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河文化研究7

淇河文化研究  第七卷 2012年

 

   

 

评论探讨 - 探讨殷纣王
探讨殷纣王
 
作者:访子山人  加入时间:2011-12-24 15:59:15

 探讨殷纣王

 

  殷纣王“长巨姣美”(《荀子·非相》),“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史记·殷本纪》)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帝王世纪》)是殷朝的最后一位国君。他不但长得高大、威武、漂亮,而且“资辨捷疾,闻见甚敏。”颇有名气。但他也有缺点,“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长期以来,人们对他也颇有争议。有人说他好,有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大贡献。有人说他坏,是暴君,是典型的暴君。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孰是孰非?笔者认为,殷纣王是个值得探讨的人物。殷纣王的出名仅仅是因为他残暴吗?如果仅仅因为他残暴,人们为什么把一个残暴的人时时挂在嘴上呢?中国历史上的暴君不止他一个,为什么独独殷纣王争论了几千年?如果看史书,记载殷纣王坏的很多,为什么终有人不服,为他争辩呢?这就值得探讨。笔者根据看到的一些资料,加以整理,尽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再加上淇河两岸的一些地名和民间故事,综合起来看,说殷纣王是暴君,确实是冤。这一几千年的冤案也确实该平反了。

纣王家世

 

 商纣王,他的出生年月不好考证;他的去世年,按照专家多年研究统一说法是公元前1046年,就是“牧野之战”周灭商的那一年。这是根据古代的天象记载认定的,科学到一年之差。商纣王,姓子(玄鸟生子为姓),名受德,庙号帝辛;也名寿王(受王),寿、受、在古代同音。因为他父亲帝乙偏爱他,命他为“寿"。天下谓之“纣”,人称商纣王,那是后来人称之。“纣王”并不是帝辛的正式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按《说文解字》援引谥法的解释:“残忍捐义曰纣”,有“残又损善”之意。但查遍现有《逸周书》的“谥法”篇,却恰恰没有这一句。按照《辞海》的解释:纣,一作“受”。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比如说“助纣为虐”这个成语,是贬低商纣王的一个成语,最早在《晋书.武帝纪论》里提到:“昔武王伐纣,归倾宫之女,不可助纣为虐。”即:不要站在纣王一边,学他那样暴虐。跟“纣”字本身没多大关系。商纣王是商王朝第31(不算武乙30位)位帝王,也是最后一位帝王。据推算年龄,大约活了69岁。

 按照史料记载,帝辛有三宫后妃: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这三位夫人,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帝辛有两子一女,都是姜氏所生。长子殷郊,次子殷洪。女儿不知名甚。传说有一天,到朝歌西山上摘酸枣时,不幸坠崖而死。

 惟苏妲己不好说,据《封神演义》讲,苏妲己乃有苏氏部落(今焦作武陟东)苏护的女儿,年方17,花容月貌,姿色盖世,绣花描云,能歌善舞,无所不通。是商纣王征伐有苏氏部落时看上的。苏护在朝为官,闻之后,辞朝不归,也不纳贡,纣王遂命西伯侯征伐。西伯侯让散宜生至苏护家,晓之以理,苏护才答应送女儿入朝。结果在被其父送往朝歌的途中,被轩辕坟的千年狐狸精借体成形,执行女娲娘娘的命令,成为纣王的贵妃,用美色去勾引商纣王,毁坏商朝的锦绣江山。

当然,这是《封神演义》的说法,不足为信。这位叫妲己的美女自然不是狐狸精变的。《晋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这就是说妲己是纣王征伐有苏氏部落的“战利品”,姓己名妲,后与纣王帝辛成婚。据说有苏氏是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所以才会有《封神演义》这般附会。

《封神演义》是一部神魔错出的小说,文学价值低劣,其手法是:先把妲己给妖魔化,然后让她潜伏到商纣王身边卧底,以美色勾引纣王杀人、葬送他的江山;最后以除妖的名义,杀个痛快,博得人的眼球。这是明代小说家沿袭当时宋元说书艺人写法的套路。

也许有人会问:《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林,为什么要安排妲己去毁坏纣王江山这个情节呢?经过考据,这里有这麽个背景。

