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文史资料 - 千古淇河文化——淇竹文化
千古淇河文化——淇竹文化
 
作者:秋 雨  加入时间:2011-2-2 10:43:55

千古淇河文化――淇竹文化(1)

2011-02-01 16:59

    说起华夏的竹文化,要追溯到《诗经》,《诗经》中涉及竹的诗篇只有四首,分别是:《国风·卫风·淇奥》、《国风·卫风·竹竿》、《国风·秦风·小戎》、《小雅·斯干》。明着写竹的只有一首,就是《淇奥》。《淇奥》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起兴,描写了淇河两岸的美丽风光,歌颂了卫国第11代国君卫武公的美德,赋予竹以人的精神、道德、情操。

    《淇奥》大约写于公元前821年,《淇奥》开创了千古淇河文化中淇竹文化的历史先河,也开创了华夏竹文化的历史先河。此后各朝各代文人都在追思着淇竹,弘扬着千古淇河竹文化,弘扬着华夏竹文化。各朝各代各种典籍中都有竹诗画的记载,赞美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格和情操的诗篇历经千古,经久不衰。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青竹有感而发,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神话、诗歌、书画,华夏竹文化成了华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成了华夏文化中的奇葩。

    《淇奥》之后,淇河岸边又有一位诗中出现竹的诗人,她就是华夏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华夏第一位女诗人不是许穆夫人,她是庄姜,姜子牙的后裔,嫁给了卫国的第12代国君卫庄公,故取名叫庄姜。《诗经·硕人》就是赞美庄姜的一首诗歌,《诗经·燕燕》、《诗经·日月》均出自庄姜笔下。许穆夫人是卫国第15代国君卫宣公之子昭伯姬顽之女,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的堂妹。她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写下了《诗经·竹竿》、《诗经·泉水》、《诗经·载驰》,诗中有她留恋故土、怀念父母的思乡情愫,有她为拯救祖国奔走呼号的身影,寄托着她的忧思。可以看到她为拯救祖国、抗击侵略者,不顾个人安危,冲破阻力回到祖国,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淇河岸边少女时代钓鱼的许穆夫人,手中所拿的竹竿一定是淇竹,她为千古淇竹文化浓添了一笔。

    种种迹象表明,历史上淇河两岸的淇竹枝叶繁茂,蔚然成林。淇竹曾是淇县的八景之一,淇县八景是:淇园竹翠、斐亭莲芳、群峰敛碧、列柿流丹、 半岩风雨、曲径烟霞、 双剑横秋、一壶映月。我给写上几句:

    淇园竹翠绿成林,有斐莲芳飘白云。

    列柿流丹红似火,群峰敛碧太行春。

    半岩风雨肥泉瀑,曲径烟霞景醉魂。

    双剑横秋惊峻险,一壶映月倍清心。

    公元1891年,即清光绪十七年,当年浚县所辖的许家沟立《重修玉帝庙碑》记载:许家沟村翠柏苍天,遥映淇泉之茅竹,邑之胜境也。清康熙九年增修的《河南通志》记载:“淇县一带竹品种有紫茎竹、斑竹、凤尾竹、淡竹数种。”

    公元前132年,汉元光三年春,大河决口于顿丘,夏又决口于濮阳瓠子河,河水泛滥十六郡,长达二十三年。公元前109年,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刘彻在泰山封禅后,命汲仁、郭昌率十几万人堵瓠子河决口。刘彻还亲自临祭,令群臣从官皆负薪。时东郡烧草薪少,刘彻指挥伐淇园之竹,制楗堵塞决口,终于成功封堵住决口。汉武帝刘彻即兴赋诗: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搴长筊兮湛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颓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

    这是为治理黄河水患,历史上对淇河沿岸竹林的第一次大砍伐。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刘敞诗句:“淇园方下竹,瓠子复修宫。”北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擢直集贤院的石介诗句:“斫尽淇园竹,安救瓠子役。”元代户部尚书师泰诗句:“金堤塞已溃,淇园竹为楗。”皆是叹咏汉武帝斩淇园之竹以塞瓠子河决的历史事件。

    《后汉书·寇恂列传》记载: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河内太守、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寇恂伐淇园之竹,造箭百万,支援刘秀北征。这是历史上对淇河沿岸淇竹的第二次大砍伐,这两次砍伐均未损伤淇竹的元气,可见淇园产竹之多。隋代牛弘《大射登歌辞》:“乌号传昔美,淇卫著前名。”淇卫,代指产自淇园的淇卫竹箭,说明淇园的竹已誉满天下。公元82年,东汉章帝七年,汉章帝刘炟听说淇园绿竹茂盛,景色宜人,于是率满朝文武莅临淇园游览观光,足见淇园之魅力。

