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五卷 2010

 

   

 

文艺作品 - 卫国风云(15-23)
卫国风云(15-23)
 
作者:pyxspypjgj(濮阳市)  加入时间:2010-4-14 16:59:35

《卫国风云》之第十五回 晋伐卫 成公出奔

小说 2010-04-13 11:19:52

且说卫成公在楚丘听说失了五鹿之地,晋人又移师敛盂,重兵驻扎下来,他弄不清晋兵的真正来意,不知道晋文公会不会攻打卫都楚丘,吓得他惶惶不安,坐卧不宁,就召集大臣前来商议对策。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卫成公就派大夫宁俞前往晋营,向晋文公谢罪求和,宁俞是卫国贤大夫宁速的儿子。晋文公不许讲和,并愤怒地对宁俞说:“卫不假道,今惧而求和,非本意也。寡人当一鼓作气,旦夕踏平楚丘矣。”宁俞回朝还报成公。时楚丘城中讹传晋兵不日将到,都城楚丘旦夕可破,卫人一夕五惊,君臣及国人慌作一团,惶惶不可终日。大夫宁俞对卫成公说:“晋怒方盛,国人震恐。君不如出城暂避一时,然后再乞晋好以保社稷。”卫成公叹息道:“先君不幸得罪于晋,寡人又一时不明,不允征兵假道,以致晋兵压境,累及国人,今亦无面目居国中矣。”成公无奈,就以君命让其弟叔武摄理国事,大夫元晅辅助叔武。自己则带了从人离开都城楚丘,暂时避居于国中襄牛之地;一面又遣大夫孙炎昭子奔赴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救援。

  这孙炎到了楚营,向楚王备说了晋人伐卫之事。楚成王听罢卫大夫孙炎的报告,答应出兵救卫,他就对孙炎说道:“吾舅受困,不得不救。”于是,楚成王就留下元帅成得臣继续围攻宋国,自统蒍吕臣、斗宜申等一干人马,并抽调申、息二邑的兵马亲往卫国救援。楚成王率兵到了卫国,当时晋军已离开卫地移师曹国,攻破了曹国都城陶丘,并拘执了国君曹伯。楚成王闻讯大惊,不禁说道:“晋人用兵,何其速也!”楚军寻晋军交战不果,就勒兵回撤,驻军于楚地申邑,今之河南南阳。临走时,楚成王又遣使诫告成得臣说:“能和则和,慎与晋人交战。”成得臣刚愎自用,根本没把楚成王的劝告放在心上,就督促楚军继续攻打宋国。起初,鲁卫两国都是楚国的盟友,卫成公出避襄牛后,鲁僖公曾派大夫公子买率兵帮助戍守卫国城池,支持卫国抗击晋军。今见晋军攻势强劲,楚军势力削弱,鲁僖公害怕晋军一怒之下进攻鲁国,就对楚成王谎称公子买戍守卫国失职,寻了个错处将公子买召来杀掉了,以此来讨得晋人之欢,楚国的联盟更加脆弱了。

  晋文公这次出兵的目的不单单是伐卫破曹,以解宋国之围,而是寻求战机一举击败强大的楚国而称霸诸侯。伐卫破曹之后,晋文公采纳了先轸与狐偃“喜赂怒顽”的策略,让宋国用重金厚赂了齐秦两个大国,求得了齐秦两国的出兵援助。他还暗暗许诺卫国和曹国两位国君,战败楚国之后就复卫封曹,诱使卫曹两国与楚国断绝友好关系,还把楚国的使臣宛春和曹伯一起押送到了五鹿。楚军元帅成得臣听到这个消息后,气的怒发冲冠,暴跳如雷,就传令三军撤去了宋国之围,让斗宜申率申邑、郑国和许国之师组成左军,让斗勃率领息邑、陈国和蔡国之兵组成右军,自己亲率主力中军,气势汹汹直逼晋军大营,专寻晋军作战,企图与晋军决一死战。

  晋文公召集诸将商议,有人说要战,有人说不战,意见不一。晋文公采纳了大夫狐偃的意见,就决定与楚兵一决雌雄见个高低。为避其锋芒,晋文公传令三军大踏步后撤,大军撤退到卫国的城濮之地时,正好撤退了三舍之地,共计九十华里。这时候,齐国和秦国的军队都已来到,大军遂在城濮安营扎寨摆下阵势。此时宋国之围已解,宋国司马公孙固到晋营前来答谢,也被晋文公留于中军助战。这边的楚军见晋军大步撤退,以为晋人怯战不战而退,脸上各露喜色,成得臣命令楚军跟踪追击。晋文公登上有莘之墟,实行战前军队检阅,见晋军战车七百乘,精兵五万人,少长有序,进退有节,心中不胜欢喜,遂摆兵布阵,准备迎击来犯之敌。楚军元帅成得臣耀武扬威,根本没把晋军放在眼里,两军就在城濮大战了一场。晋军以逸待劳,以少胜多,一举击败了强大的楚军,楚军元帅成得臣自杀身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后,晋军就地休整三日,然后凯旋归国。大军开到衡雍,今之河南原阳县境,周襄王派遣王子虎前来犒劳三军,并与晋文公相约:同年五月,由晋文公引列诸侯在践土朝觐周天子。到了约定的日期,晋、宋、齐、郑、陈、蔡、邾、莒等国诸侯都来践土等候周王驾临。卫成公避居襄牛,曹共公被拘于五鹿,不能前来参加会盟。卫成公听说晋文公将纠合诸侯朝觐周王,并未邀请卫国参加,就对大夫宁俞说:“征会不及卫,晋怒未息也,寡人不可留卫矣。”宁俞就向卫成公建议说:“君徒出奔,谁纳君者?莫若让位于叔武,使元晅佐之,乞盟于践土。天若佑卫,叔武获盟,武之有国,犹君有之。武素孝友,岂忍代立?必当尽力谋复君位。”听罢这话,卫成公心里非常不情愿,到了现在也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就命大夫孙炎以国君之命致国于叔武,自己则出奔他国以息晋人之怒。卫成公想投奔楚国,宁俞认为不可以,成公不听,君臣就奔往楚国避难。到了楚界,楚国边地之人追而骂之,卫成公不得已,就改适陈国而去。

  搁下卫成公暂且不提,但说大夫孙炎来到了卫都楚丘,见过叔武并转达了成公的命令。叔武说道:“吾之守国,暂摄国事,见晋之时,当尽力乞求为兄复位。”大夫元晅知道卫成公生性多疑,对谁都信不过,就对叔武说道:“君性多疑,吾若不遣子相随,君必不信。”叔武采纳了这一建议。元晅为了取得卫成公的充分信任,就派自己的儿子元角随孙炎前往陈国权做人质。公子猯犬是一个卑劣小人,他找到大夫元晅,私下里对他说道:“君之不复,盖可知也。子何不将让国之事明告国人,拥立公子叔武为君,子相卫国,晋人必喜,子携晋威而临卫,是子与叔武共有卫国矣。”元晅听了猯犬的话,心里非常反感,当场就驳斥他说:“叔武不敢无兄,吾岂敢无君耶?践土之行,当力乞晋人为君复位。”猯犬在元晅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就悻悻而退,别做计较去了。

  到了约会的日期,诸侯俱会于践土,与盟者有宋成公王臣、齐昭公潘,都是晋国的旧好;郑文公捷,新服之国;鲁僖公申、陈穆公款、蔡庄公甲午,以前都是楚党,惧怕晋国讨伐,也来赴会;邾国和莒国都是小国,自不必说。周襄王驾幸践土,册封晋文公为诸侯盟主,合诸侯修盟会之政。叔武摄卫君之位,附于载书之末。其盟曰:“凡兹同盟,皆奖王室,毋相害也。有背盟者,明神殛之,殃及子孙,殒命绝祀。”自此,晋文公开始称霸诸侯。盟毕,晋侯欲以叔武见襄王,立为卫君以代成公。叔武坚辞不应,涕泗交流,乞求晋侯允许成公复位,元晅也叩头哀请,晋文公嘿然不悦。

  这猯犬本是一个卑鄙小人,他听罢元晅的铮铮之言,心中十分恐慌,害怕元晅将来泄露了他的言语,一旦卫成公复位,自己必将获罪于卫成公。他一不做,二不休,私自投奔到陈国,先行密报卫成公,反言元晅已立叔武为君,践土之行将求晋侯定其君位。卫成公果然被他的谎言所蛊惑,就问孙炎知道不知道这件事,孙炎回答说:“臣不知也。”他又问元晅的儿子元角,元角也说根本就没有这回事。猯犬复见卫成公,又偷偷地对成公说:“元晅设谋拒君,非一日矣。遣子相随,非忠也,将窥君之动静以为备也。”卫成公再次被他的谎言迷惑,就派人到践土秘密打探消息,见叔武果然入盟,名列在册,也不及打听别的事情,就匆匆回陈国报与成公。卫成公非常恼火,怨恨元晅背叛了自己,也不问青红皂白,一怒之下就杀掉了他的儿子元角。元角的从人慌忙逃回卫国,将元角被害之事报与元晅。元晅听说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后,心里悲痛至极,他仰天长叹,流着泪说:“君杀子,私怨也;守家国,大事也。以私怨而废大事,非臣所以报国大义也。”元晅忍下了内心的悲痛,继续建议叔武,让他致书晋侯,求其复成公国君之位。后人有诗叹曰:

  遣子相从为取信,昏君无道枉杀人。

  不以私怨废大义,元晅流芳到如今。

  晋文公接了卫国国书,启而视之,其书曰:“君侯不泯卫之社稷,请允复卫故君,卫之举国臣民,咸领高义,翘首以待,唯君及早图之,卫国之幸事也。”其时,陈国也派遣使者到晋国拜会晋文公,代卫成公向晋文公致以悔罪自新之意。晋文公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然后各发回书,听任卫成公归国复位,并晓谕驻扎于五鹿之地的边将郤步扬不得派兵拦截。这叔武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晋文公的恩准,急发车徒到陈国迎接卫成公归国复位,陈国穆公也遣人劝说卫成公及早复国。欲知卫国国事,且听下回分解。

《卫国风云》之第十六回 决冤狱 君臣对质

小说 2010-04-13 11:13:30

 

