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文艺作品 - 瞻斐诗话(61—65)
瞻斐诗话(61—65)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1-12-12 18:51:04

第六十一回淇门塔下探寻避雪 七子河边吟诵诗词

2011-12-12 11:28:34

正是盛夏季节,淇河卫地七子沿着淇河东去,过卫贤来到淇门,淇河与卫河在淇门汇合后,一路北上,绘成了淇河卫地美丽的画卷。站在七级砖结构的佛塔下面,七个人在找寻佛塔四周不落雪的秘密,然后又在仔细研究塔内的石碑。周颂鹤逗着常云梦,非要让常云梦去拜见申文津老人家,几个人大笑不止。常云梦笑着说:“那都是梦中的事情,怎么就当起真来了。我说一件真事,唐代陈子昂,生活于公元661-702年,字伯玉,唐朝梓州射洪,也就是现在四川省射洪人,唐诗革新的先驱者。家庭富有,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勤奋好学。唐高宗开耀二年进士及第,深得武则天赏识,官至右拾遗。夏历五月的黄昏,陈子昂涉淇水,来到淇门咱们现在这个地方,正是黄道十二星次之一的大火星位于南斗星的位置,他与时任洛阳参军的宋之问一道东征,二人涉清水河和淇河时,看到微弱的月光映照着树林,战旗在空中飘扬。碧澈的清水河和淇河已经远远地留在他们身后,河水两岸开放着洁白如玉的花儿,陈子昂摘了一束花儿不知道想送给谁。他突然想起了辽东半岛正在作战的朋友,想起了天边的朋友正在与敌人浴血奋战。陈子昂写有《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我给你们读读。”常云梦读诗:

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西林映微月,征旆空自持。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君问辽阳戍,摇摇天际旗。

“宋之问也有一首《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宋之问约生活于公元656—712年,一名少连,字延清,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也就是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及第。历任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因张易之兄弟、太平公主先后遭贬,被供出贪贿遭贬。睿宗即位,流放钦州,被赐死。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宋之问忧伤着岁月的流失,来到卫地期望能与陈子昂相见。听说陈子昂已涉淇水而东,他去向了何处?只有满目千古淇水悠悠。北岳恒山春雾,东海碣石夏霭,南岳衡山秋露,太行漳河冬雪,阻断了宋之问找寻陈子昂的道路。宋之问懂得陈子昂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理解赞赏陈子昂不图封侯的精神。”周颂鹤读诗:

入卫期之子,吁嗟不少留。情人去何处,淇水日悠悠。恒碣青云断,衡漳白露秋。知君心许国,不是爱封侯。

七个人登上卫河大堤,望着淇水西来,卫水北流,赵燕淇说:“一提到唐代李隆基大家总会想到杨玉环,李隆基生活于公元685-762年,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李隆基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他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但后期他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李隆基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李隆基写有一首《送李邕之任滑台》。”赵燕淇读是:

汉家重东郡,宛彼白马津。黎庶既蕃殖,临之劳近臣。远别初首路,今行方及春。课成应第一,良牧尔当仁。

“我来解释一下。东郡为秦代所置,包括大名府、东昌府、大梁、濮阳、黎阳,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东汉以后废。李隆基送李邕之赴任滑台,临行谆谆教导:汉朝的时候就很重视东郡一带,尤其是黎阳关那一带。那里人口繁多,重任只好劳驾身边之人。已是满目春色的时候,李隆基送李邕之登程踏上通往滑台的道路。李隆基对着李邕之说:大功告成之日,你当是大功一件,你到那里为官一方,应当实行仁政。”常云梦解释。

“唐代常建有一首《张公子行》。常建生活于公元708-765年,字号不详,有人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人,反正是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大历时曾任盱眙,也就是江苏省西部尉,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常建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付伾岚读诗:

日出乘钓舟,袅袅持钓竿。涉淇傍荷花,骢马闲金鞍。侠客白云中,腰间悬辘轳。出门事嫖姚,为君西击胡。胡兵汉骑相驰逐,转战孤军西海北。百尺旌竿沉黑云,边笳落日不堪闻。

“我解释这一首。张公子原是常骑着名马到淇河乘舟垂钓,涉水赏荷的高雅名士,但现在却在遥远的西北边境做一名勇猛的战士抗击胡人的入侵。后方淇河岸边的闲适生活,与胡兵汉骑拼杀的战场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后方张公子的高雅与前线张公子的英勇无畏也形成了鲜明对比。常建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周颂鹤解释。

“我说一首唐代洛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所写的《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滑州位于今天的滑县东部,治白马,即古滑台城,唐代属河南道,管辖胙城、酸枣、匡城、长垣四县。上巳日,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江南禊事应为江南修禊事,修禊是江南古代一个节日,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曹魏之后改为三月三日,伴着春风和煦,通过在河水中洗浴而将身上的疾病及不祥拂除干净。白马津又称黎阳关。”马飞燕读诗:

白马津头春日迟,沙州归雁拂旌旗。柳营唯有军中戏,不似江南三月时。

“唐代白居易有一首《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同用淹字)》。白居易生活于公元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魏淇滨读诗:

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为淹。在浚旌重葺,游梁馆更添。心因好善乐,貌为礼贤谦。俗阜知敦劝,民安见察廉。仁风扇道路,阴雨膏闾阎。文律操将柄,兵机钓得钤。碧幢油叶叶,红旆火襜襜。景象春加丽,威容晓助严。枪森赤豹尾,纛吒黑龙髯。门静尘初敛,城昏日半衔。选幽开后院,占胜坐前檐。平展丝头毯,高褰锦额帘。雷捶柘枝鼓,雪摆胡腾衫。发滑歌钗坠,妆光舞汗沾。回灯花簇簇,过酒玉纤纤。馔盛盘心殢,醅浓盏底黏。陆珍熊掌烂,海味蟹螯咸。福履千夫祝,形仪四座瞻。羊公长在岘,傅说莫归岩。眷爱人人遍,风情事事兼。犹嫌客不醉,同赋夜厌厌。

“这是一首和令狐彰且押淹韵的诗,应是白居易作河南尹时赴令狐彰宴会所作。令狐令公名叫令狐彰,字伯阳,京兆富平,也就是今陕西富平人,为安庆绪部将,率军取滑州,任滑郑汴节度使,降唐后任滑亳节度使。滑、亳离乱之后,治军重农,治军有方,军队秋毫不犯。其人沉着果敢,知书传大义,善书法。可惜不知道白居易所和令狐彰原诗,只能看到这首和诗。诗中把令狐彰说的治军严整,礼贤下士,勤政廉政,仪态端方,即使放到如今新时代看来也不落伍,堪称为官楷模。”魏淇滨补充说明。

“其实不然,令狐彰与安史之乱叛军多有关系,他们投诚唐朝后,尽管表现很是恭顺,但其所率领的军队受安史叛军影响很严重,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走向叛乱的道路。宣武军先后发生过八次大的军乱,这些与令狐彰不会没有关系。秋雨陋见,此诗多处是阿谀奉承之词,大有奴颜婢膝、溜须拍马之嫌,不愧为奉和之诗。从白居易的经历人品而论,是不该有如此文字的,莫非白居易另有企图,与安史余孽也要暗度陈仓之举,一旦有风吹草动,以保自身。如此看来,盛唐的败落已成必然,由白居易此篇可见那时某些文人作人准则的一斑。”常云梦接话。

“此篇如果出自如今文人之手,这样的文人必然能平步青云,但相信后世也一定会有人说他没有脊梁骨!人是要有骨气和尊严的,为了一官半职去迎合奉承,去丧失人格地奴颜婢膝,活着不如死去!人死并不悲哀,悲哀的是活着在人的心目中已经死去。作为被奉承者,如果真是真心作人民的公仆,也应该把这样的文字销毁在当时,社会的败落就是由这些抬轿人和坐轿人引导的结果。大唐终于江河日下,白居易笔下伟大的令狐彰并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他是可悲的,可悲的是他活着已经在人们的记忆里死亡,更不要说后世对他的记忆!白居易不该当面如此露骨地奉承,不该笔下写出这样令人看后怀疑其人格、让人心里不舒服的文字,他当时一定是喝的烂醉如泥了!”周颂鹤说。

