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卫、卫国和卫风
闲聊卫、卫国和卫风

 
时间:2020-7-12 21:33:19  作者:秋雨  编辑:新浪博客 


 2016-04-08 13:01

卫,读作wèi,现代汉语词典解释:①保卫;②明代驻兵的地点;③周朝国名,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④姓。

公元前1046年,周人得了天下后便有了卫国,当时是姬发三弟管叔姬鲜的封国,也是“周设三监”中三个封国之一,估计有保卫、捍卫周人新得天下之意,也有驻兵监督帝辛的儿子武庚,以及看管商代遗民之意。时年的卫国基本上就是今天的浚县地域,当年浚县的南面和东面便是黄河,治所位于今天的浚县卫贤镇,卫贤也是卫姓的得姓之地。

周公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管叔姬鲜被杀,姬旦将原来武庚掌管的商都周围地区和商遗民七族,以及邶国、鄘国版图纳入新的卫国,由姬昌的第九子、姬发和姬旦的弟弟康叔姬封出任新卫国的第一任国君,治所自卫贤迁到了同在淇河岸边的朝歌。

康叔姬封赴任时年龄尚小,周公姬旦怕康叔姬封担当不起治理商朝遗民的重任,特地召集群臣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土授民仪式,并精心制作了《康诰》《酒诰》和《梓材》三篇文告,作为康叔姬封治理卫国的法则。《康诰》中“呜呼,小子封”这一称呼,透着兄长的殷殷之情,谆谆的告诫里,充满了一个兄长的殷切期待,透着周公姬旦对少弟康叔姬封寄予的殷切期望。周公姬旦告诫康叔姬封“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周公姬旦千叮咛万嘱咐,反复告诫康叔姬封到朝歌就任后,务必明德宽刑,爱护人民,妥善安置殷朝遗民。他还告诫康叔姬封一定要勤于政务,务必寻求殷地的贤人、君子和长者,向他们询问殷商兴亡的道理,然后再施之于政务。

《酒诰》是周公姬旦命令康叔姬封在卫国宣布戒酒的告诫之辞。商朝贵族嗜好喝酒,王公大臣酗酒成风,荒于政事。周公姬旦担心这种恶习会造成大乱,所以周公姬旦告诫康叔姬封要坚决禁止卫国官民“湎于酒”,要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指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就是说,一个人不要仅是在水面上映照自己的形象,而应该从民众中鉴照自己的形象。

《梓材》是周公旦按照匠人制作木器必用“规矩”的道理,告诉康叔治理国家要有严明的、有利于黎民的法度,用比喻的方式向康叔讲述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要想“至于万年”,就要“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康叔姬封就国后,根据周公姬旦的谆谆教导,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深入民间,广泛调研,体察民情民意,深受卫国人民爱戴。他没有辜负周公姬旦重托,对商朝遗民七族,不歧视,不虐待,妥善安置商朝遗民,关心他们的生活,维护了地方稳定,加强了民族团结。康叔姬封还重视选拔人才,听从贤人劝告,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依法治理国家,促进了卫国经济的尽快复苏,国内很快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康叔姬封堪称淇奥绿竹样的君子,《淇奥》中也应该有康叔姬封的身影。

周公姬旦的《康诰》《酒诰》和《梓材》三篇文告,使得康叔姬封在淇水岸边的朝歌统治卫国有方,很快就把商朝朝歌四周的淇河卫地改造成了周的普通方国,姬封也成了卫国和卫姓的始祖。周公姬旦教导康叔姬封治理社稷的三篇文告,堪称华夏历史上最古老的廉政自律文字,放射着先贤圣哲的思想光辉!

康叔姬封就国后,根据周公姬旦的谆谆教导,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深入民间,广泛调研,体察民情民意,深受卫国人民爱戴。他没有辜负周公姬旦重托,对商朝遗民七族,不歧视,不虐待,妥善安置商朝遗民,关心他们的生活,维护了地方稳定,加强了民族团结。康叔姬封还重视选拔人才,听从贤人劝告,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依法治理国家,促进了卫国经济的尽快复苏,国内很快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康叔姬封堪称淇奥绿竹样的君子,《淇奥》中也应该有康叔姬封的身影。

周公姬旦的《康诰》《酒诰》和《梓材》三篇文告,使得康叔姬封在淇水岸边的朝歌统治卫国有方,很快就把商朝朝歌四周的淇河卫地改造成了周的普通方国,姬封也成了卫国和卫姓的始祖。周公姬旦教导康叔姬封治理社稷的三篇文告,堪称华夏历史上最古老的廉政自律文字,放射着先贤圣哲的思想光辉!

