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其地考
评论探讨 - “鬼谷”其地考
“鬼谷”其地考
 
作者:fengli4444  加入时间:2009-1-28 10:34:36 
  

    摘要:“鬼谷”地以鬼谷子其人其书而水涨船高,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随着名人旅游的发展而日趋走俏。由于传世文献并没有确切认定“鬼谷”地的方位,在今天旅游经济的驱动下,全国各地冒出十余个“鬼谷”地,皆以正宗自居。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本文尝试探讨鬼谷先生隐居地“鬼谷”的真正所在。

    关键词:“鬼谷” 鬼谷子 隐居地

    “鬼谷”,在先秦时期,无论是先有其地后又其人,还是先有其人后有其地,时至今日,人已不在,空余其地。而因为纵横一术在后世备受推崇(“鬼谷渺渺,每环奥义”、“唇吻以策勋”),《鬼谷子》一书在后世备受争议(“要为无取,险盭峭薄”、“为易之神,为老氏之术”),“鬼谷”其地也水趁船高,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在今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推动下,搞好历史名人景区游又成为热点,“鬼谷”之地再次被爆炒得沸沸扬扬,国内冒出十数个“鬼谷”地,并各自聘请了一批捉刀之辈,纷纷召开“鬼谷子协会”、“鬼谷子研讨会”,为自己的“正宗”地位寻根溯源,引经据典,其目的昭然若揭,不言自明。
    下文将对各处“鬼谷”之地略加简析,从传世文献角度指正真伪;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尝试探讨鬼谷先生隐居地“鬼谷”的真正所在。