“我背一首唐代李绅的《到宣武三十韵》长诗。李绅生活于公元772—846年,字公垂,祖籍安徽亳州,6岁失去了父亲,靠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成人,无锡梅里长大。年轻时曾在惠山寺中苦读诗书,于贞元二十一年考中进士,历任国子助教、校书郎、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部、中书舍人、江西观察使、户部侍郎、端州司马、滁州刺史、太子宾客、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担任过河南尹,官声很好。李绅为官41个春秋,被提升也好,受贬谪也好,他都没有丢掉对贫穷农民的那种情感,始终关心着人民的疾苦。李绅被誉为悯农诗人,青年时期耳闻目睹农民生活的惨状,愤笔写下了《悯农》诗两首,被世代传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王碧霞开始背诵:

七月趋梁苑,三年谢尹京。旧风除物蠹,新律奉师贞。龙节双油重,蛇矛百练明。跃鱼连后旆,腾虎耀前旌。路转金神并,川开铁马横。拥旄差白羽,分辔引红缨。在浚风烟接,维嵩巩洛清。贯鱼奔骑疾,连雁卷行轻。烟垒风调角,秋原雨洗兵。宿云看布甲,疏柳见分营。鼓彻通宵警,和门候晓晴。虎符三校列,鱼胄万夫迎。弄马猿猱健,奔车角牴呈。驾肩傍隘道,张幕内连楹。森戟承三令,攒戈退一声。及郊知雨过,观俗辨风行。望宋怜思女,游梁念客卿。义夫留感激,公子播英名。泽广豚鱼洽,恩宣岂弟生。善师忘任智,中略在推诚。式宴歌钟合,陈筵绮绣并。戏鼙千卒跃,均酒百壶倾。乐与师徒共,欢从井邑盈。教通因渐染,人悦尚和平。授钺惭分阃,登坛荷列城。虚裘朝独坐,雄剑夜孤鸣。白发侵霜变,丹心捧日惊。卫青终保志,潘岳未忘情。期月终迷化,三年讵有成。惟看波海动,天外斩长鲸。

“公元781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建立的宣武军,大本营应是设在今开封一带。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成为叛镇、跋扈藩镇和大唐反复争夺的重要地区。为了防范河朔地区及缁青、淮西等叛镇对大唐的威胁和保护运河的安全,大唐朝廷根据形势的变化先后在淇河卫地设立了一些藩镇,宣武军就是适应这一形势而建立的。宣武军占据着中原腹地,‘在浚风烟接,维嵩巩洛清’,说明宣武军的前沿就处在当年流经浚县的黄河南岸。”周颂鹤说。

“别看诗人把个宣武军写的威武扬威,其实宣武军内部十分复杂。一是宣武军所处漕运咽喉的地理位置上,军中将士河北平卢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宣武军的核心和骨干,安史之乱期间和乱后,宣武军进入了大量的受河朔化影响比较大的军人。二是先后镇汴的节度使及与宣武军来源有关系的节度使张献诚、田神功、李忠臣、令狐彰等都和平卢军人和安史叛军有关系,他们投诚唐朝后,尽管有的表现得很恭顺,但其所率领的军队河朔化很严重,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走向叛乱的道路。三是宣武军节度使往往靠厚赏来取悦于军队的支持,而军队的要求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反而为军乱埋下祸根。四是唐朝中后期,藩镇军队素质的降低。五是宣武军节度治军失当。由于以上原因,宣武军先后发生大的军乱就有八次。有这样的军队,诗人纵是‘虚裘朝独坐,雄剑夜孤鸣。白发侵霜变,丹心捧日惊。卫青终保志,潘岳未忘情。’也难挽回大唐的江河日下。”常云梦接话。

“我给背一首宋代林同的《妇女之孝二十首·卫女》。林同生于何时不知道,卒于公元1276年,字子真,号空斋处士,福建省福清人。以荫授官,弃不仕。恭帝德祐二年,元兵破福清,被执,不屈而死。”赵燕淇背诵:

归宁不可得,何以写吾忧。不似肥泉水,悠悠淇上流。

“因《诗经》中有《泉水》、《载驰》、《竹竿》,为许穆夫人所写,她忠于祖国,不忘故土,执节不移,因此许穆夫人成了爱国诗人的代名词。该诗引用《泉水》和《竹竿》里的词句,显然林同是把许穆夫人作为美丽、善良、忠于祖国的女子,该诗明写许穆夫人不能回家探望父母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曲折地抒发南宋时期爱国将士们渴望收复北方国土,思念家乡,对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不满的复杂胸意。其实,爱国卫女何止一人,清朝顺治《淇县志》卷九就有一首《思归引》,也是周朝时期一位卫女写的:涓涓泉水流于淇兮!有怀于卫,靡日不思执节不移兮!行不隳!砛轲何辜兮!离厥菑,嗟乎何辜兮!离厥菑。涓涓淇水流于淇兮!有怀于卫,靡日不思执节不移兮!行不诡随!坎坷何辜兮!离厥菑。”付伾岚接话说。

“我背一首宋代王庭珪的《读唐遗录六绝·杨师厚》。王庭珪,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吉州安福人。徽宗政和八年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王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绍兴十九年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干道六年,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魏淇滨背诵:

万炬千釭照一城,彩舟犹听棹歌声。铁车空驾黎阳石,岂悟碑来祸已成。

“此诗透着金就要犯宋的信号,看似繁华的万炬千釭、彩舟犹歌,却掩盖不住天空的阴云,黎阳山下的战车,预示着战争祸事的到来。碑来及其隐晦,应是暗喻北国的金就要犯宋。”常云梦解释。

第六十二回 今日幸福得来不易 往昔悲苦归去难追

2011-12-12 11:29:54

“你们知不知道刘知侠?就是《铁道游击队》的作者,他就出生在卫辉市庞寨乡柳卫,西南不远的地方就是柳卫村。”赵燕淇站在大堤上望着西南方向说。

“我回家乡常从柳卫村头路过,怎么会不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浚县人民也是不屈不挠,英勇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高凌一区,也就是今天的善堂一带,区委书记李明德开会撤离时不幸被俘,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敌人把他活活钉在白道口南门外,先割掉耳朵,后挖去眼睛,用刺刀一刀刀活活把他刺死,李明德书记英勇就义。”常云梦接话说。

“浚县最大的一次战斗,是在白毛村南地,我方与下乡扫荡的日军展开激战,打死日寇百余人。浚县党组织曾护送刘少奇、吕正操、邓小平、肖劲光等安全过境。为护送首长安全过境,李黄庄交通站的彭志雕、李连元光荣牺牲。那个时间,滑县现在的县城道口是浚县六区,也就是小河区的一个镇,解放后划给滑县作县城。浚县版图一直伸到太行山中,白娘娘的故乡许沟村原来也是浚县管辖,县北也有地方划了出去,近些年划给新区的就更多了。不客气地说,浚县被划分出去的土地太多了,这是浚县人民作出的牺牲,也是历史上曾经做出的贡献。”周颂鹤说。

“听说日本投降后,浚县经历了两次解放,是真的吗?”王碧霞问。

“准确地说,应该是浚县城解放了两次。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伪县长盛朝汉、保安司令张德宽、国民党县党部书记王振岩,土匪桑耀亭、会成志等土匪顽杂聚集在城内。1945年8月23日凌晨,在浚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我党领导的冀鲁豫分区部队包围了县城,经过一天攻击战,敌人出逃,浚县城第一次解放。1946年9月中旬,国民党八十五军、新五军从新乡、汲县向浚县大举进犯,盛朝汉、赵宗彦、会成志等土匪顽杂卷土重来,组织还乡团,浚县沦陷。浚县县委转移到范县、阳谷一带,1947年自山东返回县境,开展游击战争。1947年4月18日,刘邓大军大兵压境,吓跑了伪四十一师和地方顽杂盛朝汉、张德宽、桑耀亭匪众。冀鲁豫分区教导团、二十团和县大队在县委书记鲍红光、团长王二楞、李伯人、副政委赵武昌的带领下,进入浚县,浚县城第二次解放。”常云梦介绍。

“那就是说浚县是1947年解放的?”王碧霞插话。

“浚县城是1947年解放的,其后浚县境内有过无数次的战斗。”常云梦接话。

“请给大家详细说说。”赵燕淇说。

“详细说不成。解放战争期间,浚县人民武装与敌先后进行过无数次战斗,按时间先后的战斗有:李甘寨战斗、周村战斗、西岗寨战斗、翟村战斗、新镇集战斗、巨桥开仓济贫战斗……第二次解放县城之战、前枋城战斗、卫贤集痛击残匪……淇门战斗……三次解放淇门、姜营围剿敌人、消灭卫贤伪乡公所、清剿桑耀亭顽匪、善化山战斗、李黄庄战斗、榆柳战斗等。解放战争期间,二区民兵连二连副连长张希圣,在石羊村开展工作中被敌人包围,战斗中英勇牺牲。三区武委会主任李春堂,在张李甘寨战斗中牺牲。”常云梦做了概要介绍。