     吧淇奥淇竹应该是华夏竹的发祥地之一。《温县志》透漏,历史上温县的竹是从淇县引植过去的。南宋诗人、四川宣扶史李曾伯有诗《管顺甫以湘竹为青奴儿贶为名湘夫人赋以谢之》:

    妾家淇园北封君,厥祖慈事宗苍篔。子孙异代贞节闻,枝分一派从南巡。

    千古流落湘江滨,几番雨露敷新荣。斑斑不改啼红痕,膏煎漆伐悔自矜。

    卒以取祸罹斧斤,工巧斲削资它人。管城夫子出意新,作俑取义何其云。

    致之千里充吾庭,命以汤沐虞嫔名。彷佛太伯之文身,虚中直外圆且明。

    不丝不谷不受尘,一笑不用捐千金。曲眉丰颊从杂陈,虽有多喙无一嗔。

    晨夕荐我眠风棂,曲肱时复呼真真。骨虽非玉肌似冰,蝶梦不到巫山云。

    白家蛮素卿自卿,老我祝尔毋忘盟。以便吾体全吾神,招魂共读离骚经。

    推枕同作华胥民,只虞一夜秋气清。犹筐中扇墙角檠,盍为青奴亦作白头吟。

    管顺甫用湘竹编凉席赠人,并名之曰“湘夫人”,李曾伯写此诗答谢他。李曾伯用拟人手法,说淇竹跟随虞舜南巡至湘江,同情青竹因才得祸,歌颂青竹忘我牺牲,奉献人类的高尚品质。由此诗可知,淇园青竹曾随舜帝南巡至湘江一带,可见湘妃斑竹也是从淇园移植过去的。

    宋代徽州婺源人、朱松之弟、朱熹之叔父朱槔有诗《同蹈元看竹了轩因用去年方字韵作此》:

    淇澳渭川那复梦,而今天遣出南方。要观大节须霜雪,莫说此君无肺肠。

    照水形容殊不恶,临风言语一何长。山僧岂识留连意,千里故人逢异乡。

    朱槔梦中多次相会的淇竹如今在遥远的南方邂逅,天遣应是指淇园青竹曾随舜帝南巡而移植南方。读过1961年毛泽东所写的《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顿有感慨:

    太行山上白云飞,舜帝南巡携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淇园万杆湘水移。

    别离淇奥江南去,千古淇河叹赋诗。

    我欲因之梦淇竹,芙蓉国里遇湘妃。

 

千古淇河文化――淇竹文化(2)

2011-02-01 17:13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千古淇河淇竹文化,已经成了整个华夏的竹文化。这里仅把历朝历代文人们的一些诗句摘来一部分,让大家感受一下千古淇河淇竹文化对整个华夏竹文化的影响。

南朝时期

南朝文学家沈约从东阳太守职去官,赴卫地时辞别东阳的官吏和百姓时所作写一首诗,诗中有“饰骖去关辅,分竹入河淇。”

南朝梁元帝萧绎统兵击破侯景时写有一首述怀诗,其中有“箭拥淇园竹,剑聚若溪铜。”

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写淇河两岸晚春时节女子采桑的情景时,写道:“早蒲时结阴,晚篁初解箨。”篁,竹子的通称。箨,俗称笋壳。

南朝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顾野王诗咏淇水,写有《拂崖筿赋》。拂崖筿,拂崖的竹子。

隋唐时期

隋唐时卫州黎阳人王梵志诗句:“东风正吹暖,丽日方融融。淇园艳花卉,淇奥争白红。何人种绿玉,挻挻森作丛。寒梢滴烟露,高节凌云空。岂无鸾紫凤,时来集其上。使我侧耳听,引颈长相望。人间绝韶音,燕语莺歌唱。野草芳连天,蜂蝶知几何。”

《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诗句:“邠苇载《颂》,淇竹传《诗》。”

唐代杜甫《洗兵马》诗句:“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诗是喜庆唐军平定安史叛乱胜利,淇河北岸是当时平叛战争的前沿地带,淇上健儿为正义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

唐代天宝十三载杨纮榜进士韩翃诗句:“花深近县宿河阳,竹映春舟渡淇水。”