《竹书纪年》载:“(帝辛)九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有苏氏的渊源甚为久远,它的始祖,可以远溯到昆吾。昆吾是颛顼的后裔。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又称高阳。《史记·楚世家》载:“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重黎即是著名的“火神”祝融,时为帝喾的火正。重黎死后,他的弟弟吴回继续居火正之职。吴回生陆终。陆终娶鬼方氏(北方的游牧民族)女,“坼剖而产”,生子六人,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昆吾乃长子,季连即是后世楚国的始祖。

昆吾的后裔称昆吾氏。昆吾氏擅长制陶和冶金。《史记·楚世家》载:“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昆吾的部落一直处于不断的迁徙之中。夏之时分封于今山西运城,后来东迁到中原故地祝融之墟(今河南许昌一带),殷商时继续东迁至今河南武陟一带,称为有苏氏,即是妲己出生、成长、直至出落为“百千媚态,真如芍药笼烟,梨花带雨”的绝代美女的家乡。

昆吾可不是寻常之人,《史记·天官书》载:“昔之传天数(天文历法)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尧的国号)、虞(舜的国号),羲、和(官名);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吴地人);周室,史佚、苌弘(周时大夫);于宋,子韦(天文历算家);郑则裨灶(郑国大夫);在齐,甘公(甘德);楚,唐眛(mo);赵,尹皋;魏,石申。”重黎一说为两人,重和黎。从古至今,“传天数者”仅此十四人。“传天数者”可不同于普通的天官,至周朝末年,关于“天数”的变易,已经人见人殊,没有了公认的规则。所以“孔子论六经(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乐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传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虽言不著”(《史记·天官书》)孔子论六经,只记异事而“不书变见之踪”,“天数”已经不传;即使传授其人,但“天数”微妙,已经无法深告;如果“告非其人”,那么即使言说,也无法晓畅其意。概而言之,天官只是历法的守成者,而“传天数者”,是颛顼“绝地天通”(使天与地隔绝,使人神无相侵渎)之前人类度量大地的践行者,观测“天数”记录的持有者。因“天数”事关朝代和人的命运,所以“传天数者”无一不是世代相传,家族因袭,既是国家机密,更是家族机密。

昆吾氏,就是夏朝惟一的“传天数者”。夏亡,昆吾氏辗转东迁至今河南武陟一带,称有苏氏,姓氏依然因循始祖昆吾,为己姓(昆吾姓己名樊),所以妲己姓己名妲。《封神演义》说其父名苏护,只不过是因为有苏氏后来繁衍出了苏姓一族,附会而成的。

有苏氏作为昆吾的后裔,家族内部一定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关于“天数”的机密,因此才会被殷商和周侯西伯(即周文王)同时拉拢。后世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全是卜辞,说明那个时代对“天数”的敬畏和顺从。按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九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即通过商与有苏氏的联姻,争取到了有苏氏的支持,又一次挫败了周侯西伯的图谋。当时,殷商以朝歌(今河南淇县)为都,而周侯远在岐下(周原,今陕西扶风)。按照周侯的想法,如果能和有苏氏结盟,等于在殷商的心脏地带楔进了一颗钉子,对周侯图谋殷商的大业无疑是一大强援。可是,周侯的这步如意算盘,因妲己嫁给帝辛而宣告失败,种下了以后商周矛盾的因果关系。

许仲林肯定看过这方面的史料,他这样安排,我考虑有两点:第一、他认为商周的矛盾由来已久,事出有因;第二、是埋下的伏笔:就是说,葬送纣王锦绣河山的不是苏妲己,而是我编的千年狐狸精,是子虚乌有的事。我只不过是为了写小说,吸引人而已。不知我这样理解对不对?请大家思考。

接着往下说。

帝辛的始祖叫契,(xie)生活在公元前1562年之前。传说是黄帝的曾孙——帝喾(高辛氏)的次妃简狄(旧本作简易,古“易”、“狄”音通)所生。简狄是有绒(song)氏部落的女子,一次与三个女子在河水中沐浴时,因吞食了玄鸟(黑色的燕子或凤鸟、雄鸡)之卵而怀孕生契。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或漳水流域;古代商、漳同音),因此,“商”就成了他们的族名。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商族契到建国汤,经过了十四代、约五百年的发展时间。

