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艺作品 - 《淇水情深深》第十五章 永恒的守护

《淇水情深深》第十五章 永恒的守护
 


作者:郭长敏  加入时间:2015-2-2 9:45:24

 第二天上午,华青再三挽留,也没挽留住倩岚。她毅然上了青岛的车,含泪走了。

 ……

 华青呆呆地站在那里,脑子空白,不知所措,一动不动,久久地望着驶去的车影。直到听到背后有人喊他,才扭回头,发现是赵丽娜。

…….

 

“你干嘛站这里?”丽娜问道。

“送客人。……你吶?”

“也是送客人。”丽娜接着说:“走吧!陪我到商场转转,买双皮凉鞋好吗?”

华青心情不好,本想婉言谢绝,但看着丽娜执意的样子,不好推辞,点点头,跟着走啦。

……

这是新区中心的一家超市,高大气派,装修豪华,“新时代广场”五个大字赫然醒目。

丽娜和华青,俨然像一对情侣,肩并肩上了电梯,在三楼找到了女鞋专柜。

服务小姐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地对倩岚、华青言道:“二位,需要买什么款式的鞋?”

丽娜说:“新款的皮凉鞋。”

“多大尺寸?”

37

“哦,有。台湾产、新款、刚上货、特美!”服务小姐取了一双,递给丽娜。

丽娜把手提包交给华青,坐在沙发上试穿。

鞋的款式确实不错,红色、高腰、带状、高跟。加上丽娜身材好,穿在脚上更加端庄、秀丽。

丽娜试走几步,左瞅右看,比较满意;又示意征求华青的意见。华青笑笑,点点头。

“好!要啦。”丽娜让服务员开票。自己又在左看右看鞋的样式。身边的华青拿过发票急忙去收银台缴款去了。丽娜看到,也未加阻拦。

华青缴了款,回到柜台,把缴款条交给服务员。

服务员看看华青,对丽娜微笑着说:“你的先生对你真好!拿钱真不含糊。”

丽娜想要解释,欲言又止。

在回去的出租车上,丽娜和华青坐在一起。

丽娜说:“跟我到家看看吧?你还没去过呢!”

华青想:“是啊,认识这么长时间,我还没去过人家家。”华青说:“可以。不过我得买点礼物,不能空手去吧?”

丽娜朝华青腿上打了一下,“就你道道多!又不是去你岳父家?我们家可不兴这个!”

华青只好作罢。

这是煤矿集团的一个小区,从正面看,异常美丽:右边是荷花曲池,水面上有二龙戏珠、石桥、亭榭,傍边琅玕葱绿,翠柳倒垂、花草丛丛;左边是曲径长廊,老干部活动中心,傍依高23层的办公大楼;中间是健身场,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正面的不远处就是居住区,四层花园式复式楼,掩映绿树花草丛中。

丽娜和华青从健身场边的小径上走过,难免会遇到众人观看,也有熟人与丽娜打招呼,丽娜说话文雅,落落大方,满脸笑容,颇有淑女风度。

两人进了长满翠竹的花园式院落,摁响了台阶上的门铃。

开门的是丽娜的母亲——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先问了丽娜客人是谁,又转身与华青说话,很客气的将客人迎进厅内。

丽娜的父亲七十多岁,领导型的知识分子,正在客厅的沙发上看报纸。

丽娜拉着华青向父亲作了介绍,寒暄一阵,然后领着华青上了楼。

丽娜的卧室。一色洁白:白墙、白窗帘、白被罩,白衬单,白枕套,白衣柜、白书橱。墙上点缀了几帧背景为竹子、杜鹃的照片,赫然醒目。

丽娜脱掉风衣,身着粉红色的羊毛衫,下穿烟色的裤子,在全屋白色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靓丽、性感。

华青望望屋子,再望望丽娜,触景生情,说道:“你这房间有点‘潇湘馆’的情调和风格。”

丽娜文绉绉地笑着说:“潇湘馆怎讲?何又把寒室比作潇湘馆?”

华青干咳后说:“潇湘馆,乃《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一景,与怡红院遥遥相对,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其室以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而命名。”他看看丽娜又说:“你温如黛玉,琴棋书画皆好,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舞姿有过之无不及,将住室比潇湘,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丽娜一时兴奋,赶紧给华青倒水道:“华哥你言过其词了!我自愧不如。”又说道:“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教书匠,远不如你。……不过,有一点,小妹想在华哥前卖弄一下,你可应允?”