卫国成了周初镇抚东方稳定局势的大国,康叔姬封后来被调回京城掌管司寇,国都在朝歌时的卫国国君依次为:康叔、康伯、考伯、嗣伯、疌伯、靖伯、贞伯、顷侯、厘侯、共伯、武公、前庄公、桓公、前废公、宣公、惠公、姬黔牟、惠公、懿公、戴公。自康叔姬封开始,卫国就是侯,但是康叔姬封几代人都为方伯,监察诸侯,因此自康伯起,六代卫侯都称伯,是为方伯之伯,而非侯伯之伯,没有降爵。到卫顷侯时不再继续称伯,是因为他失德,只好降称本来的爵位卫侯。

卫国经康叔立国,武公修德',使得卫武公时国力最强,康叔姬封和武公卫和都是治国之君,广受赞誉。

卫武公在位55年,时常自省,博采众谏,能与臣民共勉,颇有贤君之风。他95岁作诗《大雅·荡之什·抑》,以警惕自己“人亦有言,靡哲不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国语·楚语》有相关记载:“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于是作《懿戒》,更和《宾之初筵》,以诫嗜酒之风。卫武公死后,卫国臣民感其德治,作诗《淇澳》歌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卫武公之后的卫国,国力消耗在内乱之中,致使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二流的诸侯国,其中就有州吁之乱。庄公的一个宠妾生了州吁,州吁好兵,庄公就让他带兵。上卿石碏劝谏,说庶子带兵,必然为乱。庄公不听,从此为州吁之乱埋下隐患。庄公死后,太子完即位,是为桓公。桓公二年,桓公以州吁骄奢而赶走了他。州吁与郑国的共叔段结交,收拢卫国流亡之人,发兵攻打卫国,弑杀了桓公,自立为卫国国君,并打算出兵帮助共叔段攻打郑国,同时还请宋、陈、蔡等国一同出兵。州吁弑君而自立,卫国臣民不拥戴他,上卿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大夫右宰丑进食,使得州吁毙命于帝丘,卫国迎立桓公弟晋,是为卫宣公。

卫宣公的“新台之丑”古今闻名,他还听信谗言,以为太子伋不会忘记夺妻之恨,于是派太子伋出使齐国,暗地里又派人途中截杀太子伋。公子寿劝太子伋避难,而太子伋说不能拂逆父命。公子寿为了救太子伋,冒名出使,途中被杀。太子伋后面追赶,得知公子寿已代己而死,自愿让杀手砍下自己的头颅。卫宣公为此悔恨而死,太子朔立,是为惠公。

惠公四年,左右公子因感觉很不公平而作乱,赶走惠公,立太子伋的弟弟黔牟为国君。八年后,齐襄公帅诸侯伐卫,杀左右公子,让卫惠公归国。卫君黔牟逃到了周,卫惠公怨恨周天子收容黔牟,于是同燕国发兵伐周。周惠王逃到温地,卫惠公立惠王弟颓为周天子,周王室已十分衰微。

卫惠公死后便是卫懿公,卫懿公喜好养鹤,甚至让鹤乘轩,荒淫腐败,平时除了养狗驯鹰外,还经常邀一帮公子哥游卫国浚地大伾山,戏水淇奥。卫懿公执政八年,玩物丧志,不理朝政,直到北狄打入卫国境内,他才传令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国人大为不平,甚至在懿公要出兵的时候还质问他说,为什么不派鹤去打仗呢?鹤才是真正享有俸禄的啊!结果骄奢淫逸的卫懿公被活捉杀死,卫国都城被北狄攻破,真是好鹤失国,民心离散,致使卫国被北戎破国。

公元前660年,卫国遗民不足千人渡过黄河,暂时栖身漕邑(后来建成楚丘,滑县境内)这一年的年底,身在许国的许穆夫人得知故国山河破碎,舍死忘生挺身奔赴国难,并在途中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篇《载驰》。在卫国国难当头之际,许穆夫人毅然驾车奔走呼号,呼吁大国援助,充分表现了坚强果断的意志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卫戴公执政不久而死,立卫文公经卫文公与许穆夫人的共同努力,在齐桓公发兵的帮助下卫国复国。传说文公本名辟疆,周人说启疆辟疆,乃天子之号,诸侯不能用,因此文公改名毁。卫文公受命于危亡之际,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卫国日渐强盛,《诗经》中《定之方中》就是为卫文公歌功颂德的一首诗歌。

卫文公之后在楚丘执政的卫国国君是成公、中废公、成公,公元前年,因漕邑不宜建都,齐桓公率诸侯助卫国迁都帝丘(濮阳)。在帝执政的卫国国君依次为:成公、穆公、定公、献公、殇公、献公、襄公、灵公、出公、后庄公、斑师、后废公、出公、悼公、敬公、昭公、怀公、慎公、声公、成侯、平侯、嗣君、怀君。

