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二卷(2007)

 

烽烟散尽的盘龙山

作者:陈志付

“盘龙山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存,民间还有许多传说。”一位读者对本报记者说。日前,记者登上了海拔750米、位于鹤山区姬家山乡蒋家顶村的盘龙山……

烽烟散尽的盘龙山 

陈志付  
 

  盘龙山全貌


       深山遍地藏古迹

     姬家山乡蒋家顶村境内的盘龙山,在当地又称萧家寨,这座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最宽处约150米的山寨,被两条河流——清水河、洹河从东、西、北三面包围,南面为悬崖峭壁,远远望去,巍峨险峻,陡不可攀。记者经过艰难跋涉,终于登上了群山环抱、人迹罕至的盘龙山,上面一排排古老的寨墙(村民称为护城墙)和房屋随处可见。随行的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正是由于盘龙山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才使得这里成为历史上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同时由于它陡峭难攀,难以涉足,所以山上至今还保留着这么多的历史遗存。

  蒋家顶村的副支书李春林等人带领记者由盘龙山北面一个叫“抬头地”的地方开始上山。盘龙山东西两面分别有清水河和洹河由南向北流过,东面的清水河绕过抬头地后向西流入洹河。李春林说,盘龙山被两条河流包围,南面又全都是峭壁,我们只能从抬头地上山了。我们从这根本没有路的地方登至半山腰时,第一道寨墙便横亘在眼前,村民说这是从前驻扎在山上的军队防御敌人进攻的第一道哨卡,当地人称之为前哨。登临山顶后,我们又翻过了两道寨墙。李春林说,等我们到了盘龙山的南面,还能看到有三道护城墙也修筑在峭壁上,这里原本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西两面又是绝壁,南北两面再有一道道护城墙作屏障,遇敌攻山时,哨兵用石块就能击退敌军。

  登上山顶,眺望四周,只见太行山奇峰连绵、层峦叠嶂,山下的河面上有仙鹤飞来飞去。李春林说,盘龙山就在这群山和绿水的环抱中构成了一幅天然太极图的景象,盘龙山就像是太极图里的一条巨龙,我们现在就置身太极图的中心。“这幅天然太极图与淇河天然太极图相比,毫不逊色。”

  脚下的盘龙山上有三座风格独特、结构罕见的古老建筑,保存尚且完好,最北边这座被称为玉皇楼的两层小楼,上下各有一间房屋,面积近百平方米,上面一层据说毁于上个世纪的“文革”时期。另外两处建筑物均为石墙石顶,面积分别在20平方米左右,正门上方的石刻斗板分别写着“崇祯十六年三月初九日立”和“崇祯陆年六月二十二日立”的字样。

  除了这两处建筑,山上还残存着许多低矮、简易的石屋,村民听老辈人说,这样简易的石屋从前山上到处都是,现在能看到的只是原来的一小部分,这些石头房子都是从前士兵的营房。我们在山上还看到了许多大石臼,相传是从前驻扎在这里的军队舂米用的。山边的石崖上留有一道道沟痕,村民说,这是从前山上的驻军用吊桶从山下往上提水时,天长日久磨出来的。

  这些历史遗存源自哪个年代?李春林说,在宋、辽交战时期,以盘龙山一带为界,南边驻守着大宋军队,北边是辽军的地盘,盘龙山就成了两军争夺的战略要地。此后中原地区每逢战事,盘龙山一带便烽烟四起,敌对双方谁先占领盘龙山,谁就占了先机。李春林说,早年蒋家顶村有人在山上挖到过箭头等多种古兵器,“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遗迹,应该是自宋代以来不同时期留下的。
  

  萧家寨的来历

盘龙山古军营遗址

  村民们对盘龙山的传说津津乐道,说到萧家寨的来历时,就像是在讲述不久以前才发生的事。

  相传,盘龙山因特殊的地理条件,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宋、辽开战后,战事连年,辽国萧太后率虎狼之师进犯中原,摆出天门阵应对宋军,结果,所谓无坚不摧的天门阵被宋军所破,辽军尸横遍野,只剩下千余人护卫萧太后溃逃到了盘龙山营寨。宋军一路追杀到盘龙山,然而萧太后凭借天险据守,使宋军的一次次强攻屡遭失败,不得已,宋军只好在山下围堵辽军的退路。