卫成公见国人来迎,喜不自禁,陈穆公也派人前来劝驾,他就想打点行囊,及早动身回国就位。就在这个时候,那个叫猯犬的人又出来说话了,他对卫成公说:“太叔为君已久,国人已经归附,邻国与之同盟。此番来迎,未可轻信也。”卫成公点了点头,迟疑地说:“寡人亦深虑之。”于是,他就先派宁俞到楚丘打探消息,然后再做定夺。宁俞奉命到了国都楚丘,正赶上叔武在朝中处理政务,见叔武设座于大殿的东侧,面向西方而坐,不敢南面就国君之位,心中暗暗感叹不已。叔武听说宁俞从陈国回来,就急忙降阶出迎,言谈举止非常恭敬。宁俞假装不解,故意问道:“太叔摄位而不御正,何以示观瞻耶?”叔武回答说:“正位乃吾兄所御,居其侧尚觉栗栗不安,吾岂敢望正位乎?”宁俞见叔武如此回答,更加感慨不已,不禁说道:“太叔之心,今日见矣。”就与叔武约定:六月辛未吉日,迎接成公入城。

  宁俞出朝采听国人言论,听到百官议论纷纷,有人说道:“故君复入,必把大臣分作守国与从行两派,行者有功,居者有罪,如何是好?”大家都担心成公回国后,自己会遭到贬黜或被治罪,人心惶惶,情绪不稳。宁俞就对百官和国人说:“奉君之命,传谕尔等,不论居守或是从行,尽皆有功无罪。”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和戒心,宁俞还当场与众人对天设誓,其誓曰:“行者卫主,居者守国,若内若外,各选其力。君臣和谐,共保社稷,倘有相欺,明神是殛。”鸣誓完毕,众人欣然而散。叔武又特意派大夫长牂专守城门,并对他吩咐说:“如有南人来,不论早晚,立即放入,不得迟误。”长牂唯唯而去。

  宁俞回到陈国禀明卫侯,他对卫成公说:“叔武真心奉迎,并无一丝歹意。”成公听罢,自是欣喜不已。无奈猯犬那小子谗毁在先,生怕归国后事情露馅,自己反而获取欺毁之罪,他又对卫成公说:“太叔与宁大夫订约,焉知不预作准备。不如先期而往,出其不意,入国必矣。”卫成公再一次听信了他的谗言,就采纳了他的建议,遂决定即时起驾,提前赶回国内。猯犬又心生一计,向成公表示自己愿做前驱,提前到达国内,好为成公除宫备难,卫成公又答应了他。宁俞见状,就急忙向成公奏道:“若即起驾,臣请先行,晓谕国人,以安民心。”卫成公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宁俞就奉命先期赶往卫国。   

  公元前632年6月,宁俞提前到了国门,大夫长牂知道他是卫侯的使者,就急忙把他放入城内。宁俞入城后刚转过身,那边猯犬已经到了楚丘。猯犬急急忙忙地对长牂说道:“卫侯就在后面。”长牂听到这话,就急整车从迎了过去,猯犬更不答别言,匆匆入城直奔宫中而去。为迎接成公复国,叔武亲督舆隶洒扫庭除,这时候正在庭院沐浴洗发,听说卫侯已经到了都城,且惊且喜,来不及挽髻,就用手握着头发,急忙跑出来迎接。那猯犬远远望见,就弯弓搭箭嗖的射来,一箭射中了叔武的心窝,这叔武应声倒下。宁俞见状,急忙过来救扶,可是哪里还来得及?可怜叔武为兄守国,又百般哀求晋侯,才使得卫成公得以归国复位,却被无端猜疑而白白殒命,呜呼哀哉,冤哉枉哉!大夫元晅听说叔武被成公的前驱射死,大吃了一惊,愤怒地骂道:“无道昏君,枉杀无辜,天理岂容?吾当诉与晋侯,看你座位可坐得稳?”他对着叔武的尸体,痛哭了一场,然后就疾奔晋国而去。

  卫成公到了卫都楚丘,长牂连忙迎了过去,向成公备述了叔武迎归之事。卫成公听了,脸上带有羞惭之色,感叹说道:“吾弟果无他意。”正打算入城,宁俞面带泪痕而来,告诉成公猯犬射杀叔武一事。卫成公急奔入朝,看见叔武两眼圆睁如生。成公就把叔武的头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用手抚摸着叔武的尸体,哭天抢地,涕泗交流,后悔莫及,说道:“夷叔,夷叔!我因尔归,尔因我死。”但见叔武的眼睛闪烁有光,两眼慢慢瞑合。宁俞气愤地对成公说:“不杀贼子,天理难容。”卫成公就急命拘拿奸人猯犬,这时猯犬正打算逃走,被宁俞派去的人擒拿归案。卫成公恨恨地骂道:“乱臣贼子,谤毁吾弟,擅杀无辜,岂能容汝?”猯犬还想抵赖狡辩,他对成公说道:“臣杀太叔,亦为君也。”卫成公喝令将猯犬斩首示众,又吩咐以国君之礼安葬叔武。当初,猯犬射杀了叔武的消息传开后,国人舆论一片哗然,等到卫成公斩杀了奸人猯犬,众人的情绪才开始安定下来。

  再说大夫元晅逃奔到晋国,见了晋文公,伏地大哭,向文公备述了成公疑忌叔武,故意派前驱射杀叔武之事。听得晋文公心头火起,愤怒地骂道:“无道昏君,不知恤民,死有余辜。”就想发兵攻打卫国,幸得狐偃竭力劝谏才没有发兵。这年10月,晋文公邀诸侯在晋国温地朝觐天子。到了约定的日期,成公自知有罪,心中忐忑不安,就不打算去了。宁俞劝谏道:“不往,益添罪过。晋讨必矣。”迫不得已,卫成公就前往温地拜见周王,大夫宁俞、针庄子和士荣随行。卫国君臣到了温邑之后,晋文公也不与卫成公相见,还派兵把他看押了起来。不过一日,周襄王驾到,各路诸侯冠裳佩玉,排列的整整齐齐,各献奇珍异物,拜谒天子。诸侯朝觐拜揖完毕,晋文公就将卫国叔武的冤情告诉了周襄王,并请求让王子虎与他同断本案,襄王答应了晋文公的请求。

  奉了周王之命,晋文公与王子虎同到公馆共同审理此案,两人分宾主坐下,就派人以王命召来卫侯。卫成公囚服而至,大夫元晅也同时来到。按照周礼的规定,君臣不便当面对质,晋文公就命针庄子代替卫成公与元晅对讼,士荣担任治狱之官质证其事,晋文公和王子虎在一边做旁听。卫成公立于屋外庑下,宁俞紧紧相随不离左右。元晅口若悬河,就将成公出奔、叔武摄政、元角屈死、射杀叔武等诸般事体备述一遍。针庄子回答说:“此皆缘于猯犬谗毁之言,并非全由成公所致。”元晅气愤地反问士荣说:“猯犬初与吾言,拥立叔武为君。吾若从之,君岂得复国?吾感于太叔一片爱兄之心,拒纳猯犬之言,不意反被奸人离间,倘若君无疑忌之心,谗言何由而入?吾遣子相从于君,乃为表明心迹,不意亦被昏君无辜杀害。”士荣立即反驳道:“汝携杀子之怨,非为太叔也。”元晅高声反驳道:“杀子私怨,守国大义,吾虽不肖,不敢以私怨而废大义。太叔求晋侯复故君之位,书稿乃出自吾手,吾若挟怨,岂肯如此?”士荣继续狡辩说:“太叔之死,非出君意,乃误遭猯犬之手。”元晅驳斥士荣说:“既知太叔无篡位之心,便知猯犬有谗毁之意,何不加罪,反允其为前驱?太叔之死,难言不知。”针庄子低头不发一语。士荣又反驳说:“太叔,卫臣也;卫侯,国君也。自古人臣被君枉杀者不计其数,君何罪耶?”

  元晅见士荣竭力为卫君狡辩,就冷冷地说道:“桀杀关龙逄,汤流放之;商纣杀比干,武王伐之。汤、武王俱为桀、纣之臣,尚可诛其君而吊其民。今卫君不过一方诸侯,上制于天王,下制于方伯,岂云无罪乎?”这元晅说的句句在理,士荣一时被驳得不置一词,过了一会儿,他又反驳道:“汝为卫臣,君入国,尔出奔,此为忠义乎?”元晅针锋相对,回答他说:“吾奉命与太叔守国,太叔尚且不免一死,君岂容吾耶?吾之出逃,实为太叔伸冤耳。”士荣和针庄子被元晅说得哑口无言。

  卫国君臣往复对质,终是元晅理长,卫君理屈。晋文公听得胸中火起,怒由心生,急忙喝教左右:“凡从卫君者,尽行诛戮,卫君交由周王决断。”王子虎急忙站起,阻止了晋文公,他说:“宁俞者,卫之贤人也,免罪;士荣断狱不明,当为首座;针庄子不发一言,自知理亏,从轻发落。”晋文公就依王子虎所言,判决士荣斩首示众,针庄子受刖足之刑,宁俞赦而不问,卫君姬郑则监押雒邑,听由天子发落。对狱之后,晋文公又对周襄王说道:“如此冤情,不诛卫郑,天理难容。乞命司寇行刑,以彰天罚。”襄王回答说:“周官设两造以讯平民,唯君臣无狱,父子无狱。”晋文公听罢,口头上唯唯诺诺,背地里又命令军士看守卫侯如初,还让元晅回国与群臣商议,听任他们别立贤君,以代卫君姬郑之位。

 

《卫国风云》之第十七回 脱死难 姬郑复国

小说 2010-04-13 11:06:58

 

 

温地诸侯朝觐周王及卫国君臣对狱之后,晋文公让元晅回国,择卫之贤者另立国君。这元晅领了晋侯之命,匆匆回到卫都楚丘,召集群臣且做商议。元晅欺骗大臣们说:“卫侯已定大辟之罪,今奉王命选立贤君。”诸位大臣共同推举一人,此人是叔武的弟弟,名适,字子瑕。子瑕为人忠诚仁义,性情淳厚。国人也可怜太叔死的冤屈,就推了他的弟弟子瑕继为国君。元晅对子瑕继任国君也很满意,就对众臣说道:“今立此人,正合兄终弟及之礼。”卫国诸臣就奉了子瑕即位,元晅为相国,司马瞒、孙炎、周歂、冶廑等一班文武大臣辅助,卫国内乱的局势初步稳定下来。

  再说这卫成公上了囚车,由晋将先蔑带兵押送,随周襄王一同赶往都城雒邑。当时,卫成公偶有微恙,晋文公就派医衍随行,并向医衍交代要他趁机鸩杀卫成公,以泄心中之愤。临行之时,又吩咐先蔑、医衍两人道:“小心在意,如不用心,必死无赦!”一行人到了周都雒邑,先蔑首先稽首拜见了周襄王,并向襄王致以晋侯之命,乞求周襄王把成公交付司寇审问行刑。襄王说:“置之大狱太重,舍诸公馆则嫌轻。”于是,就命人把成公囚在民房,再也不去理会。襄王本欲保全卫侯的性命,只是碍于晋侯正在气头上,又有先蔑跟随监押,恐怕拂了晋侯之意,才把他囚于别室,名义上虽为囚禁,实则是庇护了卫成公,保全了他的性命。卫大夫宁俞也紧紧跟随其君,寝处必偕,寸步不离,一应饮食,必亲自尝过之后,再进献于卫成公享用,对卫成公可谓忠心耿耿!

