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史资料 - 鹤壁史话——浚县正月古庙会(十七)

鹤壁史话——浚县正月古庙会(十七)
 


作者:郭长敏  加入时间:2015-9-4 8:55:17

2015年9月4日 8:02:31 

 

浚县正月古庙会,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华北第一大古庙会,是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大平台。

庙会中心在浚县的大山和浮丘山,故总称为浚县山会。会的起源迄今未详。但据历史文献和碑刻记载,浚县山古庙会萌芽于明嘉靖年间碧霞宫建成后,形成于明末清初,最迟也应在清康熙年间。今存清顺治、康熙年间碑刻数通,记赶会朝山进香之事。碑文载明,当时民间已有朝山进香组织,大者会首20余名,会众640人。并有碑载明连续进香十余载。另载明与会者涉及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数县。清中期,庙会规模渐趋扩大,鹤壁集地区、鹿楼集地区、浚县、淇县古庙会十分活跃,与会者人多为患,做生意的、玩杂耍的、出现场地摊位拥挤,纠纷迭起,知县不得不发布告示,规整会场。

浚县的古庙会规模最大,已由大山、浮丘山扩及至县城四街四关,方圆数里。香客游人,来至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安徽等数十县。会期自正月十五至月底为时半月。各地进香会提前租房,旅店客满,多赁民房,民房住满,谓之“淤店”,县城临近村庄也住不少香客。而且浚县庙会比较有代表性:香客多由会首带领,自备粮菜,起伙做饭,一般三天。外地来者,不论早晚,第一件事情是朝山进香。故浮丘山每夜灯笼火把成龙。朝山进香者连续三年为“功德圆满”。会间,会首高挑“朝山进香”旗,率众上山至碧霞宫朝顶拜神,燃放鞭炮,焚香叩头,祈祷保佑。浮丘山顶鞭炮声昼夜相继,大殿前、铁火池内香火昼夜不熄。庙院内外,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县城四街四关人流如潮,水泄不通。县城四郊车水马龙,各地商贾如期赴会,商品摊位摆满大街小巷。绸缎、布匹、京广杂货等一应俱全。开封景文州和石子玉的手帕、汴绸,王麻子的刀剪、河北保定白敬宇和王广明的眼药,尤受欢迎。

旧时的古庙会为民间艺人提供了天然的献艺舞台。戏剧、曲艺、大鼓书、坠子、杂耍等,凝集着民间说唱的艺术精华。如在浚县山的庙会上,当时名声大震的李大脚领班的大鼓书、黄老虎领班的坠子,演唱技艺精湛,唱腔圆润清脆,迷倒了很多听众,常使他们忘记吃饭,留连往返;阳、清丰马戏团演出的跑马上竿,形式多样,且富有戏剧色彩;玩猴的、耍把戏的、变戏法的、演技高超,颇能吸引游客;拉详片的声嘶力竭地喊唱,铜锣小鼓的敲打,亦能吸引不少观众。

旧时古庙会期间,各地商家云集,也是调剂物资余缺,购买生产、生活用具进行物资交流的极好机会。如浚县的庙会,物资交流既有传统土特产,也有时尚的新颖京广百货。如:驰名中外的定州(今河北保定)王广明、白敬宇的眼药;汴京(河南开封)景文州、石子玉的丝织汴绸、手帕;卫辉府(今河南卫辉市)一品斋的京广百货;山西省出产的铸铁家俱;清华的竹编等等,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在浚县,护城河石桥头为出售雕琢玉器的场地,石桥以南至城隍庙下之十字路口、北段西侧设书摊、文具摊,东侧集中了炸虾行业,南段出售布匹百货。十字路口向东以出售铁货日杂用品具的场地。西行至浮丘山上山盘道两侧是综合性商业地段,有杨祀屯的传统泥塑玩具,毛村木制刀枪、木锏,角场营的木碗、棒锤、面杖等旋具,东张庄孙开固的柳编制品篮子、簸箕以及笸箩、苇席等,间有妇女之首饰、玉器等装饰品及针、篦和一些小百货等。南关十字路口往南多是饮食服务业摊点,经营之饮食种类繁多,诸如:炸虾、炸鱼、油条、烧饼、子馍、包子、馅饼、丸子、胡椒汤、水饺、豆沫、煎炒凉粉、饸饹面等应有尽有。浚县山正月之古庙会,历史悠久、规模之大,名扬国内外,称它为“正月古庙会的清明上河图”有不及而无过之。

