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二卷(2007)

 

(解说词)淇水悠悠·神思篇

作者:郜勇

文化电视系列片《淇水悠悠》三集精编版——神思篇

 

 

   淇河穿行于崇山峻岭、平原丘陵,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形成了许多奇特的景观。 

  淇河流过白龙庙、恶水窝,在鹤壁淇滨区上峪乡南山村附近受山梁的阻碍,形成了一个天然太极图。
  你看,秀丽淇水在这里呈反S型环绕阴阳二鱼,阴鱼昂首向西,甩尾东北,阳鱼仰面向东,摆尾西南。河水从东往西流。
  当地民间有俗语:“倒流水,断头山,不藏贵人藏金砖。” 

  相传这里是周易文化和太极文化的地理渊源。

  关于太极图的起源和流变,有多种说法,至今没有一个定论。有“先天太极图”、“天地自然之图”、“河图太极图”、“洛书太极图”等各种不同名目的太极图。
  所以,一般认为,太极图不是成于一时一地,而是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在太极、周易文化的产生、演变过程中,先秦时期的淇河流域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淇河两岸产生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文化。文王演《周易》,箕子发明围棋,王禅成书《鬼谷子》绝不是偶然的,这之间有着宽广源远的历史景深。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周易》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而淇河就是滋养之水。
   (汤阴羑里城)
   这是距淇河天然太极图东北20多公里的汤阴羑里城,是殷都朝歌的京畿之地,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就诞生在这里。

  主持人: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一座监狱,不过它是古代的监狱,而且是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座国家监狱。据史料记载,商代末期,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治政有方,措施进步,势力逐渐强大了起来。殷纣王听信馋言,疑姬昌要聚众谋反,于是便把姬昌囚禁在了这里。姬昌在被囚禁的日子里,发愤治学,精演八卦,成就了《周易》一书,这就是当年周文王演易处。

  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长岁月里,发愤治学,潜心研究,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将八卦演为64卦、384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著成《周易》一书。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

  《周易》是卜筮之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思维和卓绝的智慧。
  数千年来,从帝王将相到寻常百姓,从鸿儒博生到江湖术士,从世外高人到凡夫俗子,无不把它奉为至宝,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浩瀚磅礴的易学体系,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片头《淇水悠悠》)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四大艺术,源远流长。琴棋书画的棋,指的就是围棋。
  围棋的哲学思想是和《周易》相通的。《易经》讲时、讲位,每卦有六个位。某一特定的时,某一特定的位,再加上一个度。
  围棋上的位也跟走的时间、局面的程度有关。别看围棋棋子没有区别,不分大小,也无分工,可一落到棋盘上,就突然活了起来,每一着都在谋都在杀,变幻莫测,不可端倪。

  关于围棋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近几年较为认可的一种说法是箕子发明了围棋。
  箕子是殷纣王的叔父、商朝的大臣。周灭商后,箕子为避乱溯淇河而上来到今山西陵川箕子山隐居。
  这里古时曾是淇河的发源地之一。周武王曾到这里拜访箕子,寻求治国安邦之策。箕子授与他《洪范九畴》,但不愿意做周朝的顺民,就东渡海外去了朝鲜。 

  (箕子洞)
  箕子名胥余,是占卜阴阳、观测天象、授时制历的大臣。《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就把天象观测和阴阳卜筮称作“箕子之术”。

  箕子山,当地叫棋子山,又称谋棋岭。山上遍布一种圆润光洁、黑白分明、形状酷似围棋的天然棋石。
  在这里,在“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时候,箕子也在不停地演绎。他晚上观察星象,白天用这里独有的黑白两色石子记录演绎,渐渐地形成了围棋。 

  (字幕:箕、棋、淇)
  研究人员发现,箕子的“箕”、围棋的“棋”、淇河的“淇”这三个字的母本字都是“其”,这带“其”的汉字在这里聚堆,并不是偶然的。
  “其”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像“凶”,它的本义最初是指时间,中间的“ㄨ”形与“田”字中的“十”形,均是星象占卜的符号。这两种原始图符相叠、组合又演绎成了卜筮器具,它就是我国后来沿用了几千年的罗盘,或称占盘。司马迁的《史记》则称它为“旋式正”。
  考古工作者在西汉古墓中发现的古代罗盘都分上下两层,上为圆形天盘,下为方形地盘。

  黑白两色的围棋子,象征日月,表示阴阳二气。棋子的圆形模拟浑圆的天象穹苍,棋盘的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也是一种“旋式正”。 

  老一辈华裔棋圣吴清源先生说:“围棋发祥之初,并不是为争夺胜负,而是为了观测天文。在尚无文字的时代,棋盘与棋石是观测天体运行、占卜阴阳的工具。” 

  围棋的棋理同易理一样,最终都归结到一个“数”。中国人讲天数、气数,如果撇开它的迷信思想,实际上什么都是由“数”决定的。 

  惯写武侠小说的金庸先生曾说:“围棋是比象棋复杂得多的智力游戏。象棋三十二子愈下愈少,围棋三百六十一格却是愈下愈多,到中盘时头绪纷繁,牵一发而动全身,四面八方,几百只棋子每一只都有关联,复杂之极,也真是有趣之极。”
  想想看,这种复杂之极、有趣之极的游戏,是不是也同八卦一样,变化无穷呢?