一、众说考

    现今流传于世的“鬼谷”地,众说纷纭,有十余处之多,分属全国十数个省市。在发展名人旅游的大背景下,都标榜自己的为正宗,鬼谷子是出于己方而非他方。再加上一批受聘的文人学者的鼓吹,就成了当今“鬼谷”争霸的局面。下面给予逐一列出。
    1、告城(阳城)说。今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镇。
    此说最早见于《史记·集解》。
    在《史记·苏秦列传》载: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裴骃《史记集解》中引东晋学者徐广的话说:
    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
    唐代的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
    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颍川阳城并有鬼谷虚。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
    唐李吉甫在其《元和郡县志》中也提及此地:
    鬼谷在告城县北,即六国时鬼谷先生所居也。
    裴骃和司马贞所说的颍川阳城,就是李吉甫提到的告城。公元690年(唐代),“阳城”改为“告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镇。
    宋代的王应麟在《玉海》中提到:
    鬼谷,谷名,在洛州阳城县北五里。
    洛州,当指古洛阳,即通常所说的颍川阳城。李白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中提及:
    西涉清洛源,颇警人世喧。采秀颐王屋,因归洞天门。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鬼谷上窈窕,龙谭下奔
    “嵩峰”与“鬼谷”俱在,当指登封无疑。
    另外,《嘉庆重修一统志》中也有言:
    鬼谷,在登封县东南。《史记》苏秦习于鬼谷先生。徐广曰,阳城县有鬼谷。《元和志》在告城县北五里,即六国时鬼谷先生所居也。
    登封告城,此为一说。
    2、云阳说。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
    西晋《太康地记》有言:
    扶风池阳有鬼谷,即鬼谷先生所居。
    唐代的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
    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颍川阳城并有鬼谷虚。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甘茂非常士也。其居于秦,累世重矣。自塞及至鬼谷,其地形显易皆明之。彼以齐约韩反以图秦,非秦之利也。
    王不若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使彼来,则置之鬼谷,终身勿出。
    《后汉书·郡国志》中左冯翊郡池阳注引《地道记》说:
    嶻嶭山在北,有鬼谷。
    按:《史记》鬼谷在颍川阳城,与地记不同。
    司马贞《史记索隐》:
    徐广云在阳城。刘氏云此鬼谷在关内云阳,是矣。
    唐代的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也有相关论述:
    刘伯庄云:此鬼谷,关内云阳,非阳城者也。
    按:阳城鬼谷时属韩,秦不得置之。
    扶风池阳、关内云阳为同一个地方,晋时是“扶风池阳”,唐贞观八年改为“关内云阳”。
    此为二说。
    3、清水谷说。陕西省三原县清水谷。
    宋代的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说:
    清水谷在县西三十五里。《十道志》云:即鬼谷先生所居也。水自云阳来。
    《太平寰宇记》又有:
    嶻嶭山水自云阳县界流入一名鬼谷。昔苏、张师事鬼谷先生学即此谷中也。
    清水谷不及它说有力,据此推断苏张就学之鬼谷的地理位置也是根据不足的。明《一统治》也不认定此出为鬼谷先生隐居之地:
    扶风龙岗县亦有鬼谷先生所居,恐非秦事师处。
    无论是否,但有此说。此为三说。
    4、韩城说。今陕西韩城市。
    唐代贞观年间编纂的《隋书·地理志》中载:
    冯翊郡韩城有鬼谷。
    韩城本是古梁国,战国初属魏国。秦朝设置夏阳县,汉袭秦制。太史公司马迁为夏阳人,这个夏阳就是韩城。
    隋改为韩城县,其后虽有变迁,多称韩城。该城西北有龙门黄河古渡,县南芝川镇是司马迁的故里,可见在古代当地文化、经济都曾十分繁荣。
