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年
       

淇卫名人 - 传承弘扬牛派艺术 擦亮鹤壁文化名片
传承弘扬牛派艺术 擦亮鹤壁文化名片

——记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金不换
作者:陈海寅  加入时间:2018-2-13 23:15:53

人民网>>河南频道

陈海寅2018年02月11日17:07  来源:鹤壁日报

  《唐知县斩诰命》剧照

  《草根秀才》剧照

  《卷席筒》剧照

 《憨生别母》剧照

  《芝麻官下江南》剧照

  作为牛派艺术的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金不换一直致力于牛派艺术的研究与传承,不断出新戏、出精品,持续把牛派艺术发扬光大。

  日前,金不换和妻子徐福先接到2018年央视春晚节目组的邀请,赴京参加春晚彩排。

  从一名穷苦的农家孩子到现在活跃在各大荧屏上的豫剧名角,金不换的艺术生涯可谓坎坷波折、几经沉浮。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自幼喜爱戏曲艺术

  跟随牛得草先生学艺

  1968年夏天,金不换出生在新乡市封丘县孙庄乡钟銮城村,那是一个离黄河不过三五里的穷苦农村。在金不换幼时的记忆里,吃苦、挨饿是常有的事。

  再穷苦的地方,也有豫剧的声音,这也是当时村民们唯一的精神食粮。孩提时期的金不换,时常能听到大人们的戏曲唱腔,也萌生了学戏的想法。8岁那年,他和大哥为了能到县城听戏,足足走了30里路。没钱买票进场,他就蹲在剧场的墙根外面听。那时的他绝对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豫剧名家。

  上世纪70年代,牛得草先生名声大振,他扮演的丑角受到无数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形成了独特的牛派丑角艺术,“芝麻官”也名声大噪。1984年,金不换有幸考进了鹤壁市豫剧团并跟随牛得草先生学艺。在此之前,他已离家跟随老家的小剧团在外辗转漂泊了两年。

  金不换原名金振秀,“金不换”是牛得草先生给他取的艺名。

  学戏非常苦。金不换起早贪黑刻苦练习基本功,还曾为了纠正“大舌头”音把头探到大水缸里反复练习。他对戏曲艺术的热爱感动了牛得草先生。

  1988年,牛得草先生亲自指点金不换排练剧目《卷席筒》,这是牛得草先生演出颇为成功的一部剧。当年夏天,剧团在山西农村演出,舞台上金不换的唱腔、招式与牛得草先生简直如出一辙,传神的演出让牛得草先生尤为欣慰。

  当年,牛得草先生还把剧目《七品芝麻官》中的人物程西牛由小花脸改为丑角,让金不换来饰演。这一角色的变动,使剧目《七品芝麻官》更加出彩,金不换也把程西牛这个反派人物饰演得入木三分。该剧改动后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实现了金不换和牛得草先生同台演出的梦想,也激发了金不换继续钻研丑角艺术的动力。

  戏曲丑角有许多独特的表演技巧,如耍扇子、竖辫子、转佛珠、扔靴子等,以夸张的表现手法刻画喜剧人物形象。牛得草先生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金不换。从牛得草先生身上,金不换也学到了谦和无私、乐于奉献的高贵品质。

  进京参加全国戏曲展演 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8年,牛得草先生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跟团表演。剧团里没有了牛得草,也就没有了台柱子,演出屡屡遇冷。

  “剧团的收入急转直下,演员们领不到工资,生活都成了问题,不少演员都转行了。”金不换说,为了生计,他们也在街边摆过摊,但因为没有经验,赔了钱。

  金不换下决心回归老本行。他成立了自己的民营剧团,四处演出。因为没有响亮的招牌,他们的演出报酬非常低,勉强能解决大家伙儿的温饱。那时候金不换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进京,力争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9年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为庆祝这一盛事,一场全国戏曲展演活动也在筹备。得知这个消息,金不换辗转难眠、跃跃欲试。但是在那之前,他连省级舞台都没有登上过。

  很多人得知他的想法后,都觉得是异想天开,金不换却要孤注一掷。“虽然机会很渺茫,但如果连试都不试,就一点儿机会都没有。”金不换说,他不仅要争取参加全国展演,还要去争夺中国戏剧梅花奖。

