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名宦贤令:允淑品格,君子风范,佳话流传至今的浚县知县李永茂
历史上的名宦贤令:允淑品格,君子风范,佳话流传至今的浚县知县李永茂

 
时间:2021-11-29 23:27:02  作者:马金章  编辑:新浪博客 


新浪博客   2021-11-23 21:26

紧傍运河(卫河)的浚县古城墙上,开有两个便门,靠南边的一个叫“允淑门”,“允淑”,透着古韵,溢着异彩,典出《诗经· 小雅·鼓钟》:“淑人君子,怀允不忘”,字面上是善良、美好、公平的意思吧,可当允淑门面对脚下流淌的运河水,就多了韵味,“允淑”,便浓缩了人们对生活更多的美好期盼。

城墙门额“允淑”二字为明崇祯十四年(1641)时任浚县知县李永茂题写。字体沉稳端庄、大气厚重中不乏奔放洒脱的磅礴气势。李永茂深谙民意众愿,“允淑”二字是他对这方黎民百姓的郑重许诺,也体现了这位官员的思想智慧和 道德理想。
 
的确如是。李永茂,字孝源,号约生,今邓州市人。明崇祯十年(1637)举进士,当年授浚县知县,崇祯十五年(1642)升迁兵部科给事中。在浚五年,李永茂深受百姓拥戴,赢得“允淑品格,君子风范”的赞誉。

身先士卒剿顽匪
 
李永茂执政有为,爱士亲民,嫉恶如仇。初到浚县时,常常流贼扰民,山匪欺众。他决心平贼剿匪,为老百姓安居乐业创造一个和平环境。他部署在运河入境和出境处,分设水栅、关卡;督促城乡筑墙固防;安排训兵役,组民团,练武艺。
 
万事皆备后,他亲自带兵围剿匪贼。初战时,有人畏惧,他阵前动员:英勇者杀贼立威,胆怯者为贼所杀;今日不为杀贼之人,明天会成贼人刀下之鬼。士气大振,结果捣毁了匪窝,歼灭了大量匪徒,解救了被掠的女子和无辜群众。《邓州志》载:“永茂,字孝源,生而倜傥伟异,读书日积一寸。崇祯十年成进士,知浚县。……盗发,督兵剿捕,夺回所俘子女千数,悉遣还其亲党。”

捐出俸银筑坚城
 
剿匪平贼,威震一方,浚县众生安居乐业。
 
《邓州志·人物·李永茂》载:李永茂在浚县“又营建石城,浚人立碑颂德。”清·嘉庆《浚县志》城池篇中载:“崇祯年间,知县李永茂大为修砌,砖石各半,楼橹雉堞极为壮丽。”崇祯十一年(1638),知县李永茂整修并捐修样城四十丈,作以示范,楼橹雉堞严整装丽,县城更具完美。城垣周长1365丈,宽2.1丈,基部铺砌青石高达1.2丈,上部以砖砌城,内实以夯土,砖砌部分厚0.4丈,白灰灌浆拌以桐油,坚固程度堪比现在的水泥。浚县城气势宏伟,城垣有摺有圈,垣四周有排列整齐之雉堞,设东、南、西、北四门,“东望澶云”、“南控黄流”、“西瞻行翠”、“北迎紫极”四块石刻横额分别镶嵌于四城门上方,瓮圈外壁,面向通途,又分别嵌有高径三尺多的大字,南门曰:“性道乡”,各城门上皆建有飞檐城楼,按东、南、西、北依次命名为“长春楼”、“叠翠楼”、“长清楼”、“拱极楼”。各城门均设有瓮圈重门,南北两门尤为出色,南门城楼上端悬有“黎阳保障”之横匾。西门北边有便门两处,一曰“允淑门”,又名“观澜门”;一曰“水驿门”。
 
在浚县,至今仍流传着李永茂有关修城墙的《城墙四角三座楼》的佳话:
 
