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苑盛开一奇葩(读王俊智叙事长诗《潮涌》)
东鳞西爪 - 网友投稿 - 诗苑盛开一奇葩(读王俊智叙事长诗《潮涌》)
诗苑盛开一奇葩(读王俊智叙事长诗《潮涌》)
 
作者:山东 李向党  加入时间:2008-5-5 19:21:38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部属令人鼓舞,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令人鼓舞,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令人鼓舞。于是,无数文人墨客皆拿起手中笔,或创作小说,或编写戏剧,或喷发诗歌,或泼墨书画,或谱曲歌唱等等,以种种文学艺术形式对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及其成就而鼓与呼,而战斗,而抒情,而歌唱!王俊智同志就是千千万万文学大军中的一位作者。他利用工作之余,对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的新事物、新风尚、新思想进行展喉高歌。
      俊智同志的叙事长诗《潮涌》开宗明义,主题鲜明。读者阅之能把握作者的思想脉搏,令人激动、兴奋。我看《潮涌》,颇有感言,很想说几句话,故而,于此言语几句,权作体会。
      《潮涌》洋洋六千余行,十五余万言,凡八章一百三十六小节,属于叙事长诗的范畴,这部诗作取得的成就显而易见。
      首先,这部诗集具有较为重要的鲜明的现实意义。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立意深刻。作者将书名定为《潮涌》,昭示了他写作的动机和用心,表现了其立意的深刻性。翻开诗集,改革开放的春风便迎风扑来。作者对改革开放涌现出的新事物、新风尚、新思想的喜悦、欢快、激动、兴奋之情跃然纸上,进而给予热情地肯定和赞美,单看一至八章的篇名《春讯》、《求索》、《潮起》、《潮涌》、《云卷》、《云舒》、《脊梁》、《村魂》,明眼的读者便可知晓作者布局谋篇的良苦用心。作者歌颂的是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当代新农民,于是,他在开篇第一章就把农民比作中国当代的脊梁和村魂,为《潮涌》全书作了重要的铺垫。如第一章《春讯》中《古寨官道》:春回大地春潮涌,/父老乡亲大浪搏。/东院大伯西院叔,/南岸二姐北岸哥。/年轻小伙复员兵,/大试身手唱高歌。/当代脊梁,/村魂主心骨。当然,于此同时,本书中作者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某些消极现象也给予了嘲弄和鞭挞。
      二是概括全面。改革的春风沐浴着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开放的大潮荡漾着祖国的山山水水。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首都到边境,从沿海到内地,全国各地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激荡下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地杰人灵的中原大地河南,当然不能例外。作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思,从农村小事入手,以细事甚至碎事为媒介,赋于一定的思想内涵,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如诗集中《培训班》、《试验田》、《团代会》、《头名》、《砸锅》、《高考》、《教书育人挺难忘》、《实践》、《奖戏》、《犁耙耩地》、《购置》、《搁犋》、《耙地》、《看场》、《配种》、《票证》、《贩缸》、《电脑炒股》、《酒聘》、《竞争》、《煤球公司》、《猪为媒》、《鱼塘》、《电视机》、《彩电》、《台球》、《花轿》、《二极管》、《收音机》、《照相》、《水帘洞》、《玩故事》、《录像》等诗。发生在作者身边的这些小事具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换句话说,这些事既适用于淇水之畔的鹤壁,也适用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同样也适用于全国其他地方,所以又具有十分的必然性。譬如第三章《犁耙耩地》:那年冬责任到人分了地,/第年俺就买了头小毛驴,/毛驴个头小体力不济,/俺一边还得帮它拉套伙犁地。……/农村改革开放初期时,/其实这事不稀奇,/差不多很多农民,/都有这样的经历。再如《得得咧咧哩》一诗:那二年一开春,/男女真的都一样了,/使头口,/打场放磙犁耙耩地,/运粪当大把儿,/个个都是没说的,/就连十来岁的小孩儿家,/撵起头口来,/嘴里念念有词,/也是得得咧咧的。
      三是热情歌颂。作者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清醒的头脑,对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新事物进行满腔热情的歌颂,如第六章《农家舞会》:改革春风进了俺村,/时兴的舞会也办到了家门。/山楂只从市里拉来一套简易设备,/就在家院办起了农舞之春。/闪光灯一明一灭,/音箱的立体声敲得人心振奋。/人们开始光会跳三步,/就那快三慢三,/跳得也怪得劲。/后来四步也学会了,/还有二十四步,/跳得俩娘们直个劲地扭腰身。/老年人开始瞧不顺眼:/搂搂抱抱这算哪一门?/后来他们也憋不住了,/组织了一班秧歌队,/要和山楂只比拼比拼。/谁知山楂只和女朋友,/从城里请来新舞师,/恰恰桑巴斗牛,/吸引了周边很多年轻人。/不愉快的事也发生过,/说起来也是笑死人。/那是一个跟妈进场的小孩儿,/回家无意跟他爸鬼嘴,/说他妈跳得可好,/很是吸引人,/小孩童言无忌,/可他爸吃醋了,/闹得和他妈差点离婚。/还是二大娘出面调解,/三言骂两语劝息事宁人。/她说你娘那脚,/咱家出了个舞蹈皇后,/全村荣耀得很,/不说你小子脑瓜封建,/还猪八戒不知好歹倒耧人。/那年因为农舞之春,/村里娶了好几个跳舞的美人,/成全了好几个光棍,/当然也因为跳舞,/有几个姑娘恋舞伴,/嫁到了外村。/五叔对这事看得开,/他说人才交流嘛,/鹊桥搭起来,/牛郎能吸引织女,/红娘也能介绍张君。
