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河文化研究7

淇河文化研究  第七卷 2012年

 

   

 

文化新闻 - 淇河洄游性鱼类现已灭绝
淇河洄游性鱼类现已灭绝
 
作者:杨 阳 郭炳成  加入时间:2012-2-24 16:02:26

  核心提示

  淇河鲫鱼是“鹤壁三珍”之首,明代时曾被列为贡品,是我省珍奇水生动物之一,已被列入“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近段时间,不少读者来电反映,淇河里的鱼种类减少了,他们担心如果保护不当,淇河鲫鱼会逐渐消失。

  (洄游:某些水生动物由于环境的变化或生理的需要进行的定期、定向往返规律性的游动。)

电鱼、毒鱼、炸鱼屡禁不止
非法捕鱼破坏淇河渔业资源

  渔政部门:淇河渔业资源受到影响,洄游性鱼类现已灭绝

  据市水利局渔政处处长郭炳成介绍,根据省水产科学院对淇河渔业资源的调查结果,淇河现有鱼类7目14科64种,其中名贵鱼类9种,经济鱼类33种,淇河鲫鱼被列入省重点保护鱼类资源。由于近年来天气干旱,雨量不足,淇河水量减少,加上非法捕捞,淇河渔业资源受到影响,洄游性鱼类现已灭绝。

  1985年以来,我市渔政部门为了保护淇河渔业资源,根据淇河渔业资源的生存繁殖特性,划定了禁渔区,规定了禁渔期,结合人工增殖放流,并采取措施打击非法捕鱼,淇河渔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鱼类种群数量有所回升。

  郭炳成告诉记者,由于淇河水质无污染,其水产品备受欢迎,高额利润诱使一些非法捕鱼者不惜用鱼鹰、小眼网、电鱼、毒鱼、炸鱼、投放地笼等手段非法捕捞,特别是大赉店、清水湾、上河口等部分沿淇村民,更是难以管理,非法捕捞行为屡禁不止。

  水产部门:淇河里鱼类少了,鱼的体型小了

  市水利局水产科一位刘姓工作人员表示,从他们掌握的情况来看,这几年气候比较干旱,水少了,鱼自然就少了,同时鱼的体型会随之变小,生育周期也会变短,现在人们见到的那些外观只有寸把长的小鱼,其实已经是具备繁殖能力的成鱼了,剖开后能在鱼腹中发现鱼子。“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淇河水质较清,鱼的生长速度较慢,淇河鲫鱼的体型本来就不大。近期我市组织过两次放流,淇河鲫鱼是不会灭绝的,这一点市民大可放心。”该工作人员说,“现在淇河里的鱼类减少,主要是非法捕捞造成的。”

  市民反映:在淇河洗衣、捕鱼的人不少

  19日下午,记者来到新区107国道淇河桥下天赉渠旁,看到一名妇女正在河边洗衣服,而她身边不到20米处就立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禁止在淇河洗衣、洗车”等字样。一位在附近经营游船的商贩告诉记者,她经常见到有人在河里洗衣、捕鱼,从来没见有人管过。

  一位经过此处的老先生见记者在采访,就走过来对记者说,他喜欢钓鱼,能感到淇河里的鱼越来越少,而且体型越来越小。“我觉得,用鱼鹰捕鱼、用鱼竿钓鱼对淇河里的鱼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有些人在河里张网捕鱼甚至电鱼、毒鱼,这对淇河里的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位老先生说。

 执法部门:执法难度较大  希望纳入财政预算

  郭处长表示,淇河执法区域广、交通不便,加上他们的装备落后,执法难度较大。

  淇河流经我市87.5公里,京广铁路淇河桥往上多为丘陵和山地,交通很不便,加上两县一区目前尚不具备日夜巡查的条件,导致淇河非法捕捞现象得不到有效治理。为了加大淇河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市渔政部门已安排有关县区联合执法。

  有业内人士建议,我市可以参考其他地区的河流生态治理经验,由市级相关部门组建淇河执法队伍,纳入财政预算,配备必要的办案工具,实际执法效果会更好。同时淇河应实施捕捞许可制度,捕捞许可制度是国家保护渔业资源的一种科学的管理办法,捕鱼者申请,渔政部门许可后发放捕捞许可证,限制捕鱼者的渔具、作业时间和场所,禁止其在禁渔期和禁渔区内捕捞。捕鱼者应向渔政部门交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一来可弥补渔政办案经费不足,二来可以购买苗种进行人工增殖放流。采取这样的管理办法,淇河渔业资源的执法保护工作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淇河洄游性鱼类现已灭绝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