华青点头。 

丽娜说道:“‘潇湘’还有一种解释,你可知道?”

华青笑道:“不客气,你我已兄妹相称,共同探讨就是了。——你看,这样解释是否对?——元春赐名“潇湘馆”。潇湘,即指竹。还有一讲:“潇湘”原为湘江别称,在今湖南省。《山海经中山经》:“交潇湘之渊。”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曰:“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湘者,水清深也。”加上传说尧有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故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间。故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红楼梦》三十七回,探春开黛玉玩笑时说:“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亦暗示黛玉最终之‘泪尽而逝’。——丽娜小妹,我这样解释,你可满意?”

丽娜笑若桃花:“满意,满意!小妹不才,领教了,领教了。”紧接着又说:“你把我小妹的寒室比作‘潇湘馆’,实不敢苟同。我只追求潇湘馆的意境和雅致,但不追求林黛玉的性格和宿命归属。”

华青点点头,首肯她的说法。然后看到丽娜床头柜上放着一本线装《红楼梦》,顺手拿起来翻阅。

“你在看《红楼梦》?”

“是啊,第五遍了。”

“相当红学家?”

“没野心。”

“我也问你一个问题吧?”

“说,看小妹会不会?”

“曹雪芹的妻子是谁?”

丽娜扑哧笑了,说:“这个呀,你还真考不倒我。小妹还真略知一二。——曹雪芹一共有两位妻子,一位是原配梅氏,另一位是续弦柳慧兰。据说曹雪芹死时还留下一位新妇——也可叫‘红颜知己’,名许芳卿是也,不知是真是假?——另外说明一点,原配梅氏,是曹雪芹一个堂姑的女儿,比曹先生小两岁。”

华青微微笑了笑:“你还知道的不少啊!”

丽娜说道:“我不但知道,而且还知道曹雪芹与他的原配妻子成亲的一段凄美故事。”

“你说说看。”

丽娜像上堂讲课一样,在屋子里跺着方步,走来走去地说道:

“曹雪芹与他表妹梅氏,两小无猜,从小就在一块儿,一来二去,二人都有了爱意。一个是非对方不娶,一个是非对方不嫁。两家大人也看出来了,便从小就定了媒。

偏偏命运多舛。曹家犯了抄家之罪,曹雪芹一下子从富贵变成了穷人。而这堂姑家呢,却依然是锦衣玉食。眼看着佳期就要到了,曹雪芹去商议婚期,没想到岳父冷着脸说(学男腔):我们请阴阳先生算过了,你和我家的女儿八字不合,男的“妨”女的,女的克男的,结了婚,不出仨月,就有血光之灾。

曹雪芹明知道是推托之辞,想赖婚,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怀着愤懑离开了姑父家。

曹雪芹想找表妹商议,无奈堂姑家门高院深深,两人见不上面。

表妹呢?对这事一点儿也不知情,还一心等着曹雪芹来娶她呢。

曹雪芹急得团团转,可一点办法也没有。

而后他去找他的好友鄂比,鄂比笑嘻嘻地说:“急啥,急啥。”没过几天,却听说鄂比要成婚了!你知道娶的是谁?”丽娜卖弄关子。

华青问:“娶的是谁?”丽娜道:“娶的正是自己的表妹梅。他本想找鄂比大闹一场,可一想,闹也无济于事,越闹越丢人,闷在家里,差点得一场大病。

过了几天,接到了鄂比的婚宴请柬,还有一封信。曹雪芹一看,三把两把地把请柬撕了。来人说,少爷说了,请曹先生一定看看这封信。曹雪芹拆开信一看,只有几个字:‘内有隐情,请一定要赴宴,否则后悔终生。’

曹雪芹心想,反正是这样了,我只管去看看,看鄂比能玩出什么花样。曹雪芹到后,鄂比热情出迎,花轿到来后,鄂比又把他硬拉进屋里,把自己身上的新郎装脱下,给他换上。

曹雪芹说:“你这是干啥?”鄂比说:“废话,梅本来就是你的老婆,我能要吗?快出去拜天地吧。”曹雪芹这才明白是咋回事儿。

回到前庭,鄂比大声对惊愕的宾客说道:“各位亲友!这位就是梅小姐,自小就与曹先生订了婚约。可他岳父母嫌贫爱富,钱迷心窍,想悔婚。因此,我就干了件荒唐事,把梅小姐骗到了这里。各位亲友,请评说评说,我做的对不对?”

