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景点名胜 - 洹河在我家门前拐个弯儿

洹河在我家门前拐个弯儿
 


作者:邓少华 刘倩倩 文/图  加入时间:2015-4-29 10:11:56

洹河水静静地流淌着


洹河,古称洹水,是我市一条过境河,在我市境内长近6公里,在安阳境内又称安阳河。洹河由林州进入我市,从姬家山乡王家辿村北,沿鹤安边界向东南,在蒋家顶村西出境,向北折入安阳,至内黄县入卫河。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洹河水运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原地带的粮食、瓷器等商品,从安阳,经洹河,逆流而上可运到山西;山西的煤顺河而下运至中原,煤货运量年均达百余万吨,盐运量约为八百万斤。

今天,当我们站到洹河岸边时,原来宽阔的河面仅剩下几米宽了,岸边通达的古道已消失,只有涓涓河水还在诉说着以往的繁华。

从鹤山区姬家山乡王家辿出发,沿赵下线(安阳马家乡赵家河至林州东姚镇下郊村)向北很快就到了洹河河谷。

四月的阳光洒在河道上,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河床里的绿植长出嫩芽,成群的百灵鸟在白杨林中飞翔着,鸣叫着,欢快的鸟鸣声在空旷的河谷中久久回荡。从小生长在王家村的王贵生说,这是百灵鸟求偶的叫声。

 

河道成“U”形,东齐等村处于“U”形底部

 

在鹤山区水利局,从工作人员提供的卫星地图上看,洹河出林州的林虑山,有黄华河、陵阳河两条支流汇合,整个河道成“U”字形,鹤山区东齐一带的村落正好位于“U”字形底部,王家村是洹河进入我市的第一站。

洹河河床深且稳定,冬季不封冻,以前水量较足。河水锲而不舍地冲刷侵蚀,孕育出古植物化石群、滴水岩、天然溶洞等自然景观,并在东齐一带形成温暖、湿润的小气候,这里的香椿就是这种独特气候的产物。

东齐地质公园位于洹河河谷,进入地质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洹河岸边古植物化石群。在这里,随手捡到的一块石头或许就是植物化石。“2002年,我陪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王艺芬和中国著名自然风景区及旅游洞穴研究专家陈诗才来这里考察,专家们确认,东齐古植物化石群是树叶、树枝、树干外壳形成的印模化石,是古代生物演化、环境变化的原始记录和活标本,具有很高的科研、科普价值。”王贵生说。

今年67岁的王贵生现居住于淇滨区,退休后致力于王家古村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到王家。王贵生说,老家植被好,空气好,是天然氧吧,回到村里他就不想离开了。

 

这是一条神秘的河,源于何处众说不一

 

在鹤壁的水文资料上,记者没有找到更多关于洹河的记载,关于洹河的源头也众说不一。

记者翻阅了一些关于洹河的资料,关于洹河源头大致有3种说法:第一是山西省高平县、长子县说;第二是林县说;第三是山西省黎城县说。郦道元《水经注》讲:“洹水出上党泫氏县。水出洹山,山在长子县也”;在《后汉书·林虑》一书中晋徐广(东晋学者)作注说:“洹水所出,苏秦会诸侯盟处”;《辞海》也有“洹水,源出林县隆虑山(即林虑山)”的字样;《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源》均有“洹水,源出山西黎城县”。在所有说法中,郦道元的说法影响最大。

洹河的源头到底在哪儿?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986年,安阳市曾有人赴山西、林州进行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洹河发源于林州的林虑山。在鹤山区水利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他比较倾向于郦道元的说法,洹河应该与洹山有关。至今,关于洹河源头仍有争论。

王贵生说,不管它源于山西,还是源于林州,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条古河所孕育的文明及对它的保护。

 

近6公里的河道上曾有14处提灌站

 

