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五卷 2010

 

   

 

淇卫名人 - 中国古代才女:许穆夫人、庄姜
中国古代才女:许穆夫人、庄姜
 
作者:mindifthesea复制  加入时间:2010-3-23 9:53:50

        春秋时许国国君夫人,相传《诗经》里的一首最早的爱国诗篇〈载弛〉就是出自其手。但是否真实,学术界难有定论。许穆夫人出主在公元前七世纪春秋时期的卫国(今河南湛县),是卫宣公的女儿,卫懿公的妹妹,出嫁于许。公元前660年,狄灭卫。《左传》闵公二年记卫灭后的情况是:“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餽)公乘马,祭服五乘,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这说的是卫灭亡后,结集遗民,进行善后并得到齐国援助的情况,这正是许穆夫人赋《载驰》的历史背景。

 

《载驰》共五章,首章的诗辞是:

    载弛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许穆夫人,姬姓,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许穆夫人(生卒年月不详),姬姓,名不详,春秋卫国(今河南省淇县)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许穆夫人是卫宣公昭伯之女,卫国君主卫懿公的妹妹。春秋之际,诸侯林立,卫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诸侯国,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许穆夫人在少女时代就深为祖国的安危而担忧,思索着如何为保家卫国作出自己应作的贡献。许穆夫人长得貌美多姿,许、齐两诸侯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诸侯各国之间的通婚联姻是一种政治行为,带有亲善和结盟的性质。在许国重礼的打动下,父母决定把她嫁给许国国君为妻。许穆夫人却有自己的想法,她从祖国的安全考虑,认为许国弱小,离卫国又远,一旦卫国受到攻击,许国没有力量前来救援。而齐国强大,又是卫国的近邻,如能嫁到齐国,卫国遇到什么危难便能得到齐国的救助。但父母亲和君主固执己见,仍把她许配给许国国君许穆公为妻。许穆夫人的称呼就是由此而来的。

  卫国国君卫懿公是个沉醉于声色狗马之中的昏君。他特别喜欢养鹤,在宫苑中供养了成群的白鹤,他不但赏给养鹤人官职,还荒唐地把鹤封“将军”,享受比士大夫还要优裕的待遇,出巡时随同的鹤可以乘坐华丽的车辆。为了供养这群白鹤,还额外向百姓征收“鹤捐”,激起卫国国民的强烈不满。卫国在卫懿公的治理下,国力却每况愈下,一天天衰败下来。弱肉强食,北方狄族看到卫国岌岌可危,便于公元前660年,发动了对卫国的入侵。卫懿公征调民众抵抗,老百姓不愿为他效命。军队的将士不肯为他卖命出征,致使狄兵侵犯时如入无人之境,卫国很快被灭亡了。卫懿公死于乱军之中,国民遭到大批杀戮,都城被洗劫一空。难民渡过黄河,逃到南岸的漕邑(今河南省滑县)。

  许穆夫人嫁到许国后,一直怀念着卫国。当她听到卫国国破君亡的噩耗之后,痛彻肺腑,恨不能插翅飞回卫国,跃马疆场抗敌复国,报仇雪耻。她去请求许穆公援救卫国,许穆公胆小如鼠,怕引火烧身,不敢出兵。许穆夫人不甘袖手旁观,置之不理,经过反复考虑,她带领当初随嫁到许国的自己身边的几位姬姓姑娘姐妹,亲自赶赴漕邑,与逃到那里的卫国宫室和刚被拥立的戴公(许穆夫人的哥哥)相见。许穆夫人抵达后,首先卸下车上的物品救济难民,接着与卫国君臣商议复国之策。不久,他们招来百姓四千余人,一边安家谋生,一边整军习武,进行训练。同时,许穆夫人还建议向齐国求援。就在此时,许国大臣接踵而来,对许穆夫人大加抱怨,有的责怪她考虑不慎,有的嘲笑她徒劳无益,有的指责她抛头露面有失体统,企图把许穆夫人拦截回来。许穆夫人坚信自己的主张是无可指责的,她决不反悔。面对许国的大臣的无礼行为,她怒不可遏,义正词严地斥责道:“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闷”(《载驰》)。意思是,即使你们都说我不好,说我渡济水返卫国不对,也断难使我改变初衷;比起你们那些不高明的主张,我的眼光要远大得多,我的思国之心是禁锢不住的。许穆夫人拯救卫国的决心不可改变。