亲友们早就知道梅小姐与曹雪芹的事儿,听说鄂比要娶梅小姐,私下也曾议论过鄂比不够义气,这下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大家都十分佩服鄂比,赞扬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吉时已到,曹雪芹和表妹在乐声中结拜天地,一切都是鄂比操办的。

入洞房后,曹雪芹向表妹说了事情的前前后后,梅小姐先是喜极而泣,而后是害怕。因为她一直认为,是曹雪芹娶的她。没想到,这中间还有这么多的曲折。喜忧参半。

梅小姐的父母,本就理亏在先,现在听说还是曹雪芹娶了女儿,也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只是心中把鄂比骂了又骂。

据说《红楼梦》中的“掉包计”,宝钗替黛玉,就是从这儿来的呢。

婚后,雪芹两口子恩恩爱爱,相濡以沫,还生了一个儿子。

不想,没过几年,儿子患病死了,梅小姐也染病而亡。

而后在朋友的劝说下,曹雪芹才又续了弦。”转过来她问华青,“你看我讲的动听不动听?”

华青连连点头,微笑道:“动听,动听,非常动听。不愧是学中文的高材生!”

华青眉头一皱,又生一计,问道:

“我再问你。《红楼梦》人物里,那个人物是曹雪芹妻子的化身?”

“那个人物是曹雪芹妻子的化身?”丽娜望着天花板思考,“不行,不行,小妹才疏学浅。不知道。你说呢?”

“——史湘云。”

“史湘云?何以此言?”

“这可是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考证的结果。”

丽娜摇摇头:“我没有看过,也没有研究……

“怎么?不信?周老是我国公认的红学大家,一生与《红楼梦》结缘,著作等身,多为红楼研著。煌煌巨著中,真知灼见自是不少,繁碎琐节的考究亦占据泰半。

周老先生说:“脂砚斋和曹雪芹是夫妻,史湘云的原型就是脂砚斋”。那么脂砚斋是谁呢?清代抄本中“脂砚斋”三字始终未出现过。1929年胡适得到了“甲戌本”,胡适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化名。1948年周老发现,脂砚斋是曹雪芹身边的一位伴侣,是《石头记》的合著者。

他指出,脂砚斋的评语是小说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不同于后人的附加物。脂砚斋其实就是个化名,她本是位女性,而且她与曹雪芹的关系非同一般。

如说:“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又说:“今而后,唯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因此,周汝昌判明他们是夫妻协力创作及评点,合作完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另外,周汝昌先生后经考证认为,曹雪芹的爷爷曹寅的续弦姓李,即《石头记》中的贾母,而湘云的原型就是李家的姑娘。世人都以为,“木石姻缘”是指宝玉与黛玉的爱情,而周老的观点却认为是指宝玉与湘云。曹雪芹自己写的七十八回以后的情节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在真本中,湘云和宝玉后来贫贱到极点,几乎做了乞丐,最后历尽千难万苦,忽然又重会,结为夫妻……

“领教啦——还说我想当红学家,你才是大红学家哩!”丽娜呵呵地笑着说。

“我什么红学家?差远啦,跟人家提鞋都不要。我只不过现发现卖罢了。”

正在这时,丽娜的母亲来喊,让下楼吃饭。

“走吧,吃饭!”丽娜说。

“不行,不行,我得走!”

“走啥哩?跟我下去!”丽娜拉着华青的手就走。

两个人到了餐厅,桌上的菜已经摆上啦。丽娜的父母已在桌边就座。丽娜拉着华青坐在她父母的对面。

“不好意思,伯父伯母,我怎么能在这里吃饭呢?”华青边说边搓手,显得有点拘谨。

“没关系的。你是丽娜的朋友,也就是我们家的客人。”丽娜父亲哈哈地笑着说。

“俺的丽娜经常提到你的名字,想请你还请不来呐!”丽娜的母亲随声附和道。

华青为了掩盖自己紧张的心情,没话找话说:

“赵伯,你是哪一年来到鹤城的?”