  这医衍领了文公之命,要他限期鸩杀卫侯,怎奈宁俞防守颇为严密,弄得医衍无从下手,先蔑又几次催促他动手下毒,急得医衍是团团直转,毫无办法。这天,先蔑又来催促,医衍不得已就将实情告诉了宁俞,他对宁俞说:“衍之此行,实为下毒。如不得手,必获其罪,衍之死期将至矣。子将为衍出脱死之计。”宁俞就附耳对他说道:“晋侯老矣,远于人谋,而近于鬼谋。子薄其鸩,假言鬼神,晋君必不罪汝,寡君当有薄礼以献。”医衍听罢宁俞的话,就含笑会意而去。

  两人计议已定,宁俞就借口奉了卫侯之命,向医衍索要药酒为成公治病,并偷偷贿赂了医衍一盒珠宝。医衍就把鸩毒连同药酒调在了药瓯里,用毒量却很小,为掩人耳目,还在药酒中杂以他药以乱其颜色。宁俞请求医衍让自己先尝尝,医衍假装不答应,把药酒强行灌进了卫成公口中。才灌下两三口,医衍突然张目狂叫,口吐鲜血,昏然仆倒,药瓯子也掉在地上摔烂了,调好的鸩毒也撒了一地。过了一会儿,医衍神智清醒了过来,就对人诈言说:“有神人以锤击瓯,言救卫侯。”卫成公也说看见了与医衍说的一模一样的事情。宁俞听罢,假装大怒,就与医衍厮打起来,还咋咋呼呼地说道:“若非神人相助,吾君几为汝害,吾与汝势不两立。”大呼小叫,故意散布医衍下毒的的信息。

  先蔑听到这个消息后,就飞奔过来劝解,他对宁俞说:“汝君既获神人保佑,后禄未艾,吾当回国禀明寡君。”一时间,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先蔑与医衍回到了晋国,向晋文公禀明了此事,晋侯也半信半疑,就没有追究他俩的责任。卫成公用药量极少,不几天身体就恢复了。自此以后,君臣两人的生活才算安定下来。

  鲁僖公原与卫国世相亲睦,听说卫成公进鸩不死,晋文公也不问罪责,就与大夫臧孙辰商议,想替卫成公求情,让晋文公释放卫侯回国。鲁僖公向大夫臧孙辰问道:“卫侯尚可复乎?”臧孙辰回答说:“可复。今晋侯于卫成公,不用刑而以私鸩毒之,又不诛杀医衍,是讳杀卫侯之名也。卫侯既然不死,其能老于周室乎?若有诸侯请之,晋侯必赦卫君,卫君复国,必益亲于鲁,诸侯孰不颂鲁之高义?”僖公听罢大喜,于是就决定替成公求情,让晋侯放过卫成公。他派使者持白璧十双到周室进献给了周襄王,乞求复卫成公之君位,周襄王答应了鲁僖公的请求,并让鲁国的使者向晋文公求情。鲁国使者又持白璧十双到晋国贿赂了晋文公,文公答应了他的请求,还派先蔑与鲁使者一起到京师雒邑,共同向周襄王求情。

  公元前630年秋,周襄王释放了卫成公,并让他回国复位。当时,元晅与诸大夫已拥立公子瑕为卫国国君,子瑕即位后,修城缮备,加紧巡防,对来往行人盘查得很严。卫成公害怕归国时,遭到元晅和公子瑕等人发兵相拒,就与宁俞密谋,看如何处理。宁俞向卫成公建议说:“闻得周歂和冶廑恃拥立子瑕有功,欲为上卿而不得,中怀怨望,君可许之上卿之位。臣素与孔达相善,孔达胸有经纶,又与周歂、冶廑两位亲厚。君命三人杀掉元晅,余人则不足虑矣。”卫成公听从了宁俞的意见,就秘密修书一封,致与孔达和周歂、冶廑三人,让他们三人见机行事。

  回国的路上,宁俞一路扬言:“卫侯虽蒙宽释,然无颜归国,将往楚国避难。”又暗暗派心腹之人取卫侯书信致与孔达,教他私结周歂、冶廑,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孔达得了成公书信,就与周冶二人秘密策划,准备伺机杀害元晅,迎接成公复国。这元晅每夜必亲自巡城,周、冶二人就各带家丁埋伏在暗处。这天晚上,元晅又去巡城,周冶二人见元晅走来,就一拥而上,冶廑先拿住元晅双手,元晅正待挣扎反抗,周歂急拔刀劈来,一刀将元晅的半个天灵盖砍了下去,元晅遭到突然袭击倒地而亡。埋伏在附近的家丁各携兵器登时而起,呼叫呐喊,一时大乱。巡城官兵见主将元晅死去,就四下奔窜逃命而去。

  周、冶二人又率家丁杀奔宫庭而来,一路上故意大呼小叫,高声喊道:“卫侯已引齐鲁之兵列于城下!告尔百姓,安居在家,勿得走动!”满城百姓听到这个消息,户户关门,家家闭户,在朝廷做官为宦的,也不知缘由,一个个也都袖手旁观。这时候,子瑕正在宫中与弟弟子仪饮酒,听说楚丘城内发生了兵变,子仪就拔剑在手,出宫探望消息,路上恰恰遇着周歂,也被一并杀迄。冶廑率人在宫中遍寻子瑕不着,乱乱哄哄闹了一夜,等到天明后,才知道子瑕已投井自尽了。周、冶二人将卫侯手书张贴在朝堂上,然后大集百官,迎接卫成公入城复位。后人有诗叹曰:

  叔武守国死含冤,又逼子瑕向黄泉。

  宫廷自古寡亲情,千秋枉说宁子贤。

  卫成公复位后,择日祭享太庙,祷告祖宗,祈求祖宗的在天之灵保佑自己君位稳固,社稷平安。依照先前的约定,授予周歂、冶廑二人上卿之职,又令他们陪祭于太庙。祭祀太庙的那天,周歂起了个大五更,早早就起来驱车先行,刚刚赶到太庙门口,忽然目睛反视,高声狂呼:“周歂奸贼小人,吾乃大夫元晅也。吾父子忠心为国,俱被汝辈戕害。吾含冤九泉,汝辈盛服陪祭,今日吾拿你去见太叔与子瑕去。”刚刚说完,就九窍流血,僵死在车中,人们纷纷传言是元晅前来索命。冶廑随后赶到太庙,见周歂死的蹊跷,就急急脱去了卿服,假言中寒,急忙返回家中,后来忧郁成疾,一病不起,月余而亡。这两位不忠不孝之徒终未得善终。

  宁俞因护驾有功,卫成公欲拜他为上卿,宁俞再三推辞,将上卿之位让与了大夫孔达,宁俞屈居亚卿之位,二人共同辅佐成王。孔达又替卫成公出谋划策,将元晅、子瑕两人之死,一概推到周歂、冶廑二人头上,而后遣使具表前往晋国答谢晋侯。晋文公看了了卫国的答谢信,嘿然不悦,搁过一边,置之不理。经历了三年之久内忧外患的卫国,自此稍得安宁。

《卫国风云》之第十八回 居柳下 授辞却敌

小说 2010-04-13 11:04:56

 

  柳下惠,鲁国宫室后裔,春秋时期鲁国人,姓展名获字子禽。柳下惠曾鲁国为官,他居官清正,执法严谨,不合时宜,屡屡遭到罢黜。后来,柳下惠就干脆辞去官职,隐遁于柳下邑,做了鲁国的逸民。柳下邑在鲁国的西北部,即今之河南濮阳县柳屯镇,是柳下惠的食邑,惠是他的谥号,所以人们称他为柳下惠。鲁孝公有一子字子展,子展有一个孙子叫展无骇,官拜鲁国司空,他就是柳下惠的父亲。当时诸侯以字为谥,公元前715年,展无骇去世,鲁隐公便以其祖父子展的字为姓,赐予子禽家族为展氏,这就是展姓和柳姓都尊柳下惠为其始祖的缘由。

  柳下惠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他曾做过鲁国士师,这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事务的小官。当时,鲁国公室势力衰弱,朝政把持在大夫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因此就接连三地遭到罢黜,仕途上很不得志。柳下惠仕途蹭蹬,但他的道德和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到本国任职,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人问他为什么拒绝到别国任职,他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屡遭黜免,就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到哪里都难免遭到罢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国也照样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又何必离开自己的国家呢?他始终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不媚俗,不同流合污,甘守清贫,一直没有离开自己的祖国。

  齐国的国君曾派人向鲁庄公索要鲁国的传世之宝岑鼎。鲁庄公当然舍不得,但又害怕得罪强横无礼的齐国,就打算用一个假鼎蒙混过关。齐国人料到他们会来这一手,就对他们说:“我们不相信你们,只相信以真诚正直闻名天下的柳下惠。如果他说这个鼎是真的,我们才放心。”鲁庄公只好派人请求柳下惠,让他帮着鲁国说谎。柳下惠拒绝了,他对来人说:“信誉是我唯一的珍宝,我如果说了假话,这无异于自毁珍宝。以毁坏我的珍宝为代价来保住你的珍宝,这样的事我怎么能干?”使者回去禀报了鲁庄公,庄公很无奈,只好把真鼎送给了齐国。

