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史资料 - 浚滑两县人的抗日战争 叱咤豫北三角村(上)

浚滑两县人的抗日战争 叱咤豫北三角村(上)
 


作者:大河网 游晓鹏 文图  加入时间:2016-3-21 0:44:38

2015-07-07 家在豫北

国仇家恨,鬼子土匪都要打

    引子

    豫北平原,麦收时节。沿着浚县通向汤阴的S219省道一路北行,两侧各色收割机在漫天金黄中纵横冲突,一派繁忙。

    77年前,北距浚县不远的安阳落入日寇之手后,也是这个时节,也是这样的金黄,让盘踞那里的日军垂涎不已,处心积虑南下抢收麦子。当时,日军铁蹄长驱直下,占据了豫北大多县城,不可一世。他们无论如何不会想到,中国正规军败退之后空白地带的农民,会让他们大吃苦头。

    浚县人跟日军对抗的勇气从哪里来?除了血海深仇,还跟偏居县城西北的一个村庄有关。

    浚县往汤阴的路上有个屯子镇,打此处往西,穿过并不高大的象山与善化山,总共走约8公里,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庄横亘眼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角村——抗战期间名震豫北的浚县天门总会所在地。

    以三角村人杨贯一为会长、共产党员胡紫青为参谋长的农民自卫组织天门会,在抗战期间活动遍及浚县、汤阴、滑县,势力覆盖300多个村,人数超过3万人。不怕鬼子不怕伪军,打土匪不遗余力,明争暗斗,抗粮抗款,这个靠山,就是浚县人的底气。

    我要寻访的,就是三角村。

    一个坐落大平原,无险可守,当时只有不到千把人口的村庄,为何会成为整个浚县民间抵抗组织的中心?

 

 

天门会总会长杨贯一的弟弟、91岁的杨成宪,在为记者讲述当年杨贯一带领村民抗击日伪侵略的英勇事迹。


 

    “不打日本国亡,不打土匪家破”

    午后的三角村暴晒在烈日下,平静异常。一条柏油路从村中央穿过,村牌之下,屹立着一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的两层青砖瓦房。这里就是天门会旧址,也是杨贯一旧居,至今仍有村民居住打理。主人打开院门,听说是来寻访抗战故事,却犯了难:“七八十年了,知道的人不多了。”

    往院后走,一栋稍晚的建筑也是杨家的,据说就是杨贯一亲自修建。四位老人围坐屋内打牌,其中一位是杨贯一的堂侄,可惜他对往事也闻之不多。他说,杨贯一1981年去世后,子女多在新乡、贵州等地。几经辗转,我找到了杨贯一之孙的电话,不过他说,爷爷打鬼子的事他也是在资料上看得比较多。的确,岁月变迁,只余下老房和房前的天门会址碑静静诉说,亲历者已难寻觅。三角村的老支书杨会义说,1993年10月,日本学者三谷孝曾来村里访问,还给六位老天门会会员照合影,20多年过去,这六人全都不在了。

    正踌躇之际,杨会义突然想起杨贯一有位弟弟还在。隔一日,在浚县县城大伾山西一处安静的院落里,我和91岁高龄的杨成宪老人得以谋面。老人也曾是天门会会员,2005年,他被颁发了一枚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一直当做宝贝珍藏。

    老人除了耳朵有些听不见,身体还很好,讲起大哥和天门会的事,条理清晰,慷慨激昂。

    1938年春,杨成宪14岁,当年3月29日,安阳日军在浚县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一天就有4500人死于非命,占全县人口四分之一。鬼子返回安阳后,土匪恶霸乘虚而入,李希照、扈全禄等匪部打着各种旗号要钱要粮,祸害百姓,很多人便往三角村一带逃难。个中原因,除了这里远离县城和屯子镇,还因为这里有天门会的“传统”。

    “我家在村里是大户,有四五百亩地。大概是在1926年,李希照等人到俺村抢劫,打死了一个人,还把我大伯打伤后绑票掳走,我们就跟土匪结下梁子了。”杨成宪说,土匪要钱太多,赎金还没凑齐,大伯就死在了李希照在汤阴老巢的地窖里,父亲眼瞅着形势越来越乱,便让杨贯一带人去林县“学天门会”。

