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年
       

文史资料 - 山城区石林镇南唐宋村村里不立碑,庙内不挂钟
山城区石林镇南唐宋村村里不立碑,庙内不挂钟
作者:马珂  加入时间:2017-12-13 17:58:02

 山城区石林镇南唐宋村村里不立碑,庙内不挂钟

琚合林在介绍“桥上桥”


山城区石林镇曾有一条连接林县(今林州市)与汤阴县的古道。

石林镇有很多村子位于该古道旁,南唐宋村就是其中之一,村里不立碑、庙内不挂钟……

 

造型奇特的“桥上桥”

 

“俺村这两座桥,一大一小,因为在村东边,村民平常就叫它们东大桥、东小桥。东小桥又叫桥上桥,是由两座独立修建的桥摞在一起而成的。”57岁的村民琚合林是南唐宋村的村党支部书记,12月8日上午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据地方志记载,桥上桥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605年-618年),桥跨径3米、宽4.5米、全长20米。铺底及石基并非常见的青石,而是石林镇本地的砾石,拱券采用砂岩纵列浆砌。拱券正中的封拱是一块长35厘米宽20厘米的青石,石上雕刻着龙头,惟妙惟肖。

琚合林记得老人们讲过,清末民初,因河道淤积等原因,村民在老桥上又建了一座形制相似的拱桥,两座石拱桥共同构成了现在的桥上桥。站在桥下看,两座不同时代的拱桥界限分明又组成一体,从桥身上可以明显看出建造工艺和石质的不同。

古道废弃之后,这座桥上桥就成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了方便村民种地,琚合林带领村民在桥上桥的旁边新建了一座水泥砖石结构桥,桥面和古桥的桥面合并。也就是说现在的桥上桥,其实是由三座不同年代修建的桥共同组成的。“能在一座桥上看到三个不同年代的痕迹,也就咱‘桥上桥’了。”琚合林说。

一座东小桥已经让人久久难忘了,想必东大桥更吸引人。遗憾的是,记者没能看到东大桥。“四五年前,因发展需要东大桥被划入征地范围,现已被埋于地下。”说起东大桥,琚合林觉得惋惜。

看不到东大桥的真身,我们只能从地方志上来寻找它的踪迹。地方志上记载东大桥名叫堰口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据记载,堰口桥属蛋形孔桥,单跨径3.4米,桥面宽5米,全长20米,为镶边横联拱券样。最为奇特的是拱顶锁石,是一座龙头浮雕,地方志记载“龙无鳞甲,前肢左右对称,趾端如锋锥脱颖而出,体态飞动,这在桥面浮雕中很少见。”

当年征地完毕后,堰口桥的归宿成了个大难题。在村民眼里,古桥不只是一座建筑物,它已成为了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有人提议拆了,用地企业不愿意得罪地方,群众更不同意。况且工程队的工人也不敢拆,加多少钱都没人干。”琚合林说,桥不能拆土地还得平整,只好把堰口桥整体掩埋了。

 

“立碑扰龙、挂钟惊虎”传说

 

因发展需要,南唐宋村四周的地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琚合林说,土地未平整之前,从高处看村子,“村南是只睡虎,村东是条龙,东大桥就是龙头”。

因地形虎踞龙盘,南唐宋村还有两个奇特的风俗。琚合林说,从古至今南唐宋村都找不到一块立起来的石碑,而且南唐宋村周边的寺庙,包括著名的法隆寺都不敢把钟挂起来,只能放在地上。“你想啊,钟挂起来不就等于给老虎脖子挂了个铃吗?一敲钟老虎就醒了,就要到石林镇吃人。”琚合林边说边笑,“不立碑也确实有,说是立碑会打扰龙睡觉。到底为啥有这么个说法,那就不清楚了。”

近些年重修后的法隆寺不再讲究挂钟的习俗,不过南唐宋村的村民并不怎么介意。一是村里的庙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小,已经没有了钟,二是村南头还有一件“宝贝”。

琚合林指着村南的土丘说,换个角度看,这就是只猫,猫头、猫身、猫尾啥都有。这个土丘就是防止睡虎作恶的“宝贝”,“老虎的一身本领谁教的?猫教的!有老师在,老虎也不敢作恶。”琚合林笑着说。

“立碑扰龙、挂钟惊虎”的传说,村民们大多知晓,不过也就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相较之下,南唐宋村得名的传说就没几个人知道。

 

村名“唐宋”或来自“糖粽”

 

唐宋村,这个名字本身就很奇特。一说此地原为唐宋时期的驻军地,“和鹿楼乡的后营村、鹤山区的教场村一样,都是驻军的地方。”琚合林说,他对这个说法并不怎么认可,“后营村、教场村离我们村很远,而且唐朝跟宋朝中间还隔着很长时间,咋就偏偏叫唐宋村。”

在琚合林看来,村里流传的另一个说法更可信些。“咱都知道有南唐宋村、北唐宋村,其实过去还有一个西唐宋村。”琚合林记得老人们说过,西唐宋村就位于南唐宋村的西北方向,北唐宋村的西南方向,“三个唐宋村从地图上看正好是个倒三角形,跟一个糖粽子差不多,所以就叫糖粽村。念着念着念转音了,就变成了唐宋村。”

相传,清末民初的时候还有这个西唐宋村,因土地贫瘠,当时的三个唐宋村都不怎么富裕,大家日子都过得比较苦。不过西唐宋村的人不务正业,不少人去当了土匪。”这个故事是村里的老人告诉琚合林的,“西唐宋村的人白天在家,晚上就集合起来到汤阴、安阳等地抢劫,等天明了再回来。”

唐宋村距离汤阴县城将近十公里,离安阳更是二十多公里,而当时这些西唐宋村的人竟然是徒步去的。“故事讲到这儿就有点儿胡扯了,那时候大家都穷,当土匪也是穷土匪,没马只能步行。”说到此琚合林笑了,“传说西唐宋村的人都是飞毛腿,特别能跑,一夜能往安阳走个来回。傍晚去打劫,回来还能睡一觉。”

匪患越闹越大,官府得知后就把村子围了起来,抓的抓,跑的跑,荒废的西唐宋村没过几年就彻底消失了。也正因为如此,很少有人知道唐宋村村名的真正来历。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