要么下山给人治病。他经常从我们村经过,见人笑眯眯的。”




 
     
淇县石老公村:吸水石上的村庄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