“刘志成烈士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县大队大队副,他与耿连峰连长带着侦察班和四区队的一部分同志去侦察敌情,在白道口北边发现两千多敌人欲要偷袭八里井。二人与敌交火,边打边撤至大伾山,被敌包围。终因寡不敌众被俘,刘志成、耿连峰在西门里惨遭敌人杀害,英勇就义。”周颂鹤接话。

“浚县的今天来之不易呀!我们要珍惜今天,也要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珍惜幸福的生活,要代代传承,永远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未等赵燕淇深情地说完,常云梦莫名其妙地吟诵起来:

过黎阳而遂西兮,烦嘉友之临饯。道踌躇而屡顾兮,忽背驰而不可挽。幸介弟之勤我兮,守权舆其益坚。人情岂其恶逸兮,虑我修涂之易倦。粲高原与平隰兮,冰雪凛其同践。山负石以当径兮,泥飞屐以相溅。喜招招以卬涉兮,又风涛之交战。几四载之皆乘兮,初不悟其巳远。亦既降乎庐阜兮,县尹告以舟办。谋不主于云梦兮,果若大江之为限。分渚陆之异遵兮,弟亦曰予将返。试往阅于千帆兮,前车近其当鉴。挟忠信以临深兮,犹一觇而色变。爱我者于是而委去兮,吾然后知所恃之惟天。宁戒惧之遂忘兮,托命于南公之鸡犬。舍亲戚与坟墓兮,初岂以易刍豢。抑甚珍其所怀兮,每欲弃置而未忍。行四方以经营兮,膂力犹幸其可勉。荆又用武之国兮,庶几少施乎吾辩。至天性之燥湿兮,盖终身陋巷而不厌。非将老无闻之为病兮,且安往而不乐其贫贱。独夫人之信此兮,跂予望之而不之见。秋兰何时其可致兮,聊以报乎足茧。

“常云梦吟诵的是宋代罗愿的《寄远辞》。罗愿,字端良,号存斋,歙县人,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以荫补承务郎,历监新城县、景德镇税,孝宗干道二年进士,授知饶州鄱阳县,未上,主管台州崇道观。八年,通判赣州,摄州事。秩满,差知南剑州。淳熙六年陛对,为孝宗赏异,命知鄂州,十一年卒于官,年四十九。读那个时代的诗句,多有故国他乡的……”未等周颂鹤说完,魏淇滨也开始吟诵:

大伾山麓马徘徊,积水中间旧滑台。渔子不知兴废事,清晨吹笛棹船来。

“这是宋代范成大的《旧滑州》。范成大生活于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也就是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范成大父母早亡,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官员。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从江西派入手,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魏淇滨吟诵的这首诗是对北宋覆亡,南宋偏安的叹息之声。回望古国血泪,我吟诵一首临时填写的《忆江南》。”常云梦吟诵:

悲南宋,抛弃大中原。万里江山声泪雨,沿海一隅乐偏安。淇奥祸连天。

“我给你接一首宋代张尧同的《嘉禾百咏·卫墓》。张尧同,约公元1270年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可考,秀州人,据清《四库总目提要》,定为宁宗以后人。著作已散佚,仅流传《嘉禾百咏》一卷。”赵燕淇吟诵:

惆怅黎阳客,飘流浙水滨。定忘空腹恨,知是赤心人。

“这首诗里故国他乡的感觉很是强烈,像是在高喊还我河山。我再给银松以使自己写的《浪淘沙》。”常云梦接着吟诵:

春染绿江南,无限河山。黎阳惆怅去天边。浙水漂流身是客,遥望乡关。赤子独凭栏,淇奥云烟。金兵南犯毁淇园。翠竹几多悲恨泪,魂别人间。

“我来接一首宋代姜特立的《雅志小饮适宽仲送相州法酝并竹萌同至》。姜特立生活于公元1125-1192年,字邦杰,号南山老人,浙江丽水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献所为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60。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再奉祠,并赐节。80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付伾岚吟诵:

相州昼锦堂厨酝,卫国淇川岸竹萌。二物烦君走分饷,时哉乘兴倒瑶觥。

“姜特立得友人宽仲送来相州,也就是安阳佳酿及淇园竹笋,因此物乃沦陷之故国所产,故激动兴奋,欢欣宴饮,欣然命笔,诗中透露出诗人的爱国情怀。睹物故国成梦,怎不让人伤怀?我在和上一首《如梦令》。”常云梦吟诵:

友送相州佳酿,竹笋卫淇生长。此物北方思,故国远遥相望。惆怅!惆怅!夜色瑶觥悲唱。

“都成你们说的了,我来背诵一首宋代戴埴的《和王教暮春出游》长诗。戴埴,字仲培,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人,理宗嘉熙二年进士,曾为知州、转运使。”马飞燕开始背诵:

矫矫雪霜心,孤贞受命独。留滞染缁尘,垢面不靧沐。背城借一战,填堑输前渎。葵心向朝阳,晞光不能燠。徒嚣终无赢,驱驰惟仆仆。岂无丰水滋,永嗟非佳谷。呼尔授刍秣,羁绁系驹犊。堪羡我良朋,林桂剩芳馥。博览绎故书,胸中三万轴。悠然西河上,日与英俊逐。振铎扬儒风,函丈纷冠服。师友递响答,循诱教匪扑。精进日千里,目骇地脉缩。顾我阙党徒,无成坐欲速。披襟莫奋飞,随羣被私淑。枵然藜苋肠,殊未饱公餗。弹铗何时归,涎沫流肌肉。遥想烹太牢,殷勤羹采菽。更当春暮时,浴沂衿佩肃。心赏弄篇章,绝唱清风穆。流水谐朱弦,押强破万竹。孝先谩耐嘲,横榻便空腹。安识物外游,幽赏机缘熟。矧复有良俦,坚久渝晚菊。依然苍筤丛,檀栾旁淇澳。一缄荷起予,明珠得盈掬。大雅久不作,疏越鼓凡目。迎风挹回澜,浄洗尘翳曲。披阅不停手,岂复惮谆复。自笑诗思悭,企山纔抵麓。正望使南印,象马来天竺。竞病安能赓,振纸空瑟簌。绝影天边鸿,坐困家池鹜。搜索纵成篇,无异虫蠹木。所幸情不违,合并在旦夙。愿言戒逝粮,出昼勿三宿。

“因王教写《暮春出游》,戴埴写此诗与之唱和,友朋暮春出游虽有山水之乐,但面对青山绿水,尤似檀栾旁淇澳,却思念起北方沦陷的山河,故国不堪回首。我再说上几句《虞美人》。”常云梦吟诵:

淇门游历风光好,朋友欢歌笑。青山绿水舞轻风,淇奥百花绽放鸟鸣声。凭栏北望江山改,回首金兵害。北方沦陷几多愁,万杆恨悲滴泪付东流。

“我也背诵一首宋代晁说之的《旅次大风》。晁说之生活于公元1059-1129年,字无咎,号归来子,山东济州巨野人,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知定州无极县。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王碧霞背诵:

腊尾春头难作客,借书数帙共徘徊。洛阳东风远寻我,水波参折冯陵来。可怜难问洛阳事,念我邑墓有余哀。汉儿辫髪益胡军,望望都门何日开。勤王之师未肯发,怒飙激起无摧颓。黄河高浪大岯山,金贼欲遁不得回。吴樯楚柁日千里,大府有粟宁待催。朝廷号令必偃物,我得归到孝王台。

“晁说之生活的年代,宋朝与金兵战争不断,‘黄河高浪大岯山,金贼欲遁不得回。’写的正是那个年代的战争场面。那个年代,黄河依然流经大伾山东麓。”王碧霞补充说。

“我背诵一首元代吴景奎的《御史登城南阅武亭》。吴景奎生活于公元1292-1355年,字文可,兰溪人。年三十,刘贞为浙东宪府掾,辟为从事。明年,贞去,景奎亦归。久之,荐署兴化县儒学录,因母老辞去。吴景奎所著药房樵唱三卷,附录一卷,音节宏敞,豪放自喜。”魏淇滨背诵:

玉帐分弓列虎貔,绣衣阅武又星驰。沙场惨淡旌旗动,城郭峥嵘鼓角悲。偃武修文当圣代,有征无战是王师。扫除天下烟尘息,淇上归来有健儿。

“此诗属观后感,吴景奎就钦差大人绣衣御史登城南阅武亭一事有感而发,对当时朝廷穷兵黩武,热衷战争的做法非常不满。前四句描述在阅武亭上可看到的实战性的军事演习,吴景奎对此不但不以为然,而且非常反感。后四句发表观感,渴望偃武修文、有征无战、烟尘息,渴望淇河卫地战场上的健儿们归耕农田,安居乐业。”魏淇滨补充说。

