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评论探讨 - 汉字专家揭示“淇河”二字奥秘

汉字专家揭示“淇河”二字奥秘
 


作者:陈志付  加入时间:2015-5-25 11:29:56

汉字专家研究“涉水”文字揭示“淇河”二字奥秘

 

淇河晨报讯(记者 陈志付)“‘淇’字用‘水’作偏旁,表明它与水有关,即淇水、淇河。淇河形状如簸箕,古时‘其’作‘簸箕’讲,淇河因而得名。”近日,由汉字研究专家、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原编审王殿卿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字研究》一书,揭示了淇河”二字蕴含的奥秘。

据悉,《水文字研究》一书选取了包括淇、汤、河、清等一百多个“涉水”汉字进行研究,对其中的每个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进行溯源,探寻这些汉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字形的演变脉络,通过历时两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字一文、自成篇章的“水字”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根据王殿卿先生的研究成果,仅就“淇”而言,“水”与“其”合为“淇”字,“其”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清清楚楚地呈现出一个簸箕的形状,像盛着东西的簸箕,字下部有一双手,捧着簸箕在扇动米、麦之类的东西。箕内的几个点代表米、麦或其他谷物,双手捧着簸箕上下颠动,扬去糠秕等杂物。“其”是“箕”的本字,“箕”是“其”的后起字。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把“其”字作为“箕(jī)”字的古文处理。可见“其”作“簸箕”讲,在汉代时已经很少用了,而且已被借作“其他”的“其”字使用,还变成了一个虚词,“其”字的本义已经消失,完全成为一个假借字。

至于“其”字被借走之后,当“簸箕”讲的“其”字怎么表示?古人就在“其”字上边加个“竹字头”,用来表示“箕”是用竹子做成的,下面的“其”字表示它的读音。这样,“其”字就由一个象形字变成了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了。直到今天,在现代汉语中“其”字已完全成为了一个虚词。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其”字在“淇”字中的表意作用就在于“簸箕”一义。“水”与“其”合为“淇”字,意为淇水像一个簸箕。淇水又名淇河,发源于山西陵川县,至鹤壁南汇入卫河,流经海河,经天津汇入渤海。当代著名文字学家李土生先生在《土生说字》一书中说,淇水在汇入卫河之前,恰好是一个半圆,形如簸箕,故以“水”旁有“其”为其名。

王殿卿先生在对“淇”字进行研究时还发现,淇又是地名,即淇州,因淇水而得名。《元史·地理志一》载:“淇州,唐、宋、金并为卫县之域,曰鹿台乡。元宪宗五年,以大名、彰德、卫辉籍余之民,立为淇州。”《明史·地理志三》曰:“淇,(卫辉)府北,元淇州,后废。洪武元年九月复置,十二月降为县。”即今鹤壁市淇县。

古人还喜欢将淇水入诗。如《诗·氓》中有三处写到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xì)则有泮。”



 
     
汉字专家揭示“淇河”二字奥秘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