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年
       

评论探讨 - 古朝歌城的变迁
古朝歌城的变迁

 
作者:陈绍国  加入时间:2017-3-25 9:27:58

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曾经是三千多年前商朝后期四个君王的国都朝歌城所在地,也曾经是周朝诸侯国卫国的国都朝歌城所在地,但是,它们不是在同一个地方。

《汉书.地理志》载:“朝歌,纣所都。”《史记·周本纪·正义》载:“朝歌故城······本沬邑,殷王武丁始都之。”《水经注·淇水》道:“朝歌城······殷王武丁始迁居之,为殷都也。”商朝经17世31王496年(《百科全书》798页),先是商王武丁将国都迁到了沬邑,商朝最后一个君王帝辛将沬邑改名为“朝歌”。沬邑(朝歌)是商朝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君王的都城,共计80多年。

古朝歌城的具体遗址现在何处?由于年代久远,历来在改朝换代时,前朝的宫殿往往都毁于战火,具体遗址很难确定。几千年来,对古朝歌城的具体遗址在何处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古朝歌城在今天的鹤壁市所在地基本没有争议,但是,古朝歌城的具体遗址在何处至今一直存在异议。我和一些同志经过多年学习研究,认为商朝后期的国都朝歌城在今天鹤壁市淇滨区淇河两岸的鹿台遗址、西高村(“淇水关”)、钜桥镇、大赉店村和古城村一带,淇河从商都朝歌古城中流过。

我国早期最权威的史书《竹书纪年》(著于战国时期的史书)和《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商纣王征集的赋税都充实设在鹿台的国家钱库和钜桥的粮库中)。明确指出“鹿台”是商朝国家的钱库所在地,钜桥,是纣王建设的国家最大粮库所在地。 3000年前,将国家的金库和粮库建设在国都内也是合情合理的。

古《浚县志》载:“商墟,即古朝歌城,在今浚县西南,淇县东北。淇水径其西,河水径其东,是为河、淇之间······”(《嘉庆·浚县志》卷十二第277页。)这里也明确说朝歌城在黄河与淇河之间(以前黄河在现在的浚县城东边流过)。鹤壁市淇滨区的鹿台遗址在“河、淇之间”,也在“淇县东北”。

商朝是奴隶制社会,特别是商朝最后一个君王商纣王帝辛在位52年中,他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积极推广种地使用耕牛,改变了刀耕火种旧的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商纣王还大力发展商业贸易,使国家空前的富有强盛。

商纣王帝辛讨伐东夷,开拓了华夏王朝疆土,使商朝的疆域扩展到东临大海,西到西岐(今陕西省西部),东北至今辽宁省,北到内蒙古,南到浙赣一带广大地区(《百科全书》第798页),不仅为今天中国地理大版图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那时全国各地都需要向国都纳税和进贡,因而商朝的国都朝歌城是非常繁荣昌盛的。

公元前1046年初,周武王姬发(纣王帝辛的姑表弟)趁商朝国都朝歌城兵力空虚,在姜子牙等人的辅佐下,率兵车300乘,士卒4万多人,于盟津渡过黄河伐商,商纣王帝辛匆忙派兵到牧野(今新乡市北)与周武王决战,因为周武王的军队是有备而来,而商纣王的军队主要是由战俘奴隶临时组成,而且大批俘虏临阵倒戈,大败。商纣王帝辛兵败退入朝歌城内,见大势以去,不甘心被捕受辱,便到后宫换了一身镶有珠宝的好衣裳,在鹿台投火自尽,死在鹿台。(《史记》:“······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现在鹤壁市淇滨区的鹿台遗址不仅是《史记》记载的商朝国家的钱库所在地,而且是商朝最后一个君王帝辛投火自尽之地。河南省人民政府2000年9月25日将鹿台遗址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鹤壁市在鹿台遗址地段,从东到西,沿淇河北岸,接连建设三个公园——朝歌文化园、淇奥翠境园、淇水樱华园,各占地面积400余亩,总共占地面积1200余亩。2016年,三个公园全部建成开放。

商都朝歌古城当时是世界最大的城市,有几十万人口。《史记》载:“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说周武王攻打商都朝歌时,商纣王帝辛从朝歌城发兵七十万赴牧野(今新乡市北)拒敌。我和一些学者认为,《史记》载“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中的“七十万人”可能写错了,应该是“十七万人”更合理一些,当时商都朝歌如有“兵七十万人”,周武王带4万多人是绝对不敢前来攻打商都朝歌城的。但也说明,商都朝歌古城当时至少人口在20万以上。

周武王虽然占领了朝歌城,但是商朝的军队还存在全国各地,商朝全国的臣民对周朝和周武王还不认可,为了熄灭商朝臣民复辟的念头,防止商朝死灰复燃,周武王命令士兵将商都朝歌古城焚毁了。

商纣王帝辛的族叔箕子,曾任商朝太师职位。殷商灭亡后,周武王将箕子封于朝鲜,4年后,他奉命朝见周王,路过原来的商都朝歌城及鹿台遗址,看到原来曾经是繁荣昌盛的商都朝歌城变成了一片废墟,而且在废墟上长满了野草,有的成了麦地,悲从中来,触景伤怀,作了首《麦秀》诗。《史记·宋微子世家》及历代编修的河南省淇县《县志》均记有箕子的《麦秀》诗。该诗作于西周早期,是我国现可看到的最早的文人诗。全诗如下:“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抒发了作者对殷商失国和商都朝歌城变成了一片废墟的痛苦、愤懑心情。这首《麦秀》不仅证明周武王克商建周后毁掉了商都朝歌城,也表明后来的卫国国都不在原来的商都朝歌城旧址上。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为了收买民心,安抚殷商遗民,表示自己的宽柔仁义,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周武王在朝歌采取了“以殷治殷”的政策,封商纣王帝辛的儿子武庚为殷侯,管理朝歌城一带。乾隆《汤阴县志》载:“武王灭殷、分封诸侯,封纣子武庚于此。”