“我背一首清代吴世贤的《钓竿》。吴世贤,号古心,松江人,曾任乐昌令。”赵燕淇背诵:

淇园笤筐折新枝,人到忘机鸥鹭知。风雪寒江应忆我,英雄末路悔抛伊。

“诗大意:淇园盛物的圆形竹筐用的是新淇竹编成。人能做到淡泊隐居,淡泊名利,就不会以世事为怀,就会忘掉世俗的机巧之心,与世无争。忘机鸥鹭,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风雪寒江之上勿忘钓竿,英雄末路之时适才懊悔抛却了钓竿。吴世贤一定是想起了许穆夫人的《竹竿》。 ”赵燕淇补充说。

“我背一首清代郑燮的《淇澳青青水一湾》。郑燮生活于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此诗是写秦关内的渭川与关外的淇奥两地有着高尚风操的君子竹茁壮翠美,隔着高耸的太行山脉遥相呼应。”付伾岚背诵:

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

“今天到此为止,我来一首《乱曰》。”常云梦说着高声吟诵:

往事亿万年,混沌开篇,沧海桑田。古云古水四处泛滥,海陆又造山。岁月耐不住多变换,山川经不起成灾难。云雨风雷激荡继续,大地苍茫江河泛滥。天昏地暗万千,尘封在无知的空间。陨星坠落恐龙灭绝,灵长类又出现。从猿到人发生质的飞跃,喜树上下到洞穴繁延。半坡遗址冲出仰韶文化,炎黄联盟洗华夏河山。殷商周春秋多神话,战国秦始皇很封建。  

两汉传三国晋统一,南北又隋唐数百年。五代十国北南建宋依托大运河,北国兴兵元侵中原靠运河行船。明到清封建似一梦波浪滔天,王朝到头都是凄惨诗篇。辛亥壮举义旗呐喊水光接天,十月炮声送来春天花艳。物换星移红日东升四海滚翻,新中国跃出地平线。往事越千年数风流尽翠,华夏儿女装扮山河奉献。

第六十三回 淇门梦里惊魂遇鬼 虚幻空间话说共和

2011-12-12 11:32:02

常云梦和他的几位中学同学周颂鹤、赵燕淇、魏淇滨、付伾岚、马飞燕、王碧霞离开淇门,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夜来常云梦又进入梦乡。他飘飘洒洒来到故乡淇奥仙鹤湖,湖的岸边悬崖峭壁林立,湖光山色,山巅现代化观光大楼,楼顶安装着新一代气象雷达,高楼隔着水库大坝与鸡冠山相对,瞻斐亭楼台亭榭,淇奥瞻斐亭大学绿树影隐,湖心岛、龙舌半岛、半月岛隐现在雾岚之中。

现代化观光大楼高耸入云,大楼顶层不停地360度缓慢旋转,内部像是正在召开学术会议,常云梦等淇河卫地七子都在参加学术会议。主席台上方有一条横幅,横幅上写着:《诗经》淇奥诗文化学术研讨会,像是姚淇明在做学术报告,接着参会人员踊跃发言,一直持续到很晚才散会。六位同学等着常云梦,常云梦走到电梯口让他们先走,说是不让等他,随后再见面。可能是常云梦把什么东西忘到了会场,他拿了东西又去了一趟卫生间,等他坐上电梯时,一个人也没有了。正在下行的电梯突然停电,周围一片漆黑。

常云梦拿出新买的苹果手机,他平时不喜欢带他的破手机,这一次换了个新手机,怕放在车里不安全,下车时顺手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他一次还没用过。常云梦回忆起来,上次登现代化观光大楼时见电梯里装有电话。于是,他借着手机的亮光寻找有线电话,可是没有找到,但却看到了有个报警键,常云梦按动了报警键,然后就在黑暗中等待。

等了十分钟外面没有任何响动,常云梦再次按动报警键,并且自言自语地说:“突然停电了,电梯应该设置成停电后自动将门打开状态,或者管理人员应该找到电梯停在哪一层,然后人工打开,不管里面有人没人都要将门打开。停了电如果管理人员不闻不问,安全隐患太大了!”

又是十多分钟过去了,外面仍没有任何响动,常云梦觉得有些闷,身上开始出汗,他长时间按下了报警键,然后又是自言自语:“难道值班室无人值守?要么就是报警键不管用?这要命的报警键能是个假的?虚假的东西害死人啊!”

外面依然是静悄悄的,常云梦感到稍有些缺氧,头有些晕晕乎乎,他开始摆弄自己的新手机。手机竟然打通了,是常云梦妻子的电话,对方问:“你在哪里?”

“我在电梯里,你可要给我准备好氧气,我现在呼吸困难,头脑开始发晕。”常云梦回话。

“快说!你在哪个电梯里?我马上找人去救你!”常云梦的妻子很是着急地问。

“快给周颂鹤、赵燕淇他们打电话,他们知道我在哪里。”常云梦显得有些少气无力。

“幸亏我有你同学的电话,否则你让我怎么办啊!安静地呆着,不要讲话,节省体力!”常云梦的妻子挂断了电话。

周颂鹤几个已经回到市区,接到常云梦妻子的电话慌了手脚,几个人调转车头驶向仙鹤湖,车内通话频繁。等他们赶到的时候,救护车也已经赶到,楼下站着许多人,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楼下几个人在议论:“现代化观光大楼原本有个停电应急流程,也写有一个文字上很严密的预案,但他们并没有实际演练过,应急流程和预案形同一纸空文。”

“电梯突然停电应该首先查看电梯里有人没有,但没人负责这一环节。听说停电后能设置成电梯自动开门,但因保险丝早已断掉,也没有人及时更换保险丝。报警键形同虚设,报警不报警不起任何作用。”有人接话。

“电梯里自从装上探头,电话就不见了,探头不知道带不带红外,停了电估计探头也看不到有人没人,或许根本就没人去看。”又有人说。

“不就是在电梯里呆上一会儿么,又死不了人,有什么大惊小怪!至于这样兴师动众吗?”一个年轻人开始说风凉话。

“把你关进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死人!你是拿别人的命不当命!”有人针锋相对。

“大楼里依然没电,就是有电也不行,每层都有二级电闸控制,电梯也有二级电闸控制着,来了电也会依然没电。因为电闸都在各个楼层的办公房间里锁着,该办公室如果没人上班,房门也就打不开。如果每层用电出了事情,想要拉闸断电也要看电闸那个房间能否进去,如此大的安全隐患竟没人过问,要命啊!”又有人议论。

常云梦胡梦颠倒之中原本在电梯里困着,不知如何又到了淇门镇,成了一贫如洗,在一个破楼里与母亲艰难地生活,夜色之中与母亲伴着煤油灯,窗外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母子二人冻得赛赛发抖。昏暗中见楼梯处一个黑影一步一步在下楼,待黑影下得楼来再看时,黑影顶着楼板,一张血盆大嘴,伸出一个很长的红舌头,常云梦的母亲当场吓晕过去。常云梦脑海里闪出鬼要害人的念头,他忘记了害怕,而是怒火中烧,顺手拿起墙边的一根竹竿向鬼打去,那鬼躲闪不及,被竹竿打断了腰,常云梦抡起竹竿一阵好打。待常云梦打过再看时,鬼原来是用黑纸糊起来的,下半截倒在地上折腾着爬不起来。只听下半截在说:“别打了!我们也是被指派不得已在这样干的,门外还有一个妖怪,也是人扮的。我们不干了,别再打了。”那人从黑纸里钻出来,夺门跑掉了。

梦中卫地七子都成了一贫如洗,常云梦成了一个小青年。常云梦去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在那里接受劳动改造。身处那个环境中得常云梦,不管再苦再累,身上总带着一本书,总是借书消愁,叔叔阿姨们去看他,他从不要吃的,只要求能给他多带几本书,他要读书,读书可以消解他的无限惆怅。几个常喜欢偷鸡摸狗的人一时间掌了权,掌权者总是不愿让常云梦看书,但村民们为了听常云梦讲书中的故事,与掌权者们形成了两个阵营,几位好心的少女还偷偷替常云梦干活,好让他多看些书给她们讲。

常云梦有村民们保护着,而且还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对他有了爱意,他做梦都能看到那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姑娘家里贫困,一早就嫁人了。姑娘嫁人那天,村民们两天没看到常云梦,他病倒了,他到了崩溃的边缘,总想要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个年代对常云梦来说不堪回首!

