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研8

《淇河文化研究》 第8卷
     

 

景点名胜 - 朝歌的山

朝歌的山
 


作者:韩 峰  加入时间:2013-9-17 9:09:00

丰厚的朝歌文化,俯拾即是,其内涵更是极其丰富。古都文化、殷商文化、淇水文化、女娲文化、鬼谷子文化、姓氏文化、古建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均属朝歌文化之范畴。当然,朝歌的山,也在朝歌文化之列。

朝歌的山,不是一般的山,每座山都耸立着厚重的历史,每座山都挺拔着叱咤时代风云、气冲霄汉的人物,每座山都流传着或感人或传奇的故事,每座山都镌刻着历代文人骚客游山乐山的摩崖题记和诗文。

位于县城西南十五公里左右的云梦山,又名青岩山,属太行山余脉,峰峦叠嶂,巍峨峻峭,泉涌涧飞,雾霭缥缈,林木吐翠,鸟鸣云霄。主峰海拔虽只有577米,却闻名遐迩。它的闻名不单是因自然之美,更主要的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鬼谷子,就是在这里向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人讲述纵横术和兵法,培养了一批叱咤战国风云的纵横家和军事家,因此成为“中国第一所古军校”。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云梦山向北不远的朝阳山,远远望去,状若楼梯、犁铧,故又名楼铧山、尖山。据明、清《淇县志》记载:朝阳山原为商纣王的行宫,是商纣王冬季采暖之处。东魏武定七年,始有僧人在此建造寺院,故称朝阳寺。因该寺在半山腰依峭壁而建,远看如悬挂空中,故又名朝阳悬空寺。寺内有石雕佛像、四大金刚和十八罗汉等塑像八万四千尊。所镌石佛大小不一,最小的仅如指甲盖一般,且刻工精细,栩栩如生。山腰崖壁上一凹槽内,有一尊清顺治年间雕刻的侧卧佛像,袒胸露乳,悠然而卧,手掌托支头部,笑容可掬。卧佛造型生动传神,刻工细腻,国内罕见。在卧佛上方的石罅间,有古柏一株,因其杈生九枝,人称九龙柏。古柏虽极缺水土滋养,但仍如伞如盖,苍劲刚健。

  不远处有一山泉,相传商纣王当年到此游玩时,马童常牵马饮此泉,故名饮马泉。明《淇县志》云:“在县西朝阳山上,泉水涌出,商纣饮马处,遗址尚存。”清代知县赵之屏当年到此吟咏道:“千嶂浮晴霭,飘飘蔽远空。登高时寓目,身入碧云中。”

顺西面的大峡谷而下,就是相传商纣王当年的避暑圣地——清凉庵。清凉庵建造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重修清凉庵记”的碑刻,详细描述了这里独特的自然美景:“……岁有千余众。山水名胜不减蓬莱。”至今,庵后崖壁下仍有一清澈透凉的山泉,且四季不枯。若到雨季,更是飞瀑如玉,溪流淙淙。

由清凉庵逶迤而去,便是距今约1480余年的灵山寺。据《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建造于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年间(公元520年~526年),重修于唐开元年间。唐宋时期是灵山寺的鼎盛时期,高僧云集,钟磬阵阵,木鱼声声,四方游客蜂拥而至,香火极盛。灵山寺声名远扬,当时竟惊动了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灵山寺长老法如应召到长安,向皇帝汇报寺院情况。可见灵山寺知名度之高,朝廷对灵山寺之重视。

灵山寺闻名遐迩,也令历代官员和文人骚客流连忘返。明代监察御史孙徵兰等人,在此留下了一篇篇吟咏灵山美景的诗文。特别是明代淇县知县于惠在《灵山拾景碑记》中,将灵山美景概括总结为十景: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径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灵山南麓的险、山峰的秀、秋色的迷人、龙泉的气势,跃然纸上。

西南侧高耸的女娲峰,真乃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寺院内的女娲宫,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金碧辉煌。仿佛使游人置身于许仲琳《封神演义》中殷纣王在前呼后拥中前来降香的场面。

与殷纣王有关的山,还有《水经注》中记载的朝歌山。朝歌之所以称朝歌,其中一说就是因此山而名。《水经注》中也有记载:“《山海经》有朝歌之山,当是以此得名,非纣乐也。”朝歌山海拔700.3米,壁立千仞,险峻陡峭,似西岳华山。当年,殷纣王可能就是看中了此处的险要,在此屯兵建寨,因而,朝歌山又称朝歌寨。明代《淇县志》曾记载:“朝歌寨,是殷纣王避兵之所,今遗址尚存。”现今,宫殿、寨墙遗址依稀可辨,商纣王的饮马池、跑马岭、拦马墙、碓臼窑、戏场等,可圈可点。多年前,还曾有人在此挖出商代的铜箭头、铜头盔以及陶片等。

太行深处的纣王殿,也是当年纣王建宫殿屯兵的地方。纣王殿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的太行山余脉,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铁炉沟是当年纣王炼铁铸兵器的地方。沟中相对的两块梯田叫南炉台和北炉台。

  1958年,有人在此挖出铜、铁箭头和冶铁用的坩埚。除这条铁炉沟外,还有骑兵驻扎训练的马军峪,步兵驻扎训练的步兵峪,炼铜铸兵器的铜炉沟。在步兵峪的步寨岭上,相传是当年纣王的嫔妃住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初期尚有古建筑。南山后的山沟是皇姑所住,人称皇姑庵。纣王殿集历史遗迹、原始森林、洞、穴、泉、瀑、奇石、奇峰、绝壁以及各类山货和中草药于一身,令人神往。

此外,今遗址尚存的鹿台,不仅为我们更好地研究纣王及商代历史提供坚实的实物佐证和史料,也是未来殷商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景点。




 
     
朝歌的山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