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化新闻 - 中新社:乡关何处寻? 文保学者疾呼保护中国古村落

中新社:乡关何处寻? 文保学者疾呼保护中国古村落
 


作者:董飞  加入时间:2015-2-3 22:52:14

  2015年02月03日14: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鹤壁2月3日电 题:乡关何处寻? 文保学者疾呼保护中国古村落

  过去的2014年,高雅玲一直在鹤壁市境内寻找传统古村落。“为了寻找散落的乡情与记忆。”

  位于河南省北部的鹤壁市,是中国商朝行都和周朝卫国国都“朝歌”所在地。相传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嗜好养鹤,在宫廷朝歌西北等处养鹤,鹤壁故因“鹤栖南山峭壁”而得名。

  如今,鹤壁市境内不仅保留着大量文物古迹,还遗留着数以百计的古村落。

  “古村落分布在全市不同的角落,我们已经走访了41个。”一年的时间里,作为鹤壁市政府分管文化、旅游的副市长高雅玲,参与并组织文化部门实地考证古村落的每一座建筑。这些民居建筑多为明清时期,距今约300至600年历史。

  她发现,这些承载着千百年民间文化的村落,正渐渐衰败,逐一变成“空心村”。为了留住古建筑的风貌,她们对每一个村落的建筑特色、乡土民风、生产生活用具都进行收集整理。

  “这些古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遗产,不仅寄托着挥之不去的乡愁,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高雅玲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地处内陆的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然而,随着内地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加之自然性毁损,古村落、古民居正遭受破坏。一些文保学者为此奔走疾呼。

  在今年的河南省“两会”上,河南省政府参事马仰峡呼吁:“面对古村落快速消亡的严峻形势,‘留住根、留住家’已迫在眉睫。”

  中国住建部公开数据显示,全国经调查上报的1.2万多个传统村落仅占自然村落的0.5%,其中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村落已不足5000个。这些村落形成年代久远,清代以前的有80%。  自2012年以来,住建部、文化部等部门已将255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加以保护。但古镇古村不可移动,不能像文物一样存于博物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曾感叹道,“古村落的保护,比保护一个故宫更难”。

  在马仰峡看来,古村落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相对的封闭性使其保持了纯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在保护与开发上,现代建筑物风貌应与古村落和谐一致,让人能看到历史气息的延续,文脉的传承。

  乡村是城市的故乡。如果这些古村落消失了,乡关何处寻呢?高雅玲认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增强古村落的活力。”

  她2015年的新年愿望是,尽快将鹤壁的传统古村落走访一遍,尝试如何留得住这份沉重的乡愁。(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乡关何处寻? 文保学者疾呼保护中国古村落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