唐代西川节度使高适诗句:“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北宋时期

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诗句:“龙孙春吐一尺牙,紫锦包玉离泥沙。金刀璀错截嫩节,铜驰不与大梁赊。持寄韩郎绿蒲束,莫令卫女苦思家。韩郎才调偏能赋,分饷唯思楚景差。因之善谑诵淇澳,欲学报投无木瓜。”

常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的刘敞诗句:“百门苍翠太行麓,百泉清泠淇水澳。”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诗句:“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竹不减淇水,花仍似洛都。”“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竹。”

诗人、词人、书画家、散文家苏轼诗句:“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 “惟有长身六君子,猗猗犹得似淇园。”

苏辙诗句:“竹林遭冻曾枯死,春笋连年再发生。天与岁寒终倔强,泽分淇澳转敷荣。”

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诗句:“移竹淇园下,买花洛水阳。”“猗猗淇园姿,此君有威仪。愿作数百竿,水石相因依。”

晁冲之诗句:“陋哉徐铉说茶苦,欲与淇园竹同种。”“明济十里黄,猗猗见淇园。”

天圣五年进士、潞国公文彦博诗句:“苏门之阳,淇园之薮。”淇园之薮,竹子聚生的地方。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因与秦桧不合被罢,后复职任左朝奉的李光诗句:“旋植修篁一径深,萧然便可涤尘襟。碧移湘浦千梢净,清借淇园十亩阴。晓槛秋声风撼玉,空庭寒影月筛金。造门赖有山阴客,酒熟时来伴醉吟。”“传闻乐会似淇园,坐想猗猗千亩绿。”

李彭诗句:“校雠淇园姿,劲特傲霜雹。”淇园姿代指淇竹。

太平兴国八年翰林学士、拜工部尚书、节度使李至诗句:“疏篱簇簇湘江畔,翠美森森淇水边。争似移归深院里,真同画向后堂前。粉筠应惜裁龙笛,霜锸还惊断马鞭。不是多情谁解爱,手栽吟遶溉新泉。”

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认为师的刘子翚诗句:“淇竹秋棱栾,洛花春布濩。”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太师、潞国公文彦博诗句:“五十年亲友,如今两鬓霜。相逢在淇澳,所乐似潇湘。话旧如春梦,听歌放酒狂。压关楼下别,一夕九回肠。”

绍圣元年进士、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复官承议郎唐庚诗句:“淇园取竹况有年,越山采藤输不前。”揭露官府对百姓的巧取豪夺,规劝当权者当爱惜民力并取之有度。

著名的政治家、诗人,被宋神宗赵顼任命为宰相,不顾满朝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受到保守派的攻击,被迫辞职的王安石诗句:“千枝孙峄阳,万本毋淇澳。”指居所周围生长着的都是贵重的有名气的竹木。

弱冠举仁宗皇佑五年进士、几移其官、最后徙夔州路提点刑狱的王汝舟诗句:“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表现以竹自喻的清高雅致和怀才不遇的心情。

诗文家、学者、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龙图阁学士王十朋诗句:“邓林搜蓊鬰,淇竹翦婵娟。”预言县学将竹树成林,人才济济。

英宗治平二年进士、楚州教授徐积诗句:“伐尽魏国薪,下尽淇园竹。”写出了当时淇园竹之盛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

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干诗句:“淇澳会须歌绿竹,渭滨犹待猎非罴。”

北宋哲宗元佑六年进士、最后知邓州的赵鼎臣诗句:“积竹南墙下,清阴颇萧然。……渭川已太广,淇澳空自贤。”

徽宗宣和三年进士、林县县丞、贺州桂岭令刘章诗句:“溪上亦何有,有竹如在淇。”

政和年间进士、主政仅七十五天便被罢相的李刚诗句:“玉府铿锵玉笋林,谁从淇隈种岩阴。斑斓犹带当时箨,照水笼烟几百寻。”

皈依广福院的释居简诗句:“老瓦新淇奥,清风小渭川。有孙皆抱节,无地可行鞭。”

礼部员外郎程俱诗句:“绿筠无尺长,气与西山爽。聊持内方丈,便作淇渭想。会当冰雪余,杰立千林上。自非岁寒人,谁与共幽赏。”

南宋时期

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乡贡进士、安溪簿陈淳歌颂淇河绿笋之诗《和丁祖舜绿笋之韵》:“ 哦风径游卫山峬,溢耳谣言如春敷。猗猗青青发三叹,熟察其调未免粗。当年载歌淇水澳,区区但取枝叶绿。恶知中有至味存,爽人神思胜于玉。料想厥种未为良,校之吾邦君视仆。吾邦此君最佳处,惟在根萌毓坤腹。出尘妙质莹无疑,彻骨不容疵纤厘。地灵精白气所孕,圃师培壅工弗施。”

