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年
       

文史资料 - 郑卫之声(4)终于到了想听就听想唱就唱的时代
郑卫之声(4)终于到了想听就听想唱就唱的时代

 
作者:燕昭安  加入时间:2017-2-27 22:56:32

 燕昭安-朝歌笔记  2017-02-27 22:39

 
好听的都是“有毒”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连《茉莉花》这样的歌曲,也被打成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西方乐团喜欢演奏《茉莉花》,演唱《茉莉花》。好了,西方喜欢,坏的!组织批判,说《茉莉花》这个曲儿是靡靡之音,有毒!那个时候,好的东西、大家喜欢的东西就是有毒的,音乐越好听越是被禁播。

文革结束以后,改革开放的初期,出了一首歌,叫《乡恋》,李谷一唱的。因为她用了“气声”唱法,柔软,像靡靡之音,也被禁止了三年。当时报刊上登文章说这首歌“灰暗、颓废”,是“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说气声是“毫无价值的流行歌曲和香港歌星的唱法”。当时中央一家大报上组织专题论坛,名曰《关于当前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讨论》,连续发表了好几期,不少人写文章批评李谷一唱法、批评《乡恋》。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场争论,这不就是一场闹剧嘛。谁是谁非就不用说了。

千百年来“郑卫之声”是个贬义词,这绝对是一种误判,就像人们对《乡恋》的误判一样。人们总是一面享受着臭豆腐的美味,一面骂着“真臭,真臭!”

1982年,中国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叫《怎样鉴别黄色歌曲》,里面点名批判了很多“黄色歌曲”,而这些歌曲后来都成了音乐经典。如果按照那本书的标准衡量,现在百分之九十的歌曲都是“黄色”歌曲,都是所谓的靡靡之音。所以那本书的出版,成为了现在人们的一个笑柄。

人们骂郑卫之声,骂靡靡之音,骂了几千年。好在时代前进了,词性也在改变。在当今,“郑卫之声”“靡靡之音”还是贬义词吗?它在人们心目中得到平反昭雪,成为一个褒义词,起码也是个中性词吧。人们的看法早已悄然改变了,尽管还没有人正式为靡靡之音正名。

终于到了想听就听想唱就唱的时代

对“弟子掩目”“墨子回车”那样的事情,即使在古代也有人提出过批评。唐代大诗人胡曾,他写了一百五十首“咏史诗”,其中一首叫《朝歌》,就是评论“墨子回车”这件事情的。诗是这样写的:

长嗟墨翟少风流,
急管繁弦似寇仇。
若解闻韶知肉味,
朝歌欲到肯回头。
(《全唐诗》647卷)

胡曾诗大致意思是说:常常感叹墨子太缺少文采,他竟然把美妙动听的民间音乐看作洪水猛兽,当做敌人、仇人;第三句“若解闻韶知肉味”,《韶》是古时一首乐曲,非常好听,据说是孔子听了《韶》乐后,入迷得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胡曾说,假若墨子能多一点艺术修养,对美妙的音乐舞蹈懂得欣赏,他还会来到朝歌了却调转车头绕过去吗?

这首诗嘲笑那些不懂风情的夫子们,一针见血,痛快淋漓。

随着时代发展,曾经被视为靡靡之音的郑卫之声,正在被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对郑卫之声以及它所代表的大众审美、流行文化的接纳,体现了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以及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

弟子掩目,墨子回车,《乡恋》事件,这些闹剧是把音乐赋予了过于沉重的政治包袱,是封闭、保守、僵化、陈旧的思想观念的体现。

感谢改革开放,使我们在音乐艺术欣赏上,享有充分的自由,我们终于进入了一个想唱就唱想听就听的自由年代。这个时代,来得并不容易。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