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史资料 - 鹤壁史话——朝歌(淇县)黄帝陵(二)

鹤壁史话——朝歌(淇县)黄帝陵(二)
 


作者:郭长敏  加入时间:2015-8-16 15:29:05

2015年8月16日 12:48:27

 

黄帝

黄帝,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又号轩辕、称轩辕氏,也称有熊氏。传说中的五帝之首,为上古时代姬姓部落的首领。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驾崩之后真身究竟葬于何处?自古就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在新郑”。不对,新郑是他的出生地。又有的说:“在陕西黄陵县”。也不对,那里只埋了黄帝的一只靴子。而鹤壁市地方志记载,相传黄帝葬于沫(沫即朝歌,就是今日淇县)。淇县地方志记载:“轩辕坟在城东北五里小庄村东南。”《封神演义》一书中有“……来至朝歌南门外,离城二十五里轩辕坟内”等语。

说归说,千年史料、文物会说话。

《辞源》解释说,黄帝国于有熊,故称有熊氏。有熊是氏族名,活动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黄帝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氏族社会,开始黄帝还是一个部族的首领。后来,战炎帝部族于阪泉之野。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以后又战杀蚩尤于涿鹿,也就是在今河北省鹿县。后被各部族尊为共同的领袖。黄帝居中原一带,中央为“黄”故称黄帝。黄帝征战范围很广,劈山通道未曾宁居,曾征战匈奴于北海,到过空桐(今平凉县西北),也到过湖南省益阳,向东到过海,登过泰山。

黄帝征战范围很大,遍及祖国很多地方,但他的政权中央和根据地还是在中原一带。

黄帝的家也在中原。《史记》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轩辕之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县西北)。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黄帝死后立黄帝之孙颛顼继位为帝,颛顼号高阳,高阳本是聚邑名故以为号(高阳在今河南省杞县西),居帝丘(帝丘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死后葬在顿丘(顿丘在今浚县白寺山北)。

可见黄帝的政权中心是在中原一带,连继帝位的颛顼死后也葬在中原一带,何以黄帝反而葬在陕西北部中部县桥山呢?

黄帝驾崩在何处?没有文字说明。《辞源》中说黄帝在位百年而崩。黄帝死时肯定超过了百岁。虽然不知驾崩在何处,但百余岁的黄帝不可能还征战奔波于陕北,死于中部县。而死于中原一带反而是可信的。

河南省淇县地方志载:“相传轩辕黄帝死后葬于沫,墓在七里堡村东南二里许。” 即今淇县赵沟村东原有黄帝陵,俗称轩辕坟。墓门工艺粗糙,两石柱之间嵌一石匾,上镌“轩辕坟”三个篆字。石门北侧原有石门村,曾有三户人家,种地兼看护轩辕坟。

为何陕西省中部县建有黄帝陵?这是有历史缘由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陕西中部县的黄陵是黄帝的衣冠墓。黄帝曾征匈奴于北海,匈奴部族对黄帝非常敬服,以后的当权者为了镇慑北方匈奴民族,防其南侵,所以在陕北中部县桥山建黄帝衣冠墓。古代的著作中也有这样的说法:“黄帝自选亡日,葬于桥山,山陵忽崩,墓空无尸,只有剑和鞋在。”

而河南朝歌(今淇县)在历史上没有防御匈奴的重要战略地位,更没有必要假造一座轩辕黄帝坟,所以可以认为鹤壁淇县埋葬的是黄帝真身,黄帝真坟在淇县。只是我市宣传力度不够而已。

50年代,坟地遗址尚存一石门,盖当时之墓门。据该村老人回忆,轩辕坟墓门系两石柱嵌一石匾构成,两柱相距2.5米,高2.5米,石匾上镌有“轩辕坟”三个篆字。墓门两石柱埋入土中,传说“任何人也刨不出来”。庙门两侧,有古柏两株。北部有一约800米长的土丘,传说是轩辕坟。至清末,庙门北侧有三户护墓人家居住,村名就叫“石门村”。民国晚期,墓丘渐为耕地。从石门的文字与石刻特点推测,大约为秦汉时期的产物。



 
     
鹤壁史话——朝歌(淇县)黄帝陵(二)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