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九卷 2014年
     

 

文化新闻 - 擦亮生态名片 建设生态鹤壁

擦亮生态名片 建设生态鹤壁
 


作者:谢静怡  加入时间:2014-11-11 10:12:59

擦亮生态名片推进产业转型

——我市社会各界热议“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鹤壁”

 

鹤壁日报记者 解静怡

11月10日鹤壁日报一版评论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刊发后,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鹤壁这一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热点,怎样擦亮鹤壁生态名片,推进产业转型,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要不断擦亮生态鹤壁这张名片

 

“你是否知晓这座城市的温柔?倘若你还未出发,我愿让你看见这座城市四季的模样:春季樱花纷飞、夏季河面清澈泛起金光、秋季满地金黄落叶……”11月8日,网友“贼光消失”将微信中这篇题为《一封关于鹤壁的情书》的文章读了又读,并转发到朋友圈,不一会儿,阅读量就达1500人次。

网友“超凡”说:“像这样描写鹤壁四季景色的网络信息还有很多,在各网站、微博、微信上都有着较大的点击量。这说明我们生态鹤壁的名片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与网友“超凡”有着同样看法的市民赵俊叶说:“在雾霾肆虐、污染事件频发的时代,人们都希望能在一个有着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居住。不断擦亮生态鹤壁这张名片,不但能造福子孙后代,还能通过这张名片吸引更多外地人来鹤创业,拉动鹤壁经济增长。”

网友“淇水碧玉”说:“鹤壁市域流淌着淇河,街头巷尾有各种成片的树木,可以说鹤壁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后劲是生态,最大的潜力是生态。保护生态,必须不遗余力。擦亮生态名片,必须持续植树造林,保持淇河原有风貌。”

在市淇河生态保护与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献忠眼里,淇河原生态的地貌是城市呼吸的“绿肺”。要擦亮生态这张名片,就要牢固树立保护淇河就是保护鹤壁的社会生产力、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的理念,决不能以破坏淇河、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打造以淇河绿化为核心、覆盖全域的森林格局,实现“城镇森林化、村庄园林化、农田林网化、廊道绿色化、森林生态化”的目标。

对于来鹤创业的安阳人王邵清来说,生态宜居是鹤壁的“金字招牌”,他来鹤壁创业看上的就是鹤壁的环境。他认为鹤壁要想保持下去并且把生态这张名片擦得更亮,就得比别的城市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只要把环保搞好了,发展经济就有了与其他城市竞争的优势,能吸引更多外地人来这里投资兴业。

 

建设生态鹤壁,就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印象中的鹤壁老城区是山城、煤城、灰城、偏远之城。多年不见,本以为鹤壁会像其他城市一样空气质量急剧恶化,环境更加恶劣。没想到,这个北方煤城如今真的成了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前不久来参加首届中原(鹤壁)文博会的信阳市文产办主任王强,离鹤后在微信朋友圈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转发此条微信的网友“素年锦时”说:“对于鹤壁来说,只有走发展生态的道路,才能重塑人们对北方煤城传统的印象。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尽管鹤壁提前一步,转方式、调结构,但长期以来高开采、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未完全得到转变,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沉重压力。建设生态鹤壁,必须要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

产业如何转型?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精细化工公司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江认为,靠历史上挖煤、卖煤的产业结构肯定是不可取的,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要建设生态鹤壁,从产业结构上要拉长产业链条,完善下游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煤化一体化产业园区。

天海集团销售人员赵新民认为,传统的煤电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发展潜力不足,留给子孙后代的只能是资源的坐吃山空和灰尘弥漫的空气环境。要建设生态鹤壁,就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通过打造现代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有效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增长动力转换。

网友“洛丽塔”说:“鹤壁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只靠挖原煤是不行的。建设生态鹤壁,传统产业迫切需要改造升级,这促使我们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提高我市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两大新兴先导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建设生态鹤壁,就要淘汰落后产能,做好“加减法”

 

“这些年来,鹤壁在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关停了所有小煤窑,减少了粉尘排放量,做好了‘减法’。可要发展生态鹤壁,还要做好‘加法’,大力培植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发展向‘高、精、尖’转变,使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越来越有力。”网友“别人的故事”留言。

“化工企业是耗水大户,污水处理是必须做、而且是一定要做好的功课。目前公司正在对污水处理进行‘提标升级’,新的设备启用后,将大大减少污染物排放,出水水质将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在市宝发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顺平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说,“建设生态鹤壁,与每个企业都密不可分。作为鹤壁的本土企业,更应当从自身做起,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淇县庙口镇村民王虎对此也深有感触:“以前家门口就是采石场,在采石场打工,虽然能养家糊口,可终有一天还没饿死就被呛死了。采石场周边每天尘土飞扬,大车一过,甚至看不清过往的车辆。现在采石场关停了,空气质量在慢慢变好。要建设生态之城,就应该大力整顿小煤窑、小采石场,彻底关停不规范的资源采挖型企业,还百姓一片碧水蓝天。”

不少市民在讨论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招商引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被经济发达地区限制的污染企业、产能落后企业开始落户小城市。污染企业在小城市的重新上马,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是莫大的伤害。建设生态之城,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就在于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议政府在招商引资、发展产业时,把好环境保护这一关,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促共赢。”网友“玄月晴天”说。



 
     
擦亮生态名片 建设生态鹤壁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