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研8

《淇河文化研究》 第8卷
     

 

评论探讨 - 谈谈殷商文化的弘扬、研究与宣传问题

谈谈殷商文化的弘扬、研究与宣传问题
 


作者:郭长敏  加入时间:2013-12-1 15:33:34

在淇河文化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上的发言:

 

谈谈殷商文化的弘扬、研究与宣传问题

 

郭长敏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上午好!

今天,我主要谈谈殷商文化的研究问题。

殷商文化是淇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市的根文化。弘扬殷商文化,研究和宣传殷商文化,对于厘清殷商末期的历史面貌,继承和发扬殷商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谈谈殷商文化的弘扬、研究与宣传问题》。我打算从三个方面讲:1、研究殷商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殷商文化研究与宣传中存在的问题;3、研究殷商文化的着眼点 。

先讲第一个题:

一、   研究殷商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商族是我国远古社会的一个古老的氏族,据说是帝喾的后裔契(xie)的子孙。契大约与大禹同时,相传他们一起治过水。契的部落居住在今商丘一带。史书中有商人善于经商的记载(一说商族之名来源于舜之子商均)。早期的商族经常迁徙。《史记.殷本纪》载:“自契至汤八迁。”其范围大抵在今山东、河北、河南三省的交界地区。据考古发现,在今豫北、豫东地区大范围内发现大批先商文化遗址。鹤壁市的刘庄遗址,也被认为与先商文化有关。

    经过数代人的苦心经营,商族逐渐兴盛强大。商朝的开国国君为商汤。在他当政的时候,夏朝日趋衰败。夏朝最后一位国君夏桀暴虐无道,不恤民力,骄奢淫逸。史载他在宫中挖掘酒池,大臣关龙逢向他进谏,却惨遭杀害。夏民十分憎恨他,并诅咒他,说:“时日曷(he)丧,予及汝偕亡!”(《尚书.汤誓》)汤看准了这个有利时机,首先灭掉葛(在今河南宁陵县),接着又灭掉十几个小国和部落,获得“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的战绩(《孟子.滕文公》),国势日盛。

    桀感到商的强大是对他的巨大威胁,于是他把汤召到夏都,囚之于夏台的重泉。夏台即钧台,在今河南禹县。但是后来他不得已又把汤放了。汤回去后,召集商民,作《汤誓》,着手实行灭夏的计划。在国内,汤任用贤臣伊尹、仲虺(hui)相,上下一心,声威大振。

    汤首先出兵灭掉了夏的三个主要与国——韦、顾和昆吾,然后乘胜攻夏,双方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县)。夏桀逃奔南巢(在今安徽巢县),死于南巢。于是,汤在亳(今河南濮阳,另说在今河南偃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国——商。

    商王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兴盛时期,比起夏王朝来,商的疆域及影响要大得多。《诗经·商颂·玄鸟》称商有“邦畿千里”。夏的主要影响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及湖北北部一带。而后来的商朝,南至长江流域,北到燕山,西及陕西,东至东海之滨,至于受商文化影响的范围则更广泛得多。

    早期的商仍保持较大的流动性。从汤至十代国王盘庚,迁都五次,其中四次在河南境内,他们是“汤始居亳(今河南濮阳,另说在偃师),从先王居”;“帝仲丁迁于ao今郑州)”;“亶(dan甲居相(今河南内黄东南十三里)”;“祖乙迁于邢(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奄(今山东曲阜旧县南)”。但自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以后,“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这仅是《古本竹书纪年》之说,史料记载有异,还待发现文物进一步考证。

    说商文化灿烂,尤其是后期,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商朝建立了完备的国家政权,有强大的军队,职责明确的官吏,完整的刑法,并建立了国家监狱等。这些都反映出商朝是一个奴隶制发达的国家。商王朝的统治者不断调动大规模的军队征伐周围的方国,扩大疆域,取得战利品和战俘。到了商末帝辛时,他们把获得的大批俘虏,原用来作祭祀殉葬品,改为用来当奴隶,从事田间耕作和到战场打仗,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二是商朝创造了辉煌的“商代文明”和“中原文化”。商朝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比较发达。据古文献记载,商人好饮酒,“沈酗于酒”(《尚书·微子》),生前如此,死后还以铜容器盛满酒埋于坟中。酿酒必须耗费大量的粮食,因而商人的喜酒必须以农业生产的发达和粮食过为前提。其次大量驯养家畜,甚至驯养大象。在古代,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属于亚热带气候,大象活动频繁。《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意思是说,商人驯服大象,用来征服东夷,把东夷打得狼狈不堪。