    此为四说。
    5、伊阳说。今河南省汝阳县。
    据《后汉书·冯衍传》记载:
    冯衍曾作赋曰:幽张仪于鬼谷。唐李贤注云:鬼谷,谷名。即鬼谷先生所居,地在今洛州,洛阳城北。
    又据《伊阳县志》记载:
    南宋金至宁元年《创修丹阳观碑记》称:水帘洞为鬼谷子成道之处。明《汝州全志》引《广舆记》称:“鬼谷子尝隐此,俗传苏秦、张仪授书处。”
    明正德年间《汝州志》载:
    云梦山在伊阳县城南七里,相传鬼谷子修道处。
    明成化年间《河南总志》载
    云梦山在嵩县东九十里,昔鬼谷子游息于此,一名鬼谷山,前有水帘洞。
    清《一统治》:
    云梦山在伊阳县东南七里,县志相传鬼谷子修道处。其北有水帘洞,悬崖石,洞阔数武,内穿一道,崎岖约二里许,洞口有涧隔之,一小石塔,自顶滴水下注。
    《河南通志》谓:
    鬼谷子楚人,今伊阳县东南八里有石洞存焉。
    《伊阳县志》:
    云梦山东南五里,鬼谷子隐处,苏、张授书于此。
    《伊阳县志》又载:
    观之东数百武,有鬼谷洞,传称其居清溪,得马篮水耶。
    在云梦山东清水北岸有王禅墓。
    当代学者陈昌远对汝阳鬼谷有专文论述,认为战国时的鬼谷子居处当为汝阳云梦山麓,清溪之滨的鬼谷村。
    古伊阳即今汝阳。1959年伊阳县改名汝阳县。
    此为五说。
    6、淇县说。今河南淇县云梦山。
    明嘉靖二十四年《淇县志》在介绍云梦山水帘洞时称:
    世传鬼谷子隐居处。
    在淇县云梦山地区关于鬼谷子的传说很多,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别有情趣。鬼谷子在当地被当作济人利物,救难拔厄的神仙敬奉,据摩崖题字记载:在明代每日“伏首于祠下者,约以万计。”至今游人依然很盛。
    下文对有淇县说有专题论述。此为六说。
    7、清溪山说。今湖北省当阳清溪山。
    《琴纂》记载蔡邕曾人青溪寻鬼谷先生。
    东晋郭璞有《游仙诗》说青溪山中一道士自称鬼谷子。他在《登百尺楼赋》中也提到“招鬼谷之隐士”。
这个青溪在晋代属临沮县境,归荆州所辖,《荆州记》载:
    临沮县有青溪山,山东有泉,泉侧有道士精舍,郭景纯尝作临沮长,故《游仙诗》嗟青溪之美。
    郭景纯,即郭璞。青溪也称清溪。
    郦道元《水经注》中注明:
    水分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清溪之源也,其水夺源东流,以源出青山,故以青溪为名,东流入沮水。
    明代嘉靖年间《重建大仙洞碑记》称:
    清溪寺山后五里许,有大仙洞,系战国时鬼谷大仙披门先师修真之所。洞室深远莫测,中有龙潭。
清代乾隆年间《重修清溪寺碑记》称:
    青溪之名著自战国鬼谷子。山色青翠,不染纤尘,溪水清冷,可鉴佳丽,甲荆郡古今,称胜地焉。
    清同治年间《远安县志》载:
    鬼谷洞在县南五十里,清溪寺迤西五里,洞门高阔,进数步有石龛,相传为鬼谷子讲《易》所。洞深不可测,内白蝠如鸦,层池如莲。
    此皆佐证鬼谷先生隐居于此,真伪未辨。此为七说。
    8、大庸说。今湖南省大庸县。
    唐代星命家李虚中在《命书·序》中说:
    昔司马季主居壶山之阳,一夕雨余,风清月朗,有叟踵门,自谓鬼谷子。季主因与谈天地之始,论河洛之书,箕子九畴,文王八卦,探赜幽微造化,至晓,出遗文九篇,包括三才,指陈万物。“李虚中所说的司马季主是汉文帝时楚人,曾游学长安,卖卜市东。司马季主所居之”壶山“当为”壶头山“,距长沙很近。在壶头山之北不远的澧水之滨有天门山,山下有鬼谷洞,这个洞“石室深远,下有清流。
    传说鬼谷子也曾游居于此。授司马季主遗文九篇的鬼谷子可能就居于此洞。该洞在今湖南省大庸县境内。
此为八说。
    9、宁波说。今浙江省宁波市。
    《宁波府志》载:
    鬼谷子居青溪之鬼谷,因以为号。战国时晋平公时人,姓王,名利,有弟子百余人。
    世传鬼谷子曾游居宁波,宁波地区水网密布,许多小河都称溪,宁波的鄞县东有太白山,又有鄞江从县境流过,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县内有鬼谷庙,庙前有黑水池,传说是鬼谷子洗砚处。太白山上又有鬼谷祠。该鬼谷遗迹在今浙江省宁波市。
    此为九说。
    10、哈密说。今新疆省哈密和吐鲁番之间。
    在北宋时期,西州回鹘境内有一个地方叫鬼谷口避风驿。
    这个地名与鬼谷先生的活动肯定无关,但这个名称则与鬼谷文化的影响有联系。这个口驿在天山山麓。很可能是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其位置在今哈密和吐鲁番之间。
    此为十说。
    11州说。今洛阳。
    此说出自唐人张守节。《史记·苏秦列传》张守节《正义》:
    鬼谷,谷名,在州城县北五里。
    古代史志中,雒州无“城县”。汉光武建都于此,雒州改名雒阳,也即今天的洛阳。