梦境之中,常云梦看到数年后那位姑娘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姑娘十分感谢常云梦对自己的影响,使常云梦改变了姑娘的人生道路和人生追求。

常云梦最怕的是夜里看花生、瓜地。村民们人人腹中空空,总有人夜里偷瓜充饥。夜里一片漆黑,阴森可怕,常云梦更是害怕。可这样的差使,掌权者们首先想到的是常云梦,每每少了瓜果,掌权者们不依不饶,大会小会点名批评常云梦。

无奈之下,常云梦不知道从哪里偷来了几顶纸糊的高帽,几经加工,夜里带在头上,脸上贴一红色长纸条独自巡夜,故意泣声如鬼,也正好发泄他心中的无限凄凉。偷瓜果的“贼们”碰上常云梦,总是吓得屁滚尿流,哪还有人再敢夜里前往那块瓜地。

消息不胫而走,都知道那块瓜地夜里闹鬼,别人更不敢夜里去看守了,只有常云梦独自生活在鬼的世界。常云梦苦闷,夜夜泣声如鬼,村民们都知道常云梦太胆大了,掌权者们也不敢再欺负常云梦。

常云梦决心要学会一技之长,开始学犁地,学赶马车,后来有了手扶拖拉机,他可以熟练地驾驶,又换成了小四轮,更是得心应手,拖拉机上面的柴油发动机,他可以大拆大成。在那个只有算盘的时代,常云梦手拿一个计算尺,一抽一拉,计算土方,丈量土地,处处显示着神通。他自学了微积分,概率论,高等代数,复变函数,近世代数,老会计们把算盘打的山响,常云梦借用弃九法,打眼一看就说算错了。老会计算盘哗啦了几天,密密麻麻的数字,常云梦竟然半只烟功夫挑出多处算错。经复核,真的是错了,老会计百思不得起解,于是想难一下常云梦。老会计对常云梦说:“知道面积,请用算盘算出方形的边长。”

常云梦拿了两个算盘,呼呼啦啦给扒拉出来。人们傻眼了,惊奇常云梦不仅会算盘,而且第一次看到了用算盘开方,老会计从心眼里开始佩服常云梦。

消息传开,水利上把常云梦借走,县城里把常云梦叫走,学校最后把常云梦要了去,竟然一开始就让他带毕业班,常云梦不退缩,除了讲数学,还担起了语文课,语文课总爱自己选文章讲解,课本成了课外读物。校长也开明,从不过问过程,只看结果。那个落后的乡村,飞出了一只只凤凰,就是从常云梦的班里飞出的。

梦中时间过得真快,转眼20多年过去了。常云梦故地重游,村民们围着常云梦说起来古河道一侧那片瓜地。一村民不寒而栗地说:“太吓人了!数年前总是闹鬼,夜里至今无人敢去,十分阴森可怕!”

“村民们准备集资在那里建庙,都说那块地十分灵验。”一位上了年纪的人说。

“真的很灵验!改革开放后,有一家到那块地里磕头,结果孩子考了一个很好的大学。”一个年轻人接话。

“还有一家出外经商,也到那块地里磕头烧香,发家了。”一个名叫“好面嘴”的说。

“一家娶不上儿媳,也到那里去磕头供香,结果娶了个如花似玉的贤惠儿媳。”一位老太太说。

村民们围着常云梦说个没完没了,当常云梦抬头看围观的人群,见周颂鹤、赵燕淇也在。常云梦对着周松鹤几个人说:“不经意间,原本如鬼一样生活的愚昧时代,我竟然搞出了鬼的神话,不得了啊!”

“不堪回首的苦辣酸甜岁月,但愿造神的那个年代永远成为过去吧,人们期盼的是科学发展的春天!”周颂鹤说。

“今年可是咱们伟大的共和国甲子之年,届时咱们要在这瞻斐亭上或者紫雨亭中多邀些朋友,要好好庆祝一番。”赵燕淇说。

“好主意!谁知道历史上最早的共和国?”周颂鹤问。

“你所说的共和,是作为一种政体,既有别于古代罗马的贵族共和,也有别于近现代的民主共和,与君主专制也有所不同。周召共和、诸侯公卿共摄政事,就是共同摄政。共伯和摄政、篡位,就是用共伯和的名子所起的年号。《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始自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华夏的历史按照这一年代顺序排了下来。共和行政是华夏历史纪年的起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共和”二字虽是译自外文republic词语,但华夏历史上确有共和这个词,而且华夏历史上有过最早的共和国。”常云梦说。

“我来解释周召共和之说。《史记·周本纪》中说:‘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意思是说,周厉王逃走后,周公旦的后代周定公和召公奭的后代召穆公共同摄理国家大事,叫做共和,也就是周召共和。”魏淇滨接话。

“我来解释共伯和篡位之说。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竹书纪年》说:‘共伯和干王位。’司马贞解释,共是国名,伯是爵名,和是人名,干是篡的意思,言共伯摄王政,故曰干王位也。”赵燕淇继续。

“我来解释公卿与共伯和共摄政事之说。《吕氏春秋·开春》中说:‘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周厉王心性暴虐,百姓们忍受不了,把他赶到彘地,天子空位,海内诸侯都前来交结共伯和,惟恐来晚了,都来请他。《〈吕氏春秋〉高注补正》说:‘谓诸侯皆请共伯为天子也。’韦昭《国语注》:‘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号曰共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说:‘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诸侯释位,以问王政。’到了周厉王时,他的心性暴虐,百姓们忍受不了,把他赶到彘地,诸侯离开了自己的国圭,参与王朝的政事。”付伾岚说了一大段。

“《楚辞·天问》诗句:‘中央共牧,后何怒?蜂蛾微命,力何固?’意思是说,诸侯共管国家的大事,周厉王为什么要发怒作祟?老百姓像飞蛾和蜂类一样微小的生命,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力量?其中的中央共牧,是指周厉王逃到彘地后,周公、召公、共伯和等人共同摄理国家政务,也许还有一些其他的诸侯和大臣的参与。牧,原义是牧牛羊之人,代指统治者。”马飞燕接话。

“《史记》提周、召二公而不提共伯和,只是把他省略了。清末马其昶《屈赋微》中有: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竹书纪年》:‘共伯干王位’。沈约注云:‘大旱既久,庐舍俱焚,卜于太阳,兆曰:厉王为崇。周公、召公乃立太子靖,共和遂归国。’……《史记》不言共伯和,特所记详略有异,其为诸侯共治则一也。故曰‘中央共牧’。《竹书纪年》中有:厉王二十六年,大旱,王陟于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共伯和归其国。遂大雨。”王碧霞继续。

“唐代陆德明《庄子释文》引司马彪说:若共伯即干王位十四年,大旱,焚屋。卜于太阳,兆曰:‘厉王为祟’。召公乃立宣王,共伯复归于宗。共和的最后一年,就是厉王二十六年,共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828,周厉王死在彘地。这一年天下大旱,共伯和住的屋子又失了火。占卜的说法是,厉王的死鬼在作祟。于是周、召二公扶立太子靖即位,就是周宣王,共伯和回了国。”常云梦说。

“《史记》里没有提出共伯和的名子,共伯和究竟是谁?有学者认为共伯和与卫武公不是一个人,也有学者认为共伯和就是卫武公。”周颂鹤接话。

常云梦欲要回答周颂鹤提出的问题,不想一个翻身从梦中醒来。常云梦自言自语:“梦中没法回答,只好电话中讨论这个问题了。”

第六十四回 黄河岸边邙山极目 楼阁凭栏卫国武公

2011-12-13 21:38:25

常云梦果然给周颂鹤通了电话,把个周颂鹤一时间搞得丈二和尚莫不着头脑,等常云梦把夜里梦中的事情说了一遍,周颂鹤才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常云梦拿着电话说:“东汉高诱《吕氏春秋训解》错误地提出‘夏时诸侯’之说:‘共,国;伯,爵;夏时诸侯也。’《竹书纪年》是晋朝初年在中原卫辉出土的,东汉高诱并没有见过此书。清代毕沅《吕氏春秋校正》中说:‘诱时《竹书》未出,故说此多讹。’《庄子·让王》《鲁连子》《竹书纪年》《吕氏春秋》均有记载,共伯余跑到釐王的墓道中自杀,卫人就把共伯余葬在釐侯的旁边,谥号为共伯,立和为卫侯,就是卫武公。按照这个记载,共伯是卫釐侯的太子名叫余,他的弟弟名叫和。周朝‘国人暴动’时,釐侯还没有死,太子余的弟弟和也没有弑兄篡位。和执政时,共和行政早已结束,周宣王已继位十四年了。看来卫釐侯的太子共伯余与共和行政毫无关系。”