    三是生活用品、兵器和生产工具的普遍提高。在郑州、殷墟、鹤壁的商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器物,反映了商代社会生活水平。出土器物中,有重八百七十五公斤的司母戊(wu)青铜大方鼎,也有日常使用的各种青铜容器。食器:鼎、鬲、yan)等;酒器:爵、jiahe)、卣(you)、壶、尊、觚(gu);兵器:矢镞(zu)、勾兵、矛、刀、削、斧等;生产工具:锛、铲、钁(jue等。这些说明,在商代,青铜器物已经普遍的使用。

    另外,河南境内出土的大量商代青铜、玉石、象牙、骨器中,有不少是专门用以观赏的艺术品。奇特生动的造型和纹饰,精巧的制作工艺,反映了殷商时代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其青铜艺术反映殷人的统治思想,这些器物上多饰有云雷纹(即回纹)、饕餮纹、和夔龙纹,给人以庄重、神秘的感觉,这同殷人重鬼神、讲天命、神权等统治思想是协调一致的。

    具体讲,鹤壁市淇县(古称朝歌)曾是殷末帝都。从发掘到的青铜器文物来看,生产制作最少也有三千年的历史。

    历史告诉我们,商代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工业,已经相当发达,铸铜作坊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能铸造一两吨重的大铜鼎,并使用铜贝作货币,生活用品已相当精细,兵器更具有杀伤能力。商帝辛在位52年,曾三出“淇水关”平息东夷,统一华夏。他的功劳之一,就是将中原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特别是灿烂的青铜手工业技术传播到东南沿海地区,无疑对当地生产、社会发展,是个极大的推动,促进了民族团结,巩固了东南和中原的统一。也说明了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冶铜科学技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四是制骨技术和纺织技术。掘出文物证明,殷商末期,朝歌(今淇县)东关一带建有一大型制骨作坊,利用兽骨、蚌壳制作兵器、农具及生活用品。相传为武丁时制骨作坊,西周卫国仍用。面积有7.2平方米,文化层厚13.5米。清宣统三年东关农民在此挖出骨头、残骨器300于马车,由奸商卖给英国、意大利文化侵略分子,经火车运走。1958年修路时,又挖出各种骨骼数十车,填于路基。1988年,在路北侧排水沟内断面上,仍有大量骨骼露出。有的骨骼上有锯、钻、磨等加工痕迹。

    据文物和历史资料证明,殷商时期,朝歌(今淇县)一带丝纺业很发达。淇县先民用桑叶养蚕,掌握了一套养蚕、缫丝、纺织、缝纫技术。到春秋战国时期,养蚕缫丝已很普遍。汉代以后,淇县先民养蚕、缫丝、缝纫技术进一步发展,已能生产精美绸缎。《魏都赋》有“罗绮朝歌”的诗句。

    五是建房技术的提高。据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鹤壁淇县先民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造房技术。可建造洞穴、半地下式、窝棚式房子。到了商末,已建造地上大型草房顶宫殿式房子。如:

    鹿台一说在淇县西十五里处破庄村,今为鹿台寺。当年为商帝辛积财之处。武王散鹿台之财亦即指此。清顺治《淇县志》云:“按《史记》厚赋税以实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今遗址尚存”。经实地调查,殷鹿台在金牛岭西边,破庄西南小山包上。传说是商帝辛登鹿台自焚处。唐时在此建寺,有殿宇四座,石佛一尊,其寺依山靠水,景色绝佳。现其寺已无,鹿台遗址尚存。另说,还有北鹿台,在今唐庄附近,也叫六台。两说都有道理。至于准确位置在哪里?还有待于文物佐证。

