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五卷 2010

 

   

 

文化新闻 - 鹤壁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鹤壁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作者:鹤壁调查队  加入时间:2010-3-30 9:11:38

2010-03-22 09:44   来源:鹤壁调查队

    鹤壁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民俗文化节,2010年春节鹤壁庙会已经结束了,但是庙会所带来的影响还远远没有散去。鹤壁调查队借庙会契机,对鹤壁的文化产业做了专项调查。
    一、鹤壁文化产业的概况。
    第二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正月庙会)期间,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平稳有序进行,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全市共接待游客216.21万人次,同比增长16.9%,较去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26.7%,较去年同期提高14.5个百分点。
    据调查,民俗文化节期间,大伾山接待的来自邯郸、邢台、菏泽、聊城、晋城、长治、以及郑州、安阳、新乡、濮阳、周口等省内外60多家旅行社组织的团队达160多个。仅在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当天,大伾山就接待了郑州金辉、中原铁道、濮阳天龙、新乡弘达等旅行社团队20多个。同时拉动了鹤壁淇县云梦山和灵山两个国家4A级景区的旅游接待量,使的鹤壁旅游产业春节大丰收。
    目前,鹤壁浚县已经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全面启动了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淇县云梦山也大力推介云梦山鬼谷子文化游和云梦第一古军校具有文化特色的品牌旅游。总投资4.7亿元的紫金山民俗文化生态园、泥塑原生态文化村等8个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黄河古陶”、“大平调”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伾山绿化亮化工程、文庙修缮一期工程顺利竣工。近两年来,鹤壁推动了泥塑、石雕石刻、古陶等民间工艺品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初步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了以鹤壁浚县大坯山大佛和淇县云梦山鬼谷子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旅游,以正月古庙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泥塑、古陶、石雕石刻为代表的民间工艺品制造等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实现了大跨步发展。
    二、鹤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
    1、庙会经济发展趋于完善。
      2010年,鹤壁浚县古庙会从正月初一持续到二月初二,有集中的社火表演时,日客流量能达到20万人,如此声势浩大的古庙会,放眼全国都不多见,现在,古庙会已经被称为“华北第一大古庙会”。调查人员在第二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上看到,各式各样的泥塑工艺品琳琅满目,备受游客青睐,销售非常火暴,一只‘富贵虎’的工艺品售价就在400元左右,古庙会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庙会文化和庙会经济体系。
    自2009年正月庙会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融入大量现代文化、文明并被誉为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以来,鹤壁市相关部门明确了庙会的定位,提高了庙会的品位,部署更加周密,内容更加丰富。今年的民俗文化节期间精心安排了商品交易会、旅游商品展销会、儒商子贡文化论坛、美食文化展、民间社火表演、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元宵节民俗灯会、民俗文化摄影展、广场电影放映月等活动。其中,旅游商品展销会展销的商品有泥塑、根雕、贵州苗银、朱仙镇木版年画等100多个种类;儒商子贡文化论坛邀请了不少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参加;近70支社火表演队参加了民间社火表演;元宵节民俗灯会共有200余盏花灯参展。
    丰富的庙会内容吸引了大量游客来鹤壁观光旅游,带动了鹤壁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大量的游客来到鹤壁,也为淇县云梦山风景区、淇县灵山风景区和鹤壁市其他特色旅游景点带来了许多旅游客源,拉动了整个鹤壁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2、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
    2009年,鹤壁推进了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各项建设工作,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规划方案已通过省评审,争取扶持资金1500万元。制定了试验区文化体制改革方案,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精神,完成了大平调剧团、豫剧团的改制,鹤壁浚县7个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面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总投资4.7亿元的紫金山民俗文化生态园、泥塑原生态文化村等8个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紫金山民俗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已经开工;总投资1.2亿元的泥塑原生态文化村建设项目,一期泥塑博物馆已开放,二期泥塑艺术培训学校等即将开工;总投资3100万元的金利铜工艺品铸造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组建了鹤壁市黎阳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7亿元,解决了资金瓶颈制约。
    大坯山和云梦山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宣传,已经逐步形成特色的文化旅游;此外,带有浓浓淇河文化特色的旅游园区,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着。鹤壁的文化旅游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完善。
    3、民间工艺品大有作为。
    以浚县为代表的鹤壁民间工艺是最为集中、最为朴素的地方文化,最能体现本土精神风貌,最具产业发展潜力。为扩大民间工艺品的影响力,2009年,鹤壁市通过项目建设的强力带动,使民间工艺品闯出了大市场。杨玘屯村整个泥塑产业从取泥、捏制到烧制、展览,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加上“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该村的泥塑产业已吸纳从业人员近2000人,年产泥塑产品80万件,产值达800万元。目前,鹤壁拥有石雕、泥塑、古陶、柳编等30多个门类1000多个品种,拥有民间工艺师300余人,培育了古风陶艺有限公司、泥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艺风古建石雕有限公司、兴邦柳编有限公司、金利工艺品铸造有限公司等30多家文化企业,已形成了石雕石刻、泥塑古陶、柳编、工艺制镜四大产业集群。其中,石雕石刻生产厂家400多家,雕刻技术人员3000多人,产值达1亿多元;年产古陶作品10万件,产值1200万元;工艺柳编业从业人员近3000人,年产柳编工艺品40多万件,产值近1000万元。
    民间工艺品正正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走出来,“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只是众多的现代经营模式中的一种探索,鹤壁民间工艺品正是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逐步发展壮大的,民间工艺品的发展更加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前景也更加地光明。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主页 - 调查分析 - 市县队分析





 

 
     
鹤壁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