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评论探讨 - 中国鹤壁有樱花文化吗?

中国鹤壁有樱花文化吗?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6-3-28 11:32:17

 2016-03-28 11:01:55

倭人梦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进而占领中国,就会不断派间谍潜伏,并且会在中国找他们的代言人,找他们的傀儡,在某处建起他们的大本营或者叫做基地。他们会先从精神层面动手,搞乱意识形态,破坏掉中国文化。他们占着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有坚强后盾的强大优势,开动宣传机器,甚至不惜利用官媒、党媒,发射出裹着糖衣的炮弹,灌输着迷魂汤,高喊着类似侵华期间的“建立东亚共荣圈”口号。某些商贾忘记了国仇家恨,某些人民公仆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与欲亡我中华的倭人共穿一条裤子,干着汉奸所干的事情。

有一位马前卒追着笔者的博客发文,其中有一篇《中国的樱花文化(樱花起源中国,并非日本)》,文中说“樱花源自中国”。要知道,野樱生长在喜马拉雅的时候,人类还在初始状态,不知道有没有语言,更不知道国家是什么。直到大禹治水的时候,还没有国的概念,所划分的九州还被称为九州岛岛。今天鹤壁华夏南路所种植的观赏樱花,实际上是源于日本的栽培樱花。就绝大多数栽培樱花品种而言,其育种核心种大岛樱为日本所特有,在中国还没有发现有野生分布。

文中还说“樱花在中国唐代兴盛”。不知道来自何种文献,有何凭据?华夏黄河流域的气候古往今来经历了四冷四暖,唐代处于第三次温暖期。远古黄河流域多梅花,随着西周末气候的转冷,梅花退到了长江流域,春秋时期的气候回暖,梅花又回到了黄河两岸,南北朝时气候再次转冷,黄河流域梅花几乎绝迹,而南朝在长江流域却形成了中华梅文化。盛唐时期随着气候第三次转暖,梅文化回到了黄河流域,回到了长安。虽然元代中国气候进入第四次温暖期,但梅树自从宋代退出黄河流域至今再也没有回来。随着近些年气候的转暖,黄河流域似有零星的梅树出现,但远不成气候,还算不上黄河流域梅的回归。

唐代如果有几株野樱的话,根本无法与梅花相提并论,且淇河岸边从来没有生长过樱花,淇河卫地诗词中也只有“修竹林边,寒梅树底”之类的咏梅句子,淇河流域和淇河文化与日本樱花文化毫不相干。千百年来,人们总结出梅花的铁骨铮铮、傲寒怒放、坚贞高洁、清雅俊逸、冰肌玉骨、雪中留香,从而把梅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民族精神的写照,而几株野生樱花,也无非是一种植物而异。梅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梅花为中国文化增辉,中国文化因梅文化添彩。

文中还说:“樱花文化节是在讲樱花的历史,没有宣传日本,这是中国文化”。这是在自欺欺人,睁着眼说瞎话,与“建立皇道乐土”“建立东亚共荣圈”如出一辙。不知道日本樱花在中国有什么历史?是在说武汉大学里日本樱花的历史吗?日本侵略者留在武汉大学校园里的樱花,不管它究竟有多么美丽,最早也是由侵略者强加给这个校园的,只是后来因为得到了历代武大师生的长期认可才得以一直延续至今。因此,日本侵略者给武汉大学的校园烙上的这一“国耻”印记,乃是武汉大学的樱花洗不脱的“原罪”,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

某一地域的专属文化,不可能直接变为另一地域的文化,因为专属文化所具有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无法改变,所内含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不能被直接套用,所具有的整合、导向、维持社会秩序、传续的功能和作用无法直接引用。所以,日本樱花文化不可能成为淇河文化。如果非要强奸民意,非要在淇河岸边强力推行日本樱花文化,一是彰显出推行者很没有文化,二是梦想精神殖民鹤壁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文中激情地描述:“樱花之美,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而是它经历短暂灿烂后随即凋谢,花瓣一片一片地飘落,漫天飞舞。煞是凄美壮观。”这段话说的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也正是这一原因,日本浪人对樱花才情有独钟。在淇河岸边大搞日本樱花文化,正是日本间谍想在淇河岸边推行血腥精神,建立精神殖民中国的基地。淇河文化里没有这种反人类的血腥精神,淇奥不需要这样的舶来侵略文化!



 
     
中国鹤壁有樱花文化吗?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