    六是甲骨文的发明,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河南殷墟(安阳小屯)出土了十余万片甲骨卜辞,其中所用的单字大约在五千字左右,目前已能正确识别的有二千字左右。文字的发明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以上所说,殷商文化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历史文化,也是最辉煌的文化。商以前的夏文化、炎黄文化,虽然能从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先秦典籍、诸子书中了解一些,但仍然不够清晰,以待进一步考古发现。然而,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大量商代遗址的挖掘和大批珍贵文物的出土,殷商文化日益展示出它光辉的异彩,尤其后期的文化更为灿烂。

    殷商文化研究是中国夏、商、周三代文化乃至夏前的炎黄时代文化研究的核心和纽带,只有殷商文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后,才能探知夏文化和夏前文化的脉络,才能睹住外国人的嘴,才能驳倒外国历史学家说中国上古史是虚构的,企图否定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观点,而周文化又是在殷商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只有在殷商文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后,才能把握周文化的源头。换句话说,如果搞不清楚殷商文化是什么样子,若隐若现的夏文化和夏前的炎黄时代文化就成了“海市蜃楼”,后来的周文化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鹤壁朝歌是殷商末期四代帝都,是殷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以征服东夷、统一华夏、商周之战和向我国东南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为代表的殷商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的精彩部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兴市”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大力弘扬殷商文化,重视和加强殷商文化研究,摸清我们鹤壁市文化的家底,更加显现出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殷商文化研究与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殷商文化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问。由于种种原因,殷商文化的系统研究起步比较晚。从全国的角度讲,殷商文化研究的历史至今才100余年。从鹤壁市的角度讲,如果从80年代初算起,也就是30多年的历史。虽然起步晚,但无论从全国讲,或是鹤壁市讲,殷商文化研究都不同程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学问。单就鹤壁市讲,从80年代初开始,淇县的田涛老师,以及燕诏安老师、石同勋老师等,就开始致力于殷商文化的研究,撰写了大量文章。特别是田涛老师,身体不好,孜孜不倦,考证撰写文章,参加有关学术会议,还编撰了《纣都朝歌》一书,为鹤壁“朝歌纣都”争得了一席之地,使殷商文化研究进入了兴盛期。尤其淇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后,殷商文化研究的队伍不断扩大,有价值的文章层出不穷,出现了一批以秋雨同志为首的学术带头人,使殷商文化研究进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时期。

但是,毫不隐讳的说,我市在殷商文化研究与宣传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如:

(一)没有单立的、市级的殷商文化研究机构,缺乏系统的

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不能很好地与外地进行学术交流。

(二)殷商文化作为鹤壁的根文化,家底没有摸清,还停留

在吃过去“老本”的层面,研究文章没有新意。你光说朝歌是商末四代帝都,城址在哪里?证据何在?鹿台就说在淇县,有没有文物佐证?光咬着牙认死理不行,要实打实。还有的研究者,急功近利,独树一帜,另辟蹊径,缺乏严谨的考证、考据态度,指鹿为马,信口开河,靠自己的想象定都城遗址。这样做,显然是不慎重的,不科学的,会贻笑大方的,会贻误子孙后代的。我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李学勤说:要“从历史实际出发,把地下发掘与史料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比较允当的结论,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文物考古部门和历史研究者进一步配合,做好发掘考证工作,尽快确定商末都城遗址。

(三)殷商文化中的帝辛研究与宣传主导作用不够。商帝辛是商朝末期的一位大英雄,特别在华夏统一等方面是有功的。商帝辛“千古暴君”的记载,是周朝的一面之词,是历代讹传和堆积。

自春秋以来,荀子、子贡、孟子、朱熹、罗泌,王国维等历史人物都给予了商帝辛正确的评价;就拿近现代已故的毛泽东、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北大著名历史学家教授顾颉刚先生等,都认为商帝辛是有功的,特别是在中国政治变革与文化方面有重大的历史贡献。如果甩掉“成败论英雄”的偏见,在奴隶制社会的君王中,就其对人民、对历史的贡献而言,商帝辛应放在前茅。

有的人也许会说:历史上的大手笔司马迁先生在《史记·殷本纪》中已经给商帝辛定了罪,判了刑,你还有什么可讲的?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后代学者对《史记》多进行过考证,大多认为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对史料并未作严格筛选,一会说这,一会说那,真伪相间,条理紊乱、相互矛盾。就拿司马迁先生自己都说:我的《殷本纪》是根据《诗经.中部分文献依次记契的;成汤以后的材料,我采自《尚书》和《诗经》。问题就在这里。

