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年
       

评论探讨 - 《淇水恋歌》是在给许穆夫人泼脏水
《淇水恋歌》是在给许穆夫人泼脏水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7-12-14 12:43:25

2017-12-13 23:26

莫把《载驱》混为《载驰》

——评淇奥演出《淇水恋歌》

  《载驱》和《载驰》均出自《诗经·国风》,《载驰》属于《鄘风》,《载驱》属于《齐风》。两篇名虽一字之差,但内容却天地有别。

  《载驰》的作者是中华第一位女爱国诗人许穆夫人,她生长在淇河岸边,是年属于卫国,后来嫁到许国。许穆夫人用赋之笔法,替卫国代笔,成为卫国发往各国求援的文字。《左传》记述,公元前660年,卫国遭到北狄入侵,好鹤失国的卫懿公在荧泽一战中兵败身死,卫国都城臣民整体逃难,宋桓公在黄河边接应,立卫戴公为君。卫国国难当头之际,许穆夫人冲破许国的各种阻力,渡济水返回卫国奔赴国难,一路驾车奔走呼号,写出了这首诗歌,呼吁大国援助。

  许穆夫人为拯救自己的国家不顾个人安危,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矢志不移,充分表现了坚强果断的意志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字里行间充满着她对故国强烈的爱,读后震撼人的心扉,堪夸绝世红颜敢迎淇奥风雨,当赞舍生忘死挺身奔赴国难。最后齐国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出兵,在齐国的帮助下卫国复国。

  《载驱》以赋之笔法写的是文姜不顾廉耻,败坏人伦,为了与齐襄公兄妹通奸奔走在齐鲁的道路上。文姜在其夫鲁桓公死后,仍不顾其子鲁庄公的颜面而与齐襄公保持不正当关系,在其子鲁庄公当国君期间,曾多次与齐襄公相会,而其子鲁庄公竟也无能加以制止,因此人们作此诗进行讽刺。

  知道了两篇的天壤之别,以后千万莫把《载驱》混为《载驰》,二者可是有着鲜明的对照。

  今天淇河岸边演出了《淇水恋歌》,据说此剧受到专家们的普遍好评,因一票难求,笔者也就没法进入现场,但却看到了朋友发的图片和一个个短视频。“淇水恋歌”的大背景应是《诗经》时代,但从视频看,很像汉唐混合剧,感觉不到商周气息,也感觉不到《诗经》的味道。再听唱腔,更像明代以后的南曲,没有听出《诗经》时代的淇水韶音。剧情可能是将“管鲍之谊”主角变成了一男一女,男成了小白(齐国公子,后成了齐桓公),女成了嫁到许国的许穆夫人,真的把《载驱》当成了《载驰》。如果不是“新台之丑”和“株林之丑”伤风败俗,估计也会将许穆夫人变成宣姜或者夏姬,小白也会变成卫宣公或者陈灵公。

  这不是在歌颂许穆夫人,而是在给女诗人身上泼脏水,破坏了中华第一爱国女诗人的形象。此剧在淇河岸边的演出,很像清代刘德新任浚县令 时,戏班在黎阳城演出《桃花扇》。

  不在现场,只是局外看局内而已,如今虚构很时髦,只要能赚眼球和马内就行。

  记得《诗经·国风》中还有许穆夫人的诗篇。一篇是《邶风·泉水》,兴赋之笔法。这首诗歌是身在异国的许穆夫人对故国家园的梦绕魂牵,长流不断的淇河之水,怎能流尽她的一腔爱国情怀,往日的青春都赋予这东去不返的淇水了。另一篇是《卫风·竹竿》,这首诗歌采用赋之笔法,写出了许穆夫人对自己少女时代的留恋,少女时代的她手持竹竿在淇河岸边垂钓,诗中展示了她心中的思乡情怀。许穆夫人自淇奥嫁到了许国,为了奔赴国难,也曾冲破种种阻挠,回到过朝思暮想的故土。别后的淇水日夜不息东流,怎能流尽她的一腔爱国情怀,怎能流尽她的乡愁?往昔少女的青春时光都赋予这东逝的淇水了,故乡永远驻留在她的梦中。

  许穆夫人还有卫武公,他们代表着一种正气,是应该歌颂和纪念的对象,是淇河之魂,中华民族之魂。因而为许穆夫人写几句《淇河泪》:

  思不尽哀伤梦断人消瘦,
  唤不回春怨秋悲满目愁。
  锁不住淇河烟雨霜寒露,
  抹不去心头上眉头。
  时不再远嫁悲别空泪流,
  恨不完山河破碎忆回首。
  想不该的难休,
  离不归的别后。
  呀!
  满目这春不再的秋风阵阵,
  流不断的淇水滺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