新中国成立后,洹河进入了充分利用时期,1969年10月,鹤山区红卫公社第一处以洹河为水源的大型电力提灌工程——“洹鹤三级电力提灌工程”开工,1978年8月竣工;海红、东齐、师家顶、梨林头、东顶等提灌站也相继建设。据资料记载,当时在近6公里的洹河河道上,我市共建有提灌站14处。这些提灌站保灌面积2200亩,在山区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东齐等村庄,不少老人还记得1973年的除夕,家里通电了,那个春节他们过得是那么喜庆。也就是那年除夕,东齐水力发电站成功投运,姬家山乡共有16个村受益。

从东齐地质公园下去,沿洹河向下游走,很快就来到了东齐水力发电站遗址,一处弯曲的水坝,仅剩一面墙的石头房,5个直径约4米、长满荒草的深坑。王贵生说,这5个坑原来装有5台机组,“当年俺村里的男劳力都要来这里做工,水很大,发电站建成时村里人都聚在村头,可高兴了!那个年代,大家都在建水利设施,你分流点儿,我分流点儿,很快就影响到了东齐水力发电站,发电站建成后不到10年就废弃了。”

东齐水力发电站建大坝时还有一个小故事。当年建水坝时,村民们想把大坝建高点儿,这样可以多蓄点儿水,没有想到,坝建高了,却影响到上游安阳赵家河水电站,结果东齐发电站的蓄水坝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沿岸古植物化石群亟待保护

 

当天,记者到达东齐地质公园时已经接近中午。虽然一进公园就能看到禁止私采化石的公告,可在公园内记者还是看到两个拿着铁锤的男子,他们在溶洞边东敲敲西敲敲,被损坏的岩体随处可见。一名从河谷走过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还好些,以前到这里盗石头的人更多。

据资料显示,在洹河河谷的群山之下,掩藏着大量的古植物化石群。目前已经发现的古植物化石群岩体长600米,宽300米,高36米。

这里的古植物化石群主要以溶洞形式呈现,溶洞区域长300米,最大溶洞面积350平方米。裸露的古植物化石像一座天然的陈列馆,把植物的枝干、叶脉展现给世人。

“这边就是石灰华,有专家考察过!”在东齐地质公园,顺着王贵生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洹河岸边有一处溶洞,溶洞内还有钟乳石、石笋,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这种平时在南方才能看到地质景观让记者惊讶。王贵生说,在地下水丰富的季节还可以看到明显的虹吸上水现象。

 

复杂的地界使开发和保护都成为难题

 

“洹河是鹤壁与安阳的界线,但两岸群众又不依河为界。你别动,你已经站在安阳市的地界上了。”看着站在东齐水电站遗址下拍照的记者,王贵生开玩笑说。

王贵生指着河对岸的一座山说:“这座山的下半部属鹤壁,上半部属安阳。前面那两座山是安阳的,可两山之间的山沟属鹤壁。”

王贵生又指着水电站遗址下的一片田地说:“这一块地是安阳的,但地四周属鹤壁。”

这里的地界非常复杂,不到20分钟时间,记者已经3次进出安阳。如此复杂的地界线,据王贵生分析源于古时的土地买卖,或女性的陪嫁品。

“前些年,有关部门拨款修赵下线,公路快修到洹河边了,安阳市有关部门不让修了,究其原因是该部门把这一片当作安阳地界规划成旅游区了,结果道路没有再修。”王贵生说,当年他参与了这段道路的申请工作,对此很是遗憾。

现任鹤山区副区长的王大葆对洹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早在2008年他就开始关注洹河,假期也时常到洹河河谷骑行,并将自己对洹河的观察写成了文字。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王大葆到鹤山区工作,这让他对洹河的感情更深一层。

王大葆告诉记者,目前,鹤山区正在规划洹河附近的道路,计划从李家顶,经龙尾岗到东齐修一条路,与赵下线形成旅游环线,发展旅游。同时,鹤山区有关部门也正在对沿河的提灌工程及灌区进行调研,看看能不能重新利用这些废弃的工程。



 
     
洹河在我家门前拐个弯儿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