  不久,戴公病殁,卫人从齐国迎回公子毁(许穆夫人的另一哥哥),即卫文公。卫国得到了齐桓公的支持,齐桓公派兵戍漕邑,又派出自己的儿子无亏率兵三千、战车三百辆前往卫国。同时,宋、许等国也派人参战,打退了狄兵,收复了失地。从此,卫国出现了转机,两年后,卫国在楚丘重建都城,恢复了它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一直延续了四百多年之久。自然,这一切和许穆夫人为复兴卫国而奔走不懈是分不开的。

  许穆夫人的诗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现在我们能读到的是收集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竹竿》、《泉水》、《载驰》等三篇十二章。《竹竿》诗中描写了许穆夫人自己少女时代留恋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异国,却时常怀念养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泉水》写夫人为拯救祖国奔走呼号的种种活动及寄托她的忧思。《载驰》抒发了夫人急切归国,以及终于冲破阻力回到祖国以后的心情。诗中突出地写出了她同阻挠她返回祖国抗击狄兵侵略的君臣们的斗争,表达了她为拯救祖国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决心。在这些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吟咏起来仍震撼心扉,不忍释手。


        公元前660年,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异常悲痛,决然驰驱至漕,归唁卫侯,并要控于大邦,拯救卫危。半路上,被许国的大夫追上迫回后,夫人对此十分愤怒赋《载驰》一诗,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当齐桓公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公子无亏率兵救援卫国,使卫国避免了一场灾祸。此后,卫国又得到复兴。这首诗后来录进了《诗经 鄘风》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爱国女诗人。诗曰: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

驱马悠悠,言玉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仅;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祝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虻;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忧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帮,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新思,不如我所之。