献公十三年,献公让师曹教宫妾鼓琴,师曹很尽责,并打了学不好乐器的公妾,而师曹因此被献公鞭笞了三百下。献公十八年,献公说晚上要跟卿大夫孙文子林父、宁惠子殖两人吃饭,二者穿戴朝服,随时候命。等到天快黑,献公却完全忘记了这回事,竟然去射鸿。孙、宁二人跟着,献公也不换下皮冠、射服,就直接跟他们说话,在当时这简直就是侮辱了两位重臣。师曹痛恨自己被鞭笞,就用小曲唱献公私下里说的话:“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孙林父问蘧伯玉有没有这么一回事,蘧伯玉说不知道,于是孙、宁发兵攻打献公,将其赶走,由殇公即位。这就是“'皮冠射鸿”的典故,献公私下里说的这段话记录在《小雅·小旻之什·巧言》中,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借问奸人何造成?藏身阴暗鬼魂灵。偷生无勇拳头软,角落阴风闻血腥。腐臭一身流坏水,奸人虽勇又何能?尔虞我诈蛇蝎毒,谁愿追随几个朋?

殇公时期,宁喜与孙林父争宠夺权,殇公让宁喜攻孙林父。孙林父逃到晋国,寻找卫献公,而卫献公在齐国。齐景公率卫献公到晋国,晋平公诱卫殇公结盟,当场将卫殇公捉住,卫献公顺利回国,并诛杀了宁喜。

襄公生子名元,襄公死后元即位,是为灵公。灵公夫人死后,立宋女南子为夫人,南子虽为女子,却通过灵公而掌握着卫国的实权。孔子曾与南子见过面,《论语》中有所记载。南子与灵公太子蒯聩交恶,蒯聩想杀掉南子,于是让家臣戏阳动手。南子见太子蒯聩几次目视戏阳,警觉后大喊:“太子要杀我!”事情败漏,太子匆忙出逃。灵公生气,要立郢为太子,郢不肯。灵公死后,南子要依灵公遗命而立郢为太子,郢仍不肯,于是立太子蒯聩的儿子辄,是为出公。

卫国卿大夫孔文子娶太子蒯聩的姐,生了孔悝。而悝母与奴仆浑良夫私通,并决定迎接灵公太子蒯聩回国。浑良夫与蒯聩潜回卫国,与大夫伯姬、孔悝准备赶走出公,立蒯聩,于是发难杀子路。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系好冠带后被杀。蒯聩立,是为庄公,他是灵公之子、出公之父。继后赵简子发兵伐卫,庄公出逃。于是卫人立襄公孙斑师为国君。齐国伐卫,抓了斑师,立灵公之子起为卫国国君。大臣石曼尃驱逐卫君起,起逃到齐国。出公回国,再次掌权。出公死后,其叔父黔自立,是为悼公。

到了卫昭公时期,三晋强盛,而卫国如小侯,成为赵国的附属。到了成侯时期,因为国势不如诸侯,于是贬号为侯。到了嗣君时期,卫国只剩下帝丘,卫侯也就被贬号为君。公元前253年卫元君迁往野望(沁阳),底盘实际上只有一个村落大小,秦始皇灭六国,卫国因为弱小而得以保存。公元前209年,也就是在秦灭亡的前一年,秦二世贬卫君角为庶人,卫国终结。

卫国是生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公元前1046年至“三监之乱”后,国都在今鹤壁卫贤;“三监之乱”后至公元前660年,国都位于今鹤壁朝歌;公元前660年至公元前629年,国都位于今滑县境内,当时名叫楚丘;公元前629年至公元前253年,国都位于今濮阳,当时名字叫帝丘;公元前253年至公元前209年,残余迁往今沁阳境内,当时名叫野望。卫国的版图前后变化很大,初始近似于鹤壁浚县地界,后来变为鹤壁全部,以及安阳、邯郸大部,再后来相当于豫北大部、河北北部、山东西南,最大时北部几乎与草原相接,后来只剩下濮阳,最后只有野望弹丸之地。

除去在卫地境内原属邶国、鄘国所采集的卫风《邶风》《鄘风》之外,《诗经》中还有采集自卫地的诗歌10首,分别是:

1.《淇奥》,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前年,以淇竹比兴,歌颂的是卫国第十一代国君卫武公,开启了淇竹诗文化,历朝历代谈及廉政为民,无不提到这首诗歌。淇竹因此而名传天下,誉满古今,古人所谓“淇竹传《诗》”“《诗》咏淇水”,开了华夏竹文化之先河。竹文化不单单说的是竹,内里含着廉政和做人,教人如何做世间君子,像竹子那样,即使高耸凌云,仍能虚心持节,不畏严寒,刚正不阿,固守根本,堂堂正正。长期社会发展和时代演进,人们把竹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象征着人格道德之美,其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