“周厉王弭谤、国人暴动、周幽王昏庸暴虐、烽火戏诸侯等,古书上并没有记录太多的文字,但《诗经》中记载却很丰富。《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青蝇》,《大雅》中的《瞻卬》、《召旻》等8篇,大体上可以相信是刺周幽王之诗。在这些诗篇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周幽王时代许多亡国的征兆。如天子暴虐昏庸,荒淫腐朽,信用奸佞,不纳忠言,朝政紊乱,谣言蜂起,世风日下,善恶颠倒,天灾不治,饥馑遍地,百姓流亡,哀鸿遍野……读之令人触目惊心。”周颂鹤回话。

“《毛诗序》中说‘《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由此推测,卫武公在周厉王时已经立为诸侯,所以有摄行王政之事。说共伯和就是卫武公,按照《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年代矛盾,对不上号。清代胡承珙《毛诗后笺》说:‘史迁所谓僖公之卒,武公之立,其年皆不足据。’清代崔述在《丰镐考信录》中说:‘《大雅》篇次无颠倒者,而《抑》在《桑柔》、《云汉》之前,故《序》以为厉王时诗。若武公于厉王时已为诸侯,则非立于宣王之世,……恐《史记》有误也。’看来《史记》有关卫武公的年代定是记载有误,正因为《史记》之误,所以共伯和摄政之事与卫武公对不上号。”常云梦回话。

“共伯和究竟是谁这一问题,看来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说清楚的。有人说卫武公卫和是杀兄自立,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值得考究一番。周末咱们去鹤壁,与他们几个一起聊这一话题,安心工作,随后见。”周颂鹤挂了电话。

周末周颂鹤邀了淇河卫地七子汇聚郑州,他们去了邙山游览区。邙山从洛阳逶迤东来,横亘于黄河南岸、郑州市北侧。邙山上植被葱茏,树林阴翳,盛夏季节,从黄河峡谷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饱含着氧离子与水分子,秀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使人感觉不到暑气逼人,赏心悦目的山水让人心旷神怡,心胸开阔,情绪放松。

黄河岸边,邙山脚下,淇河卫地七子来到“哺育”雕塑前面。半山平台上,梅花形水池中矗立着高5米、重12.5吨的乳白色汉白玉“哺育”塑像,其造型是一位慈祥贤美的母亲,母亲身着唐装,头挽发髻,象征黄河,怀抱着甜睡的婴儿,显得格外素雅,慈祥慈美,母容子态、栩栩如生。看着那位慈祥的黄河母亲,常云梦说:“黄河母亲怀抱婴儿,寓意黄河母亲哺育了中华儿女,象征看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骨肉之情。‘哺育’雕塑是由郑州市老一代雕塑家叶滨创作的,落成于1979年8月27日。遗憾的是,叶滨已经移居香港多年,如今矗立在黄河岸边的雕塑只是一座汉白玉的复制品,而原作却是由白水泥制成,原作是一个艺术品,其艺术价值是复制品无法替代的。”

然后他们又去看炎黄二帝雕塑,看着雕塑,周颂鹤说:“黄帝和炎帝其实并不是皇帝,而是黄河流域远古时代的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到涿鹿,得到黄帝族的援助,战败蚩尤。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发生了三次大的冲突,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中原地区。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朝以后称为汉族。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被华夏儿女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体现着黄河文化,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破土动工,2007年竣工,2008年5月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拜祖大典。雕塑是国内知名雕塑家吴树华先生作品,炎黄二帝雕塑决不是历史原貌的照片,而是进行了艺术的提炼升华,溶入了中华儿女古往今来的印痕。因而炎黄二帝雕塑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了标志和图腾,炎黄二帝雕塑成了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现实人间的一种虚拟的精神抽象,成了华夏儿女集体智慧和精神的综合体,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精神图腾,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常云梦接话。

七个人来到极目阁,凭栏远望。周颂鹤望着东去的黄河说:“黄河在这里冲出最后一个峡口进入平原,形成悬河,所以来这里观黄河别有一番情趣。回首南望,是游览区的中心景区五龙峰。这里古典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起伏的山势上。山脚下,引黄入郑的八根巨大钢铁提水管道,很像八龙吸水,从黄河直达山腰。五龙峰两侧的骆驼岭景区屹立着高大雄伟的大禹塑像,传说当年大禹凿龙门、劈砥柱之后,曾在这一带治水。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戴斗笠,粗衣布履,右手握耒,左手指向黄河入海处,风尘仆仆,气宇轩昂。”

“咱们家乡也有伟人,战国时期的智慧先圣鬼谷子以国家社稷为己任,深居潜研,呕心沥血,为了华夏的统一,研究安邦谋略,培养出来战国时期一批不世的人物,为华夏的统一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堪称划时代的智慧先圣,乡人引以自矜。”魏淇滨插话。

“《鬼谷子》这本书是后人编写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主要讲的是谋略,研究的是眼下现实的生存取胜之道,好听的说法叫谋略,不好听的说法就是诡道、阴谋、阴谋诡计,多数情况下是不讲道义的,‘兵者,诡道也。’《鬼谷子》用于国家层面依然不失其光辉,但硬要在民间宣扬,便是错用了地方,便是教人奸诈,败坏民风。”周颂鹤接话。

“我们天天都在说要发展先进文化,如今有些文化是否先进?人类已经知道,环境污染关系人类生存,一说治理污染,只想到了大江大河自然界的污染,谁会去考虑精神世界里的严重污染?”马飞燕激动地说。

“心理的污染、精神污染,不知道要超过环境污染多少倍!而这种污染才是社会走向败落的根源,比物质世界的污染更可怕!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也只能是耐何天,伤怀日,只有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了。”王碧霞接话。

“还是说黄河游览区吧。这里是70年代才在黄河之滨的荒山上开始建设的,建设者们在6000多亩的荒山上栽活了200多个树种,60余万棵树木,实现了大面积的绿化和美化,做到四季长青,三季有花,两季有果。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园林建设,使这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曲径通幽,亭台楼阁点缀在绿海之中。游人至此,在秀丽的园林中,观赏黄河雄姿,会感到心胸分外开阔。在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的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景区近40处景点内,分布着炎黄二帝、哺育、大禹、战马嘶鸣、黄河儿女等塑像,黄河碑林,《西游记》等古代名著大型砖雕,浮天阁、极目阁、开襟亭、畅怀亭、依山亭、牡丹亭、河清轩、引鹭轩等亭台楼阁,以及低空索道、环山滑道、黄河汽垫船等现代化游乐设施,被誉为万里黄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常云梦接着介绍。

“我想说淇奥的一位君子卫武公。有人说卫武公卫和是杀兄自立,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电话里没有顾上聊,今天正是时候。出土于汲县,也就是现在的卫辉,战国魏襄王陵墓中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命名为《汲冡纪年》,现在通称为《竹书纪年》。这部书发现于晋朝太康二年,就是公元281年,到了宋朝就亡佚了。明朝嘉靖年间,又出土了《今本竹书纪年》,该书的内容与传世的经传有许多地方大不相同。《竹书纪年》沈约注:‘和有至德,尊之不喜,废之不怒,逍遥得志于共山之首。’和说的就是卫和。”周颂鹤转移了话题。淇河卫地七子坐进极目阁开始聊谈。

“唐代司马贞看到过这本《竹书纪年》,应该是真本。司马贞《史记索隐》说:‘和杀恭伯代立,此说盖非也。按:季札美康叔,武公之德。又《国语》称武公年九十五矣,犹箴诫于国,恭恪于朝,倚几有诵,至于没身,谓之睿圣。又《诗》著卫世子恭伯早卒,不云被杀。若武公杀兄而立,岂可以为训而形之于国史乎?盖太史公采杂说而为此记耳。’也就是说,卫和杀兄篡位,是不对的。卫和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毛诗序》说卫太子共伯余早死,并没有说他被杀。如果武和是杀兄自立,怎么可以做为准则而写到国史上呢?这是太史公司马迁采用了一些杂七杂八的说法而写到《史记》上的。”赵燕淇接话。

“《诗经·邶风·柏舟》一篇《毛诗序》解释说:‘《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也就是说,《柏舟》是卫国太子共伯的妻子共姜所作。共伯早死,妻子立志守寡,父母逼她改嫁,她发誓不出嫁,作此诗以表示决心。值得注意的是‘卫世子共伯早死’这句话。早死,就是夭亡,并不是被人杀死的意思。《毛诗序》这样写,应该有一定的根据。既然共伯余已经早死,那就不存在共伯和杀兄篡位的事了。”常云梦说了自己的观点。