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诗句:“竹魂竹魄竹精神,飞落潇湘淇水濒。千竿万竿竞青翠,吹风饮露千来春。先生笔端自风雨,惊起竹魂无着处。一点水墨化成龙,龙孙飞去鹅溪住。先生把笔无逡巡,造物不敢私为春。新梢劲节森寒玉,鸾凤无处栖梦魂。”

格律派词家陈允平诗句:“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

理宗嘉熙二年进士、知州、转运使戴埴诗句:“依然苍筤丛,檀栾旁淇澳。”南宋文人对北方沦陷国土的思念。 檀栾,秀美貌,诗文中多用以形容竹或借指竹。

学者仇远诗句:“淇园绿猗猗,昌谷黑离离。谪仙砚池底,茁此两三枝。辅以小峥嵘,标度尤崛奇。愿坚岁寒心,勿为风雪欺。”

理宗淳祐七年进、邵武军教授、秘书丞方蒙仲诗句:“请赋淇奥诗,但恐居亡何。问卿自用卿,为我宁作我。道莫强项为,本见折腰可。风檐诵新句,绝胜丝竹娱。此竹古来有,此诗今时无。”淇奥诗,指代咏竹诗。

方一夔诗句:“中有读书堂,堂外万修竹。……吾诗试评品,千古配淇澳。”

干道元年翰林学士、平章事兼枢密使洪适诗句:“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爱国词人、高宗建炎二年进士、工部侍郎胡铨诗句:“好竹平生志颇坚,谁知岛上有淇园。溪边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贤杨巨源。空翠有时穿荦确,圆机终日转潺湲。从来到处安心地,肯认家山作本源。”

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的姜特立诗句:“相州昼锦堂厨酝,卫国淇川岸竹萌。二物烦君走分饷,时哉乘兴倒瑶觥。”

理宗宝庆二年进士、翰林侍讲学士李昴英诗句:“且农且渔,非仙非俗。淇傍何有,秋鹤霜竹。”

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宣诗句:“根节凌槐夏,风霜阅草春。此君椽笔健,稚子锦绷新。有待瞻淇奥,行将满渭滨。狂鞭任奔迸,我不是馋人。”

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朝请郎陶梦桂诗句:“家园指拟似淇园,惜笋兼存上下番。若与此君情分薄,应无风月到吾门。”

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的汪炎昶诗句; “或居渭水或淇园,一派逃入荒矶湾。……竹叶与汝本同根,以胶投漆无间言。”

长汀县知县王九万诗句:“行归磻溪载,更咏淇奥美。方觉岁寒姿,不随世变靡。”

卫宗武诗句:“竹君清绝润于玉,谱牒出自淇之澳。”“淇园既往不足论,渭川徒多未足贵。”

理学家、文学家、秦国公魏了翁诗句:“考功记竹洲,所业在淇奥。谓学与自修,此何取于竹。”“西山抱孤洁,淇水凝寒绿。古来长安道,多少闲草木。”

右丞相、枢密使、少保、信国公文天祥诗句:“义方堂上看,窗户翠玲珑。砚里云坛月,席间淇水风。清声随地到,直节与天通。庭玉森如笋,干霄雨露功。”全诗借竹咏人。

许国公吴潜诗句:“神虬卷水向空喷,沟浍充盈到盎盆。天上只消些少力,人闲知受几多恩。江沱乐意鱼夫妇,淇澳生涯龙子孙。无限槁枯皆被泽,阿香一击尚惊魂。”雨后竹笋遍地而生,一派万物竞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歌颂久旱甘霖对大地和人生的滋润之恩。

刑部尚书兼修玉牒吴泳诗句:“树以淇园竹,菑以汉堤石。石填竹落知几丁,驾作青霓千百尺。”

绍定二年进士、御史萧泰来诗句:“晔晔紫芝商隐皓,猗猗绿竹淇瞻武。”“一日非君不可无,当邻乞得种鱼都。珠连呈舍排成次,玉立云台画出图。淇奥每思文事业,渭川肯作富规模。自锄月地分行列,准拟清风十万夫。”

魏了翁学子许月卿诗句:“岂无绿竹诗淇澳,亦有苍苔书篆文。”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大学士袁说友诗句:“犹于官事日,不忘岁寒心。”岁寒心,淇竹之岁寒心,比喻对方操守,称颂身在官场而不忘造福一方,为官有道。

