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3

(淇县西岗乡)小木匠当上大郡马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淇县西岗乡)小木匠当上大郡马
(淇县西岗乡)小木匠当上大郡马
 
作者:陈志付  加入时间:2008-3-5 12:18:13  

  明朝万历年间,淇县西岗乡有个小木匠因饭量特别大被王室选为郡马(封建时代对郡主丈夫的称谓。郡主即郡公主。晋始置。唐宋太子之女和宗室女为郡主。明清则亲王女为郡主),人送外号“吃郡马”。“吃郡马”虽鱼跃龙门,但仍是个粗人,当上郡马后执意回家种地。他在家乡建起了“前楼房后平房”的郡马府。时至今日,郡马府虽已风光不再,但是还有一栋郡马楼矗立在远离淇县县城的西岗乡坡李庄村王庄自然村。

  郡马楼为淇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称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郡马楼。在一场洪灾中淇河决口,水漫西岗,王庄村所有的村民在波涛追逐下逃到郡马楼求生。一片汪洋中的郡马楼安然无恙,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

  2月28日,记者来到郡马楼,听当地人讲述400年前明朝郡马王道行的故事。

                            

                        郡马府的门墩是由两块石雕组成的石兽,兽头不复存在,被村民称为无头兽

                            

                                 现存的郡马楼


  “是来看郡马楼的吧?”记者在坡李庄村下车后正要问路,马上有村民主动迎上来为我们指点。热情的村民说,到村里来的外地人十有八九都是来看郡马楼的。

  郡马楼(见左下图)坐落在坡李庄村的王庄自然村,即当地人所称的王庄村。别看村庄不大,仅有二十来户、百余口人,然而它在淇县尽人皆知。因为,当年这个小村庄里有座名为郡马府的深宅大院,大院里住的是皇亲国戚。今天,富丽堂皇的郡马府已风光不再,但是仍留下了一栋高大的郡马楼在承受着岁月的洗礼。

  当年,郡马楼的主人系明朝万历年间的藩王朱厚煜的女婿王道行,家乡人称他为王郡马。一个生长在淇河岸边村庄里的农家子弟能够成为皇亲国戚,自然有着一番不同寻常的经历。

  鹤立鸡群的郡马楼

  仅存的郡马楼是当年规模庞大的郡马府的一部分,位于坡李庄村王庄自然村的北头。光阴荏苒,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郡马楼现为淇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淇县文物管理所的王小运所长介绍,郡马府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仅存的这栋郡马楼对研究明朝历史和帝王家庭的婚俗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完好地保存到今天非常难得。

  时至今日,高大的郡马楼仍鹤立鸡群般矗立在王庄这个小村庄里,与周围的现代民房相比,古色古香的郡马楼呈现出标准式的明代建筑风格。郡马楼通高12米、进深5米、面宽22.4米,分上下两层,每层各为7间。据称,在那个时代只有具备一定身份的人才有资格建造每层为7间的房子。

  郡马府留下来的两个石雕门墩(见右上图)造型极为罕见,为一对约半米高的石兽,分别由两块石头经雕琢后扣合而成,石兽的头可以四面转动。这两只石兽现被弃置在郡马楼附近村民家的院子里,石兽的头已不知去向,村民们称之为无头兽。距郡马楼南50米原为郡马府的大门,大门已不复存在,但仍保留着长1米、高0.8米的上马石。63岁的村民王建周说,他们小时候把这块上马石当成了饭桌,都爱在上面吃饭。上马石呈梯状,上面雕刻的花草和动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其正前面凸出一个兽头,显示出主人当年的显赫地位。

  郡马楼原来住着3户村民,十几年前3户村民另盖了新房,先后搬出郡马楼。这3户村民均为郡马王道行的后代,他们从郡马楼搬出后都被当地有关部门聘为文物管理员,负责保护郡马楼。郡马楼历经400余年风雨,至今仍为当地独树一帜的建筑。据介绍,淇县有关部门正在向上级申报将郡马楼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65岁的王永科为王道行的第14世孙。王永科与现在郡马楼的另外两家主人告诉记者,从前的郡马府为一座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大院门前挂有千顷牌,一对丈余高的大石狮子威风凛凛地蹲在大门口。郡马楼只是当年郡马府的建筑之一,整个郡马府的建筑布局为前楼房后平房,前面4栋楼房形成7门相照的大院,后边是一大片平房。随着时代变迁,昔日气势恢弘的郡马府仅剩下一栋郡马楼在默默地昭示着封建时代王室郡马的特殊人生。

  郡主钟情大肚汉

  俗话说,开饭店不怕大肚汉。而对于明朝永乐皇帝以后的帝王之家来说,饭量大的人意味着身体好,在招驸马和郡马时对饭量大的人情有独钟。当年,就藩于彰德府(今安阳市)的赵康王招郡马时,生于寒门的王道行在众多的候选人中能够赢得郡主芳心,当上朱氏皇族的女婿,成为皇亲国戚,完全是靠他自己吃出来的结果。因此,淇县人戏称他为“吃郡马”。