“他呀?”赵伯母抢先介绍,“建市的五七年六月,俺两口子就来啦。从汤阴下的火车,是坐着毛驴车来的鹤城。”

“——你阿姨说的很对,我是武汉桥梁学院毕业的。先在省煤炭厅工作,后来一纸调令就和你阿姨来到了鹤城。那时的鹤城市什么也没有,白手起家。最早就建在一个千年古镇上,小镇简陋的很,条件很差。”丽娜父亲慢条斯里地说。

“父母来时,我还没出生呢!”丽娜笑嘻嘻地插话。

“当时生活苦啊!——市委、市政府机关就设在一座天主教堂里办公,桌椅板凳都还是从县上、矿上借来的。——我当时在一矿负责建井工程,矿区开个会还是在镇上一个破戏院子里开。”丽娜父亲说。

“小华你可不知道,当时镇上东西紧缺,买个酱油醋还得跑大半道街。”丽娜母亲笑着补充说。

丽娜听得不耐烦了,“爸!妈!你们还让不让吃饭啦?净提过去那些事!”

丽娜父亲对女儿的责备没有丝毫在意,“提提好啊!让你们年轻人,了解了解我们鹤城市是怎样走过来的;我们今天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然后,他对两位年轻人挥挥手,“到此打住。吃饭!吃饭!”

华青这顿饭吃得特别开心——丽娜父母不停地劝他多吃——丽娜也不停地给他叨菜,一家喜气洋洋,果真都把他当成了上门女婿。

丽娜过去曾经给华青说过,——她父母都是鹤城的功臣,是鹤城的老干部。他父亲先是在矿上工作,继后当过矿务局的领导、市委常委,市人大领导。她母亲当过市妇联主任。家里一男两女,丽娜最小。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工作,博士、硕士学位,学历高,事业有成,过的都很幸福;只是她第一步没迈好,婚姻不顺,让家里操心。所以今天,全家对华青格外热情,也是可想而知的。

饭后,华青也没有直接回去,在丽娜的陪伴下,漫步于小区的荷花池、曲桥和山坡上的八角鹤亭上。

鹤亭在小区的东南角,坡上绿草如茵,花木葱茏。台阶为石板、石护拦筑成。柱上的石猴,石雕,栩栩如生,精美绝伦。亭子的左边,有一大理石,上刻有鹤城及小区的简介。鹤亭为八角,红柱绿瓦,雕梁画栋。站在鹤亭,往西可望见煤矿集团的办公大楼、曲径回廊;往北可望见居住区;往东可望见职工总医院、宽广的马路;往南可望见福田二区等。

在亭子上,华青和丽娜,先开始还是谈笑风生,渐渐的话少啦,扶着栏杆,遥视远方,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还是丽娜开了口。

“华总,我问你个事吧?”

“可以啊!”

“你到汽车站去送谁?”

……倩岚。”

 ……她来鹤城啦?”

“是。”

“怎么不多住几天就走啦?”

“做生意忙。”

“发啦?”

“赔啦。”

“你就不会说说她?”

“说啦,听不进去……

本来丽娜想好了的问话,值此一时语塞。但她还是口无遮拦地问了下去。

“我真的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也不能用距离远近来选择对象吧?”

“难道我就不如她?!”

“准确说,你比她优秀。”

“那为什么?”

“不好回答..

“她有显赫的家庭背景?”

“没有。她的生父母是演员,养父母是普通职员,她本人是个孤儿。”

“她有一笔存款?”

“也没有。她随军以后就没有安排工作,一直在她同学的玉器店里上班;自己做生意还是借的钱,结果赔得一塌糊涂。”

“该不是她本人优秀吧?”

“并非完美无瑕。自负、任性、固执,追求女性经济独立,不愿意受男人的制约。”

“说说你爱她的道理?”

“道理也说不全。我在伏羲陵和老子庙里发过誓:富贱不能移,海枯石烂不变心。我不能欺骗伏羲、老子二位圣贤……

说到这里,丽娜再没有问下去,心里一阵阵酸疼无奈……

(后续)


 
 
     
《淇水情深深》第十五章 永恒的守护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