曾丰诗句:“武公与竹为不朽,万古淇奥诗一首。”

原籍郑州人赵蕃诗句:“我异淇园姿,犹睎岁时贯。”

太宗七世孙赵汝腾诗句:“子过仙柯,瞻彼淇绿。” 唐代道士王柯,字仙柯。

 

千古淇河文化――淇竹文化(3)

2011-02-01 17:15

 

元代时期

马德华《卫溪烟雨》:“淇流窈而曲,绿竹何森森。阴舍烟雨重,影落溪潭深。斐然武公德,卫风有遗音。相期砺孤操,勿移岁寒心。”卫溪烟雨是浚县八景之一。

《经世大典》总裁虞集诗句“汎汎淇水,岸有佳竹。”“猗猗淇园竹,结根盘石安。枝干相扶持,风雨不可千。其实凤所食,君子思保完。恒恐声影疏,萧条霜露寒。金玉慎髙节,千载承清欢。”“蘐草生竹间,翠色相绸缪。美人欣有托,君子故忘忧。昔闻有鸣凤,饮水来丹丘。不食众木实,乐只淇园秋。”

广州路儒学教授傅若金诗句:“寒竹依涧阿,石生何磊磊。……淇园荫未息,懈谷音犹在。”

行枢密院判官、浙江员外郎张昱诗句:“精神穆如咏,兴寄淇园緑。谁云翡翠枝,不有凤凰宿?”

诗人、画家王冕诗句:“我生爱竹太僻酷,十载狂歌问淇澳。归来不得翠琅玕,听雨冷眠溪上绿。”

许恕诗句:“轩名翠筠俯空谷,个个梢长如玉立。一秋明月照潇湘,六月凉风洒淇澳。”

地理学、舆图学家朱思本诗句:“失脚京华尘,慰眼见疏竹。天人有天趣,写作淇园绿。谁夸千亩多?意足宁半幅。对此意茫然,南飞愧黄鹄。”

金代时期

生于金元之际、隐居不仕的华幼武诗句:“修竹虚心万年绿,不种奇花种修竹。春雷击地新笋生,龙角森森那忍触。自锄暖土厚栽培,香叶终期凤凰宿。日使沾濡雨露恩,岁寒且惮冰霜酷。猗猗绕户矗琅干,还舞连烟比淇澳。招摇皓月金琐碎,勾引清风生戛玉。炎天展簟卧苍雪,春日听莺泛醽醁。可能一日暂相忘,坐对此君看不足。君今有竹善培养,会看直指青云上。”

右拾遣路铎诗句:“淇上风光萃一楼,樽前北海百无忧。……斜照钩帘纳烟翠,微飚高枕看安流。”纳烟翠,容纳青蒙蒙像云雾般的竹影。

赵大端诗句:“寒阴锱碎暗僧轩,玉立森森翠满前。坠落修梢云烟落,破绷春笋倚文鲜。雅宜冷映梅溪月,尤称香浮茗灶烟。清夜沈沈正成寐,恍疑飞云绕淇川。”

明代时期

国子监博士、考功郎詹同诗句:“秋旸既夕,零雨其阴。跂予望之,白云在岑。侃侃君子,如玉如金。如金如玉,绿衣翠衿。瞻彼淇澳,秋水以深。何草不黄?独蔚其林。侃侃君子,岂其遐心!声闻于野,凤凰之音。”

宪宗皇帝朱见深的老师刘珝诗句:“自古高人偏爱竹,常向轩前看未足。……莫说淇园春雨霁,此君在在增佳致。”

吴中四杰之一徐贲诗句:“春江谁唱竹枝歌,春雨潇潇傍竹多。欲借淇园一竿玉,桃花矶下钓寒波。”

嘉靖进士、工部侍郎陈大宾诗句:“淇源秋水萦如练,仰圣高歌绿竹吟。”

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诗句:“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虚窗人静听,飒飒响琅玕。”

淇县人、四川布政司参政孙徵兰《淇邑胜杰》:“河山肘腋夹殷墟,猗徙星台领胜余。灵涧千回盘鹫曲,阳山一叶插天虚。清流岩际方壶出,菉入园中君子如。枕畔沦浪清漱骨,衡门人卧老龙庐。”“阎浮何处觅真仙,景入淇滨兴婉然。峰约鸟调云外乐,竹邀鱼舞石中泉。款宾溪织萝为径,扩座山擎树作天。缥渺随心皆化蝶,袖能酒外织褊褼。”