帝辛的开国先王叫商汤,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及成唐等;甲骨文中称唐、太乙、高祖乙,为契十四世孙。是商朝的第一个统治者。商在商汤之前一直是夏的臣属,商汤为商族领袖。商汤为部落首领时,正值夏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夏桀荒淫无道,众叛亲离,于是乘着夏朝的腐败无能之际,商族开始向外扩张势力,积极进行灭夏的准备工作。商汤善于用人,任用伊尹和仲虺(hui)为右相、左相,共谋伐夏。在伊尹的谋划下商汤制定了消灭夏羽翼,逐步削弱其力量,最后取而代之策略。商汤首先发兵灭葛(今河南睢县北)及十多个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今河南滑县东)、顾(今河南范县)和昆吾(今河南濮阳西南)等夏的属国,使夏桀失去了依靠的力量。凡十一次出征而无敌于天下,最后乘胜西征,打败夏桀于鸣条(一说今山西安邑,一说今河南省封丘县东)之野,并一举灭夏。于是商汤继位,建立了夏朝之后第二个奴隶制帝国,即商王朝。定都于亳(一说在今河南郑州,一说在郑州西偃师县)。成为商王朝的第一位帝王。

商朝刚刚建立,王畿内就发生了一场旱灾,共延续了七年。这场旱灾,旱情非常严重,烈日暴晒,河井干枯,禾苗不生,庄稼颗粒无收,人民生活异常困苦。旱灾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由于商朝时期,科学技术还很落后,商人无法解释这些类似的自然现象,把它看成是上帝的安排。于是,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人们纷纷祈求上天,希望早日下雨,缓解旱情,然而毫无结果。到第七个年头,成汤命令史官们在一座草木茂盛的山上,选桑林设立祭坛,亲自率领伊尹等大臣向上天祈雨。但是,成汤的祈雨行为依然无果,一滴雨未下,他就让史官占卜其原因。史官们说:“拜祭时除了要用牛羊作牺牲外,还要用人牲。”成汤听了以后,生气地说:“我祭祀占卜祈雨本来就是为了人民,怎么能再把无辜的人烧死呢?还是用我来代替吧。”于是,成汤先命令把祭祀的柴火烧起来,然后将自己的头发和指甲剪掉,沐浴洁身,最后向上天祷告说:“我有罪,就惩罚我一个人吧,不要惩罚我的臣民。”祷告完毕,毅然向燃着的柴火走去。恰在此时,天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成汤自我牺牲的精神,终于感动了上帝。于是,商人都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热烈拥戴。这只是一种机缘巧合,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自然现象,但是成汤这种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却值得敬佩和景仰。从汤到纣历十七代、三十一王。

成汤死时,长子太丁已逝,太丁的弟弟外丙继立为商王。外丙在位仅三年便死去,又由他的弟弟仲壬继位,仲壬在位四年便死去。这一时期,商王朝的大权事实上掌握在大臣伊尹手中。伊尹又立太丁的长子、成汤的嫡长孙太甲为商王。太甲继位后,面对着四方臣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局面,开始头脑发热,飘飘然起来。他认为天下已经太平,不需要管理,只需要享受,便耽于酒色之中,追狗逐兔。荒疏了政事不说,还宠信奸佞小人,这和他祖父成汤的做法大相径庭。伊尹便苦口婆心地向他讲述夏桀暴虐伤民、宠爱妹喜、失德亡国的历史,讲述成汤如何反对暴虐、爱护民众、亡夏建商的历史。可是,太甲根本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吃喝玩乐。伊尹并没有失去信心,继续教导太甲,要想做一个好的君王,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事情。这次,太甲开始厌烦伊尹整天在耳边唠唠叨叨,并且责备他多管闲事,怀疑他想要篡夺王位。多次的批评教育都没有成功,伊尹经过再三的思虑,就把太甲囚禁到王都郊外的桐宫(偃师县汤冢附近),自己摄政处理国家大事,接受诸侯的朝拜。在桐宫的三年中,太甲开始反省,开始重新思考伊尹的教诲,逐渐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妥当的,愿意改过自新。于是,伊尹亲自到桐宫接回太甲,并且还政给他。太甲重新登上王位后,果然痛改前非,效法成汤,兢兢业业主持朝政。于是,商朝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太甲死后,商朝经历了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四个王,又呈现衰败的迹象。雍己死后,他的弟弟太戊继位。太戊继位后的第七年,王宫的庭院中长了一棵桑树,在桑树下,又长出一棵谷树,而且两棵树都迅速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本来是植物生长中的一种偶然现象,但商人并没有这种植物学知识,再加上商人特别迷信鬼神,就把它看作是妖怪。太戊非常惧怕,尹陟(伊尹的儿子,太戊执政时期的重要大臣)趁机劝说道:“臣听说,无论什么样的妖魔鬼怪,一见到帝王之德就会自行退却。这些不祥之兆,可能是大王在治理朝政时有了某些闪失。只要大王能够把政治搞好,妖怪自然就会不攻自破。”经过尹陟的劝诫,太戊励精图治,勤勤恳恳,修德治国,使得商王朝重新振作起来,出现了自建立以来最好的局面。不久,这种迅速长成苍天大树的共生树,也如昙花一现那样迅速枯死了。从此,太戊更加敬重尹陟,事事必定请教尹陟。商朝的国运如日中天,蒸蒸日上。