    郑杰文先生认为“张守节之‘雒州城县北五里’即‘洛州阳城县北五里’之脱误”,“古时‘雒’与‘洛’通用,‘雒州’即‘洛州”。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证》也持有此观点:“王应麟《玉海》引张守节《正义》曰:‘鬼谷,谷名,在雒州阳城县北五里。’则鬼谷有其地矣”。黄氏所引不误。
针对“雒州阳城县”,张衍田校曰:
    阳城县,泥川本脱阳字,作“城县”。本句《史》文《集解》。《索隐》皆言鬼谷在阳城,《榕里子甘茂列传》“及至鬼谷”句《正义》侠文云:“鬼谷,阳城县北也。”今据补“阳”字。
    其说甚是。故“洛州阳城县”当为“颍川阳城”。此为十一说。
    12、石泉说。今陕西省石泉县云雾山。
    此说鬼谷先生隐居陕西省石泉县云雾山。后蜀杜光庭《录异记》中载有鬼谷子故居为石泉云雾山鬼谷岭一说。
在“全国首届石泉县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杨善群认为:“鬼谷子楚人,居于汉滨鬼谷山应当有所根据,今陕西石泉县正是位于汉水之滨,原来是属于楚国汉中郡,县境有鬼谷岭,此地区山清水秀,传说鬼谷子隐居于此地可能性很大。”郑洪春认为:“战国时鬼谷子为楚国人,其家乡就在石泉。”
    石泉县鬼谷子研究会郭世堂、郑洪春、阮太国都认为石泉是鬼谷子的隐居故里,“云雾山,主峰称鬼谷岭,地处秦岭西麓,其脉蜿蜒至汉江之滨,为战国时期秦国和楚交界地区”;“据史书记载,可以推论鬼谷子和苏秦、张仪曾多次经过秦楚交界的石泉”;“历代志书及碑刻都记载这里是鬼谷子出生地。清朝乾隆四十五年续载明朝弘治八年碑记:‘鬼谷经历之处,唐、宋迭兴之由,亦汉兴两地大名山也。’这些是前人留下的证据”。
此为十二说。
    13、邢台说。今河北省邢台市。
        邢台,中国著名的卧牛城,三朝古都,简称为“邢”,历史上曾称邢侯国、襄国郡、邢州和顺德府。元中统三年改邢州为顺德府,至元二年改府为顺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清因明制。
顺德府志记载云梦山为鬼谷子修行授徒地。
邢台历史悠久,素有“依山凭险、形胜之地”的美称。相传战国的鬼谷子曾隐居此山,修道授徒。
其实,无论是淇县、伊阳还是邢台,都是打着鬼谷子的旗号开发云梦山风景区的。云梦山是他们的共同优势。
此为十三说。
    14、泰山说。今山东泰安市泰山。
    郑杰文先生提出的新说。他在《鬼谷子天机妙意》中说:
    清人聂剑光《泰山道里记》有曰:“元君庙……西为垂刀山,宋时得天书于此。西为都峪,俗名鬼儿峪,水南流经金山北,又西南入漂河。
    此所记“鬼儿峪”即“鬼谷”,“鬼儿”为“鬼”之口语;“峪”,北方人呼“谷”为“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十二)·褐石丛谈》曾说:
    边方营碧,称谷称庄。……然‘谷’有两音:南人呼‘款’,切以古禄;北人呼育,切以余六。
    《泰山道里记》中说:
    (恩谷)岭北为佛峪,亦曰佛谷。
    由此,郑先生具体指出“泰山鬼谷”的位置,即“泰山南垂刀山下、高里山边之溪谷”,“泰山南鬼谷旁高里山之‘鬼仙洞’即鬼谷先生隐身授徒地”。
此为十四说。
    15、星宿说。
    鬼谷除作为地名以外,它还是一种星宿。
    《史记·司马相如传》中引了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径入雷室之砰磷郁律兮,洞鬼谷之堀垒崴魁。
裴骃解:
    鬼谷在北辰下,众鬼之所聚也。
    《楚辞》中也有:
    赘鬼谷于北辰。
    指出鬼谷星的位置。这实际上是寓人事于天文。此当为别为一说。