大家知道,《尚书》和《诗经》都是经过孔老夫子晚年,按照儒家思想、站在周朝的立场上,组织他的学生,删编和整理过的。司马迁的《史记》又是采自《尚书》。从关系学的角度讲,孔子和周朝是什么关系呢?周公的孩子在曲阜当过父母官,孔子把周公看成他的圣人,继承了周公的礼制思想体系;司马迁和周朝又是什么关系呢?司马迁的祖父、父亲乃周之史官,周朝的历史是他先祖所记。他们两个人的思想都有很大的倾向性。可想而知,那《尚书》本身又有多大的真实性呢?司马迁的《殷本纪》又有多大的真实性呢?

 恰好,最近汲县传来惊天喜讯:一批周代竹简从墓冢(zhon)破土面世。这次共出土竹简1024片,包裹在一些似是涂有粟面和油的麻布之中,其中有周公姬旦与卫国开国君主姬封(康叔)的私下聊谈记录,题目为《恶辛》。

原文不好懂,我把大意说说。

    周公旦对康叔说:武王说啦,要把帝辛比作夏桀,蛊惑天下,治他的罪。就说我们在牧野大战中,是顺天命大胜。帝辛虽有功,也不要对外说。将功化罪,传万代。恶其名万古,无中生有,功作罪宣。你去了卫国之后,不要忘记文王的教诲,千万不要忘记诽谤殷辛。反正帝辛魂去口闭,为固我江山,只能为大德害小德。此话不能外泄。虽我阴谋牧野,巧借天时,殷灭我兴,继者谨慎,如履薄冰。

这不,昭然若竭。这无疑是我国考古史、古代思想史、先秦文化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伟大的周文王、周武王当背上历史的骂名,数千年的商帝辛冤案可以昭雪了!

为此,我们在今后殷商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中,不能夹带功利思想,“不管你比干、帝辛,谁来钱快就宣传谁。”要坚定我们的研究方向,把商帝辛颠倒的历史在颠倒过来!

三、研究殷商文化的着眼点

(一)鹤壁研究殷商文化的优势及有利条件

鹤壁古代朝歌是殷商末期四代帝都,是殷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虽然甲骨文、《易经》不是我们的主流文化,但是,商周之间的精彩故事发生在我们这里,征战、平息东夷的指挥部设在我们这里,统一华夏、向东南沿海地区传播优秀的中原文化的大本营在我们这里,商周之战的主战场在我们这里,意味着国家权力象征的九鼎在我们这里,殷商末期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在我们这里,可以说,鹤壁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和辉煌。

(二)殷商文化研究的着眼点和建议

殷商文化是淇河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淇河文化不能抛开殷商文化的研究,它是我们的根文化,殷商文化搞不清楚,其它文化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我个人认为,鹤壁市殷商文化的研究,要成立市级的统一研究组织,由市、县、区热爱殷商文化的爱好者、活动家自愿参加组成。民间社会文化团体性质,接受鹤壁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业务指导和鹤壁市民政局监督管理。研究会的主要业务范围和着眼点包括:搜集整理殷商物品,考察殷商遗址;列出专题,开展对殷商末期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活动、社会风俗以及有关殷商文化的研究;利用实物展示、宣传殷商文化;接受政府部门委托,开展与殷商文化相关的工作;出版《鹤壁殷商文化研究》会刊,起码在《鹤壁晨报》开设“殷商文化研究的专栏”等。作为我市研究殷商文化的有识之士和民间学术团体的一个研究平台和宣传窗口。

(三)要加强殷商文化的宣传

文化是城市之魂。一个城市有了文化才有灵气。按照市委魏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要加大我市文化的宣传力度,要弘扬殷商文化,提高城市品位;要整合鹤壁文化资源,建立研究队伍,要树立文化自信;要扩大文化宣传,报纸宣传,广告宣传,文章宣传,把我们这座城市推介出去,提高鹤壁市对外的知名度。

同志们,朋友们!

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兴市”发展战略背景下,认清研究、宣传殷商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弘扬殷商文化,凝聚力量、搭建平台,出成果做贡献,为促进我市殷商文化的研究更好发展而努力!



 
     
谈谈殷商文化的弘扬、研究与宣传问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