 柳下惠直道事人。柳下惠曾直言不讳地批评过臧文仲祭祀海鸟的行为。一只名为“爰居”的海鸟停留在了鲁国都城东门外,臧文仲命令居住在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柳下惠说,臧氏治国简直是胡来。祭祀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制度,制度是治理国家成功的基础,所以要谨慎地制定关于祭祀的典章制度,这些制度要依据圣王的祭祀原则而定。圣王只祭祀对人民和国家有功的人和事物,自古以来,只有柱、后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鲧、禹……直到周文王、周武王这些人物,才有资格受到后人的祭祀;此外土地、五谷和山川的神,先哲和有美德的人,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五行,九州的名山、江河和沼泽,也应该加以祭祀。而海鸟“爰居”飞到鲁国,还不知道它为什么飞过来,也不见得它对人民有什么功德,就让国人去祭祀它,实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行动。柳下惠猜测海鸟是为躲避灾难而来,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猜测是对的。这不但说明了柳下惠为官正直,也说明了他对圣王礼制非常熟悉,这也是他受儒家学派崇敬的主要原因。

  公元前634年夏,齐孝公乘鲁国发生灾荒之际,率车徒200乘悍然出兵侵犯鲁国北鄙。当时齐强鲁弱,鲁国群臣主张发兵北上,武装抵抗齐国的侵略,但藏文仲不同意,他主张以外交辞令解决两国的争端。鲁僖公采用了藏文仲的主张,就派他请柳下惠出使齐军。当时,柳下惠已经归隐柳下,臧文仲问柳下惠如何措辞,才能应对齐国使齐军撤兵。柳下惠说,大国应该做好小国的榜样,小国应该尊重大国,这样才能防止祸乱;现在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触怒了齐国,这无异于自取其祸,怎么措辞都是没有用的。柳下惠这样说,就等于对臧氏执政的鲁国政权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臧文仲又请柳下惠出使齐营,柳下惠以身体有病为由推辞了。

  授词却敌。柳下惠有一个从弟叫展喜,在鲁国做大夫,善于辞令,鲁僖公就派他出使齐营,游说齐孝公退兵。展喜接受了任务,就到柳下向柳下惠讨教,柳下惠就如此这般对展喜授以密计,最后又对他说道:“齐师伐我,欲复昭公、桓公之伯业也。夫图伯莫若尊王,若以先王之命责之,何患无辞?”展喜心领神会,回到朝廷后对鲁僖公说:“臣已有却敌之法也。”于是,他就带领从人出使齐营犒劳齐军。齐孝公查收了鲁国的犒军之礼,向展喜问道:“齐军压境,鲁人惧乎?”展喜笑了笑,回答说:“小人则惧之,君子则无畏!”孝公很不理解,就急忙问他为什么,展喜回答说:“凭先王之命。初,鲁之始君周公和齐之始君共佐周成王。成王赐以盟书,约以齐鲁修睦敦好,世世代代毋相害也。今盟约藏于内府,载于史书,新君即位则盟誓不忘。今君新即君位,奈何忘之?”接着他又把如何恢复桓公霸业的道理对齐孝公讲了一通。齐孝公自知理亏,无言可对,于是就传令齐师克日撤兵。其实,此时卫成公正率领兵马攻打齐国的西部边地,齐孝公不得不从鲁国撤军自保。

 柳下惠坐怀不乱。一次,柳下惠出远门,晚上住在了城外,当时天气严寒,夜半有一位女子前来投宿,柳下惠怕把她冻死,就让她坐在自己的怀中,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她冰凉的躯体,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两人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这就是后世流传的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居的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家的房子被摧毁,妇人就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男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隔着窗户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我和你都还年轻,我不能让你进来。”妇人说:“你为何不能像柳下惠那样,用身体来温暖入门避寒的女子呢?”这位男子回答说:“柳下惠可以开门,但我不能开门。我要用我的‘不开门’,来学习正人君子柳下惠。”这位男子害怕发生越轨失礼之事,就始终没有开门让那位女子进来。

  柳下惠隐居柳下后,招收生徒,传授文化和礼仪,深受乡人爱戴。柳下惠死后,他的门人弟子要为他议谥号、做诔文。他的妻子对柳下惠的弟子们说:“将作诔文颂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于是,她就奋笔疾书,挥笔题字,亲自为柳下惠做了一篇诔文,诔文说:“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遇难三黜,终不弊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鬼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这篇诔文对柳下惠的生平事迹叙述全面,评价中肯,通篇不能篡改一字,时人称道这篇诔文写得好。

  柳下惠死后,葬在汶水之阳,他的坟墓历来受到世人的重视和保护。秦国攻伐齐国时,路过柳下惠墓地,秦军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死无赦。”清朝末年,泰安知县毛蜀云曾三次下令整修柳下惠墓,在墓的四周立了界石,为防汶水冲蚀,东南垒石坝三十丈加以保护,在墓的南、西、北三面各筑土堤,还种植了杨柳千株。此后,柳下惠墓地,碧玉千树,青丝万条,风景异常秀美。

  大学问家孔子给了柳下惠很高的评价:“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意思是说,伯夷、叔齐宁肯饿死也不食周粟,保持了自己的气节,而柳下惠为了坚持做人的原则,降低自己的理想,牺牲自己,这虽然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是他做到了言行举止合乎道德规范。孔子还把把臧文仲罢黜柳下惠的行为,谴责为臧氏执政的“三不仁”事件之一。

 孟子对柳下惠也非常推崇,他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后人又将柳下惠誉为“和圣”。孟子认为他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也不忧愁,与乡下百姓和睦相处,并感到很愉快;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能使心胸狭隘的人变得宽容大度,刻薄寡恩的人会变得诚实厚道。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

 

《卫国风云》之第十九回 避狄祸 迁都帝丘

小说 2010-04-13 11:00:51

 

 

 公元前629年冬,居于卫国西北部的狄国,趁着卫成公复国立足未稳之机,发兵侵犯卫国,将卫国都城楚丘团团围住,并打算伺机攻取楚丘。此时的卫国历经了三年的内忧外患,楚丘的外郭和内城已经残破不堪,不足以抵挡敌人的猛烈进攻。幸得卫国朝野上下齐心协力,奋勇抵抗,楚丘城池才没有被狄兵攻破。后来又得到了晋国的出兵救援,狄人才在村野劫掠一番后扬长而去。

  经历了狄人屡次的骚扰和进攻,卫成公就打算迁都,经过一番勘察和研究,卫成公决定把国都从楚丘迁往帝丘。帝丘,在今之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部,原为颛顼帝的旧都,后来昆吾氏居在此地铸造了九鼎,被历朝奉为传国之器,夏后帝相又在此建都。那儿地势高亢,土质肥沃,文化发达,交通便利,是一个理想的建都位置。考察完毕,卫成公便令卜师占卜,卜曰三百年。意思就是如果在此建都,卫国国运将会往后延续三百年之久。卫成公喜出望外,于是就向文武大臣和国人下令,择日将国都迁往帝丘,当时是公元前629年12月。自卫成公迁都帝丘到卫元君被秦军掳往野王,卫国在此作国都长达388年。

  公元前628年,狄国内部发生了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4月,卫成公抓住狄国内乱的有利时机,发兵攻打狄国,以洗雪去冬狄人围攻都城楚丘的耻辱。狄人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被卫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不得不向卫国遣使求和,卫国同意狄人讲和,卫成公下令撤军。这年秋天,卫成公派人到狄国与狄人歃血为盟,相约卫狄两国各守疆域,互不侵犯。同年12月,晋文公重耳病死,晋人墨服安葬了文公,拥立世子驩即位,是为晋襄公。

  公元前627年,渐渐兴起的秦国发兵攻打郑国。时郑国商人弦高贩牛走到了卫国的黎阳津,即黄河黎阳渡口,他听到秦人伐郑的消息后,一面派人急告郑国速做防御准备,一面打点犒军之礼,迎着秦师走了过去。来到滑国延津地界时,恰好遇到了秦军的前哨,就诈称奉了郑君之命前来犒劳秦军。秦军不知就里,以为郑国已经有了防备,就放弃了攻打郑国的计划,遂大起三军连夜攻破了滑国都城。滑君出奔狄国,秦军在滑城大肆劫掠,掳掠了大批子女布帛后撤师回国。途中,在崤山遭遇了晋军的伏击,秦军全军覆没,崤山山谷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秦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悉被晋军俘获。滑国被秦人残破,其君不能复国,秦兵撤去后,滑国土地全部并入卫国,卫成公白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公元前626年,诸侯纷纷到晋国朝拜晋文公,唯独卫成公没有前往朝拜,还派大夫孔达率师攻打晋国的盟友郑国,并攻取了被郑国侵占的绵邑、訾邑及匡邑之地。当时晋襄公尚在孝中,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气愤,就到宗庙里祭告了文公之灵,然后就传令出兵讨伐卫国。大军开到了晋国南阳之地,即今之河南济源、焦作一带,将军先且苴劝谏晋襄公说:“请先禀周王,若奉王命,乃谓师出有名,臣可率师伐之也。”晋襄公听从了先且苴的建议,就在温地朝觐了周襄王,实际是勒令周王到温地与晋襄公相见,周襄王无可奈何,只得点头应允。于是,晋襄公就命令大将先且苴、胥臣率兵伐卫。晋人偷偷渡过黄河,大军侵入卫地;5月1日,晋兵将卫国北部重镇戚邑团团包围;6月8日,晋军一举攻占了戚邑,俘获了卫大夫孙炎。戚邑是卫大夫孙炎昭子的封邑,位于都城帝丘东北部,是当时卫国的第二大城邑。

  戚邑被晋兵攻占,举国震惊,人心惶惶。卫成公遣使向陈国求救,陈共公接到卫国的求援信,对卫国使者说:“卫驱兵伐晋,我从间讲和。”卫使回国后向卫成公做了汇报,成公就命令上卿孔达率师攻打驻在戚邑的晋军。陈共公替卫国向晋国求和,晋襄公不置可否。这年秋天,鲁大夫公孙敖与晋襄公会盟于戚邑,卫晋两国划定了疆界,将卫国的戚邑划归晋国管理。当时的戚邑西濒黄河,据中国之要枢,不单是卫国的战略要地,也是晋、郑、吴、楚、齐、鲁等国的交通孔道。此次会盟开启了戚邑会盟的先河。

  次年6月,鲁大夫公孙敖与宋公、陈侯、郑伯、晋士谷会于郑地垂陇,诸侯共同调停晋国讨伐卫国的事宜。为了替卫国求和于晋国,陈共公还拘执了卫上卿孔达,交给晋国问罪以取悦于晋侯。至此,往昔的泱泱大国已沦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卫国与晋国达成了丧权辱国的可耻约定,为成公出谋划策、鞍前马后效劳的卫上卿孔达,也成了任人摆布的牺牲品,卫侯姬郑成了一条可怜巴巴、摇尾乞怜、满街乞讨的癞皮狗。