“《庄子·让王》司马彪注:‘共伯名和,诸侯知其贤,请以为天公。’《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记载:四十二年,厘侯卒,太子共伯余立为君。共伯弟和有宠于厘侯,多予之赂;和以其赂赂士,以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入厘侯羡自杀。卫人因葬之厘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五十五年,卒,子庄公扬立。”付伾岚继续。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访问鲁国,观赏鲁国所保存的周朝音乐舞蹈,也就是周乐,季札对于每一种乐舞都加以评论。听到歌咏《邶风》《鄘风》《卫风》,当时邶、鄘、卫都并入了卫国,季札评论说:‘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说成现在的语言就是:‘美好又深沉啊!有忧愁而不困扰。我听说卫康叔和卫武公的德行就是这样的。这不就是《卫风》吗?’能把武公和开国之君康叔的德行相提并论,表明在季札的心目中,卫武公是一位德行高尚的人。”魏淇滨继续。

“《国语·楚语上》引左史倚相的话说: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髦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司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亵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矇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作懿戒以自儆之也。及其没也,谓之睿圣武公。说成现在的语言就是:过去卫武公九十五岁了,还能在国中征求警示自己的意见。他说:‘从公卿以下,直到大夫众士,只要是在朝廷上班的,不要因为我年老而舍弃我;一定要在朝廷认真工作,从早到晚都要对我提出警告。听到一言两语的意见,一定要记下来向我反映,以便开导我。’卫武公执政时,在车上有对护卫车子勇士的规劝,在庭院或门和屏风之间有对管理官员原则性的提示,倚几而坐能看到臣工和师长写在上面的座右铭,躺在床上有近侍的提醒,遇到出征和祭祀等大事时,有盲史官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能听到乐师吟诵的箴言警句;史官经常书写,盲乐师经常吟诵,以开导他;于是卫武公便写作了《懿》诗以警戒自己。等到他死后,谥号为睿圣武公。”常云梦说了一大段。

  “这些文字足以证明,卫和到了晚年仍然严格要求自己,请求朝臣监督进谏。关于《懿》诗,韦昭《国语注》说:‘《懿》,《诗·大雅·抑》之篇也。’懿、抑二字同音,古代可以通用,就是假借。古人好写假借字,同音字往往可以互相代替。今天称为写别字,而古代却是允许的。《诗·大雅·抑》是卫和在95岁时所作。”周颂鹤说。

“由大家的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卫和不是以庶篡嫡杀兄自立的奸邪之人,他很贤明,对国事也有着忧患意识,因而受到了诸侯和朝臣的拥戴,以中原诸侯之长的身分入主国政,这应该是符合史实的。因而,《淇奥》中有卫和淇竹样的君子身影。由卫和所写的《抑》可知,卫武公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政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淇奥》来赞美他。《淇奥》以淇竹起兴,歌颂了君子卫和淇竹一样的美德。”常云梦像是在总结,然后吟诵了一首诗:

百年九十多,百里九十半。我持千岁樽,祝公椿松算。忆昔钓璜叟,桓桓鹰扬旦。是时年未百,一出戡祸乱。丹书佐太平,树立更明焕。又思淇澳翁,盛德为世冠。懿戒亦何年,耄境若童草。前公十年期,丹扆隆简眷。太公出为将,远业俟时奋。后公更五年,进德当不倦。武公入为相,苍生副深愿。昭代儒老成,硕望孚众观。百年未为多,名节千载看。后皇启昌运,万一效裨赞。

“这是宋代熊禾的《古风寿九十》。熊禾生活于公元1246—1312年,字去非,初名鉌,字位辛,号勿轩,又号退斋,福建建阳人。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宁武州司户参军。宋亡,教授乡里,曾主洪原、鳌峰等书院。这首祝寿诗中以姜太公、周公旦、卫武公德寿俱高之人来比称所祝寿之人,希望他百里九十半,以三公为榜样,也做德寿俱高之人。”周颂鹤解释。

六十五回 邙山巅议珍惜生命 极目阁说廉政诗篇

2011-12-13 21:40:16

  常云梦七个人坐在邙山极目阁中,你言我语,思接千载。周颂鹤突然话题转移到了常云梦身上,周颂鹤笑着说:听说常云梦梦里被困到了现代化观光大楼电梯里面,救出来时人已经晕过去了,不是抢救及时,情况不堪设想!是不是真的?

    哈哈哈,那天梦里还真的危险。恍惚中工作人员开始一层一层地人工查找,看看电梯落在哪一层,幸亏是梦中的事情。以后坐电梯可要带好自己的手机,否则像这样的电梯可不敢再坐!常云梦又在回忆那天梦里的事情。

    应急管理可不能纸上谈兵,文字写得再好,词句用的再华丽,不付诸实施,没有监督、检查、落实,无非是几页废纸,该死人照样死人!魏淇滨接话。

    有电梯的地方一定要搞一个真正的、切实可行的、实实在在的应急预案,其它方面的安全工作也是一样,安全重于泰山。千万不要搞纸上谈兵,更不要搞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要对电梯安全隐患及时排查、修理、维护,如果常云梦梦里没有带手机,估计现在就不会坐在极目阁海阔天空了。赵燕淇笑着说。

    随着城市化进程,高楼会越来越多,电梯也会越来越多,但安全隐患也会越来越多。教训啊!呼吁全国所有的电梯管理者,电梯一旦停电,一定要让电梯门处于打开状态!管理上的极大漏洞和严重失职、渎职行为,是对生命的极大不负责任!付伾岚接话。

    人们总是在歌唱生命的珍贵,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渴望生命。怎么会是这样啊!鲜活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可有时候却会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失去,多么可怕啊!每年全国因为电梯隐患失去多少宝贵的生命,人生中可以避免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去尽职尽责地管理呢?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生命是最值得珍惜的。尊重他人的生命,才是对自己的尊重!马飞燕激动地说。

    安全问题隐藏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莫要轻看一些小小的细节,细节性命攸关。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随手关灯,随手关气,随手开窗户,很可能就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人口的集中,高楼的崛起,车辆的拥挤,都可能与安全紧密关联,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失去一个生命将带来无数人的伤痛,一个鲜活的生命因为自己的渎职而不存在了,自己能在这个世上活的快乐吗?永远伴着愧疚心理活在世上也是一种莫大的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王碧霞也很激动。

    哎呀!原本是一场噩梦,引出大家如此多的议论,不说这些了。我们坐在这里,满眼风光,极目黄河,咱们吟诵历代文人诗淇歌廉政的是如何?历朝历代涉及淇奥、淇园、淇竹的诗多有廉政自律的内容,淇奥廉政诗文化与淇竹诗文化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我来打头阵。常云梦开始吟诵:

  子居河之曲。英彦本连踪。盐形或变虎。鼎气乍成龙。若人承载德。宫墙定数重。五衢开辩路。四照起文烽。曰余滥推毂。民愿始天从。上洛分都尉。弘农开附庸。羊肠连九阪。熊耳对双。白石仙人芋。青林隐士松。北梁送孙楚。西堤别葛龚。故人倘书札。黎阳土足封。

  “这是南朝庾信的《任洛州酬薛文学见赠别诗》。庾信生活于公元513—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河南南阳新野人,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家西晋亡国后随父南迁江东,王、谢、桓、庾成为东晋四大家族。东晋亡国后,庾信成了梁太子的东宫学士,而武帝喜欢艳诗,于是庚信就成了艳诗高手。国家的不幸成就了庚信,他与徐陵的艳诗并称徐庚体,徐庚体成了艳诗的代名词,一时风靡江南。庚信三十六岁时,梁都建康被围,武帝被饿死,太子继位被杀,庚信逃奔江陵投湘东王。湘东王平乱继位称梁元帝,庚信被封为侯爵,出使西魏。出使期间梁被西魏所灭,梁元帝被杀,庚信故国成梦。”常云梦解释。

  “北朝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庚信因艳诗已负盛名,因而受到鲜卑人西魏的器重,滞留西魏官至车骑大将军。后南北朝通好,各自准许回归旧国,南朝便点名索要庚信。北朝放还了所有的人,唯有庚信和王褒未能如愿,直到庚信老死。尽管庚信在北朝被尊为文坛宗师,贵极人臣,但他身处异族,身仕敌国,那种羞辱和内心的痛苦无法言表,那种对古国的思念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加强烈。青年庚信浮艳随波,写了不少艳诗。老年庚信深沉苍凉,他能够熟练运用声律、典故、骈偶等修辞技巧,留给后世不少回忆梁朝亡国与思念故国诉说身世的千古名篇。真可谓‘楚歌绕恨曲,南风多死声。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赵燕淇接话。