     天门会是带有一定迷信色彩的松散农民组织,拜文帝,宣称入会能得到保佑。杨贯一学成归来,便把村里农民组织起来。没多久,李希照在附近的乔村抢劫,三角村派去几十个人,带着刀和标枪赶跑了土匪,名声大震,附近村子的人都开始学天门会。

    不过1929年以后,受国民政府打压,林县天门会总部被剿灭,浚县天门会也偃旗息鼓,杨贯一靠教书过起了隐居生活。日军铁蹄侵入豫北后,土匪再度嚣张起来,很多村民想让天门会恢复。1938年春,杨贯一提出“不打日本国亡,不打土匪家破”的口号,重建天门会。

        当时,为抵抗日伪军和土匪的侵扰,三角村和附近村民成立了天门会,保家卫国,英勇抗战。图中这所瓦房就是三角村天门总会旧址。

    血战余营,痛击日伪迅速扬名

    也是在这时,杨成宪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场战斗。当时驻屯子镇的土匪司华生在4公里外的莲池村抢劫,三角村人闻风出动,杨成宪拿着一杆红缨枪,腰里别了把斧子跟着队伍往前冲。莲池村西头有个大池子,边上有楼,上面藏着土匪,结果,跑在杨成宪前面的两人被冷枪打倒,他则顺势冲了过去,没有受伤。

这一仗一直打到天黑,土匪死伤100多人,天门会也缴获了大量枪支。“有盖脖枪、金钩枪、水连珠、实眼毛瑟枪、汉阳造等,还有土枪。”杨成宪说,这一仗把司华生打怕了,把司令部从屯子镇撤到了浚县城附近。隔了一天,各村派人在屯子镇召开庆祝大会,推选杨贯一为天门会总会长。

    “我大哥给大家‘约法三章’,不准随便杀人,不准烧民房,不准拿群众东西,不准奸淫妇女,不准践踏庄稼。”杨成宪说,天门会声誉大震,很快发展到上万人,浚县北部、西部和汤阴、滑县的人都加入进来。

这年麦收时节的一天,16辆自行车出现在汤阴至浚县的公路上,车上的人穿着黑绸缎,挎着盒子枪,到了屯子镇耀武扬威,说是“安阳皇军司令部便衣队”的,日军要来浚县、滑县委任县长、收割麦子,皇协军和日本顾问一千多人马,还有投靠日伪的李希照部队随后就到,当地人要立刻准备房子准备饭,不然就掉脑袋。

屯子镇天门会的会队长立刻打发这些人去饭馆吃饭,同时安排人往三角村报信。“送信的人问抵抗不抵抗?我大哥说,抗!”杨成宪说。

    结果,这16个便衣一个没跑掉,都被绑起来枪毙了,附近40多个村庄的人也聚集起来,手持大刀、长矛、套筒、钢枪,在屯子镇以北的余营村一带和皇协军接了火。根据河南省委党校学者乔培华在上世纪90年代对尚健在天门会会员的采访,很多加入天门会的村民相信自己有神灵保护,加上国仇家恨,杀敌非常勇猛。

    余营血战,打死打伤日伪军120余人,缴获炮弹12发、炮架1个、子弹12箱、大车自行车各16辆及枪支、弹药、大米、药品等。其中,炮弹和炮架由裴庄常仙甫等人后来送给了卫河东的八路军。

    这一仗打出了天门会的威风。在此前后,天门会还在曹洼、钜桥等地击溃了大恶扈全禄,抗击来抢粮的日伪军。杨贯一和天门会在百姓中的威望空前高涨,远道而来要求入会的人络绎不绝,浚、滑、汤三县建立天门会的村庄迅速发展到了300多个,会员超过3万人。


    大河网 游晓鹏 文图




 
     
浚滑两县人的抗日战争 叱咤豫北三角村(上)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