  公元前624年正月,鲁国大夫叔孙得臣会同晋、宋、卫、郑、陈六国兵马讨伐沈国,卫成公亲自率兵随同前往。沈国位于今河南省平舆县境,被讨伐的理由是背盟中原而朝贡于楚国。沈国是周文王的儿子聃季载的封国,聃季载是周武王的弟弟,排行第十,时人谓之聃叔。大兵压境,沈国军队不堪一击,即刻溃败,百姓四处逃散,诸侯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我们那位丧权辱国的卫成公此刻就在军旅,为了表达他对陈国的无限感激之情,便趁机拜会了陈共公,同时央求陈侯向晋国求情,允许卫国参加诸侯会盟。

  孔达被陈共公拘执献给晋国后,晋襄公发觉孔达是一位贤达人士,就没有难为他。第二年春天,把他放回了卫国,让他继续为卫国效力。孔达回国后,劝谏卫成公到晋国朝拜晋侯,处理好卫国与晋国的关系。卫成公接受了孔达的建议,公元前623年夏天,卫成公前往晋国拜会了晋襄公,向他表达了感谢之情,当然也带去了不少珠宝财物。同年秋天,卫成公派大夫宁俞出访鲁国,鲁文公设宴招待宁俞,并让宫中乐人向他吟诵了《湛露》和《彤弓》。《湛露》是周王宴请诸侯时才演唱的歌曲;《彤弓》是周王室对有功诸侯赏赐彤弓和彤矢时才表演的节目。鲁文公的这种行为不合乎当时周朝规定的礼仪,是一种不符合诸侯身份的僭越行为,宁俞因此闷闷不乐,沉默不语。

  公元前622年,晋大夫阳处父奉命访问了卫国。次年,晋襄公死去,国人拥立他的儿子继位,是为晋灵公。晋灵公当时年幼,还不能当政摄国处理政务,晋国就由正卿赵盾摄国当政。公元前620年8月,晋国邀鲁文公、齐昭公、宋成公、卫成公、郑穆公、曹共公、许男在扈地会盟。盟会由晋国正卿赵盾主持,盟会的议题是商讨拥立幼主晋灵公的事情。盟会开始前,晋大夫郤缺向主持晋国国政的赵盾建议说:“昔卫不睦,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当奉还之。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非威非怀,何以示德?无德,何以主盟?汝为正卿,当思虑之。”意思是说既然晋卫两国已经和好,晋国就应该把原来侵占卫国的土地交还卫国。赵盾采纳了郤缺的建议,第二年春天,晋国就派大夫解杨将晋国侵占卫国的戚邑、匡邑还给了卫国,同时还把原先取于卫国赐给公婿池的封地,从申地到虎牢之间的地域,也一并交还给了卫国,这是卫成公复国以来疆土最大的时期。

 

 

 

《卫国风云》之第二十回 互攻伐 战乱频仍

小说 2010-04-13 10:58:39

 

 楚世子商臣绞杀了他的父亲楚成王篡位自立,是为楚穆王。穆王即位后,对外积极扩张势力,意欲争霸中原。公元前618年3月,楚国兵发两路进攻中原。一路使斗越椒为将,蒍贾副之,率车徒三百乘攻打郑国;又别遣息国公子朱为将,公子茯副之,率车三百乘攻打陈国。郑国受到楚军的攻袭,一面派兵抵挡楚军的进攻,一面向盟主晋国告急。晋国正卿赵盾接到郑国告急信,就急忙邀会鲁国襄仲、宋国华耦、卫国孔达及许国大夫等率军救援郑国,诸侯军队尚未开进郑国境内,就听说郑、陈两国已与楚人讲和,齐、鲁两国当即就建议晋将赵盾讨伐郑、陈两国。赵盾对他们说:“我不能驰救,乃致两国降楚,彼何罪焉?”遂不听二人的劝告,传令军队罢兵而归,各国军队也撤军返国。

  公元前616年10月,瞍瞒国君侨如率兵侵入齐国,随后又移兵攻击鲁国。侨如身材魁梧,身高丈五,力举千斤,铜头铁额,瓦砾不能伤之。鲁文公派大夫叔孙得臣和富父终甥率师抵抗,两国军队交战于卫国的咸地。咸,位于卫国都城帝丘的东南部,今之河南省濮阳县咸城。时值隆冬,冻雾弥漫,天将雨雪。得臣和终甥两人商议后,决定用计战胜狄国军队,就命令军士在交通要道深掘了几个陷坑,坑上覆以草蓐,草上面盖有浮土。夜里,天降大雪,地面平整如初,让人难辨虚实。得臣带兵埋伏在深坑周围,让富父终甥挑战侨如,战了没几个回合,富父终甥就诈败而逃,诱使侨如来追。侨如果然中计,驱兵过来追赶,连人带马陷进了事先挖好的深坑。叔孙得臣一声令下,顿时伏兵四起,杀散了狄兵,终甥回过身来用长戈刺进了侨如的喉咙,将瞍瞒首领侨如杀死。此后,鲁、卫、齐三国合兵讨伐并消灭了狄国,唯余赤狄一支活动于晋国潞城一带,后来也被晋卫联军消灭,狄患消除后,中原北部才得到了安宁。

  公元前614年冬,鲁文公出访晋国,途中经过卫国的沓地。卫成公听说后,就急忙赶往沓地与鲁侯晤面。晋国对卫国一直耿耿于怀,卫成公便请鲁文公向晋国求情,表示愿与晋国谋求睦邻友好关系,假如晋侯允许的话,卫国将派使者去晋国求和通好。就在这个时侯,狄之余烬乘卫成公与鲁文公会晤之际,再次发兵侵扰卫国,在卫人的坚强抵抗下,狄人不胜而撤。鲁文公到了晋国,将卫侯之意转告了赵盾赵宣子,赵盾允许卫国与晋国和好。次年6月,为了庆贺卫国和郑国的归附,晋国邀请鲁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曹伯、许男相会于宋国新城,八国首脑歃血为盟。公元前612年冬,晋赵盾打算重振晋国的盟主之威,就以晋侯的名义邀请宋、卫等八国诸侯到扈地会盟,以寻新城之盟,并商议讨伐齐国的事。

  当时齐昭公潘正在患病,没等到扈地会盟的日期就死掉了,世子舍袭了齐国君位。公子商人素有篡位之心,齐昭公执政时就蠢蠢欲动,无奈昭公待之甚为宽厚,此念才慢慢中沮,没有举行叛乱活动,单等着昭公死后再举大事。不料,昭公在执政末年,从卫国召回了公子元任以国事。公子元是少卫姬的儿子,在国内和诸侯中素有贤孝的名声,威望很高。世子舍即位后,商人就命死士在齐昭公的丧幕中刺死了世子舍。公子元年龄比公子商人大,世子舍被杀,按序该由公子元继位。商人就假惺惺地对公子元说:“吾此举为兄故也。”公子元闻言大惊失色,对商人说道:“吾知汝求之久矣。吾能事汝,汝岂甘事吾耶?容吾为齐国一匹夫足矣。”这商人也不加推辞,就即了齐国君位,是为齐懿公。四年后,国人攻杀了齐懿公,拥立公子元为君,是为齐惠公,这是后话。

  扈地会盟后,晋侯就会同宋公、卫侯、蔡侯、陈侯、郑伯、许男、曹伯八国诸侯率师讨伐齐国。齐国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派人携带珠宝玉器厚赂了晋侯和正卿赵盾,对讨伐齐国的其他诸侯也各有所赂。接受了齐国的贿赂,赵盾就传令停止讨伐齐国,稍后又下令各国军队撤师回国,诸侯之师不克而还。自此以后,盟主晋国的行径开始遭到诸侯的质疑。

  宋昭公杵臼曾一度疏远公族,不拜见祖母襄公夫人,不信任六卿,怠于玩乐,不修内政,国人不附,引起了宋国内乱。宋襄公死后,夫人王姬难耐寂寞,时常想红杏出墙。公子鲍美而艳,夫人欲通之而不得,就许以国位而引诱公子鲍,公子鲍默许了。王姬就决计除掉昭公,另立公子鲍为宋国国君。宋昭公对此事也有所察觉,公元前611年11月,昭公随身携带了大量珠玉宝器,以出城狩猎为名,准备奔逃他国避难。王姬就指使司马华耦在孟渚之薮攻袭了宋昭公。昭公就把所带的宝物赐与了左右随从,让他们各自逃命,大夫荡意诸拒不逃走,也与宋昭公一同死难。公子鲍是昭公的弟弟,他不但相貌俊美,还礼贤下士,体恤民情,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威望。宋昭公被杀后,在夫人王姬的主持下,国人立公子鲍为国君,是为宋文公。

  为了制止随意处死国君的行为,维护诸侯国国内的治安秩序,公元前610年春,在盟主晋国的倡导下,晋荀林父、卫孔达、陈公孙宁和郑石楚兴师伐宋,讨问宋国的弑君之罪。听说四国军队前来讨伐,宋文公就遣使向晋国主将求和,并对伐宋的他国军队也厚加犒赏。荀林父收了犒军之礼,见宋国已立新君,就答应了宋国的讲和请求,遂传令伐宋军队揠旗息鼓罢兵归国。这场由晋人发起的伐宋战争就这样不战而终。

  公元前608年,楚国举兵讨伐陈国,随后又移兵侵入宋地。为解攻伐陈国和宋国的楚兵,晋赵盾率师讨伐楚之盟友郑国,并传檄卫侯、宋公、陈侯、曹伯率兵在郑地棐林与晋军会师。楚国听到诸侯攻打郑国的消息,就派大将蒍贾率兵驰援盟友郑国。楚军与晋军交战于郑地北林,晋国战败,晋将解扬被楚军俘虏,诸侯军队被迫撤退,晋国羽翼下的陈国也沦为楚国的附庸。同年冬天,晋、宋联军再次攻伐郑国,以雪北林战役失败的耻辱,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公元前607年2月,郑国受命于楚国出兵伐宋,宋大夫华元率师抵抗郑军。宋军与郑公子归生战于大棘,此役宋师败绩,宋军主将华元被俘。后来,宋国用战车百乘、文马四百匹才将华元赎回。这年夏天,晋国再次纠合宋、卫、陈三国出兵讨伐郑国,以雪宋国大棘战败之恨。楚国闻讯,就派斗越椒率兵驰援郑国,晋师撤退,其他三国兵马也相继返回本国。这一年,晋灵公被杀,公子黑臀即位,是为晋成公,史官书曰:“晋赵盾弑其君。”

