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淇卫名人 - 河南日报昨日刊登长篇通讯报道邢二朋

河南日报昨日刊登长篇通讯报道邢二朋
 


作者:童浩麟  加入时间:2015-7-16 10:56:18

河南日报昨日刊登长篇通讯报道曾三入黄河救起三人的我市青年邢二朋——凡事只要认真去做,就会传递正能量

 

 

邢二朋与“邢二朋志愿服务队”部分成员合影(7月7日摄)。


    2013年5月18日,在开封黄河滩区柳园口段,面对卷入黄河激流的三个年轻生命,90后大学生邢二朋上演了“感人三跳”,三次跃入黄河中勇救落水者。在学院的支持下,2013年10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个以学生名字命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邢二朋志愿服务队”成立。新华社发(王益亮 摄)


河南日报记者 童浩麟

7月12日下午4时,记者接到了邢二朋的电话。“童大哥,今天第一天上班,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作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邢二朋被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录用,并被分配到正在修建的启宁铁路南京段,负责测量工作。

 

我还是邢二朋,凡事只要认真去做,就一定会传递正能量。”

 

24岁的邢二朋,是标准的90后。

2013年6月5日,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表彰会上,记者认识了他——三入黄河成功救起3名素不相识的落水者,表彰会上发言时,他自信而淡定。

身为一名大学生,因为救人,邢二朋成了一名公众人物。过去的两年,他获得了同龄人中少有的光环: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感动河南”十大年度人物,而且是“感动河南”年度人物评比以来年龄最小的获得者。

“我还是邢二朋,凡事只要认真去做,就一定会传递正能量。”如今的邢二朋,一如从前的他。

老家在浚县的邢二朋,9岁丧父。14岁开始,他利用寒暑假坚持在建筑工地当小工。“鹤壁、浚县好多楼盘都有我搬过的砖瓦和水泥,有名的包工头都认识我。”邢二朋对自己的打工经历甚是自豪。

同样是河南救人英雄,70后何铁领曾握着邢二朋的手说:“没想到你一名大学生的手,竟然有这么厚的老茧。”

 

“越苦越能磨炼人的意志。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越苦越能磨炼人的意志。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邢二朋说。

邢二朋家境贫寒,但中华传统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乐善好施:从10岁开始,每年春节得到的几十元压岁钱,他会到银行兑换一些1角、2角、5角的零钱,施舍给老家大伾山庙会上的乞讨者。

他勤俭朴实:假期打工时和妈妈一起捡饮料瓶,“每天夕阳西下,我和妈妈每人的自行车车把上都挂着装满饮料瓶的塑料袋,我觉得那个时刻最幸福”。

他知恩报恩:14岁的时候,他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是对母亲的16条承诺。虽然言语稚嫩,但字字透露出邢二朋对母爱的回报之心。

他勤俭节约:上大学后,邢二朋每天的伙食费控制在10元左右,对于寝室的公共消费品,他总是趁超市打折促销时“疯狂”采购。

 

“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就好像一颗星星不可能照亮整个黑夜,但一百颗星呢?一万颗星呢?——只要自己是其中一颗,那就足够了。”

 

邢二朋从小并不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初中入校测试,全班排名倒数第五名;入校第一天写英语作文,因为基础太差,他急得在课堂上大哭。

邢二朋在大学期间,也不是没有遇到挫折:他和他的团队参加全校的创业项目大赛。5个免费名额,他们获得了第六名。而为了参与这个比赛,他们团队花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

邢二朋不是没有受到歧视:他高中暑假到工地打工,一样的工作,比他年龄大的每天工资75元,他拿70元。

这些困难在邢二朋的坚持中一一被扳倒——

“不会不怕,怕的是你被落后的现实给打垮。”邢二朋的初中英语老师说。结果,邢二朋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实现了学业上的跨越。

“创业的道路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不会因此而灰心。”邢二朋打工期间,向包工头提合理化建议,在工地早到晚走、踏实苦干,最后他的日工资变成了75元、80元。一个月后,和他一起入工地的5个年轻人,只剩下他一人。

出了名的邢二朋,并没有躺在荣誉簿上“吃老本”。后来的两年大学学习过程中,在合理安排好自己学业的同时,邢二朋开始利用自己多少有点儿的“影响力”,聚集更多的爱心人士开展有计划的公益活动。“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就好像一颗星星不可能照亮整个黑夜,但一百颗星呢?一万颗星呢?——只要自己是其中一颗,那就足够了。”邢二朋说。

在学院的支持下,2013年10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个以学生名字命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邢二朋志愿服务队”成立。

2014年春节临近,邢二朋没有回家。他到登封市君召乡红石头沟村,义务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助理。“任职”期间,邢二朋辅助大学生村官,完成了全村13个自然村1800多名群众的走村串户工作。“40多公里的走访,我基本上了解了当地百姓的生存状态。”

驻村期间,一名叫小封的11岁男孩引起邢二朋的注意。小封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老的伯父生活。小封性格孤僻,不爱跟其他孩子玩。

“其实,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是缺乏关爱。”邢二朋说,“我已经和小封这样的孩子成为了朋友。我们的每一次公益,每一次支教,对于受助的人来说,可能都是一个他们命运的转折点。”

从救人,到做公益,邢二朋助人的舞台越来越大。

如今,邢二朋的人生舞台又开始在不断绵延的铁路枕木上搭建。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邢二朋,对新的环境还是一如既往地兴奋:“干测量,专业对口;一来月工资就4000元,待遇不低。野外作业,晒点儿,淋点儿,没啥。两个月的见习期,争取不让大家失望!”

呵呵,可爱的邢二朋,他还是那个邢二朋!

(据7月15日《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昨日刊登长篇通讯报道邢二朋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