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研8

《淇河文化研究》 第8卷
     

 

景点名胜 - 探访全国传统古村落——肥泉村

探访全国传统古村落——肥泉村
 


作者:李丹丹 张志嵩  加入时间:2013-10-30 9:03:29

探访全国传统古村落
肥泉村:很会讲故事的古村落

 


张家大院的一个入口。

 


 

屋檐上的雕刻被移到了地面。
 

山城区鹿楼乡肥泉村,被专家誉为“鹤壁第一古村,豫北聚落标本”,是游客“访古,探幽,归真”的理想场所。日前,该村被评为全国传统古村落。

古村奇观极多,有“九山不露头”;有古泉眼,因常年喷涌倒流水”,触怒明朝帝王而被封;有如来降魔后在此登云的古桥;有始建于明朝的张家大院,历经百年沧桑仍保持原汁原味;还有弹药库、古寨墙、张大善人……另外,村内流传的许多经典故事更是令人陶醉。

10月27日,记者走进古村,一品村中悠久而沧桑的历史。

 

殷纣王狩猎之地 

 

肥泉村三面环山,西傍太行山鸡冠山峰,南有凤凰岭与之相望;地处浅山丘陵,加上气候温和,是天然的动物养殖场所。村中老人告诉记者,据一辈辈人传下来的故事里讲,在建村之前,此处是野生动物的乐土,在此繁衍生息的物种多样,有豹、豺狼、狐狸、獾子、鹿……商朝时期,殷纣王看中了此地,经常来此饲鹿猗猎。“建村后,野生动物越来越少见了。”村民张楼房说,“前段日子,有人在地里干活儿时,捉到了一只獾子,回家用个没顶的笼子盖在院子里。那家伙很狡猾,趁夜间人睡着时,用利爪掘地几尺深,跑了!”

 

自然奇景

“九山不露头”

 

站在凤凰岭往北举目远眺,可看到环村而绵延的太行山山顶隆起了9个土包,坡缓而无峰,村民们将这一奇观称之为“九山不露头”。这个名称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村民告诉记者,古时的风水人士看过地形后,称九个山头代表富贵、权势,意味着此处的村庄多出大户人家;而山不露头意味着村庄的大户们宽厚仁慈,不孤立穷人。也有的村民说,“九山不露头”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庶民见君王都不能抬头目视君王,因此,殷纣王作为君王,在此饲鹿猗猎时,群山畏惧君王权威,都低头藏首”不敢正视。

 

张家大院:豫北明清古建筑的典范

 

若说肥泉村是一枚价值连城的钻戒,那张家大院便是那颗光彩夺目的钻石。张氏先人自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入村,开始建造张家大院。张家大院主要院落建于清道光1821年~1850年)和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至今虽经百年沧桑之变,但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建筑格局。

张家大院为明清建筑风格,坐北朝南,整体分东西四纵排列,总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四合院,共有建筑38栋189间。院内布局均衡对称,具有典型的儒家文化特色。院落之间由两个“三门相照”和一个“五门相照”遥相呼应。建筑规模、格局在当地首屈一指,显示了张家曾经的显赫地位。

大院整个院落建筑均为砖木结构,以山石做墙基,青砖立墙,青石铺地。高楼有垛口,院与院有夹角门道,地下有地道,临街有炮楼,可谓院套院,院通院。熟悉院子的人会进一门而走遍全院。

“整个建筑群,既有回廊建筑的特色,又有高低交错、虚实对比的艺术特点,无论建筑风格还是艺术价值都堪称一绝。”山城区住建局副局长张秀云说,“这是研究豫北明清古建筑的典范实例。”

 

张大善人:救济灾民不下万人  

 

张氏先人在山西做皮货、食盐生意发家后,便回乡买田置地,逐渐兴盛。到张士成掌家时,张家成为汤阴县以西最大的地主。“拥有良田数百顷,从南到北6公里,从东到西4公里,均属张家田地。拥有长工300余人,短工近千人。”张楼房说。

张士成,就是享誉方圆百里的“张大善人”,他的故事至今流传。

1942年,河南大旱,大量的饥民开始逃荒。听闻张士成乐善好施,周边的饥民不断涌向肥泉村。

为救济灾民,张士成命人在村口支起两口大锅,每天给灾民做饭,一连数月,直至家中6个粮仓的粮食全部用完。粮食吃光了,怎么办?借!在接下来的半年中,张士成总共借了500辆牛车的粮食来施舍灾民。

“从长辈口中得知,那几年,张士成救济的灾民不下万人。”张楼房说,4年前,张家后人还在驻马店遇到过曾被救济的老人。

张大善人还要倾尽万贯家产援军。八路军行军至此,张大善人刨开院子,拿出积攒的财富捐献给八路军买枪购炮。“听老辈人讲,挖出来的金条等财宝整整装满了4个大水缸。”张楼房介绍。

 

“倒流水”的“皇帝泉”

 

  村东北一片树林间“藏”着一个天然池,深达1.5米,池中已无水。张楼房告诉记者,传说中的“皇帝泉”就在朝南的池壁中央。据老辈人讲,古时这眼古泉直径1.5米,泉水常年喷涌。正常的河流都是自西向东,而这眼古泉喷涌出的泉水自村东北环绕村庄向西流去,人称“倒流水”。

传说,明朝时,星象大臣观天象后向君王禀报,民间将出一位皇帝取而代之,方位在河南。为此,帝王派人到河南各地查寻。后来,朝廷的风水大师听说此处泉水后专门来此查看,风水大师看后大惊失色,密报朝廷说此地日后必出皇帝。于是朝廷派人用白灰注入泉眼,扣上大铁锅,用土封死,破了此处风水。

“泉眼被堵上后,泉水从土缝里喷出来,水势依然很大。冲刷掉了池墙的泥土,所以老人们用石头砌成了池墙,水流从石头缝里流出来。”张楼房说。

然而,从10多年前起,泉眼逐渐断了水流。记者眼前的天然池已满是荒草丛生,池墙的石块也被晒得发白。

 

如来“登云桥”

 

泉水绕村西流,冲出近7米宽的河道。在张家大院正南100米处的河道上,有座“登云桥”。据村民讲,桥名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很早以前,该村及周边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随着海水的日渐东移,群山毕露。有一只独角大兽,脾气极坏,飞沙走石,天无宁日。如来驾云而至,用灭妖镜除掉了此害,就在这河边一块大青石上登云而回。后来,村民用其石在此建一古桥,故取名登云桥。

张楼房介绍,桥下有3个涵洞。河道干涸后,村民种上了树。常年累月,河道土层增厚,逐渐埋没了桥涵。采访时,记者站在河道中,只能看到桥涵的顶部轮廓。




 
     
探访全国传统古村落——肥泉村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