  公元前606年春,楚庄王率兵攻打陆浑之戎,随后大军浩浩荡荡开往洛水,观兵于周室王畿郊野,并向周王提出了观瞻传国之器九鼎的无理要求。周定王派王孙满犒劳楚军,并对楚庄王的无礼行径给予了严词斥责,楚庄王撤师回国,这就是问鼎中原的来历。同年春,晋侯率师伐郑,讨伐郑国背晋附楚之罪,晋人攻占了郑国的郔地,郑穆公向晋侯求和再次背楚附晋。这年6月,楚庄王率师讨伐郑国,郑穆公被迫与楚国订立了城下之盟。面对楚国的无礼和战略扩张,周王室和中原诸侯盟主晋国却不能给予有效的制裁,一系列的事实表明,晋国的霸主地位正在逐渐失去,楚国的势力在渐渐增长,诸侯的势力格局不断发生着变化。

  公元前604年,郑灵公初立,遂背楚而依附于晋国。楚庄王闻讯大怒,同年冬,楚国发兵攻伐陈国和郑国,陈国被迫与楚国通好讲和,晋荀林父驰兵救援郑国。公元前603年春,晋赵盾与卫大夫孙免率兵侵伐陈国,讨问其背晋附楚之罪。公元前602年春,卫成公派大夫孙良夫访问鲁国,为晋鲁两国求成讲和,鲁侯也表示愿意与晋国和好,谋求与诸侯间的睦邻友好关系。

  这年秋天,黄河决堤于宿胥口,滔滔河水肆意泛滥,卫国成为一片泽国。这是史书上记载的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改道后的黄河流经卫国戚邑西鄙,从今之河北大名和山东馆陶之间向东北流去,至沧州又折而东行,于今之河北省黄骅市境内注入渤海。同年冬天,卫成公与晋侯、宋公、郑伯、曹伯会盟于晋地黑壤,鲁宣公因齐人伐莱不能来参加会盟,就派人用金玉宝物厚赂了晋侯,晋侯免于对宋国的讨伐,晋国的气度可窥一斑。

  公元前600年9月,卫成公与晋侯、宋公、郑伯、曹伯会盟于郑国扈地,商议讨伐陈国的问题。其时陈国叛晋附楚,不来参加中原会盟,晋国荀林父就邀合诸侯之兵意欲讨伐陈国。辛酉日,晋成公黑臀死于郑国扈地,晋师遂返回国内为晋成公发丧。同年冬十月癸酉日,卫成公姬郑病死,卫师也返回国内,诸侯之兵不战而散。卫人立成公的儿子姬速为君,是为卫穆公,这是卫国的第22任国君。

 

《卫国风云》之第二十一回 赴国难 舍我其谁

小说 2010-04-13 10:56:2

 

 齐懿公骄奢淫逸,禀性贪横,争人之田,夺人之妻,国人一向不附,弑君篡位不到四年便被属下杀掉,国人就拥立齐国著名贤人公子元为君,是为齐惠公。这公子元是卫国公主长卫姬的儿子,齐惠公立十年而卒。公元前599年夏天,他的儿子无野即位,是为齐顷公。齐惠公时,崔杼以弱冠之年有宠于惠公,为齐国正卿,在朝中秉国当政。惠公死后,大夫高固、国佐害怕遭到崔杼的逼迫,两家就合力驱逐了他,崔杼出奔卫国避难。后来,又被召回齐国任职,在齐国执政二十多年。灵公在位时,崔杼曾率师讨伐郑、秦、鲁、莒等国,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灵公死后,国人迎立公子姜光即位,是为齐庄公;齐庄公无道,引诱崔杼之妻而通之,崔杼怒而杀之,拥立公子杵臼为君,是为齐景公。崔杼虽为齐国立过大功,但他骄横异常,在朝中大肆杀戮,造成了齐国政局的动荡不安。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多次发动不义战争,相互攻伐杀戮。公元前599年6月,在盟主晋国的邀请下,卫上卿孔达率军随同晋、宋、曹国的军队攻伐郑国,再次讨伐郑国的叛晋附楚之罪,郑人向晋国遣使求和,表示永远向晋国纳贡和好云云。晋侯再次依允,晋兵和诸侯之师撤回本国。楚国闻得郑国又与晋国订立了城下之盟,再度出兵伐郑,夹在晋楚两大国之间的郑国非常无奈,郑人又不得不向楚人订盟求和,楚兵退去。

  公元前597年冬,在晋卿原縠的主持下,卫大夫孔达、宋大夫华椒与曹人在卫地清丘会盟,再次谋划讨伐倒向楚国的郑国。四国盟约“恤病伐二”,意思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盟约,团结起来抚恤有灾难的国家,共同讨伐那些怀有二心敢于背叛盟约的诸侯。其时陈国附楚而不来会盟,是年冬,宋人出兵伐之。卫上卿孔达说:“先君与陈侯有旧约,今陈国有难,卫人势必相救。因之而招致大国讨伐,我愿死之。”卫国就率先背叛了盟约倒向陈国,为缓解陈国正面作战的压力,卫上卿孔达率军出境从背后攻击宋兵。清丘盟约如同一页废纸,对诸侯没有丝毫的约束力。

  孔达的举动激怒了晋人。公元前595年冬季,晋国以卫国违背清丘之约为由派兵讨伐卫国,晋景公派使者对卫穆公说:“罪无所归,将加师焉。”意思就是如果不交出背叛晋国的罪魁祸首,晋国就要出兵讨伐了。听到晋国的恐吓,卫国人惶惶不安,穆公也一筹莫展,杀了孔达谢罪晋国,则于心不忍,良心不安,不杀孔达又将有兵祸临头,愁得卫穆公长吁短叹,寝食不安。这孔达倒很大度,他主动对卫穆公说:“苟利社稷,请以我悦晋。我主卫政,罪皆由我,大国讨伐,推罪何人?我则死之。”第二年春天,见卫国君臣无计可施,卫大夫孔达自缢而亡,以身殉国。卫穆公以孔达之死取悦了晋国,同时又布告于诸侯说:“寡君有不令之臣孔达,擅自背盟而获罪于诸侯,今逆臣已服罪被诛,特此告知诸侯,以谢罪于天下。”晋人听说卫国诛杀了大夫孔达,就罢兵西归返回国内,卫国免受了一场征伐之苦。孔达对卫国有积世之功,卫穆公哀怜他蒙冤而死,就将公室女儿嫁给了孔达的儿子,并让他的儿子袭了他的爵位,以此抚慰孔达的在天之灵。后人赋诗叹孔达曰:

  一生忠贞佐卫侯,安邦定国出良谋。

  大难来时投缳去,周冶亦应叹不休。

  公元前594年6月,晋景公任命大夫荀林父为将,出兵攻灭了潞国。潞国是赤狄的一支,先与黎国为邻,潞君驱逐黎君而占有了黎国的地盘,由是赤狄更加强盛。当时潞国国君名婴儿,娶了晋景公的妹妹伯姬为妻。婴儿禀性懦弱,而国相酆舒却很强横,潞国国事由他专权。酆舒想与晋国绝交,就威逼婴儿缢死了夫人伯姬,还伤及了婴儿的眼睛。潞君忍无可忍,就密报晋景公发兵讨伐酆舒。酆舒闻讯,就率兵与晋兵相拒于曲梁,后来抵不过晋军,战败后逃奔卫国避难。其时卫穆公方与晋国和睦相处,就用槛车囚了酆舒载往晋国,荀林父就命人把他绑缚到绛都杀掉了。晋国从此占领了潞国的地盘,潞君婴儿见痛失国土,羞愧难当,也自刎身亡。这一年,鲁国废除了井田制,实行初税亩,按田地多少纳税。公元前593年春,晋景公又派大夫士会率师攻灭了甲氏、留吁和铎辰三支狄人,赤狄的全部国土悉归晋有。

  且说这晋景公灭了赤狄,为了表彰功臣士会,就赐姓范氏,是为范姓之始。遂后景公就重用范士会,并委以中军元帅并加太傅之职。范士会兢兢业业,辅佐景公处理政务,他废除了缉盗科条,教化民众劝民为善,于是奸民们纷纷离晋奔秦,晋国大治。景公又复生图霸诸侯之意,就与谋臣伯宗计议。伯宗说道:“先君文公,城濮败楚,始盟践土,列国景从。襄公之世,犹盟新城,诸侯未敢有贰耶。自晋绝秦欢,齐宋弑君,我不能讨伐,诸侯遂纷纷叛晋而附楚焉。及至救郑无功,援宋不果,复失二国,霸业堕矣。现今我之盟国只有卫、曹,聊聊数国而已。夫山东诸侯,齐、鲁乃大国也,天下所望。公若复图霸业,莫如遣使行聘二国,以结旧好,伺楚人有难,邀诸侯出兵伐之,霸业成矣。”晋景公听罢,觉得伯宗说的很有道理,就欣然从之。公元前592年,晋景公就派遣大夫郤克,携带厚礼重币出使齐鲁两国,在诸侯间展开了外交攻势。

  却说那鲁国宣公,自齐惠公即位以来,谨慎奉事齐国,往来朝聘,俱有定例。至齐顷公无野嗣位,犹循旧矩,不曾毁规缺礼。郤克奉晋侯之命先到了鲁国,奉上聘礼后,向宣公备述了景公欲修旧好之意。宣公也以礼接待了晋使郤克,欣然答应了晋景公请求。诸事完毕,郤克就想辞别鲁国出访齐国,其时鲁国也到了应该朝聘齐国的日期,鲁宣公就让上卿季孙行父与郤克结伴前往齐国。二人一起来到了齐国的郊野,恰好遇到了卫上卿孙良夫、曹大夫公子首也来出使齐国。四人不期而遇,各道来由,遂一同奔临淄而来。

  到了齐国都城临淄,四国大夫朝见了齐顷公,向顷公各致本国君主之意,顷公大喜,接见后就把四国使者安置到客馆歇息,次日大宴四国宾客。顷公见到四国大夫容貌,心中暗暗称怪,那晋国的郤克是个瘸子,走起路来一颠一拐;卫上卿孙良夫是个瞎子,看人观物总用一只眼睛;鲁季孙行父是个秃子,头上没有毛发;曹大夫公子首又是一个驼背,立正站定两眼看地。形体容貌不全者古来有之,但四人各占一病,又同时来朝聘一国,实在巧极了。四人退出朝门后,齐顷公犹兀自窃笑不已。