从第六代仲丁到第十代阳甲,众兄弟之间争夺王位的斗争渐趋激烈,政治衰乱不堪。商朝的王位继承制是“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的操作细则就是:商王死后,王位就由弟弟继承,一直到没有弟弟为止,然后才会传给儿子,至于是传给最大王子的儿子,还是传给最小王子的儿子,则没有定制。商朝统治者实行的是多妻制,一个商王如果不是短命,就会有许多儿子,这样,子侄之间就会引起争夺王位的斗争。所以,《史记·殷本纪》上说,自仲丁以后,废嫡而立诸弟子,诸弟子或争相代立,造成了殷有九世之乱的混乱局面。诸侯、方国趁着商王朝内部的混乱之机,迅速发展起来,与商王室分庭抗礼。身为奴隶主的王公贵族整天只顾吃喝玩乐,忙于争夺权力,完全不理国家大事,不顾奴隶的死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奴隶,纷纷起来反抗,社会动荡不安。商朝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阳甲死,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盘庚之时,已由奄(今山东曲阜)迁于北蒙(今河南安阳)。也就是说,阳甲死时,盘庚已来到殷(今安阳),但不一定说盘庚继位后定都殷。当时,他因种种原因没有在殷定都

盘庚是一位能干的君主,他深知商朝正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如果再不进行改革,抑制奢侈恶习,势必走向衰亡。经过长期思考,盘庚决定渡河南(指黄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今偃师县)治理,行汤之政。他认为,商都处于黄河之南,从政治上来说,离旧都比较远,能够削弱王公贵族的旧势力,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摆脱争夺王位的混乱局面;从经济上来说,避开水涝较多的泗水流域,更有利于发展农牧业;从战略上来说,可以更好地防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各方国的侵扰,同时控制四方诸侯。但是,当盘庚提出迁都到黄河之南时,遭到了大多数王公贵族的公然反对,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甚至煽动奴隶起来闹事。
    面对如此强大的反对势力,盘庚迁都的决心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集合到一起,耐心地劝说:“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让你们拥有更长久稳定的统治,让我们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现如今许多王公贵族整天只知道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对百姓则视如粪土,老百姓都快要生活不下去了。长此以往,他们是必定要造反的呀!你们不明白我的苦衷,不明白我的真正用意,反倒是反对迁都,更有甚者竟然煽动奴隶闹事,想以此改变我的主张。你们真是大大的糊涂呀!打个比方说,如果大家都坐上船,而你却不愿意渡过河,这不是等着这条船沉没吗?这样,不但你会沉入河中,大家也要和你一样沉入河中,这有什么好处呢?现在,国家处于非常危急的关头,而你们仍然只顾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这样对吗?”见这些贵族没有反对,盘庚接着说:“我准备把都城迁到黄河之南,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不但土地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可以更好地控制四方诸侯、方国。迁都到这个地方后,老百姓不就可以安居乐业了吗,社会不就可以稳定了吗,国家不就可以强大了吗。”那些王公贵族们虽然心里还有些不服气,但看盘庚态度坚决,也就不敢再提出异议了。于是,商朝迁都的计划终得以付诸实施。

盘庚带着王公、贵族、百姓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西亳。在那里,盘庚开始大力整顿商朝政治。使衰落的商王朝出现了百姓由宁,商朝复兴,诸侯来朝的局面。