  金不换报名后没多久,“纪念新中国成立50周年全国戏曲展演”组委会就派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著名戏曲教育家、理论家钮镖到鹤壁考察金不换的参演剧目。钮镖早就知道鹤壁的牛派丑角艺术,对此也颇有研究。他非常欣赏金不换对这一艺术的继承和发扬。那一次,金不换不仅顺利通过了考察,还有幸拜钮镖为师。

  那年9月,金不换背着一兜方便面踏上了北上的列车。金秋时节,他靠自己的实力收获了艺术硕果,在“纪念新中国成立50周年全国戏曲展演”中的表演获得了满堂彩,也将中国戏剧梅花奖收入囊中。鹤壁牛派艺术在他的演绎下,又一次名震京师。

  潮水般的掌声中,金不换百感交集,眼泛泪光,为牛得草先生的艺术能大放光彩,也为自己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他知道,此次北京之行不仅为剧团发展赢得了新契机,也使牛派艺术的传承发展站上了新起点。

  挑起市豫剧团发展重担 把牛派艺术发扬光大

  人红了,但心没有浮躁。虽然有了名气,但金不换依然坚持脚踏实地演出的原则,带着自己的民营剧团奔波在各个农村、社区的舞台上,和演员们一起风餐露宿。

  当时市豫剧团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2001年,我市文化部门有关领导找到他,邀请他担任市豫剧团团长。看到曾经培养自己成长的剧团的发展现状,金不换既心疼又心酸,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金不换带着民营剧团的全套设备,不要上级一分钱,担负起了市豫剧团重新崛起的重任。在市领导和市文化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金不换对内加强规范管理,坚持从严治团;对外搞好演出,不断提高剧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市豫剧团原本就有许多好剧本和看家戏,原有的剧目有《七品芝麻官》《卷席筒》《十八扯》《做文章》《打金枝》《辕门斩子》《屠夫状元》等。金不换带领全团人员扎扎实实地研究这些传统戏,并在故事情节、唱腔设计、动作身段、音乐演奏等方面进行改进。短短几个月后,市豫剧团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收入也扭亏为盈。

  金不换深知“旧中有新,新中有根”的道理。看着市豫剧团一步步地走上正轨,他又把更多精力放在博采众长上。为把丑角演出更高水平,他拜京剧名丑朱世慧为师,在名家的指引下将豫剧丑角与京昆丑角艺术融会贯通。

  牛派艺术是牛得草先生用毕生精力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为将牛派艺术不断发扬光大,金不换从牛派的看家戏《七品芝麻官》入手,新编该剧目的续集《唐知县斩诰命》。在《唐知县斩诰命》这部戏里,金不换将所学的丑角表演技巧融汇其中,又请来京昆戏导演将京昆戏表演手法与豫剧表演进行融合。这部戏面世后好评如潮,成为剧团的又一部看家戏。2002年10月,该戏在省第九届戏曲大赛上获得金奖;2004年3月,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该剧拍摄成戏曲艺术片,改名为《七品知县卖红薯》,该艺术片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

  此后,金不换又排演了《芝麻官惊梦》《芝麻官下江南》《芝麻官进道观》《芝麻官挂帅》等后续剧目。这些剧目顺应时代要求,突出了廉政的主题,既有娱乐性、欣赏性,又有教育性、警示性,深受广大观众好评。

  不断出新戏、出精品 培育牛派艺术接班人

  自此之后,金不换的创作思路一发不可收拾,题材各异的新戏被源源不断地推出,演出剧目更加丰富,如《伙夫县长》《石武举别传》《草根秀才》《新三打金枝》《徐九经还乡记》《借乌纱》《宝贝》《守护者》《荒唐牌坊》《法海禅师》《屠夫状元》《憨憨公子扳倒爹》《陈桥旭日》等,不少剧目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等平台播出。这10余年间,在我省的地市级剧团中,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原市豫剧团)推出的新戏数量最多,在央视戏曲频道中播出的也最多。

  此外,金不换还把许多深受好评的新戏拍摄成戏曲电影。“钮骠老师曾对我说,戏曲与电影相结合才会更顺应时代、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金不换说,《憨憨公子扳倒爹》《法海禅师》《七品知县进道观》等富有现实意义的戏曲电影相继面世并在全国发行。这不仅发展了我市的文化产业,也更好地弘扬了牛派艺术。