  这齐顷公事母至孝,每事必求悦母之意。自惠公死后,其母萧夫人日夜啼哭,悲泣不已,顷公便常常把朝堂闾里可笑之事,形容备述以开启母亲的欢颜。今见四国大夫容貌古怪,便想博得母亲一乐。于是,他就吩咐左右在国中秘密挑选跛者、眇者、秃者和驼者各一人,分别为郤克、孙良夫、季孙行父和公子首赶马驾车。第二天,齐顷公为四国使者在后苑设宴,先让萧夫人登于台上,张帷观看。四驾马车从台下迤逦而过,车中两跛、两眇、两秃、两驼赫然映入了夫人眼底,萧夫人不觉开怀大笑,左右侍女也无不掩口,笑声直达于外。

  起初,郤克不以为然,等听到了夫人的嬉笑之声,才明白遭到了齐人戏弄。宴席上,他草草饮了数杯就匆匆告辞回到馆舍。须臾之间,卫、鲁、曹三国大夫一齐过来,七嘴八舌,纷纷诉怨。郤克愤怒地说道:“我等好意修聘,不料反被其辱,不报此仇,非丈夫也,”四人商量竟夜,比及天明,竟不辞齐侯一齐登车而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卫国风云》之第二十二回 报私怨 四国伐齐

小说 2010-04-13 10:53:57

 

  且说郤克返回晋国后,将行聘鲁国和齐国的有关情况禀报了晋景公,并把遭到齐顷公戏弄的事儿向景公细说了一遍,最后坚请晋侯出兵讨伐齐国报仇雪恨。晋景公正打算结交诸侯复图霸业,自然不会答应他的请求,这郤克又向景公请求用自己的家族之兵攻伐齐国,晋景公还是不答应。从这一点来看,晋景公不愧为一位英明的君主。郤克见晋景公不允许,心中自然郁郁寡欢,遂悻悻退朝。公元前593年6月,晋景公邀合卫侯、鲁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晋地断道,同时也邀请了齐顷公前来会盟。齐顷公知道自己在四国使者来访时做了错事,因此得罪了晋、卫、鲁、曹四国大夫,就不敢亲自去参加会盟,遂派大夫高固、晏弱、蔡朝、南国偃前往断道赴会。高固只走到卫地敛盂就逃回了齐国。晋人于野王执拿了晏弱,在原地拘押了蔡朝,于温地擒获了南国偃。公元前591年春,晋景公率兵与卫国太子臧讨伐齐国,大兵开至阳谷,齐顷公就急忙赶到缯地与晋景公会面,经过一番会谈,两家首脑达成了协议,齐国将公子强入晋为质,晋景公就传令班师回国。这一年,齐国大夫蔡朝、南国偃先后逃归齐国。次年冬天,晋国与鲁国商议,两家打算共同出兵再度讨伐齐国。

  齐国听说鲁国与晋国合谋要讨伐齐国,公元前589年春,齐顷公就亲率车徒侵犯鲁国北鄙。齐国军队由平阴一直开到了鲁国的龙邑,齐顷公指挥大军包围了龙邑,攻城战斗相当激烈。战斗中,齐顷公的爱将卢蒲就魁被鲁国守将杀了。顷公大怒,命令将士极力攻城,三日三夜不息,龙邑城池终于被齐军攻破了。为了给卢蒲就魁报仇,齐顷公下令将城北一方的人全部杀掉了。鲁国受到攻击,就急忙派人向晋、卫两国告急。卫穆公接到鲁国的求救信后,就命令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率兵乘虚伐齐,以解龙邑之围。攻破龙邑后,齐顷公正想挥兵深入鲁国纵深之地,忽听哨马来报:“卫派大将孙良夫率师伐齐。”顷公就留下少量人马戍守龙邑,其余兵马随他迎击卫军。

  卫国军队开到卫国边邑新筑,恰好与齐师相遇,两下各结营垒准备对阵。副将石稷对主帅孙良夫说:“我受命乘虚伐齐,今齐人伐鲁归来,其君亲在军中,不可轻敌,不如撤军,等晋鲁两国兵马来到,然后合力击之,方为万全之策。”孙良夫不答应,他对石稷说道:“本欲报一笑之仇,今仇人就在眼前,奈何避之?”遂不听石稷的劝告,就在当夜亲率中军攻袭齐军大营,哪料齐人早已做了防备,卫人刚刚攻到齐军大营,只听得战鼓一阵乱响,左有国佐,右有高固,中有齐侯,各率大军将孙良夫团团围住。齐顷公高声喊道:“跛夫,且留下头颅!”孙良夫见被齐军围在核心,也顾不得答话,遂竭尽全力拼杀不止,怎奈体力不支,最后渐渐只剩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正在危急时刻,幸得宁相、向禽率二军及时赶到,三人拼力厮杀,孙良夫才得以突围出去。

  卫国军队大败而逃,齐军驱兵追赶孙良夫,途中恰好遇到赶来救援的石稷之军,石稷对孙良夫高声说道:“元帅只顾前走,我来断后。”孙良夫急急奔走,未及一里,忽听前面人欢马叫,良夫以为是齐国伏兵,遂仰天长叹:“悔不听石稷之言,吾命休矣。”于是就咬紧牙关迎了上去,走到近处,见车中一将躬身搭话:“不知元帅交兵,救援来迟,伏乞恕罪。”原来是新筑大夫于奚率兵赶来救援。齐侯见卫国又来了两支兵马,自己身在卫地,也害怕兵力不继中了卫军的埋伏,就传令属下鸣金收兵,掠取大批车马辎重撤师而去。石稷、于奚也勒住兵马不去追赶。

  孙良夫兵败,未回都城帝丘,收拾了残兵败将,在新筑就地歇息了数日。诸将向孙良夫请示返师之期,良夫对诸将答道:“本欲报仇雪耻,反为齐人所败,有何面目归见吾主?吾当乞师晋国,生缚齐君,方出胸中恶气!”于是,就命石稷等人率兵驻守新筑防御齐兵,自己亲往晋国乞求晋侯出兵伐齐。孙良夫来到了晋国,适逢鲁国也派司寇臧孙许向晋侯请兵,两人就先拜会了晋大夫郤克,然后谒见了晋景公。晋景公答应了两人的请求,就发车徒800乘,使郤克将中军,解张为御,郑丘缓为车右;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于同年六月起兵会同鲁卫两国之军共同讨伐齐国,以解救鲁、卫两国之难。三国大夫约定,各国兵马至期在卫地新筑会合。鲁使藏孙许先行回国禀报,鲁宣公就命季孙行父与叔孙侨如率师赴新筑与诸侯之师会合。孙良夫又约会了曹国公子首率师到卫地取齐。到了约定的时间,四国军队在卫邑新筑会师,稍事休整,就摆开队伍次第而行,伐齐军队迤逦连接三十余里,车马之声不绝于耳,四国兵马浩浩荡荡直奔齐境杀来。

  四国来犯得消息传到齐国,满朝文武十分震惊,齐顷公召集大臣前来商议,他对诸大夫说道:“若待晋师入境,徒使百姓惊慌,当以兵马迎之于边境。”于是,顷公就大阅车徒,精选车乘500辆,亲自率军共赴边关,抵御四国之兵。齐国将士两日三夜急行军500余里,迎战四国兵马于边境鞍地。当时,四国联军已开至千佛山下,齐顷公命令军队就地安营扎寨,然后就遣使向晋人请战,晋将郤克当即许诺来日决战。为试探晋兵的勇怯,大将高固向齐顷公请示道:“齐晋未曾交兵,我未知晋人之勇怯,臣请先往探之。”齐顷公答应了他的请求,高固就驾御单车径奔晋营挑战,恰好有一名末将从晋营出来,高固就用石块投掷晋将之首,这位晋国将领还不知就里就轰然倒下,御车之人惊奔逃走。高固双脚用力,一跃而起跳入晋车之中,脚踏晋囚,手执辔索驾车而回,并绕营一周以示自己的勇力,齐人齐声夸赞高固的勇猛。

  次日,齐顷公披挂整齐,率先出阵,邴夏为顷公车,逢丑父作他的护卫,国佐率右军遏制鲁兵,高固率左军抵挡卫曹军队。齐侯乘着金舆,身穿锦袍绣甲,自恃勇猛,目无晋人,非常傲慢,临出战前命令军士俱控弓矢,视其马足到处,万箭俱发。一声鼓响,顷公率先驱车直奔敌阵,一时箭如飞蝗,晋兵死伤众多。解张连中两箭,血染车轮,犹自执辔驾车;郤克左胁中箭,血流至屦,兀自援枹击鼓。晋师左右军一齐击鼓,声震天地,将士们奋勇争先,势如排山倒海,齐军抵挡不住,败退如潮。晋将韩厥瞅准了齐侯急追不舍,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幸得逢丑父与齐侯易服而衣,齐顷公才侥幸逃脱了性命,逢丑父则当场被晋人俘虏。

  齐顷公脱归本营,引领残兵败将,急忙逃回都城临淄,坚守城池,不与交战。郤克引了四国兵马长驱直入,直抵临淄城下,所过关隘尽行捣毁,士卒同仇敌忾,志在翦灭齐国。齐顷公心下着慌,又召集群臣且做计议,最后决定向晋国讲和。大夫国佐奉了齐顷公之命,携带讨伐纪国时所得玉磬宝物献与晋人请和,并许诺将所侵鲁、卫两国的土地归还两国。晋将郤克对遭齐侯戏弄一事仍旧耿耿于怀,他愤怒地对国佐说道:“如要请平,须依两件事,一要萧夫人入晋为质,二要将齐国田垄俱改为东西向,以便齐国背盟时诸侯讨伐。”国佐听罢这话,登时大怒,厉声对郤克说道:“萧夫人,国母也。汝肯质国母于人乎?田垄乃依地势而为之,如惟晋改易,与亡国何异?元帅若不允讲和,愿合齐之残兵,来日再与元帅战于城下。”说罢,就将赂晋之玉磬宝物掷于地上,双手抱拳,向上一揖,也不向郤克告辞,昂然出了晋营回临淄而去。