2.《考槃》,赞美世外隐居者乐于山水的诗歌。这是隐居的贤者看不惯卫庄公执政时期世道的龌龊,不愿同流合污,又深知一己之力不可能扭转局面,改变不了别人和环境,只好改变自己,隐居山中与世隔绝。诗中高雅的隐士心情快乐,胸襟宽广,自乐自歌,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只有具备豁达、达观心志的人,才能随遇而安,知足常乐,陶然忘忧,才能耐得住寂寞和孤独,独自一人枕地盖天,想睡就睡,该醒自然会醒,看山听水,与鸟对话,自言自语,自得其乐。有此欢乐,隐者发誓终身不改其志,永享这份孤独,不愿再与世间俗人往来,深恐脏了自己纯洁的心灵。

3.《硕人》,赞美华夏甲骨文之后第一位美女诗人卫庄姜的诗歌,是赞美诗的典型代表之作。赞美卫庄姜并非仅仅是她貌美,而是她恪守了当时社会的行为规范,选择了符合那时规范的最佳行为方式。因婚后无子而遭冷遇,尽管她渴望爱情,渴望被爱,但她却压抑了内心的冲动,没有去乱爱胡搞,彰显了贞洁高尚的情操。

4.《氓》,朱熹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述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朱熹鄙视女界,不怜悯弱者,不伸张正义,反倒为无德之人张目,一幅封建卫道士的嘴脸。他的“三从四德”封建糟粕思想和理论应当批判,并应该抛弃。这是淇河卫地的一首悔恨伤怀说婚变诗歌,诗中的她被三心二意的氓无情地抛弃,她对错恋的爱情懊悔终生。曾经信誓旦旦,抱定要白头偕老的山盟海誓,就像淇奥曾经繁茂鲜嫩的桑叶,经寒霜苦打,已是满目萧瑟,随着凄凉的秋风凋谢漫卷,零落成泥。如果她能够,她一定会鞭挞那个变了心的氓,她写下的这首悔恨和悲哀诗歌,是在告诫后世的女子,是为了淇奥姐妹未来的幸福,也是为她自己。

5.《竹竿》,这首诗歌写出了许穆夫人对自己少女时代的留恋,少女时代的她手持竹竿在淇河岸边垂钓,诗中展示了她心中的思乡情怀。许穆夫人自淇奥嫁到了许国,为了奔赴国难,也曾冲破种种阻挠,回到过朝思暮想的故土。别后的淇水日夜不息东流,怎能流尽她的一腔爱国情怀,怎能流尽她的乡愁?往昔少女的青春时光都赋予这东逝的淇水了,故乡永远驻留在她的梦中。思不尽哀伤梦断人消瘦,唤不回春怨秋悲满目愁。锁不住淇河烟雨霜寒露,抹不去心头上眉头。时不再远嫁悲别空泪流,恨不完山河破碎忆回首。想不该的难休,离不归的别后。呀!满目这春不再的秋风阵阵,流不断的淇水滺滺。

6.《兰》,诗人与诗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非常亲密。诗中的童子佩觽佩韘之后,便觉得自己是真正男子汉,一下子稳重老成了许多。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可是这一变化,在那位多情的诗人眼里,不过是装模作样假正经罢了,实际童子还是以前那个顽童。最使诗人恼怒的是,本来他们在一起无拘无束,亲昵得很,而现在童子却对自己疏远了,冷落了。因而童子的日常言行举止乃至垂下的腰带,无一不惹诗人生气,看了极不顺眼,甚而觉得这一切都是故意做给诗人看。诗人偏要口口声声喊童子,童子这一称呼,正包含着诗人似娇还嗔的情态,文字写的是怨,其实字里行间隐藏着爱的绵绵情意。

7.《河广》,侨居卫国的宋人写的思乡曲,有人认为是回归卫国的卫文公之妹、宋襄公之母、宋桓公之妻所写,因为她思念儿子,又不可违礼往见,故写此诗歌。现代的研究者多认为是客旅在卫的宋人,急于归返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

8.《伯兮》,曾几何时,丈夫久役不归,常年在外为国君征战拼杀,有多少是正义之战?淇河女子对丈夫不归有多少思念之情?

9.《有狐》,诗歌中的女主人公一唱三叹,两地相思,这是一首怨女旷夫的相求之诗。有人认为是女子喜欢一位男子,而这个男子却又太穷,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真正的含义是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这种理解因不合乎经学家们的王化诗教原则,于是他们就给这首诗歌涂上了种种关乎王化的粉墨,令人不知所云。 

10.《木瓜》,从字面上看写的是两个人之间礼物的相互赠送,实质上是表示相互间的感情,是在写一个男子与钟爱的女子互赠信物以定同心之约,情感细腻,情深意切,成为描述男女情谊的佳篇。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