开国元勋之一、御史中丞、诚意伯刘基《淇园》:“驻马淇园春正浓,三山云外耸芙蓉。武公去后琅玕少,霁色猗猗入画中。”

学士承旨知诰宋濂诗句:“猗猗淇园竹,写之纨扇中。持以奉翁寿,期翁如武公。猗猗淇园竹,阅岁常青青。持以奉翁寿,愿翁逾百龄。猗猗淇园竹,本根蔚且蕃。持以奉翁寿,显融多子孙。”

汤阴人魏大本《淇水》:“隆虑山下水,冲突七盘隅。涧道东南注,滩声日夜呼。蛟龙潜洞壑,鹳鹤老江湖。绿竹千年种,临流想卫都。”

淇县主薄郑世荣《淇园翠竹》:“淇园胜杰四时新,不羡陶朱拞万金。一自武公身去后,猗猗绿竹向谁吟?”

淇县训导张维藩诗句:“其三歌曰淇之竹,武公培植天然绿。”

赵继顺诗句:“展转于淇之猗猗兮,君子仿佛其斐然。”

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张壁《谒武公祠》:“昔闻淇澳水,今过武公乡。清远云沙净,幽深草树荒。筼筜常梦竹,苹藻未登堂。睿圣名千古,高风耿不忘。”

河南参议徐文溥《谒武公祠》:“淇涯深曲武公祠,长夏遥临慰客思。云簿青山猿啸急,风生绿竹凤来迟。宫庭兴废成今古,俎豆瞻依忆岁时。冠盖周行无尽日,几人驻马酹清卮。”

隆庆年间任淇县知县李尚实《谒武公祠》:“云木撑拿群龙怒,映写清溪祠屋古。淇园烟雾画瞑暝,半空飒飒生风雨;琅玕秋水醉沦漪,仿佛闻歌瞻彼祠。祠下渚苹香满道,几人为采吊高圻。”

文学家、藏书家边贡诗句:“我所友兮在淇澳,苦节娟娟乐幽独。千秋万岁无翳牧。美人赠我绿锦裾,何以报之竹上茹。朝餐暮饵康且癯,驾青鸾兮凌紫虚。”

高启诗句:“弭楫望迷林,闲为淇澳吟。君家不可见,但听烟中禽。日落浦云远,雨余江水深。非同抱清节,岁晏复谁寻。”

教学为业的杜敩诗句:“琅玕所得自淇隈,露煮云蒸巧制裁。”

成化二年进士黄仲昭诗句:“亦有淇园古君子,相伴幽人同一楼。”淇园君子指淇竹。

建文二年进士金幼孜诗句:“开轩种修竹,岁乆蕃且滋。……幽赏谐淇澳,髙风犹可希。”

儒学家、政治家刘珝诗句:“淇园君子更孤高,傲雪欺霜号知己。”

缪永谋《筑堤谣》诗句:“淇园竹木下已尽,柳条无枝伐不息。”

陶振诗句:“翦裁苍雪出淇园,菌蠢龙头制作偏。紫笋香浮阳羡雨,玉笙声沸惠山泉。肯藏太乙烧丹火,不落天随钓雪船。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促织天子朱瞻基诗句:“何如蓬莱宫中竹,雨露偏多生意足。盘根固节千万年,远胜猗猗淇水澳。上林花木熙青春,灵芝瑞草争芳芬。世云凤凰食竹实,又云凤凰栖竹枝。”

杰出书画家沈周诗句:“一别清风又十霜,重来三径未全荒。 此君已觉垂垂老,稚子今看稍稍长。书简漫消新岁月,渔竿不厌旧沧浪。试呼浊酒歌《淇澳》,昨夜疏帘雨正凉。

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诗句:“淇奥园中乐圣王,渭川千亩任分扬。翠筠不染湘娥泪,班箨堪传汉史香。霜叶自来颜不改,烟梢从此色何藏?子猷去世知音少,亘古留名翰墨场。”

陈宪章的《雨中栽竹》:“心被清虚引,非关索竹看。檐前纔数个,淇上已千竿。微雨土初覆,北风天正寒。昆邱有孤凤,何处啄琅玕?”

