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淇卫名人 - 淇水的诗,淇水的歌
淇水的诗,淇水的歌
 
作者:荒野的石头  加入时间:2011-12-30 16:28:41

(原创)水的诗,水的歌

——解读纪文涛长诗《诗河》

 

收到文涛兄的《诗河》已经有好几周了,这首长诗有近两千六百行,篇幅宏大,洋洋洒洒,反复阅读,受益匪浅。诗歌处处充满对母亲河淇水的真挚感情和发自内心的敬仰,还有对诗歌朴实的理解和神圣的尊重,更有对那片他生活的热土的爱恋和由衷的自豪。这是我读过这组诗歌发出的感叹!

那是在三年前去河南省鹤壁市参加一个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会,我作为评委应邀出席,有幸遇到了纪老兄。他当时留着一圈大胡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着儒者风度的文学大家。后来知道,他现供职于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康复医院),院办主任,会计师,经济师,市政协委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书协会员,市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市书协理事。他有着自己本职的工作,还有那么多爱好和头衔,并且都有很大的成就,我更多的就是尊敬和仰慕。

一面之交,拉开了我们交往的开始。老兄为人热情,像他的文字一样真诚,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我在一个网站做编辑,有幸读到了更多的老兄的诗稿,对老兄有了更多的了解。

说实话,老兄让我给这首长诗写评论的时候,我真的不敢接受,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不能胜任。但是我又那么喜欢这组诗歌,那么喜欢淇水,那么喜欢鹤壁,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写一点感受。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这组诗歌,我搜集了好多资料,生怕自己的理解有失偏颇。鹤壁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接连,鹤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国古代商朝、春秋时期卫国、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鹤壁在元代以前就已形成集镇,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诗经》中有19篇专门描写鹤壁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淇河与古俱来,与诗同行,言及淇河的古诗600余首。所以鹤壁市这块地方,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为这首长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

 

长诗的第一首是“淇水源”,开头写道:

“我用朝圣般的心情

苦苦探寻着这条自然之河、母亲之河

文化之河、历史之河、诗歌之河的源头”

诗人饱含感情,把对一条河流的情感倾注在文字里面。自然、文化、历史、诗歌都融在汤汤的河水里,淇河哺育了两岸千年的文明,喂养了两岸的生灵万物,她就是母亲,也滋养着诗人的身体和灵魂。

诗歌用很大的篇幅写了淇水源头的壮美风光,灿烂的文化,丰富的物产,绿色的植被。说明了一条条小河,汇聚一个个区域,雨水又将这些全部收容起来,成为了淇河的源头。之后又有两岸植物、岩层、化石等,告诉儿女们要对淇河源头的保护,这样的传统要代代传承,淇河的子孙更没有辜负期望,保护着河流的源头不会枯竭,一直流传到今。

诗行里关于《大森林交响曲》,关于《草叶集》,关于《本草纲目》的注释,还有一些传统和民谣,还有当地著名景观,双塔寺、鸡冠山峰、仙鹤湖。还有桑田和竹林,野豆和秉性。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现代人如何对淇河岸边这座城市的改造,国槐是城市的名片和标志,也有作者自己的见解。正如诗歌里写的:

“源头是流动的主宰

源头是河流的血脉和精髓

血脉丰盈的浩然正气

才能使一条河流的使命源远流长”

有一些哲理,更有一些关于环保的知识和想法在里面。诗人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和深奥的道理,这个道理浅显到人人皆知,深邃到可以说是一切事物最本质的东西。诗人的诗歌就是这样,朴素的语言,近乎直白的文字,却用深厚的内功,似乎不加任何的技巧,呈现出来,像淇河,环绕在大地上,环绕在人们的面前。

 

第二首《淇水风》,第三首《淇水雅》,第四首《淇水颂》。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就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淇水丰富了诗经,诗经描述了淇水,而诗人却饮用了淇河的水,阅读了诗经的篇什。我相信这是诗人为什么写了这三个章节,也是我为什么把这三个章节放在一起欣赏的原因。

“淇河的风从远古的诗经吹来

从诗歌天使的抚摸中扑面而来”

“风将各种雅味和韵味

吹入淇水之魂、淇水之魄

融入之后的提纯是一种高度”

“河啊,你从风雅里起来

河啊,你从诗歌中起来

将远古的气息吹来

将心头的呼唤传来”

这些诗句告诉我们,事实真的如此。淇水风吹来的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鱼儿的舞蹈,鸭子的憨态。八卦风吹来的风,有观风知雨的时节,金山寺的钟声响着,两眼泉水也有白娘子和许仙的良方,峭壁上爽朗的风,摇曳着小草,也切去磐石成为沙砾,月圆月缺,季节之风突变的真谛,淇水之风,更有各种风俗民情,成就一家人,一方人的亲和和帮衬。