  淇县历史研究人员王长安介绍,自永乐皇帝朱棣以后,朱氏皇族中招选驸马、郡马不再以高官家的公子为对象,而看中的是平民百姓中身体特别棒的小伙子,也就是有关史料中所说的“貌美体健者”。这样一来,身体素质成为皇帝和藩王招选女婿的首要条件,文化修养和相貌标准退居其后。因为,以前朱氏皇族中的驸马、郡马虽为高官家庭中文质彬彬的公子哥儿,但体质较差,导致帝王家的很多女婿结婚时间不长就因体弱多病而早逝,让一个个公主和郡主年轻时就开始守寡。无奈之下,皇族在招选女婿时首先考虑的是身体是否强健。

  按照明朝的规制,不能继承帝位的皇子都要册封为亲王。当年,朱棣的第三个儿子朱高燧被封为赵王,封藩到彰德府,是为赵简王,王府位于今天安阳市的高阁寺。到了明万历年间,赵简王朱高燧的第五代孙朱厚煜世袭王位,是为赵康王。赵康王的女儿朱慈德女大当嫁,身为郡主的朱慈德自然也要从民间挑选身体特别强健的小伙子来当丈夫。

  淇县农家子弟王道行之所以当上了朱慈德的丈夫,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王道行兄弟四人,在家中排行第三。他的哥哥和弟弟都与祖辈们一样以种地为生,而王道行在年少时就学会了木工手艺。他平时除种地外还加工一些擀面杖、捣蒜锤和搓衣板之类的生活用品,农闲时用小车推着自己加工的产品走街串巷四处叫卖。这天,王道行来到了彰德府,到一家客店投宿。店老板见他生得虎背熊腰、浓眉大眼,便对他说:“赵王府正在招选郡马,依你这样的身体我看你去了肯定中。”王道行认为店老板是在和他开玩笑,他想自己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穷小子哪敢去攀皇亲?于是就对店老板说:“癞蛤蟆别想吃天鹅肉,我哪能跟藩王家攀亲戚啊?”店老板说:“赵王府明天设饭局招待应试郡马的人,你去了成与不成都能白吃一顿。”王道行便动了心,想去赵王府参观参观、开开眼界,顺带着大吃一顿。

  第二天,王道行来到赵王府,见王府门前已聚集了一群前来应试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温文尔雅,有的风流倜傥,令土头土脑、一身粗衣打扮的王道行不免自惭形秽。王道行与一群年轻人一直等到中午,王府里才有人传下话来,让大家进府用餐。吃饭时,其他人怕失去体面,吃饭时细嚼慢咽,举止文雅,唯有王道行对着丰盛的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个不停,桌上的28个小枣馍不大一会儿全被他吞下了肚,其他来应试的人对他一致投来了轻蔑的目光。饭后,就数王道行吃剩下的枣核最多。赵康王看到身材魁梧的王道行饭量如此之大,连声称道:“好!好!”而那些年轻人此时还不知道招选郡马的考试已经结束,他们认为吃过饭考试才正式开始呢。

  当慈德郡主从绣楼上将绣球抛向王道行的时候,楼下的一群年轻人在大失所望的同时又大惑不解,大家面面相觑,谁都没有想到郡主竟然相中了不修边幅的“饭桶”王道行。后来,他们才晓得王爷和郡主相中王道行的原因就是他的饭量大,饭量大证明他的身体好。

  赵康王朱厚煜选定郡马后即上报万历皇帝朱翊钧,皇帝下诏,封王道行为仪宾(明朝时对郡马的称谓),赐号信安君,择日与慈德郡主完婚。

  记者查阅王道行后人收藏的清代《王氏宗谱》,上面记载:道行,赵府仪宾,信安君,配朱氏慈德夫人。

  新婚之夜郡马出逃

  走街串巷叫卖的小木匠转眼间成了皇亲国戚,王道行从此成为家乡显赫一时的人物。在淇县采访时一提起郡马楼,当地人便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起王郡马的故事来。

  当年,慈德郡主为嫁给了身强力壮的王道行深感庆幸,她不愿让那些早早守寡的公主和郡主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而王道行稀里糊涂地当上了郡马,这种做梦也想不到的天大好事令他欣喜若狂。新婚之夜,在小两口缠绵之际,王道行不禁脱口说道:“都说王爷家的女儿是金枝玉叶,我看你这个郡主的身子也是肉做的呀。”郡主一听这话,认为郡马对她不尊重,是在有意污辱她,便伤心地哭了起来。她边哭边说要把郡马的话报告给父亲赵康王。

