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二卷(2007)

 

[小说] 淇水悠悠

作者:淇水居士

我出生在太行山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高山环抱,绿树成林,交通极为闭塞。村子里有三大姓氏,约四五十户人家,二三百口人。就是在那里,我度过了我一生最美好的,也最值得留恋的童年。       
    那时,人们还生活在生产队那个大集体里。村子的南边有一个麦场,麦场的东南角有一巨大的黑石,黑石上面长着一棵老态龙钟的柏树,柏树上悬挂着一口锈迹斑斑的铁钟。每天凌晨,当人们还沉浸在甜蜜的梦乡,总要从那里响起“铛、铛、铛……”的钟声,清脆而悠远。就是它,那口锈迹斑斑的铁钟,掌握着全村人的作息。如今黑石仍在,古柏依然,那口为历史遗忘的铁钟早已不知踪迹,而那钟声却依旧回荡在我记忆的窗帏上,永远永远……
    那个时候,我们建国刚刚二十余年,又处在一个“非常”时期,人们的生活还比较贫困,甚至难以解决温饱。山里的人长年辛勤劳作,很少走出山外,最远也就是徒步走到山下三十里外的淇河北岸的小镇赶趟集,买点生活用品。   
    我四五岁的时候,父亲在距我们那儿一百里以外的县卫校学习,母亲曾领着我和妹妹去探望过一次,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乘车,时过二、三十年,那辆破旧客车喘着粗气蹒跚的脚步,我至今记忆犹新。

 [小说] 淇水悠悠(2) 
  作者:淇水居士  2006-10-26 19:34:00 
 

 

    从我记事那天起,就对村子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上学时每人身上挂着的叫做什么“专栏”的大牌子感到好奇。那些用红红绿绿的彩纸镶着边,中间贴满写得密密麻麻的方格纸的大牌子哟,曾让我一度羡慕、向往!我天天盼,夜夜想,希望自己早点儿上学,早一天拥有一块自己的“专栏”,挎着它每天绕着村子转上几圈。然而,那种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也最终同那个时代一样,成为遥远的历史。     
    一九七七年八月,据说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日子,我终于挎上了梦想多年的书包,那是母亲用几十块碎布头拼到一起的,走进了我向往已久的神圣殿堂--位于村子东边山脚下的那座石头房小学校,崭新的课本散发着浓郁的油墨的芳香,我把它们捧在手里,靠近鼻孔,久久不忍放下。在那里,我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进而识数、学拼音,乃至识字。   
   那个时候,人们缺医少药,兜里也没有多少钞票,就连吃盐、打油的钱也难以维持。

 [小说] 淇水悠悠(3) 
  作者:淇水居士  2006-10-27 11:59:00 


   
    山里缺少水源,最怕的是旱天。在我九岁那年夏天,村里所有的旱井都断水了,大人、小孩个个愁容满面。地里的庄稼枯死了,山上的野草、树木失去了往日的翠绿,搭拉着头,苦苦地在死亡线上挣扎、延喘。夜里,大人们挑着水桶,拿着勺子,到距离村子二三里外的东沟的石洞里排队等水,为了舀那浑浊的叫做水的红泥汤,甚至打斗、谩骂,再无人情可言!后来,县里和乡里组织了送水车队,从山外用水罐车将水拉到村子的西头,每口人每天分半桶水,那一年庄稼颗粒未收。就在那样的一个年景里,我又添了个弟弟,本来拮据的生活更为困顿。妈妈将我送到了山外姥姥家上学。当时由于山区长年缺水,我几乎没有洗过澡,一进教室,同学们编了顺口溜笑我:“衣服脏得黑油亮,浑身能肥几亩田”,时至今日,那种尴尬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 