  孙良夫与季孙行父在幕后听了这一番对话,就从幕后走出来对郤克说:“不允齐平,齐人恨我深矣,必将与我死战,兵无常胜,不如允之。”此时的郤克头脑也冷静下来了,就采纳了孙良夫的建议,允许齐国讲和。孙良夫与季孙行父急驱车十里,追回了齐大夫国佐。国佐说:“既蒙许平,愿同盟为信。齐国日后朝聘于晋,且归还侵占的卫鲁之地。诸侯之师即刻退兵,今后各国秋毫无犯。”郤克就令人取牲血歃盟。五国谈判代表歃盟完毕,齐国将侵占的土地交还了卫鲁两国,晋、卫、鲁、曹四国之师各回本国。

  四国伐齐之后,诸侯对有功的将士尽皆封赏。卫新筑大夫于奚救援孙良夫有功,卫穆公就想用城邑封赏他。于奚婉言推辞了,他对卫穆公说:“奚不愿受邑,若得赐曲悬、繁缨,以光耀于缙绅之中,吾愿足矣。”卫穆公知道这种要求不合周制礼仪,就笑笑答应了他。曲悬、繁缨,诸侯之制也。于奚自恃有功,以此请于卫穆公,已僭越矣;卫侯允之,失其赏矣。周之礼,崩矣。

 

《卫国风云》之第二十三回 依大国 加盟图存

小说 2010-04-13 10:51:25

  公元前589年9月,卫穆公病死,享国11年。其时晋国军队正从齐国战场上撤军返国,途径卫国时,晋大夫郤克、士燮、栾书顺便前来吊唁了卫穆公。因未奉晋侯之命,不能以常礼升堂吊唁,三人就哭吊于大门之外,卫人以礼迎之,妇人俱哭于门内,送客时也如此礼,之后诸侯间吊唁形成常例。卫穆公死后,他的儿子定公姬臧即位,是为卫国第23位国君。

  其时楚共王当政楚国,因晋国伐齐时楚有国丧而失救于齐,导致齐师败绩与晋国结盟,为洗雪失去盟友的耻辱,同时也为了与北方盟主晋国争霸诸侯,楚共王决定讨伐晋国的盟友卫国和鲁国。公元前589年10月,楚共王拜公子婴齐为将率师讨伐卫国和鲁国,婴齐纠合了郑国兵马,气势汹汹杀奔卫国。大军开至卫地,烧杀掳掠,残破其郊,卫人尚未来得及抵抗,楚郑联军就已移师鲁国,驻军于阳桥并伺机进攻鲁国国都曲阜。

  鲁大夫仲孙蔑知道鲁国打不过楚郑军队,就向鲁成公建议贿赂楚师,与楚国讲和。鲁成公听从了仲孙蔑的建议,就以奇珍异宝及国中良匠织女针工各百人,献于楚军主帅婴齐,还许诺将公子衡纳入楚国作为人质,楚将婴齐答应了鲁国的请求,楚国军队从鲁国撤回国内。这年11月,楚国纠合鲁、宋、郑、卫、陈、蔡、许、秦、齐、曹、邾、薛、鄫等14国的诸侯大夫在鲁国蜀地会盟,这是春秋以来参盟诸侯国最多的一次盟会,卫大夫孙良夫参加了这次盟会。晋楚两国争霸诸侯,楚国兵力虽然强劲,但晋国还是北方诸侯的盟主,并未派人参加盟会,后人将这次盟会称谓匿盟,就是盟主不认可,诸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加盟的意思,事实上是晋国已无力保护自己羽翼下的盟国而称霸诸侯罢了。

  楚国在中原召集诸侯盟会后,兵力撤出中原。晋国不甘心就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8年正月,晋景公纠合卫定公、鲁成公、宋共公、曹伯会盟,共谋讨伐楚之盟友郑国,以洗雪晋楚两国在郑国邲地战败的耻辱。同年春天,诸侯联军开赴郑国东部边境伯牛,并伺机进攻郑国,郑国急派公子偃率师抵御。公子偃在一个叫诸鄤的地方设下埋伏,晋军不知深浅,长驱直入钻进圈套,在一个叫丘舆的地方被郑军打败,诸侯联军败退。

  这年秋天,卫定公派大夫孙良夫率师出征,配合晋将郤克剿灭了赤狄余烬,消除了北狄对卫国的威胁。这年11月,晋国派荀庚访问鲁国寻求同盟,凑巧卫定公也派孙良夫出使鲁国以修旧好。鲁成公向大夫臧宣叔询问:“荀庚在晋国位列第三,孙良夫乃为卫国上卿,应该先与谁结盟?”臧宣叔对鲁成公说:“次国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上卿当大国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古之制也。卫在晋,不得为次国,然晋为诸侯盟主,应先盟之。”于是,鲁成公就先与晋荀庚歃盟,然后再与卫国孙良夫歃盟。由此可见,这时的卫国已由往昔的泱泱大国沦为次等诸侯国了。

  公元前586年,郑许两国发生了疆域之争,两国国君诉讼于楚共王,楚国判郑国理屈,郑悼公一怒之下弃楚从晋,与晋国盟于晋地垂棘。晋侯为了庆贺郑国的归附,进一步加强诸侯间的团结与协作,同时也为了炫耀晋国重新取得了霸主地位,同年12月,晋景公邀请卫、齐、鲁、宋、郑、曹、邾、杞等国在卫地虫牢会盟。盟会上,郑悼公明确表示从此背离楚国臣服晋国。这时宋国又发生了内乱,宋共公未能参加盟会,就派人来向晋侯解释了原委,但晋景公认为宋共公驳了他的面子,发誓讨伐晋国坚定的盟友宋国。

  公元前585年春,受盟主晋国的指使,卫国上卿孙良夫率师讨伐宋国。这年3月,晋使伯宗、夏阳说,卫使孙良夫、宁相以及郑国军队、伊洛之戎、陆浑蛮氏合力伐宋,大军集结在卫都帝丘附近的针地。卫国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友军,对这支联合军队并未设防警戒。见有机可乘,夏阳说就对伯宗建议说:“何不趁机袭卫,虽不得入帝丘,然可多俘而归,即使获罪,亦不当死。”晋大夫伯宗大吃一惊,当即驳斥夏阳说道:“卫国历来附晋,故师在城下而不设防,若乘虚而袭之,将失信于诸侯,不可为之。”由于伯宗的极力反对,夏阳说的阴谋才未加实施。消息传到了卫国,卫人就加强了防备。等到联军伐宋战役结束,晋军在返国路过帝丘时,卫国将士执戈登陴,都城帝丘已是戒备森严了。

  这时期,南方的楚国与北方的晋国势均力敌,两国都想称霸诸侯,在不断的争霸战争中,弱小诸侯国经常受到大国讨伐,差不多所有诸侯国都要臣服晋楚两国,听从两大国的指挥,同时向晋楚双方缴纳贡品。受害最重的当属楚晋两大国之间的郑国与宋国,其次是鲁国、卫国、陈国和许国。郑国弃楚服晋,惹恼了楚国,公元前584年秋,楚共王派公子婴齐率兵讨伐郑国。消息传到晋国,晋景公就约会卫侯、鲁侯、郑伯、齐侯、宋公、曹伯、莒子、邾子、杞伯率兵驰援郑国,楚军见诸侯联军声势浩大遂撤兵回国。这年8月,为了重温虫牢盟约,庆贺莒国顺服,晋景公与鲁成公、齐顷公、宋共公、卫定公、曹宣公、莒子、邾子、杞桓公在马陵结盟,进一步巩固了晋国在诸侯间的盟主地位。

  此时,卫国的孙良夫虽贵为卫国上卿,但卫定公却很讨厌他的儿子孙林父。孙林父知道卫侯迟早必不容他,便早早结纳了晋国权臣以备不虞。公元前584年冬,孙林父闻得风声不对,就携带重币宝物投奔了晋国,孙氏的封地戚邑也随之归晋所有。戚邑在国都帝丘附近,为解除戚邑对卫国构成的威胁,保障国家安全,孙林父奔晋不久,卫定公专门出访晋国拜会了晋景公,表达了愿与晋国永结友邦的美好愿望,晋国才将戚邑之地归还了卫国。

  这晋景公也是一个朝令夕改的主儿。六年之前,晋国军队会同卫、鲁、曹三国打败了齐国,并强令齐国退还了侵占卫、鲁两国的土地。晋侯看到齐国发奋图强渐渐强大起来,害怕将来遭到齐国的报复,又想反过来拉拢讨好齐国。公元前583年春,晋景公派大夫赵穿出访鲁、卫两国,劝说鲁成公和卫定公将齐国退还的土地重新交还给齐国,鲁、卫两国对晋国这种不讲信义的行为非常气愤,其他诸侯国对此事也议论纷纷。晋景公见事情不妙,害怕事态扩大,诸侯对晋国怀有二心,就于公元前582年正月,再次召集齐、宋、鲁、卫、郑、曹、邾、杞等国诸侯在卫国蒲地会盟,以续马陵之盟。在盟会上,晋景工想就鲁国汶阳之地的归属问题作一番解释,但结果适得其反,诸侯的议论更多。晋国本来打算在蒲地与吴君相见,商议共同应对楚国的问题,但吴国并没有派人参加盟会。对中原盟主晋国来说,蒲地会盟是一次不成功的会盟。

  中原诸侯蒲地会盟这年,楚共王派使者出访了郑国,郑成公私下与楚国秘密订盟。同年秋天,郑成公去晋国朝拜晋景公,晋国以郑国与楚国秘密订盟为由拘执了郑成公,并派大将栾书率兵讨伐郑国。郑人害怕遭到晋国围困,就立了郑成公的庶兄繻为君。公元前581年春天,晋景公指使卫国出兵伐郑,卫定公就命弟弟子叔黑背率师侵袭郑国。同年5月,晋国会合鲁、卫、齐、宋、曹等六国诸侯共同进攻郑国。郑国知道打不过以晋军为首的诸侯军队,就用郑襄公庙中的大钟贿赂了晋国,晋国同意了郑国的求和。郑国大夫子然与诸侯在脩泽结盟,并将公子子驷送往晋国作为人质,晋国才释放郑成公回国复位,诸侯联军撤回国内。

  就在这一年,晋景公迁都新绛,在内宫设宴招待晋国群臣,日色刚刚过晡,忽然感到一阵冷风吹来,寒气逼人,景公独见一蓬头大鬼,身高丈余,披发及地,捶胸跳跃,用锤击打自己的头部。晋景公当场口吐鲜血,猝然昏倒在地,内侍扶入寝宫,歇息良久方得苏醒。晋景公从此一病不起,病入膏肓,未食到当年的新麦,六月初六日,卒于国都新绛,国人拥立太子州蒲为君,是为晋厉公。





 

 
     
卫国风云(15-23)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