  王道行初为郡马,还摸不透王府的深浅,自己无意中的一句话竟然得罪了郡主,他想如果王爷降罪下来恐怕会有杀身之祸。于是,王道行顾不得正在哭泣中的郡主,他溜出洞房连夜出彰德府一路向南逃往淇县老家。他一口气跑了50多公里,到天快要亮时已经来到了离家3公里的思德桥。这时,他想到王爷有可能会派人到家里抓他。于是王道行决定先在思德桥下歇歇脚,暂时先不回家。可是这一歇却让他躺在桥下睡着了。

  远在彰德府的慈德郡主看到郡马一去不回头,悔恨自己不该把他的一句玩笑话当真,她担心郡马在黑夜里一旦有个什么闪失,自己刚刚结婚就要开始守寡。于是,郡主天不亮就派人前往淇县寻找丈夫。到了当天中午,郡主派出的人终于发现了躺在思德桥下呼呼大睡的王郡马。来人唤醒王郡马后向他讲明了郡主的悔过之意,请他一道回府。王道行听明来意,也说自己不该把郡主一个人晾在洞房。

  此事发生后,出生于不同阶层的郡马和郡主这一对新人力求相互适应,愈发恩爱和睦了。

  破旧规随夫回乡

  玩笑风波让慈德郡主更加珍惜和维护她与王道行的这场婚姻,身强力壮的丈夫是她的骄傲和真爱。可是一步登天的王道行结婚时的新鲜感很快就没有了,对上层社会的礼数开始厌烦起来,认为当郡马还不如当农民或当木匠轻松自在。结婚后不久,王道行向郡主表明了回家乡淇县的决心。慈德夫人虽贵为郡主,但是她对丈夫的要求由当初的不理解转而表示支持。她说:“那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吧。”

  可是,按照明朝的规定,郡马与郡主结婚后由国家出资在王府附近建府宅,郡马终生不得回原籍,只能一辈子做郡主的附庸。赵康王朱厚煜得知女婿执意要回家,女儿也坚决支持,就只得向皇上请示。这种破坏皇族规定的事他这个亲王是做不了主的。不料皇上不仅破例同意了王道行回原籍的要求,还赐给了他3000亩地。王道行于是偕夫人回到家乡的王庄村,重新过上了田园生活。

  淇县文史研究人员王长安介绍,当时淇县隶属于卫辉府(今卫辉市),是潞王的封地所在。潞王对王道行和朱慈德特别关爱,支持他们在王庄建起了郡马府。

  一栋楼救了一村人

  当年,淇县有个在京城当御史的人名叫孙征兰。一次孙御史回到淇县,听说西岗乡的王庄村建起了一座非常漂亮的郡马府,便前来向王郡马表示祝贺。按照淇县人的传说,孙御史这次来没安好心,郡马府最初就毁在了他的手里。

  相传,孙御史来到郡马府时带来了厚礼,他看到郡马府建得确实相当气派,在淇县无人能比,不免心生妒意。见到王郡马后,孙御史嘴上一直在夸郡马府建得好,到告别时孙御史还忘不了再夸一遍郡马府。王郡马于是说:“我的家跟御史府比起来差远了,给御史府填馅还差不多。”孙御史一听这话马上跪到王郡马面前说:“感谢郡马爷恩典。”这一举动当时让王郡马一头雾水。

  过了几日,孙御史带着几十辆马车来到郡马府,命人将郡马府的砖瓦三下五除二给拆掉后装上马车就要运走。王郡马上前欲问个究竟,孙御史便说:“你说过郡马府给我填馅的嘛。”让王郡马无言以对。这时有人对孙御史说:“你要把郡马府给拆光了,总不能让郡马和郡主晚上睡到大街上吧?”孙御史便将郡马府的最后一栋楼留了下来。

  淇县的王长安说,孙征兰在淇县的传说多含贬损之意,这是人们受到后来的清朝政府的影响,对他这个明朝遗老强加的不实之词。

  坡李庄村有个晋庄自然村,与王庄自然村东西相距约200米。晋庄的280多口人绝大部分都姓晋。记者来到晋庄时听村民们说,当年他们的祖上吃不上饭,就来到郡马府给王郡马看花园,辈辈繁衍,形成了今天的晋庄村。

  当年前楼房后平房的郡马府仅剩下一栋孤零零的郡马楼。这栋楼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在一场洪灾中救了王庄全村人的命。

  王庄人纷纷对记者说,1963年当地发大水的时候,淇河决口,水漫西岗,一片汪洋,人们四处逃命。王庄人眼看洪水的浪头直冲而来,拖家带口一齐涌向郡马楼。郡马楼的楼基特别高,他们逃到这里后眼睁睁地看着远处的洪水漫进家园,一座座房子纷纷倒塌。大水在3天后才逐渐退去,全村80多口人在郡马楼里保住了性命。

  一栋楼救了全村人的命,今天的王庄人仍对这栋郡马楼怀有深厚感情。村民们说:“这栋楼现在成了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无人居住了,但是我们会配合政府来好好保护它。” 
      来源:淇滨晚报2008-3-5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持人:姚慧明  谭文忠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郑厚德        管理: 淇县之窗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