  “我读一首南朝鲍照的《送别王宣城诗》。鲍照约生活于公元415470年,字明远,东晋义熙元年出生于北海郡,也就是云港市云台区,南朝宋文学家。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鲍照被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周颂鹤朗读:

  发郢流楚思,涉淇兴卫情。既逢青春献,复值白苹生。广望周千里,江郊蔼微明。举爵自惆怅,歌管为谁清。颍阴腾前藻,淮阳流昔声。树道慕高华,属路伫深馨。

  “这首诗通过对好友王宣城不论到何处任职,都能以前贤为榜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并忠于职守等事迹的回顾,鲍照高度赞誉了王宣城的高尚情操和政德声望,表现出鲍照对王宣城的无限敬仰之情,也流露出对世事艰难的慨叹。”常云梦解释。

  “我读一首唐代岑参的《题新乡王釜厅壁》。岑参约生活于公元715—770年,原籍河南南阳新野,迁居湖北江陵,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56岁辞世。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诗歌。”赵燕淇朗读:

  怜君守一尉,家计复清贫。禄米尝不足,俸钱供与人。城头苏门树,陌上黎阳尘。不是旧相识,声同心自亲。

    “诗中的尉应该是县尉,因唐代实行的是道、州或府、县三级体制,新乡先后归河北道怀州、义州、河南道滑州、河南郑州、属州等管辖,均为县级体制。又因县尉一职来源一是贬降官,二是其他低品秩或同一品秩的官员,三是通过科举者。由诗中语气推测,王釜很可能是一位被贬降职的官员。苏门山位于新乡西北的百泉,苏门树也当距百泉不远。”赵燕淇解释。

  “听过这首诗,王釜在我心中高大起来,岑参的品行令我肃然起敬,王釜一定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县尉,假若真的是被降职,真的好冤枉,岑参也一定与王釜有着一样的品行。新时代从政为民,也应该学习这样的古人!全诗可能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可怜的王釜守着县尉这样一个从八品下的官职,家境很是清贫。俸禄连自己的衣食尚不能保,可王釜却把俸禄供给比自己更清贫的人用。站在城头看着西北百泉那边的苏门树,站在田边望着北边远处黎阳扬起的烟尘。来的虽然不是曾经的相识友好,可是凭着共同的话语心里却是亲近的。”常云梦接话。

  “咱们家乡的淇河岸边就有一位献身玉米育种事业、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前辈。听说老前辈给总理写了信,总理亲笔回信说,一个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中国实现现代化需要一大批这样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有为科技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总理还说老前辈的事迹应该表彰。”周颂鹤插话。

  “省委书记也作了批示,说这不仅是对老前辈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中原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这个团队的肯定。号召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常云梦说。

   “老前辈48年如一日,长期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玉米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工作,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玉米育种和农业技术推广事业。他先后引进和选育了39个玉米新品种。那天总理拉着老前辈的手说:‘你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玉米事业,献给农业科技事业了,科技人员都应该向你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总理还给玉米种子起一个新名字,把‘浚单’改叫‘永优’,希望培育的种子品质永远优秀。”魏淇滨接话。

  “老前辈每年都到海南岛加代繁育玉米种子,48年来,他在海南岛度过了34个春节,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交给了海南的玉米地。在海南的玉米地里,孤独、寂寞、饥饿、炎热、蚊虫叮咬,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为了玉米育种,他鞠躬尽瘁,忘我奉献,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自己钟爱的玉米育种事业。”赵燕淇介绍说。

  “老前辈的父母病重,直到父母辞世,他都没能在父母床前照料一天。爱人生孩子,他都没亲自陪伴、侍奉,只是寄点钱,安排家里人代自己照顾。但他却把大爱奉献给了玉米育种事业,为农民培育出一个又一个优良品种。自古忠孝难两全,尽忠不能尽孝,他在默默为国尽忠,但却不能在父母床前尽孝,不能陪伴家人,他无怨无悔地把泪水和汗水洒在了海南那片热土上。”付伾岚接着介绍。

  “他长期扎根基层,淡泊名利,忘我奉献,潜心科研,刻苦攻关,对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以一个科技工作者的伟大情怀和高度敬业精神,在农业科技事业上辛勤耕耘,在玉米育种艰难的征途上,留下了一行行奋斗拼搏的的足迹。”马飞燕接话。

  “我来说个十学老前辈:一学他的淇竹君子精神。他淇竹般的凌云虚心持节精神,是新时代的淇竹君子形象。他在农民面前的轻轻一语,竟然用自己的一生一世去付出。二学他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他所做出的业绩经得起历史检验,没有华而不实,没有形象工程,没有面子上的浮夸虚假。三学他立足自己的岗位,重塑人生新境界。他抱着‘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的坚定信念,在淇奥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鞠躬尽瘁。四学他崇尚科学,开拓创新,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这种可贵的时代进取精神。五学他扎根基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他不考虑地位,不考虑待遇,不考虑名誉,这是他一贯的做人准则。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六学他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公而忘私。为了事业有愧于父母妻儿,忠孝不能两全,他把大爱奉献给了人民。七学他从自己做起,严格要求,争做贡献。八学他争做优秀。九学他不搞花架子和空虚的形式,重在实际,重在行动,重在效果。十学他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工作作风。”常云梦侃侃而谈。

  “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努力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改进文风、学风、会风、作风,解决一些慵、懒、散现象。继续背诵诗词,我来背诵一首唐代元稹的《刘颇诗(并序)》。”王碧霞背诵:

  昌平人刘颇,其上三世有义烈。颇少落行阵,二十解属文,举进士科试不就,负气,狭路间病罂车蔽柩,尽碎之,罄囊酬直而去。南归唐州,为吏所轧,势不支,气屈,自火其居,出契书投火中,由是以气闻。予闻风四五年而后见,因以诗许之。

  一言感激士,三世义忠臣。破瓮嫌妨路,烧庄耻属人。迥分辽海气,闲踏洛阳尘。傥使权由我,还君白马津。

  “元稹生活于公元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北魏宗室鲜卑族拓拔部后裔,唐洛阳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元稹是次韵相酬诗歌形式的创始者。他的《离思五首》极负盛名,其诗写了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她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全诗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王碧霞介绍。

  “刘颇的传记正史没有,只有李肇的《唐国史补》记了刘颇一件事:一千多年前的渑池山道上,隆冬天气,冰雪峻滑,道上塞了无数的车辆行人,拥堵路段正好位于隘口,天色已晚,眼看无数的人马车辆就要整夜困在隘口挨饿受冻。一位骑马的客人勉强挤到隘口,一看才明白是一辆满载大瓮的车子坏在那里,把路给堵死了。骑马人名叫刘颇,他打开自己的行囊,用至少价值七八千的绢帛买下了满车大瓮,然后命人将那些瓮都推到山崖下面去。瓮车移开,隘口很快一路畅通,刘颇也就行囊空空地扬鞭而去。除此之外,就是元稹的这篇小序,由小序可知,刘颇祖籍昌平,其上三世有义烈,家道可能中落,二十来岁时举进士科试,没有考取,毁瓮酬值这件事大概就发生在落第之后。他南归今属河南的唐州,被地方官吏欺压,想侵夺他的房子,他气不过,竟然放火烧掉房子,把房产契书也投进火里,然后就到处漂泊去了。元稹早就听到他的传闻,四五年后见到他,才写了这首《刘颇诗》称赞他,真可谓奇士刘颇!”常云梦再次补充介绍。

  “我背诵宋代张舜民的《山阳二首》。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也就是陕西彬县人,北宋文学家、画家。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作过襄乐令、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任右谏议大夫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马飞燕背诵:

  其一:山阳水陆,乐饵人所赴。寂寞先生门,车轮不少驻。贤哉彼二公,绰有尚贤风。恨不生羽翼,啸歌樽酒中。

  其二:古人急于仕,每择分所安。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

  “此诗应为张舜民知同州,也就是陕西大荔县时所作,该诗将古人与今人对比,今人不量才而择官,所以很少见像卫武公那样被百姓歌咏的好官。当时诗人年岁已老,而治下无安定局面,他用咏淇澳表达了对卫武公的仰慕和对治下安居乐业的企盼。”常云梦介绍。




 

 
     
瞻斐诗话(61—65)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