        二、庄姜

        春秋时齐国公主,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

         附:论中国古代第一个女诗人?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题名《载驰》的诗,该诗的《诗序》称〈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覆,自伤不能救也.卫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漕邑,许穆夫人闵卫之亡,伤许小之,力不能救,故赋是诗也。”这一段记载.既明确地点出了〈载驰〉一诗的作者是许穆夫人。也表述了写作此诗的背景和缘由 按〈毛诗〕每篇之前均有解释该诗本事或主题的“小序”.这些小序对读者领会和理解诗篇往往起了重要作用。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小序有编造臆断或失实歪曲之处,应该指出《载驰》一诗的小序是可信的,因为在我国第一部叙事翔实的编年体史中《左传》中,有一段记载可与之印证。“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风 甲士三千人以戌漕,归馈夫人色轩、重锦三十两。”这一段记载也点明了《载驰》诗的作者是许穆夫人.并记述了齐桓公曾派兵援助卫国,同时向许穆夫人馈赠了贵重礼品。
   那么是否就说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就是许穆夫人?多少年来许多学者都一直认为许穆夫人是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可我们再翻开卷帙浩繁的中国历史,不难发现,这种说法有些不妥。
   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他认为“ 收在《邶风》中开篇五首诗是庄姜所做”而后代许多学者对此有些怀疑,认为庄姜做诗没有记载,有许多女性文化史论的作者也都认同这个说法。我们翻阅《左传》以及《诗经》《列女传》不难发现,对于庄姜做诗确无记载,而在《列女传之母仪传〉 中有卫姑定姜做诗的记载。在《卫姑定姜》中有这样的记载:“卫姑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定姜归其妇,自送之,至于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恸,立而望之,挥泣垂涕。乃赋诗曰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送去归泣而望之。又作诗曰 :“先君之思,以畜寡人 。而《诗经》《邶风》中开篇第三首诗正是《燕燕》 君子谓定姜达于事情。诗云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 此之谓也颂曰:卫姑定姜,送妇作诗,恩爱慈惠,泣而望之。数谏献公,得其罪尤。聪明远识,丽于文辞。”〈列女传之母仪传〉
   那么,究竟谁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女诗人呢?是善良的定姜卫姑?还是美女庄姜?还是历来被史学家认可的许穆夫人?我想谈谈个人见解。
   如果按照〈诗序〉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有那样〈诗经〉中〈邶风〉前五首为庄姜所做。那么许穆夫人作《载驰》(〈左传〉闵公二年)庄姜写诗在(《左传》隐公三年——隐公四年)而《载驰》(〈左传〉闵公二年)比(隐公三年——隐公四年)晚六十年,那是中国女性第一位诗人就理所当然是美女庄姜了。
   庄姜何许人也?在《左传》(隐公三年)中有明确的记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中可以看出,庄姜出身贵族,侯门之女,且美丽非凡。嫁了昏惑的庄公,心中非常痛苦,我们再看《邶风》一,二,四首诗写女人婚姻不幸,夫妻不和,其事与春秋传所记载庄姜遭遇同,时空和情调也相符。
   第一首《柏舟》,写的是庄公长期不和庄姜一起生活,《柏舟》即作者自况,柏木之舟质量是坚实细密的,比喻作者人才出众,但却是飘荡水中的一只空船。庄姜的隐忧无法排解,耿耿不寐“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以转”,“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是写她忧愁的情绪,摆脱不掉的苦闷。意象联想十分贴切。
   作者也有主观努力,想主动地槁好和庄公的关系“薄言往诉,逢彼之怒”通过作者提炼成的这一细节,将作者的痛苦表述得如此清晰。而“忧心悄悄,恫于群小,”丈夫既对她不好,身边那些小人也一齐落井下石,作者只能忧心悄悄,只能是“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只能仰望天空,希望象小鸟那样白由飞翔,
   《绿衣》为《邶风》第二首。“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心忧矣,曷维其已。”朱熹认为:“庄公惑于壁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言绿衣黄里,以比贱妾尊显.正嫡幽微,使我忧之不能自己也”讣5正嫡幽做,叫我忧之不能自己也。庄姜要卫宫中的“夫位”的处境,通过此诗却表露无遗了。
   第四首《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于不我
  顾。”高享《诗经今注》中认为:“这是妇人受丈夫虐待唱出的沉痛歌声”而《诗序》中说:“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自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于困穷之诗也”,那么诗中“不我顾”“不我报”“德音无良”指的是卫庄公子。
   前面三首我认为是庄姜所做。其实已经确定了庄姜中国古代女性写诗第一人的历史地位了。
   我们再看《邶风》中的第第三首诗《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朱熹评论说:“庄姜无子,以陈女戴妫之子完为己子’,庄公卒,完即位,嬖人之子州吁杀之,故戴妫归于陈,而庄姜送之,作此诗也”。而《诗序》中也认定《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韩诗〉认为是卫定姜送陪嫁的妹妹〈鲁诗〉〈齐诗〉认为是定姜送子媳归国。而在《卫姑定姜》中也有定姜送子之归的记载,从本诗的最后两句来看:“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分明是定姜的口气,“先君”指去世不久的卫公子(即儿媳之夫),又据〈史记卫康叔世家〉庄公在世时戴妫已死。另外庄姜痛恨庄公由来已久,《左传》有记载庄姜与其它男子私通。引起“灾情”,那么“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就没有了着落。所以我认为还是定姜所做。而〈列女传〉里的记载是可信的。
   那么第五首《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诗序》说:“卫庄姜伤自己也,遭州吁之暴”但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比较牵强,据左传记载:“庄姜是庄公正室,年纪比州吁大得多,州吁不大可能对位居母位的庄姜“谑浪笑敖”且后面“惠然肯来”“愿言则怀”就更难理解了,而朱熹认为“庄公虐待庄姜”但也无史无据。所以我认为是受虐待的其它妇女所做。
   行文至此,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邶风》一、二、四首诗为庄姜所做可信度比较高,可是后世许多学者都不大情愿承认庄姜是作者,理由是“庄姜出身贵族,又是诸侯夫人,怎么会写”民歌“呢?用阶级的观点显然不可以的,可殊不知古代一流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只因命运不好,嫁了昏惑的庄公,她在诗中写了深宫女子的苦痛,也勾画了“狂荡暴疾”的卫国诸候的真实面目,当然男性为主体的历史的书写者们会不自觉地下意识地语诋她。
   尽管邶风中的《燕燕》《终风》我认为不是庄姜所做,可凭《柏舟》《绿衣》《日月》我们也能够断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女庄姜是我国古代作诗第一人。

          博客网:求索居





 

 
     
中国古代才女:许穆夫人、庄姜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