[小说] 淇水悠悠(4) 
  作者:淇水居士  2006-10-28 17:36:00 


   
    我在姥姥家度过了将近一个学期,和同学们逐渐熟悉起来,学习、生活非常惬意。每到星期天,我就能与我的小舅舅、小表弟一块去玩,一块到野外挖梭草根。那种黑色的像毛虫一样的东西,据说是药材,能治病,我在山里就从未见过这种草。那时,小舅舅将梭草根晒干,卖到收购站,用换来的几角钱买来学习用品,将剩下的几分钱给我们表弟兄两个买几块水果糖,那就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糖纸舍不得扔,小心翼翼地将它展开夹在课本里,拿到学校去和班上同学一起欣赏那美妙绝伦的图案。    
    当时姥姥村的小学还开设英语课,我们山区小学听都没听说过,上课时一句也听不懂,只好滥竽充数,比着葫芦画瓢。班里有一位很调皮的男同学,总爱在英语课上用高粱秆制作“工艺品”,什么知县帽啦,皇冠啦等等,维妙维肖,他曾经送给我一顶杰作,我小心地将它保存起来,最终由于脱水变形的缘故才不得不把它扔掉。  

 [小说] 淇水悠悠(5) 
  作者:淇水居士  2006-10-28 17:58:00 


   
    那年秋天,老天终于降了一场透雨!干涸的淇河像猛兽一般疯狂了起来,冲垮了无数村落。姥姥家村子北面靠近淇河的庄稼地里到处是水,高高的玉米秆只露出上面的一小截顶缨。星期天上午,小舅舅领着我在一处洼地里摸到了一脸盆鲫鱼,我们高兴极了!将鱼在河边洗剥干净,中午回家将鱼放在锅里用盐水煮熟,那沾满腥味的鱼香至今令我回味无穷,垂涎欲滴。我们只顾吃鱼,也顾不得问姥爷、姥姥到哪里去了,他们吃没吃。晚上才知道他们白天和村里的大人们都去了龙泉寺,去感谢搭救苍生的龙王下的这场雨。听姥姥讲,龙泉寺前那天人头攒动,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方圆几十里以内的村民都去了那里,包括我的母亲和我村子里的大人们。    
    痛痛快快地吃了一次鱼,也是平生第一次鱼,我回家的日子也在悄然临近。
 

 [小说] 淇水悠悠(6) 
  作者:淇水居士  2006-10-29 18:48:00 


   
    一天中午,我放学后回到姥姥家,看到来接我的妈妈,扭头便跑,躲在外面,没有回去吃午饭。无论我多么无奈,也未能躲避跟随妈妈回到我仿佛阔别了一个世纪的家乡的命运。   
    雨后的小山村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大人、小孩个个脸上荡漾着甜蜜的微笑。家家户户的旱井里的水往外淌,就是再旱它个一、两载,也不愁没有水吃了。那年冬天,父亲由村卫生所调到了乡卫生院,我家窘迫的生活同时有了转机。    
    上初中的时候,我如愿以偿地走出了大山,随父亲来到淇河西畔的小镇里,从此,我的心离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也越来越远。
      
 

 [小说] 淇水悠悠(7) 
  作者:淇水居士  2006-11-8 11:29:00 


   
    一九八五年,是全国最后一年实行中招预考,预考上的学生可报考“小中专”和重点高中,预考不上则只能报考普通高中。那一年,由于大量复读生的参加,将我们这些应届生挤到了外面,我也因五分之差而预考失败。那个时候,我大有天塌地陷般失落,精神萎靡,整日与金庸、梁羽生、古龙为友,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就在普通高中招生当天进考场前刻,我仍在和令狐冲进行交流,梦想有一天像他那样仗剑笑傲江湖。可想而知,我的中考成绩会怎么样?发榜那天,全校师生异常震惊,怎么了?昔日年级的姣姣者,竟然名落孙山!看榜归来,我的脸死灰死灰,骑上我那七拼八凑的自行车,直奔远在深山里我早已厌烦的家。   

来源:http://www.emz.com.cn/wenlian/wenji_geren_zuopin.asp?id=120972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