  箕子发明围棋300年后,淇水大地又走出了一位奇人,成就了一部奇书,这就是鬼谷子王禅和他的《鬼谷子》十四篇。
  不知鬼谷子是否会下围棋,不过他那波云诡谲的智谋权术在华夏大地上却是纵横捭阖风起云扬。 

  这是位于鹤壁淇县城西南15公里的云梦山。这里峰峦叠嶂,云蒸霞蔚,泉涌涧飞,险奇秀幽。当年鬼谷子就隐居在这里。
  鬼谷子姓王名禅,又名王诩,战国时期卫国朝歌王庄村人,因隐居云梦山清溪鬼谷,故称鬼谷先生。
  王禅天生聪颖过人,学习勤奋,早年曾先后游历越、楚等国,并曾在这些国家的朝廷中出任要职。
  然而为了真正实现自己匡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卫国,隐居在这个九架山梁聚首的神秘山谷。在这里,他总结政治谋略权术,潜心治学,开门授徒,创办了中华第一所古军校——战国军庠,并完成了他的传世之作《鬼谷子》十四篇。

  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军事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仙道家茅濛、徐福都是鬼谷子的学生,正是这些人,书写或影响了战国时代的历史。

  孙膑与庞涓斗智,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故事。由于这一对同门师兄弟的恩恩怨怨,使风云变幻的战国历史舞台上又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大戏。
  除了孙膑和庞涓,鬼谷子还有两个顶顶有名的学生:苏秦和张仪。苏秦主张“合纵”,张仪主张“连横”,二人各为其主,将战国晚期诸侯及天下形势掌握于股掌之中。

  有意思的是,鬼谷子先生培养的四个高材生,孙庞为兵家,而且是死对头;苏张是纵横家,虽然两人不像孙庞那样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但毕竟是政治上的对手。 
  这就给了后人一个印象,鬼谷子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天下无敌,也只有他的学生之间才有资格互为对手。 
  因此,鬼谷子的学生们都是一对一对地出山,相生相克。 
  由此也可见这位神秘人物的不可思议之处。

  (鬼谷子雕塑)
   看着这尊塑像,即使没有看过《鬼谷子》这本书,你从他那宽容、深邃、略带忧虑的神情就能判断出他是一位智者,一位思想者。
  忧郁者多是思想者。
  一位哲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武器,一种是剑,一种是思想,最终思想将打败剑。
  鬼谷子隐居这里,研究学问,谋略天下;用他的学说飞钳帝王,左右历史。
  今天,我们回望战国历史,不禁惊诧:七国纷争,多像鬼谷子一人的战争啊。 

  (《鬼谷子》摩崖石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书写)
  《鬼谷子》一书被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充满了丰富、深刻而又独到的思想内容。
  书中讲的捭阖术、反应术、内揵术、飞钳术、忤合术、揣摩术、游说术,被历代乱世英雄所推崇,至今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乃至经贸、公关等各个领域,享誉海内外。

  (片头《淇水悠悠》)
  淇水之滨深厚的殷商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先民最深邃而幽微的智慧。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神奇科学的归纳方法、探颐索隐的思维模式,使得千载学者各据其为典、引以为源。 

  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就是《周易》的推崇者。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657年,孙思邈东出长安,到太行山行医采药,他先是到修武县太行山茱萸峰,尔后沿太行山北上,来到鹤壁五岩山。
  古时的五岩山,茂林修竹,松柏参天,杂花野草,涧水淙淙。
  五岩山是羑河的发源地。孙思邈顺河而下来到羑里,缅怀周文王。之后他在五岩山一带行医采药,补充修改《千金要方》,并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千金翼方》。
  从孙思邈的著作里我们不难看到,他的学术思想深受《周易》的影响。

  (孙思邈洞)
  这个天然洞穴是当年孙思邈采药炼丹旧址,当地人称为孙真人洞。它位于五岩山半腰处。
  洞前空阔地数方,原有宋、金、元、明、清历代碑记,现多已损毁,惟洞口上端还有道光年间的一方石刻:大唐名医。两边的对联是“胆愈大而心愈小,智愈圆而行愈方”,笔势雄健,寓意深长,分明透着易学的精深义理。 

  离开五岩山,我们在孕育了《周易》的这片古老土地上行走,时时感到“易”韵之深厚,“易”理之无处不在。

  音乐的产生,与历数密不可分,与易理相吻合。所以在观测天象、占卜阴阳之术发达的殷都朝歌,音乐十分的兴盛。朝歌曾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之都,之后一直延续到卫国,《诗经》里记载的几位琴师大多是卫国人。我国十二音神排第四位的韵吟王豹,就是春秋时期朝歌的一位民间歌手。《孟子·告子下》有:“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 

  古琴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已无确切记载,但现在知道的最早的琴曲却是《箕子操》。《史记》记载,箕子向纣王进谏而不被采纳,于是他经常用弹琴,抒发对纣王的不满,倾诉对时世的悲哀。
  他的琴声感动了许多人。后来他弹的这个曲子被称作《箕子操》。

  淇水悠悠,千年易过。 
  千百年来,《周易》的精深义理和奇妙象数,强劲地渗透到了诸多领域,形成了浩瀚磅礴而又繁杂的易学体系。
  今天,人们依然不懈地追寻着易经的渊源脉络,期望以更为科学的阐释,总结过去,走向未来。

  (主题歌《一路走来》。片尾)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