总之,淇河风大、风黑、风高、风润、风清

“淇河风仍在吹拂

淇河风仍在游动”

淇水的雅,从诗经里可以读到,三十九首有关的内容。淇水的雅,从眼前更可以看到,但诗人却又有自己的感悟和诠释。诗人利用一位雅士的感受,面对淇河有感而发的呐喊,这样的诗心,远离花哨的束缚。

淇水是博大的,包容的,忍辱负重的,但又不失风度,沉默是最好的语言,面前有乌鸦的夸大其词,啄木鸟的言过其实。淇水的雅观望着春夏秋冬,淇水有唾弃,就有收藏。淇水的雅始终蕴藏着最动人和最诱人的内涵。

“有源之水和有根之树

都成为淇水赞颂的偶像

有养之民和有爱之心

都成为淇水讴歌的灵魂”

这几句诗词,告诉了淇水的颂的所在。赞扬正气,是淇水的涛声告诉的,诗人听到了这样的主题。淇水归正了流离的心情,淇水用流动蔓延着炊烟的袅绕。淇水的信念,就是永远的流淌,打动了诗人,打动了灵魂和诗行。更有打动诗人的清澈,滋润焦渴的嘴唇,每个淇水两岸的人,都是有血脉相连的至亲。河水呵护着它的儿女,它的孩子更要牵挂河水的绿色。

诗人、世人、我、我们和读者和所有的人都会

“被被淇水的流动所收容

被淇水的清澈所甄别”

 

第五首《淇水谣》,第六首《淇水诗》。谣是大众编的反应生活的歌,有民谣、歌谣、童谣等。诗,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所谓诗歌,两者有相似之处。

“民谣是乡土最朴素的歌喉

歌谣是夯曲最厚实的声部

民谣是大地最动听的声音

歌谣是岁月最有力的印记”

淇水谣,诗人从老爷爷老奶奶的讲述开始,告诉一个最质朴的道理,老天有眼啊!内容相当丰富,封神榜演义的精彩,八仙过海的神通,许穆夫人的垂钓处,为情私奔的一对恋人,礼河寨的传奇敬河之神,淇门阻击战的惨烈等,诗人也许是工作的缘故,里面一些中医药名和功效的出现和凸显,增添了淇河博大文化的内容。更有温总理来了,淇水的欢唱,歌谣注定是鲜活的、延续的、不断丰满的。

淇水谣是必须的,也是自觉的。大浪淘沙,那些需要被记住的,终究会被记住,流传到现在并且仍会流传下去。这些已经成为了淇水的一个部分,淇水不干,淇水的谣不断。

淇水诗,我们必定先想到诗经里面的句子,唐诗里面的句子。《诗经·氓》里面有“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在中学课本里的内容。

淇水是多愁善感的淇水,也是韵味十足的淇水。古老文明的淇水,淳朴厚重的淇水,这些都是诗意的呀。在淇河两岸,包括诗人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贫乏。唯有那颗滚烫的心,痴迷的情。

淇河的诗韵似乎是不可言说,或者无需言说。最后几节,诗人笔锋一转,写淇水抛弃了一个诗人又包容了一个诗人,这更让诗人对淇河的依恋增加,淇河在诗人的眼里更加需要重新审视它的价值。诗人的使命,就是让淇河的诗意完美地表达。

 

第七首《淇水韵》,第八首《淇水魂》。淇水韵在哪里,淇水的魂是什么,诗人在这两首里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淇水的韵在诗歌的倾诉里

节拍统领着流动的速度

曲折迂回的河道凸显诗歌的结构之美”

淇水之韵味,也是诗歌的变迁,鲜活的一代一代诗人的笔下。云蒙山大草原风,鬼谷子的军魂,兵法的精髓,黎阳之战的战火,城头大王之旗,更有文人墨客,万古流芳,曹植墓碑剥蚀的字迹,醉酒的仪狄。还有现代移民新村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生命延续为淇水之韵,传递着香火。淇水给人启迪,给人智慧。

“若能从淇水之韵里寻找到淇水之魂

我的诗歌和我的人生

就会又一次地感动和升华”

淇水的魂,诗人也曾经追问和寻找,但是诗人最终有了明确的概念。

“还是回到我的诗歌之中

向尊敬的缪斯诉说

我的苦衷我的迷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厚德载物上善若水”。这是古训,更是经典。自然的景色,农民劳作的姿势,这些都是淇水之魂。让所有的生灵生生不息的欣慰,乡戏里走出的芝麻官,“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朴素的信念。淇水不居功自傲,只留在流动之中,怪坡,又给了研究者和景点增加了魅力。诗人不忘打工者的群体,他们的勤劳善良,更是淇水魂的具体体现。

