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化新闻 - 留住乡愁

留住乡愁
——浅谈我市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利用


作者:范永禄  加入时间:2015-8-12 12:30:29

2015-08-11 23:48:29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古村落古民居作为“乡愁”的载体,附着着一方乡风民俗、宗教信仰、节庆礼仪、民间艺术等历史和传统文化遗产,体现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开展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工作是保护我市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是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需要,是我市建设生态活力幸福之城的需要,是仰慰先祖、俯泽后世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市古村落古民居除少量的明代民居建筑外,清朝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居多,一般以典型的九门相照、五门相照等北方多进四合院为主。现存的古村落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现存留下来的古民居,以前大多是富商或官宦人家之居所,大部分都有精美的雕饰,比较华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目前,我市已发现古村落100余处(如浚县伾山街道办事处杨屯村、淇县黄洞乡纣王殿村、淇滨区上峪乡白龙庙村、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鹤山区姬家山乡王家村等)、古民居130余处(如浚县西街世袭翰林院、淇县高村镇石河岸申义堂旧宅、淇滨区金山办事处扈家大院、山城区鹿楼乡大胡村李家大院、鹤山区九矿广场街道办事处龙宫村吴守业旧宅等)。有些村落民居如山城区鹿楼乡大胡村李家大院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淇县黄洞乡纣王殿村获全省首批“水美乡村”称号,淇滨区金山办事处扈家大院、鹤山区王家辿村已成为旅游景区等。

这些珍贵的古村落古民居在我市得以留存、散落,它们融鹤壁自然山水、传统道德、乡风民俗、建筑理念于一体,承载着人类悠长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同时,它们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形势,当前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保护主体大量流失。许多古村落古民居无人居住、管理,空置、闲置的现象较为严重。二是保护意识有待增强。一方面由于各级部门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古村落古民居在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被拆毁;另一方面是古村落古民居中的住户,根据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随意翻修和改造传统建筑,并大量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铝合金等,导致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破坏。三是相关的法律、政策亟须完善。除少数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古村落古民居外,其他的古村落古民居因缺乏工作依据,很难做到科学保护。同时,又由于大部分古村落古民居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所有权、使用权又掌握在户主手中,导致监管工作很难开展。四是保护资金缺口较大。古村落古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因其历史久远,所以自然损坏严重,如梁架等木质老化、糟朽,屋顶缺损、渗漏,墙体开裂,砖石风化等。风灾、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也严重威胁着古村落古民居的安全。另外,投入不足,资金匮乏,也严重制约了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利用。五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传统建筑收藏热的兴起,导致一大批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传统建筑遭遇盗窃、迁建甚至被破坏的命运。一些精美的木雕、石雕等古民居建筑构件被盗拆,或因盗拆而损毁。业内人士指出,发生在全国各地的传统建筑迁建和构建盗卖行为表明,在高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全社会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严重不足,在监管上也存在很大漏洞。

这些古村落古民居是历代先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和共同财富,凝聚了先祖的智慧和汗水,处处渗透着独特的鹤壁文化底蕴,是鹤壁人历代农耕文明的结晶,是闪烁着鹤壁人智慧光芒的活化石,是不可再生的民俗建筑文化资源。因此,在打造生态活力幸福鹤壁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现存的古村落古民居进行保护。我市古村落、古民居大多有100多年历史,又多为砖木结构,自然损毁严重,再加之一些自然灾害,导致各类古村落、古民居破败不堪,加之缺乏合理规划,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不少古村落、古民居此类历史遗存正在加速蜕变、消解,甚至遭受人为破坏。抢救保护我市古村落古民居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要充分结合我市古村落古民居现状,自觉遵循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身规律,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努力构建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力争做到科学保护、科学利用。一是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二是立足长远,结合新农村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科学制定保护规划。三是加强工作研究,尽快制定出保护管理措施。四是以基层干部群众为重点,抓好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文物古迹的珍贵性、重要性、无法复制不可多得等方面的认识,制作电视专题片、影像、图片对内对外进行宣传。在旅游项目上进行大力推介和宣传,倾力打造具有鹤壁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五是建立古村落古民居档案,科学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置保护标志,成立保护管理机构,明确保护职责。进一步做好古村落古民居的调查、登录、建档工作,对具有建筑风貌相对完整、能够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反映特定历史时期文化背景的,民族或地域特色鲜明等要素的,要逐一进行登录、建档。六是建立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由于私人拥有的传统建筑大多为农民所有,要农民出钱对其进行维护可能性很小,而产权流转过后又不允许搬走,那么外来社会资金来保护传统建筑的兴趣肯定会大打折扣。因此国家如何引导社会资金自愿参与传统建筑原址保护还需要各种政策支持。七是积极探索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双赢的新模式,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于民,以争取当地民众的积极支持。据有关报道,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山西曲沃古建筑保护、古民居保护的黄山“模式”、徽州古村落保护、桂林周边的一些古建民居保护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功经验,只要我们把古村落古民居的相应设施搞好,并加以完善,必将吸引不少的游客慕名而来,尤其是对文物古迹有爱好的游客,更具有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开展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工作,对保护我市优秀文化遗产,助推我市新型城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鹤壁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市民凝聚力、创造力,促进鹤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市文物工作队)



 
     
留住乡愁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