盘庚之后,又历小辛和小乙两代帝王,到了武丁时期殷商王朝的国力发展到空前强盛时期。

武丁为商朝第二十三个国王,是一位励精图治的杰出人物。据文献记载,武丁曾久居民间,砍柴、锄地,同奴隶一起劳动,对百姓的生活和疾苦非常了解。为了改革王朝,首先大力选拔人才,任用奴隶出身的傅说(yue音悦)为相,赋予他极大的权利和极高的地位,要求傅说随时对自己的过失严加规谏。武丁在以傅说为首,包括甘盘、祖已在内的朝中大臣的协助下,使殷商王朝的国力迅速发展。《史记·殷本纪》记载:“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复兴。”武丁时期,国力昌盛,不断向周围各方国如土方、鬼方、羌方等不断征伐。用兵规模日益增大,人数一次多达三万人,历时数年。经过对周边方国、部族的战争,拓展了殷商的版图和势力范围,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周边部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殷商成为西起甘肃,东到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游流域,包括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邦畿千里,前所未有。经济、文化达到殷商后期的顶峰。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为“武丁中兴”时期。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使殷商王朝这个奴隶制大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唯一遗憾的是,征服东方夷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武丁死后,除了祖甲在位三十三年以外,大多是些不知道庄稼是怎么种的,昏愦淫乱的短命帝王。所以到了商朝末年,由于经济衰退,国力减弱,阶级矛盾日渐突出,逐渐强大起来的、在江淮流域的东南夷,经常威胁着殷商王朝的安全。所以征服东夷是商朝末期最大一个问题。

武乙,史料记载是被雷震而死,在位时间比较短。这时,东夷已“分迁淮岱,渐居中土”,严重威胁到商朝的后方。

迨至商纣王父亲帝乙时,东夷人不断侵袭商朝统治地区,尤以活动于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的尸方(夷方,也称人方)及江、淮之间的淮夷为甚,严重威胁商朝后方。

约公元前12世纪末,帝乙相继对东夷人.,展开了多次征战。帝乙九年二月,帝乙得知夷方欲大举攻商,乃率军出征夷方,因中途遭遇盂方(今河南睢县附近)军队截击而回师。帝乙十年二月,帝乙率大军击败盂方,于九月进至淮水流域的攸国,与攸合兵进攻,打败夷方军。于次年五月返回商都附近,前后费时达260天。帝乙十五年,帝乙再次率诸侯远征夷方,到达雇(即顾,今山东鄄城东北)、齐(今淄博东北)等地,至次年三月胜利班师。但是,直到他去世,也始终未能彻底征服东夷。

帝乙、名羡,为十六代、二十九王文丁(一叫太丁)之子。据明义士考证,其妻生前叫妇姬,死后称母癸姬。帝乙兄妹四人,帝乙为长,其次为箕子,再次是比干,还有一个妹妹,为联姻,后嫁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为妻,周文王为帝乙之妹所生。因此,当时商周有姻亲关系。帝乙继位后,任箕子为父师(相当于太师),比干为少师,也称亚相。

帝乙有三个儿子,长子微子启,次子微子衍,三子帝辛。帝乙在位时间较短,病重时,宣箕子、比干进宫商议继承王位之事。据《尚书.微子篇》记载,箕子劝帝乙立微子为王位继承人,说微子贤能、善良。帝乙不从。微子虽是帝乙的长子,但不是帝乙的正妻所生,只能称“庶子”。帝辛虽是幼子,却是正妻所生,而称“嫡子”。商朝为王位继承制,有嫡庶的区别。嫡子继承王位,庶子不得继承。所以,比干不同意箕子的建议,主张帝辛继承王位。比干力争帝辛继承王位,不只是维护商朝的继统法,而且还出于他对于这个幼侄的钟爱。

司马迁《史记·殷本记》在这里倒是对帝辛有个好的评语:“帝辛少年时,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时,身材魁梧,手格猛兽,才力过人,有倒戈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和比干的欢心。还有史料说:一日,帝乙带文武官员,游览御园,玩赏牡丹,忽飞云阁塌了一梁,帝辛托梁换拄,力大无比,深受文武官员赏识。丞相商容、比干,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奏帝乙,荐立三子帝辛为太子。




 

 
     
探讨殷纣王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