 

第九首《淇水清》,第十首《淇水恩》。读完这两个诗歌,我明白了诗人的思想,明明白白做人,简简单单做事,学会感恩,学会报答。

“清清白白做人
明明白白做事

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蕴含着

很深的内涵
干净的心灵清风可鉴

纯洁的为人
淇水可鉴”

诗人是睿智的,一下子就读懂了淇河的清清白白。面对各种诱惑,各种困惑,只需用清白去解决。有的人,有的时候,就像一只飞蛾,一条小鱼,唯有洁身自好,抵住外面的霓虹。具体到一个家庭,需要的是自律和坚贞。诗人面对淇水,开始自我解剖,坚守高度,固守风范。

面对工业经济的发展,污染成为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仅仅要拿起笔书写文字,更要实际行动起来,保护和清理我们的母亲河,让她免受玷污,让她更加健康地低语。

淇水教会了诗人感恩,不忘自己的使命和重任,的确让读者感动。虽然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博大的,不图回报的,就像淇河的水,流淌不息。但是淇河的坦荡让我们自觉地敬仰,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何况作为最聪明的人类。

一个传说,成为感恩和叩拜的日子,这是一个形式,更是一种传承。社会风气的好转,无不是淇河养育的结果,喝着淇河水的人,是最懂得感恩的人。

“懂得感恩就读懂了责任

懂得报答就读懂了人生”

 

第十一首《淇水梦》,第十二首《淇水归》。淇水有梦,淇水更应该有美好的归宿。

“那么淇水的古老和文明

那么淇水的历史和文化

那么淇水的风土和人情

不正是淇水之梦的真实写照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想有梦想,首先要了解历史。梦想要有根有据,不能凭空臆造。淇水有厚重辉煌的历史,曾经商船的队伍,孤独的码头,卫河的风韵,黑陶和泥陶,石崖大佛。如今商业兴起,弘扬历史,繁荣了经济,开发了旅游,淇水会梦想成真。诗人在最后,就像代表我们表示决心一样,完成我们的梦想,实现淇河之梦。首先要保护淇河,呵护母亲。

淇水的归宿是哪里?无疑是浩瀚的大海。诗歌开始用一对迎亲的唢呐吹响,喜事开头,给人希望和幸福。又用凄婉的唢呐,展示一群跪在雪地里的孝子。用生命的开始和结束,给人回归的思考和深思。

漫水坝的从容,那位老职工对湿地的凝望,淇水之子的别离和落叶归根,喝一口淇河水,老泪纵横,当游子和漂泊归来时,淇河一概包容。淇水是一种鼓励,让你走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淇水更是一种呼唤,让你回归。

最后一首《后序》。写了诗人的一种长久以来的心情,诗人是喝着淇河水长大的孩子,所以总想为淇水做点什么。虽然淇水不会埋怨她儿女的平庸。但诗人作为一个诗人,又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和义不容辞。要为淇水而歌,为淇水而泣。

诗人是谦卑的,是内疚的,这正是诗人的良知所在。总感觉自己的笔不能完全反应淇河的美,不能完全表达自己对淇河的爱。最终诗人下定决心,

“甘愿苦守寂寞和清贫

甘愿承受一切嘲笑和非议”。

但是,面对这样的表达,面对这组诗歌的时候,谁又会不肃然起敬呢。

诗歌读完了,留给我最大的感受和感触有以下几点:

首先,诗人对淇河的感情,是那样的真挚和深厚。真的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怀有敬重和仰慕。而诗人有这个想法,又有这个能力,把所有的东西都融进朴素的文字里面,呈现给读者,让读者细细体味这样的情感。

再者,诗人把淇河和诗歌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诗人的诗歌是为了赞美淇河,而淇河给了诗人健康的身体和创作灵感。诗歌里有河,河里有诗歌,让我们最后分不清哪是诗歌,哪是淇河。这样的境界,没有很好的对淇河的了解,对诗歌的热爱,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还有,诗人老老实实的对文字,对诗歌的态度,让我佩服。诗人的表达手法是传统的,文字也是质朴的,没有什么华丽的意象,没有什么所谓的技巧,有的只是发自肺腑的话语,满是虔诚的心灵。其实这一切都是源于爱,源于对诗歌的爱,对淇河的爱,对生活的爱,对那个城市,那里的人民的由衷的爱。这样的爱,是一切的源泉,是战无不胜的法宝。

更有,这组诗歌,让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河南省地处中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那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每个去过的人都留恋和感觉自身的无知。

写了这些文字,权当交差,不妥之处难免,敬请原谅和纠正。

荒野的石头

2011/12/17




 

 
     
淇水的诗,淇水的歌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