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艺作品 - 鹤壁·煤

鹤壁·煤
 


作者:任惠生  加入时间:2015-11-13 13:22:09

鹤壁是一座煤城,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点煤炭基地之一,累计探明储量114268.9万吨,含煤面积600平方公里。煤质以瘦煤为主,是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和炼焦配煤。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厚度约260米,含煤12层~15层,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4层,大煤平均厚度8米,赋存条件好,为主采煤层。鼎盛时期,鹤壁煤业建有十一个矿区,从业人数约5.4万,产值占鹤壁市的一半左右,是鹤壁市的支柱产业。

鹤壁采煤历史悠久。东汉时就有夏馥“入林虑山中,隐匿姓名,为治家佣,亲突烟炭”的记载。唐代起,鹤壁集瓷窑兴旺,河两岸密如繁星,有“四十五里烧造坡”的美誉。在鹤壁集瓷窑遗址的发掘中,“发现有成堆的烧窑燃料——煤块”。但是,鹤壁煤炭真正的大规模开采,是在宋代。宋代采煤遗址位于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镇古娄河村,它是我国乃至世界迄今发现开采最早的一处古代采煤遗址。采煤遗址的规模为当时较大型煤矿,能容百人之众。古人已掌握了先进的采煤和排水技术,就当时的科学条件来说,极具代表性。

鹤壁蒸蒸日上,乌金滚滚汪洋。虽然早在1895年安阳蒋村人马吉森就创办了鹤壁第一家机械开采的现代煤矿“时利和煤矿”,随后相继有宝善、新记、华昌、怡和等兴起。而鹤壁煤业的大规模开发,还是解放后。1957年,鹤壁以煤立市,全市人民短短几个月,在井筒建设、巷道掘进、地质勘探、采煤技术革新等方面,接连创下了全国煤炭系统15项新纪录。1958年,为了支援鹤壁建设,从全国各地汇聚的煤炭大军再接再厉,又创下了74项全国新纪录,成为全国煤炭战线的一面旗帜。1960年,郭沫若赋《西江月》词一首:“鹤壁蒸蒸日上,乌金滚滚汪洋。协同钢铁与棉粮,高举红旗迈往!十载山乡巨变,更加跃进加强。劲头鼓足红满堂,烧尽右倾思想”。这首《西江月》词分别镌刻在枫岭公园和淇水诗苑,成为一个永久的传奇。

调整转型,另辟生面。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开采,到二十一世纪,鹤壁煤炭资源已日渐枯竭,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鹤壁煤业做大做强煤炭主业,通过推行标煤计量、实施矿厂分离,大力建设洗选煤厂,保证所有原煤全部入洗,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掺配、调整煤炭品种,并加快主辅分离、辅业产权改革的步伐,形成完善的内部市场机制。同时,加强资本运作,通过资本、技术、产品多种形式的交叉联合,组建、整合了鹤安、鹤济、鹤蒙、鹤煤国电等一批区域公司。在此基础上,煤与非煤并重,以煤电一体化、煤化工、建材、煤机等为龙头,向精细化工方向和高端产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形成中原乃至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

鹤壁因煤而建,这是特殊时期特殊阶段产城互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地方政府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布局。在鹤壁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鹤煤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两方一直保持着同根同源、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在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鹤煤依然是鹤壁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链接:     淇河·鹤   淇河·竹    鹤壁·煤    鹤壁·瓷


 
     
鹤壁·煤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