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水中的神秘石——淇县前嘴石窟
隐于水中的神秘石——淇县前嘴石窟

 
时间:2021-4-20 17:56:44  作者:鹤报融媒体记者 吕登纬 文/图  编辑:鹤壁新闻网 


来源:鹤壁新闻网2019-07-30 09:30

1

前嘴石窟内部空间约1.9立方米,虽不大,但大小石佛共有千余尊,最大的石佛高约0.7米

2

石门高1.07米、宽0.85米,仅容一人通过。

3

石窟内的小佛像。

说起淇县黄洞乡鱼泉村的前嘴石窟,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只因这座开凿于东魏时期的石窟千百年来一直藏匿于鱼泉村所辖自然村前嘴村东人迹罕至的峭壁之上,上世纪中期又因夺丰水库的修建沉没水中。

虽然前嘴石窟位置偏僻,鲜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但石窟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难以被峭壁和深水遮掩。1986年,前嘴石窟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我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记者这3年来多次到夺丰水库库区探访,但始终未曾得见这座深藏水中的石窟,直至今年7月25日才有幸见到刚刚露出水面的前嘴石窟。石窟内千余尊雕刻精美的石佛令人震撼,当地的传说更为这座时隐时现的石窟增添了神秘色彩。

深藏水中的神秘石窟

位于淇县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鱼泉村境内有一自然村,名为前嘴村。前嘴村东峭壁之上有一处人工开凿的古石窟,名为前嘴石窟。因窟内雕刻有1043尊栩栩如生的石佛,当地人又称之为千佛洞。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淇县水利发展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思德河上游修一座水库,前嘴村东的峡谷地带被确定为坝址。1959年末,夺丰水库开始修建,之后原本地处峭壁之上的前嘴石窟便被淹没于水面之下,只有春夏之交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时,石窟才可能浮出水面,到汛期水库涨水,石窟就又隐于水中。正因其或深藏水中,或偶现于湖滨,前嘴石窟更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让人更想一探究竟。

3年来,每逢春夏之交或深冬河流枯水期,记者便去当地探访,但前嘴石窟始终未露出水面。“今年天旱,雨水也不多,石窟才露出来了。”鱼泉村村民王麦喜说,前嘴石窟至少有4年没有完全露出水面了。

石窟内有千余尊雕刻精美的佛像

前嘴石窟位于夺丰水库的西岸,石窟洞口仅可容一人进出,且附近无明显参照物,极难被发现。

7月25日,记者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见到了前嘴石窟,石窟完全露出水面约半米,内部仍有不少积水。

石窟洞口为方正石门,高1.07米、宽0.85米,石门两侧各有一尊神像。这两尊神像手持法器,虬臂高举,身穿战袍,威武异常。

据同行的文史爱好者李代宽介绍,这两尊神像是佛家的力士形象,传说他们是佛家的护法,常手持金刚杵把守寺庙山门或背负佛塔。

石窟内壁并不规整,整体空间约1.9立方米,其中一面石壁正中间有一尊高约0.7米的佛祖雕像,佛祖身着法衣,盘膝跣足而坐,座为八瓣莲台。虽然这尊像佛的首部和双掌已被人铲去,但从残存部分我们也能感受到雕刻工匠杰出的工艺。李代宽说,整尊佛像不仅线条流畅,工匠对于法衣、莲花座等细节刻画入微,称得上是石雕精品。

在佛祖身旁分立4尊神像,但被破坏得比较严重,仅左侧紧贴佛祖雕像的一尊神像能看出大概样子,这尊佛像没有首部,双手立于胸前,体态十分恭谨。记者注意到,此尊神像对于细节的刻画逊于佛祖雕像,雕工略逊一筹。此外,石窟顶部还有多幅造型别致的飞天图案,但因长期被水侵蚀,已变得漫漶,较难辨识。

最令人惊叹的是围绕在周围的千余尊小佛像,这些小佛像每尊有拳头大小,整齐地排列在洞壁四周。这些小佛像均为坐像,每尊小佛像外都刻有佛龛,佛龛一侧还写有供奉者的名字。如今这千余尊小佛像几乎全被敲掉头部。从仅存的几尊完好小佛像来看,其面部表情栩栩如生,显得庄严恬静,虽然石窟中佛像众多,但各个雕刻精细,足见雕刻者的虔诚和精湛的工艺。