      另外,还有《喇叭裤》、《收录机》、《万元户》、《三大件》等便是其中典型篇章。作者的赞颂,不是空洞的说教,亦非政治口号,而是通过典型环境和艺术形象加以渲染,使作者的思想倾向在字里行间中自然流露出来。
其次,艺术特色较为明显。
      一是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全篇136小节,几乎每节都塑造了一个形象或创造了一种意境,有的形象很是生动,典型,如《烫发头》:明月姐,/乌黑发亮的秀发如瀑布,/瓜子脸杏仁眼可是个人物,/皂荚洗头换了洗发膏,/抹脸都换了新上市的飘柔油。/责任田里干活很讲究,/一弄老是盘起头。/美人盘头更招人,/邻耙种地,/还有来往走路人,/老是用眼瞅。/明月姐那年扯布百货楼,/好多小伙儿争着看她,/拥挤她后头一长溜。/春回大地人也开了放,/明月姐城里烫了个波浪头,/这回,/街里一下炸了窝,/很多姑娘媳妇争效仿,/大街一片烫发头。/老奶奶们嘴里不说啥,/心里可就犯嘀咕:/娘哎!/年轻人都波浪啦,/这世道真要变样走?/恰巧疙瘩叔走过来,/嘿嘿一笑接话头:/老婶子,/城里人多哩,/咱乡下小妮儿烫发算啥秀?/年轻人爱美古常有,/改革开放大潮涌,/好时光还在大后头。
      此外,《找饭》、《票证》、《猪为媒》《牛状元》《墩爷》等很多诗的内容都是这样的丰富,形象都是这样的生动。意境悠远,令人回味,事件十分典型。
      二是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始终用隐喻加以渲染、烘托。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第一章第一节的《迎春花》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者用着喜悦的心情在本节中描述到:俺上南岗送粪,/采来一束迎春花,/一枝让娘别在盛水的瓶子里,/放在堂屋东窗台儿;/一束编成花环,/套在娘的脖子上;/一只只蜂儿赶来闹春,/整个大院立马春色满园,/娘变成了青春少女。”此处明写母亲被鲜花装扮成美丽少女,暗喻改革的大潮使祖国母亲焕发青春。
      三是虚实结合。所谓虚,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写人状物,表达喜怒哀乐。实者,作者以亲身经历的姿态,用“俺”的口味,素写白描,直抒胸臆。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如《苦皱叔》:那天,/俺去找苦皱叔喷古,/苦皱叔抿着小酒噙着旱烟袋,/吐着烟雾沉思良久,/对俺发出一通感慨:/走合作社那会儿,/俺就听人说小曲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没想到今天叫俺摊上。/恁叔俺真的感觉又年轻了,/俺给恁喷古,/哎!/咋说哩,/以前咋也不递现在强。作者以第一人称“俺”贯穿整个诗集,如《麦田》、《库杈儿》、《猪为媒》、《酸枣叔》、《春成》、《比试》、《庆叔》、《毛大哥》、《黑椹》、《花王》、《圈儿叔》、《四保》、《晓东》、《马志》、《耳巴》、《怪弟》等,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四是结构匀称。通篇八章,以《春讯》开始,《村魂》结束,中间按序铺排《求索》《潮起》《潮涌》《云卷》《云舒》等,布局合理,结构匀称。细细读之,使人产生这样的印象:改革开的春风激荡,在春风吹拂下,改革的步代似大海之波,汹涌澎湃;吹散天空阴霾,绝大多数人为之激动、振奋,欢快、喜悦,少数人犹豫,彷徨、苦闷、困惑。于是便求索,便奋起,便拼搏。
      五是语言朴实。诗作像是坐在一起聊天,拉家常,许多事件顺手拈入。语言朴实,轻松自然,娓娓道来,无矫揉造作之感。许多地方甚至保持原生态语言,如“头口”、“景得”等等。“头口”意为农民饲养的牛马驴骡等大牲畜,“头口”的称呼在农村尤其是河南、山东西南一带很是普遍。“景得”意为“高兴”、“畅快”。这些口头语言用在诗里能起到自然生动的作用。
      作为抒情文学范畴的诗歌,我认为它可分为多种类型。从修辞格上,分为律诗和自由诗,从时间上,分为古代诗和现代诗,从形象塑造上,分为励志诗和叙事诗,等等。
      诗者,含蓄、凝练、婉转之短句也;讲究言简意赅,哲理深厚。一部诗作或一篇诗文,抒情也好,励志也罢,总要让人看得懂。若一部诗作读之再三,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不知作者要说什么,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终算不得好诗。当然,诗作也不能过于直白;过于直白亦非优秀之作。当前,祖国诗歌艺术的百花园中,可谓姹紫嫣红,争奇斗妍。无庸讳言,这些诗当中,赞颂正义者有之;鞭挞邪恶者有之;抒发豪情者有之;鼓励向上者有之;孤芳自赏者有之;无病呻吟者亦有之。
      《潮涌》这部诗集,赞颂正义,鼓励向上;叙事通达,行文流畅,全篇无空洞说教之病,亦无冗词赘句之嫌,算得上叙事组诗艺苑里盛开的一枝奇葩,值得一读。我这样认为。各位专家学者,以为然否?

        相关链接:1、难忘(民俗叙事组诗三部曲之一) [王俊智]  2、喜闻黍禾泥土香(王俊智民俗叙事组诗序) [李志林]3、喜见枝头柿子红(王俊智民俗叙事诗序) [胡建洲] 4、 淇河乡风味无穷——读俊智先生《人生》 [于农]5、一片冰心在玉壶(王俊智民俗叙事诗序[宋文丁]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持人:姚慧明  谭文忠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郑厚德        管理: 淇县之窗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