周武王毕竟对武庚不放心,害怕他起事作乱,于是又把朝歌周围原京畿之地分为邶、鄘、卫三个小国,朝歌北边是邶,东边是鄘,南边是卫。周武王封他的三个兄弟分别为这三个小国的国君,周武王的八弟霍叔(姬处)被封为邶国国君;周武王的五弟蔡叔(姬度)被封为鄘国国君;周武王的三弟管叔(姬鲜)被封为卫国国君。邶、鄘、卫对朝歌形成合围之势,借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武王封武庚于朝歌,分其地为邶、鄘、卫,使管叔、霍叔、蔡叔监之。”《竹书纪年》)

周武王姬发克商建周的第二年,得病死了。按照殷商以来“兄终弟及”的传统,周武王死后管叔姬鲜最有资格继承王位。(周武王同母兄弟十人,他的母亲叫太姒,是周文王的正妃。文王的长子叫伯考,很早就去世了,第二个儿子是周武王姬发,三儿子即管叔姬鲜,老四周公姬旦,老五蔡叔姬度,老六曹叔振铎,老七成叔姬武,老八霍叔姬处,老九康叔姬封,十子冉季姬载。)可是,当时手握大权排行老四的周公姬旦拥立武王的儿子太子姬诵继了王位,就是周成王。周成王年幼,周公姬旦摄政,代替成王行使王权,引起管叔姬鲜和其他几个兄弟的不满。

武庚并非庸常之辈,作为先商的王子,武庚怎么会甘心一直做周朝的臣子,本来就梦想反周复商,一直在窥测时机,看到周家兄弟们不和,于是于公元前1043年,武庚联络管叔姬鲜等“三监”,联合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和熊、盈等方国,发动反周叛乱,历史上称之为“三监之乱”。

周公姬旦率领周朝大军东征讨伐武庚和“三监”,经过几年的艰苦征战,终于平定叛乱,周公姬旦诛杀了武庚和管叔姬鲜,流放了蔡叔姬度(姬度最终死在流放之地),将霍叔姬处废为庶民。

周公姬旦在镇压了“三监之乱”后,把原殷商旧地一分为二,让商纣王的同父异母哥哥微子来继承殷祀,在今商丘建立宋国,封微子为宋侯;把原邶、鄘、卫及其它殷商国都旧地合成一个新的卫国,仍然以“朝歌”为国都名,周公封同母兄弟九弟康叔姬封为卫侯。

《史纪·卫世家》载:“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馀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请注意,康叔姬封为卫君,居的是“故商墟”。

虽然卫国的国都仍然叫朝歌,但是,已经不在原来商都朝歌城旧址了,周武王克商建周后毁掉了商都朝歌城。卫国国都朝歌没有在原来的商都朝歌城遗址上,设在了原商都朝歌城旧址(今鹤壁市淇滨区)南边十几公里外今天的淇县城。

卫国是西周早期建立的诸侯国,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诸侯国。卫国继承了商王朝京畿地域,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黄河以北的新乡、焦作、安阳、濮阳、鹤壁五市和河北的邯郸以南、山东的菏泽、聊城的部分地区。一直到春秋时期,传国40余代。卫国最初把朝歌作都城,先后经历了18位君王,都于此383年。之后,卫国将国都迁到楚丘,位于现在滑县东八里营乡一带,历59年;后又将国都迁到帝丘,即现在的濮阳市,历347年;最后将国都迁到野王,即现在的沁阳市,历44年。卫国存世时间长达833年,比周王朝的寿命还长17年。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人往往把康叔姬封以朝歌为都的卫国和原来“三监”时的那个“卫”混为一谈是不对的。“三监”时,管叔的那个卫都,设在现在浚县的卫贤,管辖地面不足康叔姬封的卫国的三分之一,时间也只有三年。

199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伙同河南省有关部门的考古专家对淇县境内和鹤壁市直接管辖区域内的一批晚商遗址进行了调查,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这次调查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晚商遗址考古调查报告》中写道:“淇县县城内的摘星台、二道城均非商代遗址。县城内虽曾发现商代文化遗物,但数量很少,据此推测纣都朝歌当不在淇县城内。根据考古调查材料和文献记载判断,如果纣都朝歌确实存在,则其位于淇县东北部淇河沿岸地区的可能性较大······此地邻近西周至春秋初年的卫国国君墓地辛村遗址,距西周时期的卫国都城应不远,符合《左传·定公四年》和《史记·卫康叔世家》关于卫康叔封于“殷墟”或“商墟”的记载。”(华夏考古》2006年第01期)

综上所述,现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及淇河两岸是商朝后期国都朝歌城所在地,现在的鹤壁市淇县城是周朝诸侯国卫国的国都朝歌城所在地。

 

陈绍国,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鹤壁市古朝歌文化研究会会长,鹤壁市作家协会顾问,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公司老干部处原党委书记。电话 13939273136,邮箱 13939273136@163.com

声明:本文观点只是作者本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站观点。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