明末清初书画家程淓诗句:“沙飞昙浦烟云色,竹扫淇园雨雪声。”

诗文家、方志学家黄仲昭诗句:“天上清卿写竹工,分明淇澳雨中丛。”

清代时期

爱新觉罗·弘历诗句:“竹坞覃怀胜,清秋税六骖。筠篁突淇澳,风景胜江南。”

爱新觉罗·胤禛诗句:“瞻彼菉竹,有节其直,惟君子之式兮。瞻彼菉竹,有叶其森。惟君子之馨兮。瞻彼菉竹,有实其繁,惟君子之飱兮。青青翠竹,在淇之澳。其臭维馨,其洁若沐。籊籊修篁,载茂潇湘。慕彼清风,移植我堂。娟娟绿筠,在渭之滨。置我轩户,淡交以亲。亭亭丛玉,可以濯俗。笔墨灵奇,写以相属。”

累世武职的蔡振丰诗句:“准待冻雷传喜信,淇园添得一龙孙。”

吉林省和龙县女诗人李筠仙诗句:“亭外猗猗碧几竿,清姿劲节耐霜寒。舞风影作飞鸾势,啸月音疑老凤翰。自是主人甘澹泊,不劳童子报平安。阶前那有孙枝秀,写与淇园独坐看。”

浚县县丞王芝诗句:“绿野遥连淇竹色,青坛隐度玉箫声。”

举人朱陛鹓诗句:“荡漾清波映卫城,喜看四野乐深耕。浮丘鹤下山生色,淇澳人存竹有名。”

佛协主席赵朴初的祖母王梦兰诗句:“洛阳丽质无双谱,淇澳高风有斐诗。”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军南侵,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北宋灭亡。金军占领中原以后,在太行山一带滥伐林木烧炭,对淇河两岸林木进行毁灭性砍伐,淇竹遭此重创以后,衰败凋零,淇园竹翠景色再不复存,淇奥只剩下零星的淇竹。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岳珂诗句:“北都旧产无淇竹,见说园池芦苇多。”岳珂生活在南宋时期的公元1183—1234年,可见淇竹在金军占领中原以后遭到了破坏。《淇县志》记载:公元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淇县令赵之屏为修复武公祠,曾重新栽植过淇园青竹,使淇园再现当年竹林风采。清康熙年间进士、曾任淇县知事、浚县人郭玥写有《淇奥菉竹赋》,然而今天我们却很难再看到淇竹了。

千古淇河文化――淇竹文化(4)

2011-02-01 17:17

 

魏晋时期,淇奥竹林中汇聚了竹林七贤,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刘伶、王戎和阮咸。七个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大都是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七个人常聚在淇奥竹林之中,肆意酣畅,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记载:“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咐林七贤。”

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阮籍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西晋原本就是用阴谋诡计,用血腥屠杀篡夺曹魏的天下,得了天下却又厚颜无耻地大肆宣扬儒家道德,自己说一套做一套,上梁不正下梁歪,搞得整个社会道德标准与实际行动成了两张皮。堪为嵇康、阮籍赞叹!

淇奥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淇奥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嵇康、阮籍、刘伶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朝廷,历任高官,成为朝廷的心腹。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成为朝廷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强,入晋后长期为侍中﹑里布尚书﹑司徒,历仕晋武帝、晋惠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晋朝从武帝时期就开始分封同性诸王,授予诸王兵权,造成强大的分裂势力。那些高官贵人,他们极尽享受,政治极端腐败,贪污成风。豪侈有石崇斗富,社会上行为越放荡声名越高,贵族子弟群聚狂饮,散发裸体,对换婢妾,堪称衣冠禽兽!于是鲁褒写《钱神论》讥讽。市面上清谈成风,游手好闲,虚无不做事成了时尚。争夺成性,大封亲属做王,结果引起八王之乱。对少数民族的压扎比对汉族百姓的压扎更进一步,结果引起五胡乱华。五胡乱华,群寇纷纷割据,相互屠杀,十六国大混战前后持续一百三十六年。西晋的灭亡,南北朝分裂局面的形成,首先应该把贾南风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北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苏颂诗句:

梁苑有修竹,移来正得时。新开一斋馆,分植两轩墀。

戴谱须书此,淇园未羡之。七贤尝伴侣,六逸重犹夷。

苏轼的第三个儿子苏过诗句:

海竹纤杉乱苇萑,君家千树独淇园。

清阴夏簟常留客,疏影秋光共入轩。

屐阮孰窥尘外趣,锻嵇聊与世人论。

可怜此路今无几,桃李成蹊不待言。

苏辙的孙子苏籀诗句:

天工奇水墨,晴景照檀栾。影动嵇阮爱,笋穿淇渭干。

禅翁三昧力,老手一挥间。意匠先鹘落,心造忘笔端。

南宋出家之人释文珦诗句:

维昔晋唐人,其心多爱竹。七贤子猷徒,往驾已不复。

惓惓思此君,鉏云种青玉。劲节何亭亭,清风常穆穆。

质美而貌闲,对之良不俗。遂老于其间,畴能赋淇奥。

南宋因上疏请辨君子小人邪正之分,得罪朝廷,遂归乡讲学的詹初诗句:

此翁日日对修竹,竹上风清心亦清。

高节有常原自劲,中虚无物本来成。

美淇君子诗为咏,贯岁圣人礼作盟。

林里七贤真浪迹,怜君不慕七贤名。

明代参政张继《淇园竹翠》:

太行山外碧山隆,卫武淇园曲水中。
  六逸溪边传胜杰,七贤林下仰高风。
  宫庭百世乾坤久,道德千年日月同。
  一脉斯文今古契,今人更比古人崇。

明代续编过《疑狱集》的张景诗句:“淇澳万竿修,弄纱窗碎影揉。敲风声彻筼筜岫,苍虬箨浮,金茎凤游,七贤六逸频呼酒。渭川幽,虚心荐爽,六月自惊秋。”

我想起了郑板桥的竹诗竹画,无一不是他那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人格的写照。就把他的竹诗摘抄如下: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篱竹: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笋竹二首: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题画: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千古淇河文化――淇竹文化(5)

2011-02-01 17:19

 

自从仓颉造字,结束了结绳记事,出现了甲骨文,之后便是竹简,从此华夏文明与竹同辉。华夏研究和利用竹的历史可上溯到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那时的陶器上就有了竹的符号。商代开始使用竹简和竹笔,五代十国时期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从带“竹”字的汉字中可以看出,竹给华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如笔、籍、簿、简、篇、筷、笼、笛、笙等,有二百多个带“竹”的汉字,竹在华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对工农业生产、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华夏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人们把竹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竹挺拔秀丽,四季常青,潇洒优美,姿态千奇,独具韵味,情趣盎然。看到“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竹,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对竹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没有牡丹富丽,没有松柏伟岸,没有桃李娇艳,但竹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竹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把财富奉献给人间。

竹为儒、道、佛所共赏,积淀着深厚的竹文化意韵。竹既有美的意象,又与士大夫文人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为历代儒家所吹捧。自魏晋以来,竹就成为风流名士的理想的人格化身,敬竹、崇竹、引竹自况,蔚为风气。竹为春天的象征,竹和松一样,象征子孙兴旺。青竹还是佛教教义的象征,所谓“青青翠竹,尽为法身”。竹节与节之间的空心,使佛教概念“空”和“心无”的形象体现。观音菩萨现身于南海紫竹林中,听潮起潮落,悟苦空无我,修成耳根圆通,能“寻声救苦,大慈大悲”。青竹与道教也有缘分。上清派道教领袖陶宏景认为在园内北宇植竹可使子嗣兴旺,并据五行之术解释道:“竹者为北机上精,受气于玄轩之宿也。所以圆虚内鲜,重阴含素。亦皆植根敷实,结繁众多矣。公试可种竹于内北宇之外,使美者游其下焉。尔乃无感机神,大致继嗣,孕既保全,诞亦寿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把竹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坎坎,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竹纤细柔美,长青不败,秀逸而有神韵,象征着青春永驻;青竹潇洒挺拔,翩翩如君子风度;青竹凌云而仍虚心,象征着谦虚;青竹具有美好的品格,虚心而能自持,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青竹凌云有意,傲寒风雪,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青竹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被人们视为气节的象征。

结束此节之前,唱一首《淇竹之歌》:

青青淇竹悠悠淇水

猗猗君子美

淇奥千年碧水流

竹影岸边共月明

啊青青淇竹

虽说你无牡丹富丽

虽说你无松柏伟岸

虽说你无桃李娇艳

但你虚心文雅

但你高风亮节

你坦诚无私

你朴实无华

你把绿荫奉献给淇奥

你把自身奉献给父老

啊青青淇竹

你扎根在淇奥泥土

你不自我玄耀

你是那样朴素

我爱恋你的品格

我赞颂你的气节

我愿对你乡愁倾诉

啊青青淇竹

眼见新春已来临

祝福淇奥众乡亲

故乡风啊故乡云

遥望淇竹愁沽酒

隔山隔水敬亲人

淇竹啊淇竹青青淇竹

何时淇奥再亲近 

 





 

 
     
千古淇河文化——淇竹文化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