  这些年来,金不换的演出遍布全国,他多次到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湾等地演出,还曾受邀远赴英国演出。他走到哪里,就把鹤壁的牛派艺术宣传到哪里。如今,牛派丑角艺术在金不换等人的演绎下,名声传得更响、更远。

  尽管现在已有很高的知名度,但金不换始终坚信,基层观众的喜爱是艺术成长的沃土。这些年来,市牛派艺术研究院的演职人员常年奔波在河南、山西、安徽、山东、河北等地演出,每年至少有9个月在外演出、至少演出260场,常是“出门一身棉,回来一身单”。很多时候,从一个演出地点到另一个演出地点需要连夜转场,演职人员就在车上休息。碰到观众反响热烈的情况,金不换和剧团主要演员还要在演出结束后加演。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这些年来,金不换不断培育新人,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的王永广、郭静娜、原白玉、宋丽丽、田相伟、程琳娜、白龙飞、王娜娜等青年演员不断在各个剧目中崭露头角,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演员。他还把女儿金珊送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习京剧。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起点开启新征程。”金不换说,党的十九大为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今后,他会一如既往地带好剧团、育好新人,不断出新戏、出精品,助力鹤壁的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发展,让鹤壁牛派艺术的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从创始人到传承人 “芝麻官”的春晚记忆
新华网>新华网河南> 河南要闻

本文来源: 河南日报 2018-02-16 09:09:38

 

 

   牛派艺术创始人、豫剧表演艺术大师牛得草

 

 

 

  牛派艺术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金不换

  “金不换扮演的‘芝麻官’要上央视春晚了!”距离春晚播出还有好几天,这一消息已在鹤壁市的大街小巷不胫而走,为百姓所津津乐道。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1979年,金不换的老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大师牛得草主演的戏曲电影《七品芝麻官》,生动塑造了诙谐幽默、为民请命的清官形象。1993年,牛得草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戏曲小品《群丑争春》,“芝麻官”红遍大江南北。

  “25年来,我一直在期待鹤壁的豫剧牛派艺术重登春晚舞台。”2月13日,回想起一个多月前央视春晚节目组发来的邀请,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鹤壁市豫剧团团长金不换仍十分激动。

  由于是临时通知,需要在数天之内拿出节目,金不换与著名编剧、戏曲理论家贯涌等人连夜创作出全新戏曲选段《唐成夫妻喜迎春》。戏曲小样寄给央视春晚节目组后很快便获得通过,原定50秒的节目也被延长至1分钟。

  “唐成夫妻喜迎春,长街逛灯灯彩新。一盏彩灯红彤彤,腾空飞起一条龙。万民同乐写在脸上,乐的是——长城坚固、兵强马壮……”在短短1分钟内说出百余字唱词,金不换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嘴皮子功夫,还将豫剧丑角吹胡子、竖辫子等诸多表演技巧生动展示。同时,这一选段以古映今,将“芝麻官”这一基层官员心系百姓、廉洁执政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几次彩排中均赢得满堂彩,被安排在戏曲大联欢环节中压轴呈现。

  作为我省重要的文化名片,鹤壁的豫剧牛派艺术多年来坚持在剧本创作上体现人民性、大众性,在表演手法上注重“丑中见美、美中取乐、乐中回味”,因而久演不衰,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多年来,金不换走遍全国进行演出,还登上了欧洲舞台。

  “豫剧在海外被称为‘东方咏叹调’,老外虽听不懂我唱的是啥,但他们看到‘芝麻官’翘胡子、抖小辫,也十分着迷。”金不换告诉记者。为带领牛派艺术创新发展,塑造更鲜活、更接地气的“芝麻官”形象,金不换从牛派看家戏《七品芝麻官》入手,新编并主演戏曲电影《七品知县卖红薯》,将豫剧丑角表演技巧与京昆戏表演手法相融合,荣获第1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时隔25年,豫剧牛派艺术再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我既感到荣幸,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圆满完成春晚演出任务的金不换十分兴奋,他说,“演好‘芝麻官’,今后更有戏!”

  记者手记

  “为了在春晚舞台表演这一分钟,我等待了25年。”金不换接受采访时吐露的心声,道出了豫剧牛派艺术半个世纪以来传承、发扬的不易与艰辛。跨入戊戌年之际,“芝麻官”能否为豫剧牛派艺术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我们拭目以待。(记者郭戈 通讯员王风娇)

http://www.ha.xinhuanet.com/news/2018-02/16/c_1122422635.htm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