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文艺作品 - 云梦山醉秋草
云梦山醉秋草
 
作者:徐爱民  加入时间:2011-9-27 17:53:27

    秋季的云梦山,漫山遍野五颜六色,那翠绿的是苍柏,那火红的是黄栌,那橘黄的是山菊,更不必说那色彩斑斓的蝴蝶和仿佛可以触摸到的碧天白云了。但我却陶醉在云梦山顶那一大片秋草里。
    云梦山今年要搞观草节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招来八方游客。那天我们是结伙骑着山地车登山的,途中不时遇到来自本省安阳、濮阳、开封、许昌等地和河北省的驴友,大家抱着“慢下来、深呼吸、洗洗肺、发发呆”的共同理念,一身汗水、气喘吁吁而又一路欢笑地奔云梦山顶的草原而来。
    终于到了云梦山草原。我们顾不上擦去满脸的汗水,也顾不上欣赏巍峨的南天门和雄伟的八卦城,放好山地车,直奔那一片曾经多次梦到过的草原。秋风吹来,草香伴着花香浸入心脾,顷刻间把我们带入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自在和悠然自得境地。
    这些草的身影是那么熟悉,就像是多年未见的儿时伙伴。我的家乡就在云梦山西边的太行深山里,打小上山割草、采药、拾粪,与这些草儿没少打交道。那些黄背草高高挑挑的,身板硬朗,是草原上的伟男子,过去是用来盖草房的好材料。那些白草纤纤细细,身子柔软,是草原上的弱女子,过去是用来喂牲畜的好饲料。还有那些叶子酷似竹叶的草,那些果穗与谷子相像的草,都好像是老朋友一样面目可亲。
    这些草儿不让人宠、不必人爱,冬枯春发,夏荣秋衰,年复一年,当殷纣王之类的不凡人物已经化为尘土的时候,平凡的小草却生生不息地生存着、繁衍着,多像我们这些名不彰、位不显、家不富的平民百姓。这些自由散漫地生长在云梦山顶的草儿,虽说没有城里那些尊贵的草皮生活优裕,但它们经得起风霜雪雨,把生命的韧性表达得淋漓尽致。想到这里,我对这些草儿油然而生敬意。
    慕名而来的各地驴友早就三三两两地徜徉在草原的各个角落里了。一对儿从河北磁县赶来的小夫妻,嬉戏着在草窝子里寻觅山韭菜花,采了满满的两大把,说是带回去要捣成韭花泥让亲朋都尝尝鲜儿。一位从许昌赶来的小姑娘,躲在一个草屋里,正用手机打电话,眉飞色舞地向远方的人描述秋草的风采。还有两个不知从哪儿来的小伙子,凭着艺高人胆大,骑着山地车在悬崖边的步道上驰骋,俨然两只草原上的雄鹰。一时间,笑声此起彼伏,歌声此呼彼应,人影此去彼来,不由得令我联想到“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这句诗词,感觉所有的人都已经像李太白那样陶然忘机、兴致盎然了。
    夕阳西移,晚照的余晖给云梦山顶草原镀上了一层金色。东眺无际的大平原,西望连绵的太行山,细细地体味膝下这片浩瀚的草海,我在秋风的吹拂下醉了。我想,不只是我,这满山的游客也都已经醉了。

 





 

 
     
云梦山醉秋草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