     (据所知:湖南天门山、山东淄博梓童山、北京云蒙山、江西贵溪、山东淄博……也有关于鬼谷和鬼谷子的地名人物的说法——网站主持人)


二、“淇县说”考


    对以上林林总总十余种说法,肯定不能统一而论。前面提到,斯人已不再,空余“鬼谷”争。鬼谷先生已经不在了,至于他生前的居所,也无明显证据可索求。据此,我们可以推测,鬼谷先生有可能隐居在上文提及的某一处,也有可能是某几处,也可能是无一正确的,真实隐居地尚未发现。毕竟,前秦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物候风貌,皆有变迁。所以,对于提及的十余处隐居场所,不在一一辩解,只是把与此相关的文献表述出来,让大家自己做一个判断。
    本着个人观点,依据相关资料佐证,笔者推测“淇县说”较为可靠。当然,淇县云梦山可能是鬼谷先生隐居、修身、采药、炼丹、授徒之地,但肯定不能确定其唯一性,不排除多处隐居的场所之一。相关佐证如下:
    1、明嘉靖二十四年《淇县志》在介绍云梦山水帘洞时称:
    世传鬼谷子隐居处。
    清《嘉庆重修一统志》:
    鬼谷子,姓王名诩,楚人。尝入云梦山采药得道。
    山上三清殿藏清何士琦《云梦山游记》碑,文云:“水帘一洞尤极幽玄,乃鬼谷先生仙栖之处”。洞口有“鬼谷亭”,亭额上刻“战国军库”四字,亭内有鬼谷先生塑像。鬼谷洞两边又有孙腆洞、庞涓洞、毛遂洞等。云梦山西为演兵岭,传为鬼谷先生授孙腆、庞涓兵法处。云梦山东有王家庄,传说鬼谷子姓王名蝉,葬于庄南,今有“王蝉谷堆”即其墓。
    2、自古隐居修行之人,特别讲究服食引导,讲究修心养性。比如,道家修真的场所都是气候宜人、环境优雅之处。淇县云梦山鬼谷有清水流过,此水又名清河;环境优美,适宜隐
    明人李杰《道藏目录详注》说:“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姓王名诩,不知何许人,受道于老君。”是否受道于老君无从考证,但受道家黄老之学影响颇深在其文里还是颇能显示出来的。所以,其隐居修行观也可能受道家学派的沾染,隐于野而不隐于市。
    3、具有相关药材。修仙练道之用。
    清《嘉庆重修一统志》:
    鬼谷子,姓王名诩,楚人。尝入云梦山采药得道。
    云梦山物产丰富,不但有鬼谷子要采用的药材,还提供有炼丹药的矿石。所以,鬼谷子应该乐于隐居于此的。
    4、帝王之都,王者之气犹存。
    虽然同属于太行山麓,共同依托于云梦山,比较伊阳、邢台(顺德府),也只有淇县可能性较大,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淇县曾为帝王之都,古称朝歌,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因有北方漓江之称的淇河流经与此而闻名,具有王者之气。鬼谷子既然要统略天下,胸怀天下,“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虽然自己没有纵横诸侯,但是其弟子苏秦张仪以及其它纵横术徒却左右了中国政治数百年,同样为出仕,较之“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儒徒和清静无为的黄老道教不知道强国多少倍。安居鬼谷而怀俱天下,这样大的气魄,隐居当然要隐居于帝王龙脉。而淇县恰恰复合如此条件,做过帝都,并且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被孔子誉为“殷有三仁”的箕子、微子、比干,纵横家、军事家、教育家鬼谷子,刺秦义士荆轲等都出自这片古老的土地。林姓、卫姓、康姓、商姓、殷姓以及韩国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于此,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所以,就上面谈涉的十余个地方来说,鬼谷隐居,淇县应该说是首选。
    另外,前面提到淇县原为古都朝歌,周灭商,战死者何止百万;后,封康叔在朝歌建立卫国,卫国参与战国后期诸侯争乱,死伤亦其不少。根据前面提到的,死者为鬼,聚之为鬼谷。因此淇县有可能使鬼谷,死伤百万,血流成河,为之鬼谷。
    5、中国第一所军政学校——战国军痒,就设在今淇县,这点是我国政府和大多数鬼谷专家、学者的共识,并在2003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确定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基地”。
     1994年10月,“全国首届鬼谷子军事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淇县云梦山召开,来自军事界、学术界、外交界、宗教界的300多名国内外知名人士欢聚一堂,共同研讨鬼谷军事和外交谋略思想,交流学术论文40篇,考察了中国第一古军政学校——云梦山战国军痒,成立了“首届鬼谷子研讨会”。
    另外,在王付生、董贵银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军政学校——战国军痒》一文中,还指出:
    古城朝歌,今河南淇县。地处豫北,西依太行山,东临淇河京广路、京深公路纵贯南北,是华北通往中原地区的交通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曾隐居此地聚徒讲学,创立了战国军痒,培养出一批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和政治家。①
    并进一步指出: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军政学校——战国军痒,位于淇县西南三十里,太行山东麓的云梦山(又称青岩山)。②
    在陈宇的《中国古代第一所“军政学校”——鬼谷考辨》一文中,综合各地之说,运用传世文献、民间传说、历史遗迹、出土文献(文物)等等资料,考辨得出:
    中国古代第一所“军政学校”鬼谷似在今河南省淇县云蒙山。③
    并进一步指出:
    东周时代私人教育兴盛,大教育家孔子曾周游天下讲学,鬼谷子大概也是周游多处讲学,他云游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浙江等地,至今多处留有其遗迹,故也形成了数个鬼谷遗址。④
此种推论为今存的许多“鬼谷”地找到了合理的诠释。


    在淇县云梦山地区关于鬼谷子的传说很多,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别有情趣。鬼谷子在当地被当作济人利物,救难拔厄的神仙敬奉,据摩崖题字记载:在明代每日“伏首于祠下者,约以万计。”至今游人依然很盛。就以名人发展旅游来说,淇县是做的做好的。

 

   参考文献:
        [1]/[2].王付生、董贵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军政学校——战国军痒[J].国防,1995(2).
        [3]/[4].陈宇.中国古代第一所军政学校”——鬼谷考辨[J].军事历史,2001(1).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老农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