  辽军被围困一个多月后,眼看山上的粮草快要耗尽,谁知这天半夜山下突然刮起了龙卷风,眨眼间将山下大宋的一座座军营连根拔起,龙卷风过后,地上、河里到处都是宋军士兵的尸体。萧太后仰面对天大喊:“天不灭辽!”于是,萧太后率队伍下山取道林州经河北逃回了北辽。

  萧太后离开盘龙山时对众人说,盘龙山保佑了大家的性命,也保佑了辽国,她一定还会打回来,等到夺取中原后,要把这里修建成漂亮的山寨。手下的士兵马上附和说:“那今后的盘龙山就变成萧家寨喽。”辽兵一起高呼“萧家寨,萧家寨……”,喊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此后,萧太后虽然再也没来过盘龙山,但是萧家寨这个名字却流传了下来。   

  无影山,山无影

无影山

 

  在清水河与洹河交汇的地方,有一座寺院叫盘龙寺,这座深山古寺的始建年代现在已无从考证,仅从重修碑记中得知曾于明万历三十四年以及后来多次重修。寺院建在悬崖峭壁上,内有大小建筑十余座。

  令人称奇的是,盘龙寺悬崖下面有一个天然的巨大溶洞,名为蒋家岩洞,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可谓鬼斧神工。进入洞中向上攀登30余米可直通位于山顶的寺院。洞内上下石阶均为天然形成,由此进入寺院别有一番情趣。

  更令人叫绝的是寺院内有座无影山。我们穿过蒋家岩洞,抬头看见寺院内有一座形状怪异、奇峰兀立的小山,山峰有一半是悬空的,看上去随时有可能坍塌。山峰上面刻有神态各异的佛像,佛像旁排列着一个个佛龛,还有明宣德年间和清康熙年间重修的摩崖题记。

  蒋家顶的村民告诉记者,盘龙寺院内这座古老的山峰叫无影山,由于每年夏至这一天的午时,阳光照射下来山峰没有任何投影,故称无影山,盘龙寺因此也叫无影寺。无影山,山无影,我市一位诗人有感于此,曾赋诗曰:“日照山峰无倒影,太行奇秀蒋家顶。”   

  八月十五杀挞子   

  站在无影山上,洹河尽收眼底,只见上游湍急的河水奔涌到此,水流立刻趋缓,清澈的河水中有一只巨型石龟卧在那里。村民说,石龟长5米,宽2米,仅头部就有1米长,夏季他们到河里游泳时常在石龟上面歇息。石龟栩栩如生,就着水势自南向北呈爬行状。传说很久以前,石龟驮着宝物从上游的山西境内顺流而下来到这里,被称为神龟。当年,北国挞子入侵中原来到这里,得知神龟体内藏有宝物,便下河将宝物取走,从此神龟便驻足不前,留在了蒋家顶村。由于这一带历史上饱受战乱之苦,百姓视神龟为吉祥物,祈求神龟保佑平安。

  提起北国挞子,村民们还为记者讲述了一个在当地广为流传的“八月十五杀挞子”的故事。传说元朝时期,统治者为防止百姓造反,实行“五户连坐”,由一户蒙古挞子监视五户汉人,并规定五户人家只能共用一把菜刀。蒙古挞子来到蒋家顶后,任意欺压百姓,百姓稍有不从便会被处死。蒋家顶的百姓为躲避蒙古挞子,纷纷逃往盘龙山。

  后来,蒋家顶的百姓在蒙古挞子长期压迫下,反元情绪日益高涨,有人装扮成卖饼的小贩,把写有“中秋夜,齐动手,杀挞子”的纸条夹在饼里传给百姓。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蒋家顶一带十里八乡的百姓统一行动,给了蒙古挞子一次沉痛的打击。

  采访中,李春林等村民认为山水环绕的盘龙山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但他们又说,盘龙山历史上也给这里的百姓引来了数不清的战祸,盘龙山的历史告诉人们,应当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 
      来源:淇滨晚报2007-8-16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