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会】(第8期)七里沟采风集锦(二)
【淇河文化研究会】(第8期)七里沟采风集锦(二)

 
时间:2020-8-12 21:30:23  作者:马运钧  编辑:淇河文化研究会 


 

马运钧 

 

 

汤阴县五陵一中教师、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会会员

 

七里沟游记

              马运钧

雨下得泼泼洒洒,把兴鹤大街冲洗得干干净净。空气清新,正好开启我们淇河文化研究会的生态淇河采风之旅。

八月五日上午八点,在底兴魁会长的带领下,我们向着七里沟出发了。

我们的车一进入鹤壁市大河涧村,满山遍野的绿便扑人面地呼呼砸窗而来,山岚在远处山巅的绿树丛中盘旋腾绕。山忽然就灵动起来,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清烈的翠色把山打扮得蓬蓬勃勃、昂昂然然。

“这些树都是二十多年前,鹤壁人民一棵一棵在秃山上种下的,今天终于见成效了。”随行的鹤壁市淇滨区慈善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牛建军先生掷地有声地说,“哪有什么自然景观,都是鹤壁人民用一双手辛苦劳动创造出来的!

牛先生当年是市电视台的记者,亲眼见证了鹤壁人民绿化太行山的壮举,他的自豪是从丹田生发出来的,骄傲与自得溢于言表。

车拐了几个弯,便下到了淇河谷底。淇河水地一闪便呈现在了我们的脚下,树丛中绿草下,都是悄悄流动的淇河水。

山并不太高,平平缓缓。水流也不急,清清澈澈。山衬着水,水映着山。淇河水明丽清净静如处女,一会儿流动在左,一会儿又流动在右,没有涛声也少有浪花。淇河水波澜不惊却从不停步,又宛如一个美丽成熟的少妇,回眸一笑就惊艳了山与水的世界。

水草被流水拉得老长老长,偶尔扭动一下轻盈的腰肢,风情万种却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水中的小鱼和河底的鹅卵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不知名的小鸟在河中的树上石头上嬉戏鸣叫,“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美好。

好一幅北国漓江图哇,蓦地就横在了你的面前。

 

情不自禁中你肯定张大了嘴巴,你惊讶、赞叹,你跳着、蹦着,你伸开臂膀去拥抱、去迎接。突然,你却跑着向前去,急匆匆投入了绿的怀抱,水是柔柔的绿啊,山也是软软的绿。

淇水在河口村一下子宽阔起来,站在河口村的观河平台上,猛一抬头,屏风山便迎面飞来。山有山的气势,两峰夹峙犹如蝴蝶的翅膀,欣欣然就要飞起。水有水的韵味,清丝丝蓝莹莹宛如一池的绸缎,风乍起,吹皱了满河的心思,星星点点飘荡在了眼前。间或有竹排游弋在河面上,红男绿女便演绎出满幅的诗情画意。

老人峰、淇河水,青山绿水,一大片灰白岩石不经意间点缀其中,俨然就把这美妙的七里沟风景幻化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墨画。此情此景,你怎么能不想上前去描画一番。

河口村驻村第一书记王雪红在给我们讲解七里沟时,她笑意盈盈,边说边对着屏风山、淇河水指指点点。我感觉她的手中仿佛就有一支画笔,她急着要把心中的美图描绘成七里沟的好风景。

在淇水边生活久了,人也如这水一样,明净清亮、坦坦荡荡。

我深深地相信明天的七里沟一定会更加美丽! 

雨仍在淅淅地下着,站在河口村村委会门前高高的平台上向西南方向望去,几行野树斜斜地横在水面上,三两个游人打着雨伞正慢慢地行走着。烟雨朦胧,小桥流水,人在画中游,水在脚下流,江南水乡的韵味慢慢就晕染开来。

七里沟真美!七里沟的美深藏着沉静的优雅,洋溢着成熟的自信。

平台北面馒头山的山坡上,几十栋依山而建的老石屋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错落有致,古朴恬淡,俨然世外桃源。青石板铺成的小巷干净整洁,古朴典雅。

烟雨中,河口村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农拄着拐杖伫立在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山坡上,默默地凝视着淇河水,静静地看望着屏风山。他在想什么呢?“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到底是谁更喜欢着谁呢?

河边的人行步道鲜艳漂亮,犹如给淇河镶上一条鹅黄色的丝带,和谐自然,没有雕饰的感觉,为七里沟平添了几分姿色

七里沟真美,美得天然去雕饰,美到再多一个字

回来的路上,牛建军还说:“当年为了修建七里沟上游的盘石头水库,三百多名武警水电官兵在这里的山岗上整整奋战了三年。”

最后,牛建军说“原始的自然风光哪有这么美,美景都是鹤壁人民用双手刨出来的。严格来说,这都是现代美景啊!

仔细回味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编辑:毛冰雪

 审核:底兴魁 曹伟伟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