城墙修好后,还规划在城四角各建一个角楼,东、南、北三个角楼建好时,李知县陪他母亲观城面貌一新古城,走到西南角,李知县问他母亲:“这城修得好不好?”母亲说:“好。好。这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匪盗,安安心心睡大觉了”李知县初一听很高兴,可一细琢磨娘的话,似有另一番深意:城墙固然可抵挡贼寇,但人心上的城墙才更牢固、更可靠。人们一旦放松了警惕,再结实再高的城墙,也挡不住贼兵土匪。之后,他改变计划,西南角那个角楼不修了,仅在西南角修了一个瞭望平台。只要见过浚县城墙的人,都知道是四角三座角楼。这样一来,缺角楼的城池更有力地震慑了土匪流寇,他们不仅畏惧城池高厚坚固,更畏惧城内军民的常备之心。所以,一直不敢入城骚扰。

胸怀苍生不为名
 
李知县受到了黎民百姓的拥戴。民间商户自发集资,准备在城隍庙旁为他建一座祠堂。他闻讯后坚辞不受。他说:李某来此就职,对浚县没建大功,对百姓没立鸿德,仅尽了分内职责,怎敢享有生祠?他望着低矮破败的城隍庙:若受之,旁边城隍岂能容我。
 
身旁的商户会长进言:城隍庙这般凄惶另有原因。几十年前城隍庙遭到匪患火灾,事后斯民认为,城隍保佑不了方域众生,便无心修复城隍庙宇,于是,香火日衰,庙所惨败。大人主政浚县之后,面貌大变,百业兴旺,厚德实绩赢得黎民信赖。建生祠美意,子民发自内心,既没阿谀奉承之嫌,也无投机取巧之意。县尊若受生祠,实有聚民心,安乡邦之益。
 
李永茂摇头:万万不可。衙署铁铸,官如流水。一纸公文,李某就会去职。而运河,却与斯民同在。这生祠的银两,若用在修建运河码头上,利民益众,这才是大作为哦。说得商户会长心悦诚服,就将准备为李知县建生祠的钱用在修建运河码头上了。
 
黎民百姓自有表达心愿的办法,后来重修城隍庙,为城隍塑像时,却按李永茂的模样塑造了一尊城隍神。老百姓认为,谁能治理好浚县,谁能为这块土地上的百姓造福,谁就是这里的城隍。李永茂,就是浚县人心中的城隍神。
 
在浚县,有个浚县城隍是都城隍的说法,其中原因,就是李永茂得到当朝重用,官阶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傅。
 
后来到了民国冯玉祥主豫时期,曾推行破迷信,拆庙宇。城隍庙在拆除之列。浚县因城隍塑像是李永茂,又有过为李永茂建生祠的史实,上报此处为李永茂祠堂而非城隍庙,此建筑就作为文物古迹保存了下来。

精忠报国留英名
 
李永茂因政绩显著,崇祯皇帝特为其御书“法已效忠”的匾额。崇祯十五年(1642),李永茂擢升为兵部科给事中。在此任,他恪尽职守,秉公办案,所陈的“辩贤奸、审利弊、蠲税徭、治河恤民”等30余事,朝廷均予采纳。崇祯帝欣然赞誉李永茂“豫南国士无双,河北循良第一。”任其为江西虔州(今赣州)巡抚。
 
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李永茂奉使去留都(南京)。不久李自成破北京,崇祯自尽,福王朱由崧逃到淮安,永茂与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总督马士英等迎福王入南京称帝,号宏光。
 
次年五月,南京陷落。朱由崧败亡,唐王朱聿键即帝位于福州,号隆武,诏永茂为兵部侍郎,不久又派永茂总督江楚,兼理粮饷。随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并特赐蟒玉尚方剑便宜行事。后因其父病故,永茂去芜湖奔丧。隆武二年(1646),朱聿键败走汀州 ,被执遇害。次年,李永茂与瞿式耜等复拥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帝位,改元“永历”。加封李永茂为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入参机务。
 
永历二年(1648),羊城失守,永历帝败走桂林。李永茂这年四月病逝,终年四十八岁。永历帝赠李永茂武英殿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谥“文定”。
 
李永茂既文才武略兼备,又具有允淑品格,君子风范,史称其“尽有相才”。


李永茂题允淑门
 

李永茂题允淑门拓片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