前嘴石窟诞生于东魏时期

究竟是何人在此开凿石窟雕刻佛像?据《淇县志》记载,前嘴石窟为东魏时期27名工匠凿刻。“至于为何开凿此石窟,县志中没有过多记载,目前也没有更多关于前嘴石窟开凿的文字记载,但从众多小佛像旁所刻的无数供奉者的名字不难推测出,这座石窟或许是信徒众筹后请石匠开凿的。”李代宽说。

东魏是游牧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其根源是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的北魏,永熙三年即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虽然这一少数民族政权遭到分裂,但其举国崇信佛教的风气延续了下来,从而影响了整个北朝时期。

据介绍,北朝时期我国佛教发展迅猛,佛教徒大量凿山造像、修建寺院。

据《辨证论·十代奉佛》记载:“元魏君临一十七帝,一百七十年,国家大寺四十七所……王公等寺八百三十九所,百姓所造寺者三万余所。总度僧尼二百余万。译经四十九部。佛教东流,此焉为盛。”北魏亡国时仅僧侣就有200余万人,大小寺庙3万余座,其信徒之众可想而知。

“北魏以及东魏、西魏时期可谓是全民信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作为统治阶级的鲜卑贵族普遍笃信佛教,极力推崇佛教发展;另一方面,当时黑暗的政治环境‘逼’得人们不得不寻求信仰。”李代宽说,无论是北魏还是此后分裂出来的东魏、西魏,鲜卑族的统治者所表现出的执政能力普遍不高,如孝武帝元脩等皇帝至今仍是昏君的代名词。

此外,当时的官员大多为官不廉,如尉景、孙腾、娄睿等官员,纵观《北史》《北齐书》,史料记载中的官员大多“为政严酷,又纵左右,吏民苦之”,清廉者甚少。正是被这样的统治者层层盘剥,各族人民才频繁起义,奋起反抗鲜卑族统治者的暴政。

“长期处于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大量民众选择用宗教寄托虚无缥缈的来世,希望在佛门中寻找一方乐土。”李代宽说,正因如此,这个时期诞生了大量的佛教石刻作品,耳熟能详的有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我省巩义市的巩县石窟和安阳市的小南海石窟等。

有趣的传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鱼泉村有不少传说,它们与前嘴石窟及其周边地貌紧密结合在一起,至今仍是村民们茶余饭后常聊的话题,颇为有趣。

在石窟正对岸几乎同一平面的峭壁上,有一块状如虎头的巨石凸立,巨石自中部开裂,遥遥望去很像一张巨口。村民们称,石虎之所以出现在此,是想冲入石窟伤害佛爷。为了遏制石虎入洞,众位神佛在石窟与石虎之间立起一块巨大的石碑,将凶猛的石虎困在对岸。

“石窟和石虎之间真的有一块石碑,不过它并非人工开凿的,而是一块天然形成的巨石,形状特别像碑。现在沉在水库底部,我们是看不到的。但包括我在内,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见过,大家都说这块石碑有法力,压制着老虎没办法动弹。”王麦喜说。

另一则有趣的传说是关于前嘴石窟旁的3尊佛像。在前嘴石窟西约100米处的崖壁上还刻有一大两小共3尊佛像。这3尊佛像被刻于崖壁之上,衣袂翩跹,其外刻有桃形佛龛,村民们称之为后来佛。

“后来佛的故事才有意思呢,传说他们原本也是要去前嘴石窟的,带头的佛爷骑了头驴,日夜兼程往石窟内赶。但是佛爷的这头驴不争气,就在快到石窟时,窝在地上不动了。佛爷一看,原来是驴子要生小驴了。佛爷不忍撇下驴子,就帮助它生下小驴,但也因此错过了进入石窟的最后时间。无奈之下,3位迟到的佛爷只好在前嘴石窟旁边找了块地方化作石像。”王麦喜为记者讲述了这个有趣的传说。

因为现在是雨季,前嘴石窟可能很快就会被水淹没,这令记者感到颇为遗憾。但正因为其或隐或现,这座历经千余年的石窟才更具神秘感。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