浚县古庙会,除了香客们逛庙会、购买生产、生活用具、降香保平安之外,还参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民俗文化活动。如:

系头绳——在大伾山、浮丘山、路边桥头、寺庙内的树枝上,系上无数条红绒绳,并取雅名“结缘花”。寓意结缘免灾,福跟人行。

拴娃娃——少数新婚夫妇或结婚几年未孕的人,乘赶正月古庙会期间,进行一项很古老的俗信活动,拴娃娃。娃娃一般都是泥做的或陶瓷的,来求子的人先捐钱若干,主持者一手接钱,一手将缠有红头绳的娃娃送与对方。得到娃娃的妇女都很虔诚地把娃娃带回家,等日后生子时再将泥娃娃送回庙里还愿。

子孙窑——大伾山天宁寺石崖上有一处石窑,叫“子孙窑”。人们向里面投掷石子,如果不滑落出来就能生子。如今未婚的年轻人也好奇地投上几颗,结果引来一片笑声。

求愿还愿——庙会上,上了山,进了庙,许多人满怀心事地在神前求愿。先燃一炷香,跪到神像前的蒲团上,双手合十,二目微闭,将心中最最当紧的愿望向神默念,祈求保佑实现心愿,然后磕三个头,向集资箱内投入几元求愿钱。一旦愿望实现了,还得来还愿,表达敬神的心情。有许1000元钱的,有许燃万头鞭炮的,当然,最高的愿是“重建庙宇再塑金身”,那要看你的缘分了。许人人想,许神神想,所以,习俗一般头年求愿,二年来还愿,三年保愿,来浚县赶正月庙会最少是三年。

担经挑——担经挑,也叫经挑舞,是一种民间娱神和自娱的活动。这种活动一般由中年及老年妇女参与,她们来到庙会时就穿类似扭秧歌的服装,进到寺庙里后,拣个空地方由组织者张罗,自带的缠有黄绸的竹竿,两头挂有花篮及铜铃。表演时有一人领唱,其余人绕场边唱边舞,走的是乱花步,唱的多是自编的民歌小调,娱神歌词,旁边有人敲打着木鱼和铜铃,作为伴奏,一唱就是几个时辰。

庙会神歌——神歌以小调为主,内容上主要是敬佛,劝善,既是娱神,又是娱人,唱神歌的大都是中老年妇女,也有少数男香客。除了经挑舞是边舞边唱的以外,其余神歌均是席地而坐,由一人独唱。音调平缓,地域性很强,大都是豫北一带民间流传的小调,有《老母经》、《瞧娘经》、《哑巴经》、《祭路口》等上百首。

庙会上的习俗,多半发生在过去,现在好多啦,多与娱乐为主。除了以上几种内容外,还有“摸福”。比如“摸摸佛爷头,日子不发愁”,“摸摸老龙怀,生意要发财”,所以碧霞宫的石佛头和大伾山龙洞的石龙被摸得黑明发亮。

新中国成立,尤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浚县为代表的的古庙会文化达到了大的发展,大提高。在政府的引导下,服务设施,景点建设,达到了进一步改善。在正月古庙会期间,多次举办了浚县民间文化艺术节、灯展、书画展览、饮食文化节、民间玩具展览和民间艺术汇演等,古庙会规模达到了历史高峰期。促进了物资和文化交流。从1993年以后,浚县山正月庙会,从正月初六直到二月初二,会期20余天,高峰日客流量四五十万人次,风景区会间门票收入非常可观。从2009年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鹤壁市已成功举办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六届,规模更加扩大,形势更加多样,组织措施更加完善,庙会文化,正在全市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鹤壁史话——浚县正月古庙会(十七)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